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感染的血液净化治疗(全文)

重症感染的血液净化治疗(全文)

重症感染的血液净化治疗

XX】R4 XX】B XX】1671-8801(20XX)10-0248-01

1 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概述

感染是临床各科常见而多发的病症,严峻时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献记载全球范围内每年有1800万人发生严峻感染,美国每年有75万人发生严峻感染。败血症(septicemi)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快速生殖后,其组分、毒素及代谢产物等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mm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与之相对应的脓毒血症(sepsis)是指感染所引起的SIRS,致病菌可局限在某一部位,即为局灶感染;也可侵入血液循环,即为败血症。SIRS概念于1991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CCP/SCCM)提出,是指机体在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严峻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胰腺炎等)刺激下出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包括:①体温>38℃或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PCO212×109/L 或10%。临床上达到上述两条或两条以上者即符合SIRS。

2 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败血症一直是一个严峻的医学、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由此付出的医疗费用十分惊人。败血症是全身性感染,病情进展迅速,损害遍及各组织和脏器,败血症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这是当前加强治疗病房(ICU)内的主要死亡原

因,也是当前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焦点及难点。新进的资料统计,美国重症脓毒血症的死亡率30%-50%,在欧洲,每年估量有15万人死于脓毒症。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不仅与病原体造成的损害,而且与机体对感染所产生的反应有关。败血症并发急性肾衰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感染因素引起的持续性炎症刺激从而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cute rinl filure,RF)。败血症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全身及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炎性介质如血小板激活因子(Pltelet ctivting fctor,PF)、花生酸代谢产物、NO等有关。败血症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表现为血管扩张、高动力循环及微循环改变。

3 重症感染血液净化治疗基础

它的治疗除了积极操纵感染和治疗原发疾病之外,必须针对其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DIC、RDS等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血液净化技术最初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经过多年的进展已扩展为多种技术,应用也涉足到更多领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l replcement therpy,CRRT)是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它具有清除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及代谢废物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严峻心力衰竭、重症胰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抢救水平,临床疗效日益被肯定。1977年Krmer及其同事领先在ICU提出了CRRT的概念,这一技术的引进是因为人们普遍发现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lysis,IHD)常使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恶化,这些患者通常伴有低血压、休克而需要接受升压药物支持。通过CRRT 可以稳定机体内环境,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延缓SIRS的发生进展,纠正可导致危重症患者即刻死亡的生理功能紊乱,为原发病的治疗和其他器官的修复争取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CRRT与一般透析相比具有以下多方面的优势:①血液动力学稳定;②更有利于纠正酸碱及电解质紊乱;③具有更高的溶质清除率;④可以清除体内更多的水分;⑤可以大量清除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⑥更方便进行营养支持;⑦更符合生理状态等。而在治疗过程中,做好血管通路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肾功能、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及保证机器正常运行是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但是CRRT治疗并非完美,尚存在临床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持续抗凝导致出血危险增加、血液成分及营养丢失、对综合诊断治疗的干扰、操作复杂及费用昂贵等多方面问题。

4 重症感染CRRT治疗机制及模式的选择

目前CRRT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是20XX年发表在Cochrne上的系统分析还是20XX年JM杂志上的荟萃分析[10],均提示CRRT治疗KI的疗效并不优于传统的IHD治疗,因此杂合肾替代治疗(hybrid renl replcement therpy,HRRT)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其含义是延长、缓慢、低效、低流量的透析为主的技术组合,介于“连续”和“间歇”的中间

模式,同时其亦包括在原治疗模式治疗基础上附加其他治疗组件,如联合血液灌流及血浆分离吸附等治疗模式[11],但综合CRRT 治疗优势,目前临床应用最多仍然是CVVH和CVVHDF治疗模式,必要时可联合血液灌流、血浆分离吸附及血浆置换等治疗模式[12]。CRRT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充分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能及时纠正患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灵活调整患者容量负荷,以致能清除肺水而改善氧合指数,CRRT应用于重症感染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与清除炎症介质的表达有关[13],多项研究显示CRRT能明显降低血清IL-1β、IL-6、IL-10、TNF-α、CRP 等物质的表达水平[14]。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纳CVVH联合血液灌流可增加炎症介质的清除率,从而降低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15]。

重症感染的血液净化治疗(全文)

重症感染的血液净化治疗 XX】R4 XX】B XX】1671-8801(20XX)10-0248-01 1 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概述 感染是临床各科常见而多发的病症,严峻时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献记载全球范围内每年有1800万人发生严峻感染,美国每年有75万人发生严峻感染。败血症(septicemi)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快速生殖后,其组分、毒素及代谢产物等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mm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与之相对应的脓毒血症(sepsis)是指感染所引起的SIRS,致病菌可局限在某一部位,即为局灶感染;也可侵入血液循环,即为败血症。SIRS概念于1991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CCP/SCCM)提出,是指机体在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严峻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胰腺炎等)刺激下出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包括:①体温>38℃或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PCO212×109/L 或10%。临床上达到上述两条或两条以上者即符合SIRS。 2 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败血症一直是一个严峻的医学、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由此付出的医疗费用十分惊人。败血症是全身性感染,病情进展迅速,损害遍及各组织和脏器,败血症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这是当前加强治疗病房(ICU)内的主要死亡原

因,也是当前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焦点及难点。新进的资料统计,美国重症脓毒血症的死亡率30%-50%,在欧洲,每年估量有15万人死于脓毒症。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不仅与病原体造成的损害,而且与机体对感染所产生的反应有关。败血症并发急性肾衰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感染因素引起的持续性炎症刺激从而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cute rinl filure,RF)。败血症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全身及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炎性介质如血小板激活因子(Pltelet ctivting fctor,PF)、花生酸代谢产物、NO等有关。败血症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表现为血管扩张、高动力循环及微循环改变。 3 重症感染血液净化治疗基础 它的治疗除了积极操纵感染和治疗原发疾病之外,必须针对其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DIC、RDS等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血液净化技术最初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经过多年的进展已扩展为多种技术,应用也涉足到更多领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l replcement therpy,CRRT)是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它具有清除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及代谢废物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严峻心力衰竭、重症胰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抢救水平,临床疗效日益被肯定。1977年Krmer及其同事领先在ICU提出了CRRT的概念,这一技术的引进是因为人们普遍发现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ICU血液净化指南

ICU中血液净化的应用指南 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技术指各种连续或间断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溶质方法的总称,该技术是在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血液净化方法有肾脏替代治疗、血液灌流、免疫吸附、内毒素吸附和血浆置换等。每一种血液净化方式都各有特点,且各适用于不同疾病或不同疾病状态。本指南仅对ICU中应用最多的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血液净化概念和常见种类 上世纪70年代末,RRT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近30年, RRT已用于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如严重创伤、重症急性胰腺炎等)、脓毒血症、中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的救治。另外,对重症患者并发的特殊情况,如严重电解质紊乱、过高热等, RRT也能显示良好疗效。 RRT在重症患者救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ICU医师应予掌握的基本技术。基于此,国内ICU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本指南。 制定本指南的意义 循证医学证据按照Delphi 分级标准(见表1)。循证医学证据时间跨度为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数据主要来自Medline、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s (EBMR)、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LWW)和万方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主题词采用以下几个:①hemofiltration;②dialysis;③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④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⑤critical illness;⑥acute renal failure Delphi 循证医学分级标准 指导建议分 级 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Ⅰ级结果支持 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文献分 级 Ⅰ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高 Ⅲ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Ⅳ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Ⅴ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制定指南的方法

重症血液净化科普文章

重症血液净化科普文章 重症血液净化科普文章 血液净化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帮助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有害物质,维持 体内的正常代谢水平,促进康复和治疗。 在自然界中,我们的身体通过肾脏和肝脏等器官来进行排毒和代 谢废物的处理。然而,在某些疾病或临床情况下,这些器官可能无法 正常工作,导致体内毒素累积,进而造成严重的器官损伤。 临床上,重症患者血液净化可分为血液透析和血液吸附两种主要 形式。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净化技术,通过滤过和对流两种方式 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血液透析器中装有半透膜,当患者的血 液通过透析器时,患者体内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可以穿过半透膜,进 入透析器中,而血液则被过滤后返回患者体内。通过血液透析,患者 的血液成分可以得到有效调节,促进身体的康复。 另一种重症患者血液净化技术是血液吸附。血液吸附通过吸附剂 与血液中的特定物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将这些有害物质吸附在吸 附剂上,从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的效果。吸附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血液吸附剂可选择聚丙烯酰胺、活性炭

等。血液吸附技术通过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可以起到保护患 者器官的作用。 血液净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情况,例如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重症感染等。它不仅可以有效清除体 内的废物和毒素,维持体内代谢的平衡,还可以减少对患者器官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血液净化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感染、出血等。此外,血液净化过程需要严密的操作和监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技术,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参数和病情变化。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血液净化的过程和效果,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血液净化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清除体内 的有害物质,维持体内的代谢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尽管血液净化技 术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科技和临床经验的进步,我们对于它的认 识和应用也会不断提高,为更多的重症患者带来福音。

ICU患者的血液净化技术应用

ICU患者的血液净化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中,血液净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血液净化技术通过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纠正血液酸碱平衡等,对ICU患者的病情改善和生命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血液净化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血液净化技术主要包括透析和血浆置换两种形式。透析是通过人工透析器将患者的血液引流至机器内,利用半透膜分离原理,去除体内水分、小分子物质和一些可透析物质。而血浆置换则是通过特定的装置去除坏死细胞、过敏介质、炎症介质等大分子物质。两种技术配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血液净化技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1. 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净化 ICU中的患者中,尤其是存在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血液净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通过透析和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减轻肾脏负担,帮助患者恢复肾功能。 2. 中毒患者的血液净化

ICU中的中毒患者,尤其是因药物过量或毒物摄入导致的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救治手段。通过快速清除体内有害物质, 可以阻止中毒物继续对身体造成损伤,并且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3. 炎症反应过度患者的血液净化 ICU中的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过度的情况,常常表现为全 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脓毒症。血液净化技术可以清除血液中 的炎症介质和炎性细胞,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器官损伤,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 4.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液净化 在ICU中,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往往伴随着循环系统的紊乱。透析和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水 分和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 三、血液净化技术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血液净化技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1. 迅速有效:血液净化技术能够迅速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改善患者的病情。 2. 安全可控:血液净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治疗设备更加智能化,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3. 广泛适用:血液净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对于ICU患者有 较广的适应症。

急性重症中毒血液净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急性重症中毒血液净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急性中毒为临床常见的损伤疾病,属于危急重症,是由于各种有强烈毒性的物质而引发 的中毒现象,或短期内毒物快速且突然的进入机体而引发,患者常病情凶险,且治疗难度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临床常见的重症中毒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由于摄入量大,部分患 者尽管在及时送医前提下仍未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常采用洗胃、阿 托品、解磷定等治疗,效果显著,但仍有部分重症患者无法成功救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 术不断发展,重症中毒治疗的研究深入,有研究指出,血液净化技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显著,如血液透析、血流灌注等。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分析急性重症中毒血 液净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1.血液净化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使用全自动洗胃机行洗胃操作,取导泻剂行导泻处理,并取阿托品药 物治疗,行利尿、补液、预防心肝等脏器损伤、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使用解磷定注射液根 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重复滴注。建立血液净化治疗通路,随后行血液灌流治疗,抗凝 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在整个灌流过程中,加强心电监护。若在灌流前达到阿托 品化,可在灌流过程中减少阿托品用量,在灌流结束以后,必要时可应用鱼精蛋白与体内肝 素适量。 2.血液净化治疗价值分析 急性重症中毒是一种临床常见危急重症,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人类生命安 全产生严重威胁。当患者发生有机磷农中毒时,其体内积蓄乙酰胆碱,从而引发烟碱样、毒 蕈碱样与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使用阿托品治疗可有效改善毒蕈碱样症状,但无效于烟碱样 症状,由此可见其治疗存在局限性。 血液净化是通过血液净化装置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出体外,将治病物质去除,净化血液,从而治疗疾病,常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等。血液净化包含血液灌流、血液置换、血液透析等 方式。血液透析属于安全、简便、使用广泛的一种血液净化方式,利用半透膜原理将机体有 害代谢物、多余代谢物排除机体,净化血液,并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广泛应用于尿毒 症患者的治疗,且得到患者的青睐。血液透析在治疗时,所适用的半透膜是10-20um,膜上 孔径为3nm左右,仅仅能够通过低于1.5万小分子与部分中分子,而3.5万以上大分子物质 则无法通过,使得机体存在有害或者多余的细菌、病毒、致热原、蛋白质、血细胞等物质无 法随血液会理且排除体外。对于中分子毒素,例如β2-MG、PTH,则再次回流至机体,引发 相应损害。若PTH残留,则造成继发性PTH异常,进而造成继发性甲旁亢,伴随肌无力、高磷、低钙、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血流灌注对体内的大分有害物质 可进行有效清除,符合该类患者的治疗目的,极大程度的减少大分有害物质吸收,从而提升 治愈率,在治疗急性中毒患者时,有效弥补了血液透析无法通过大分子的缺点,联合两者使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血流灌注对体内的毒物可进行有效清除,使毒素的负荷降低,极大程度的减少毒物吸收,从而提升治愈率,并降低其他器官的损害程度。有研究表明,既往的单纯药物治疗中,随着 阿托品的使用剂量增大,中间综合征与反跳现象的发生概率更高。血液灌流在治疗中毒时, 其吸附效果良好,尽管无法及时恢复,但体内毒物的水平明显降低,极大程度的促进胆碱酯 酶活性恢复。由此可见,急性重症重度患者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 时间,促进胆碱酯酶活性恢复,降低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有学者选取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 50例,给予常规组解磷定治疗,给予干预组血液灌流联合解磷定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 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情况、胆碱酯酶活性与并发症,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可见,比对两组患者治愈率,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呈P<0.05。

重症血液净化规划方案 (2)

重症血液净化规划方案 背景 重症患者往往会导致机体内部环境的失衡,导致毒素或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此时,通过血液净化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帮助恢复内环境平衡变得尤为关键。 规划目标 血液净化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内环境的平衡,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并 维持正常的生化平衡。具体来说,规划应包括以下目标: •降低患者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废物和毒素 •维持患者正常的酸碱平衡 •维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通过血液净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方案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的规划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成熟的血液净化规划方案。一般 来说,这个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血流动力学稳定 血流动力学稳定是血液净化前的关键步骤。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目的是使患者的 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等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稳定下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进行血压、心率、心电图指标的监测,并进行必要的支持性治疗,如补液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阶段二:血液净化过程 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血液净化的过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 •血液滤过:血液滤过是通过过滤器将患者的血液中的废物、炎症介质和其他有害物质过滤掉。此外,血液滤过对于某些细胞因子也具有清除作用,能使患者免受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风暴等的威胁。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通过半透膜将患者的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过滤出去,同时通过补液等办法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血液灌流:血液灌流是针对因药物中毒和其他原因而导致肝、胰、肾衰竭等问题的患者。通过血液灌流来清除荷尔蒙、毒素等物质,缓解器官功能障碍并保持内环境的平衡。 阶段三:观察和治疗的持续性 在血液净化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和治疗。观察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以及清除的废物和毒素的类型和数量等。而治疗的目的则是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防止感染、减少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等。 结语 血液净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重症治疗方法。通过对重症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规划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内环境平衡。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血液净化将会在重症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人体的血液很重要,它不仅供应身体所需的氧气和养分,还负责排除身体内的 代谢废物和毒素,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当人体受到严重创伤、疾病或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时,身体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可能会积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这时就需要利用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运作。 血液净化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方式去除血液中废物和毒素的技术,可以去除体 内的多余水分、电解质和毒素等,并改善血液的流变性,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在治疗重症危重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净化技术的分类和常见方法 目前常见的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几 种方法。其中,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主要用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则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血液滤过技术是用滤器过滤血液,去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使污染的血液重 新进入体内。这种技术可以分为单纯滤过、连续滤过和间歇滤过等几种形式。其中,单纯滤过是将整个血液容量连续经过滤器进行一次滤过,而连续滤过是将部分血液经过滤器进行滤过,并不断循环使用。间歇滤过是与单纯滤过类似,但是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停止换税。 血浆置换技术是将病人的血浆与其他的液体替换,达到除去体内毒素和免疫球 蛋白,血浆灌注等目的。由于血浆在病毒和传染病的传播方面具有潜在的风险,因此血浆置换技术应该得到充分的咨询和认识。 血液净化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普通贫血、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急 性肾损伤、骨髓移植、耐药性癫痫、败血症、全身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重症危重症的治疗中。

血液净化技术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肺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随着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的炎症进展,会产生 过多的炎性细胞和相应的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肺部感染的恶化。血液净化技术可以通过去除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改善体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肾脏功能衰竭的急性反应,是疾病状态的关键组成部分。这 种情况可能是由肾动脉狭窄、肾乳头坏死、药物过量等引起的。血液净化技术可以通过去除血液中的过多废物和毒素,改善身体代谢和肾脏功能,缓解并且治疗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技术在全身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全身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系统性疾病,可能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常规的治 疗方案包括用药和治疗疾病症状,但是这些方案可能无法充分控制病情。血液净化技术可以通过去除身体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其他炎症因子,改善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防止病情恶化。 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 在重症危重症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在技术水平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下,血液净化技术将为重症危重症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有望成为重症危重症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

2021儿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发展与规范(全文)

2021儿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发展与规范(全文) 摘要 儿童重症医学科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越来越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是在技术发展和规范化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应从血液中存在的分子特点理解CBP清除理念和选择CBP模式,理解CBP从器官功能被动替代治疗向主动清除血液中分子的发展,理解并认识CBP对机体病理生理的影响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推动建立CBP在儿童危重症的应用共识,并开展CBP 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CBP技术的应用水平。 自Kramer等1977年首次报道在重症监护室应用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成功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来,血液透析进入“连续性”新领域。Ronco等随后将其应用于儿科领域。1995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概念被正式提出。1998年Bellomo和Ronco首次提出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的概念,2000年南京季大玺和黎磊石教授将该概念引入我国。随着滤器材质和工艺发展,CRRT逐步扩展应用于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药物及毒物中毒等的危重症救治,模式也不再局限于经典CRRT模式,逐渐把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浆吸附、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整合起来,形成了杂合的CBP

技术,成为危重症器官支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儿童相关临床共识均是基于2012版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及美国前瞻性儿童CRRT(the prospective pediatric CRRT,ppCRRT)注册网等资料制定的,缺少儿童危重症CBP应用共识。2012年,我国儿童重症领域推出了“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专家共识”。随着CBP在儿童领域的推广,急需对其适应证选择和操作技术进行规范。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于2018年1月成立了儿童危重症CBP应用共识撰写工作组,结合我国国情和专家经验,就18个CBP相关问题制定了“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儿童危重症应用的专家共识”,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危重症儿童CBP临床实践。 一、CBP技术的分子清除理念 血液净化的应用和发展,是基于对溶质分子物理特性(相对分子质量、电荷、形状、蛋白结合力等)的认识、半透膜及吸附材料特性(孔径、构造、电荷等)的工艺发展以及对不同清除效能的模式选择(单独或联合使用)的理解,实现了小、中、大分子清除的需求。目前,滤器膜材已经从低通量低生物相容性的纤维素膜发展到高通量高生物相容性膜,实现了对中、大分子的有效清除和组织相容性的显著提高;采用能够协同清除中、大分子的杂合模式也已经成为共识。临床上应根据需要清除的溶质分子特性,选择合适的滤器和合适的模式。

急危重症患者血液透析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血液透析技术规范 【名词定义】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实质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循环,通过弥散、对流、超滤的原理,排除血液中的毒素及代谢产物,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过程。达到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适应证】 1.急性肾衰竭。 2.慢性肾衰竭。 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4.其他: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急救;水电解质紊乱,如各种原因高钾血症。 【禁忌证】 血液透析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其相对禁忌证如下: 1.老年高危患者,不合作的婴幼儿或精神病患者。 5.严重活动性出血,大手术后。 6.低血压或休克。 7.严重心脏病变或心律失常患者不能耐受体外循环。 8.脑血管意外。 9.恶性肿瘤晚期并发肾功能衰竭。

【目的】 1.清除过多水分,减轻心脏负荷,血压恢复正常。 2.清除尿毒症毒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3.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4.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制度与依据】 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血液净化手册》,该书从医师、护理和技师角度,全面介绍血液透析的各个技术细节和操作流程,该书还列出了一些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患者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2017版),该共识从导管的分类及置管的方法要求、导管功能不良的干预、导管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导管使用中的护理技术等方面做了总结,旨在规范临床操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护好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准备】 1.用物准备:医嘱单(IPAD)、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预冲用100Oml生理盐水、导管护理包、浓缩透析A液、Bicart粉、固定管路的夹子、治疗盘(内放抗凝剂)、治疗车(配备利器盒、污物桶、快速手消液),开机后机器自检处于备用状态,物品在有效期内。 3.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保护患者隐私。

最新:血液净化技术在罕见病、危重症及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过去、现在和未来

最新:血液净化技术在罕见病、危重症及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过去、现在 和未来 血液净化的概念始于血液透析,中国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走在国际前列。早在1921年,中国生理学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林可胜教授与尼科里斯(HeinrichNeche1es)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人工肾研究。1926年,林可胜教授带领生理学系研发出世界第一代人工肾-NecheIes透析器,完成了活体透析研究,并首次使用肝素透析。我国血液净化的历史始于1958年,早期血液净化通常是指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技术。这种以清除小分子和中分子毒素为目的的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自动化腹膜透析、潮式腹膜透析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的血液净化方式快速发展,既引入了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又发展出用于去除中大分子物质及蛋白结合毒素的特殊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如血浆置换、血液/血浆吸附、人工肝等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多学科危重病患者治疗和支持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血浆置换、血浆/血液吸附和CRRT等,关注这些血液净化技术在罕见病、危重症及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有助于在这类疾病的诊治中拓宽思路、提升水平。 一、血液净化技术在罕见病中的应用 罕见病是一组发病率及患病率极低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80%为遗传病,95%的罕见病没有特效药物,诊断难、治疗难、缺乏药物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罕见病三大难题。部分罕见病的病因为循环中存在异常抗体或细胞因子,如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部分罕见病的病因为循环中存在异常物质,如纯合

2023年CRRT的治疗规范(全文)

2023年CRRT的治疗规范(全文) CRRT在重症患者临床救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CRRT的复杂性、重症患者个体化的特点,共同决定了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化治疗流程才足以保证CRRT临床实践的顺利进行。 如何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血液净化方式,制定规范化的血液净化方案?以下根据专业文献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评估患者是否需要实施CRRT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有无行CRRT 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开始实施CRRT 治疗的时机 CRRT 适应证 绝对指征:对利尿剂无反应的容量过负荷,如急性肺水肿等;严重的高钾血症(>6.5 mmol/L)或血钾迅速升高伴心脏毒性;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 <7.1)。 相对指征:肾性指征:当AKI 患者不能耐受液体平衡和代谢物波动时,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或)合并脑水肿、颅高压的AKI 患者。非肾性

指征:如顽固性液体过负荷、感染性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溶瘤综合征、热射病等。 CRRT 禁忌症 CRRT 无绝对禁忌证,但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慎用:无法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难以纠正的低血压;恶病质,如恶性肿瘤伴全身转移。 上述均为相对禁忌证,当凝血功能障碍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存在紧急CRRT 指征时,仍可通过采取无肝素抗凝或枸橼酸局部抗凝等方式进行CRRT 治疗。 CRRT 治疗时机 出现危及生命的容量负荷过多(如急性肺水肿)、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失衡时,应立即进行CRRT。当患者治疗所需要的代谢及容量需求超过肾脏能力,考虑进行CRRT。对于重症AKI患者,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0)指南的分期,AKI进入2期时可考虑进行CRRT干预。对于心脏术后合并容量负荷的AKI的患者,可考虑CRRT的平衡干预。 二、开具CRRT处方 开具CRRT 处方首先是要设定该患者的治疗目标,包括容量、溶质清除、

特殊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家共识

摘要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细胞因子风暴是COVID-19由轻型转为重症或危重症的病理生理基础。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对有高炎症反应的重危患者,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COVID-19的应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针对血液净化技术在上述诊疗方案所提出的重症COVID-19患者如何开展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进行了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进入到积极救治重症患者、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对有高炎症反应的重危患者,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COVID-19的应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针对血液净化技术在上述诊疗方案所提出的重症COVID-19患者如何开展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进行了充分讨论,制定以下共识。 一、重症COVID-19的发病机制 1.细胞因子风暴: 目前认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是COVID-19由轻型转为重症肺炎、由肺脏单一器官损伤转变为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机体后可能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一样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控,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并形成一系列自我放大的细胞因子激活级联反应,造成肺脏的弥漫性肺泡损伤、透明膜形成、纤维蛋白渗出等损伤表现,严重时形成全身细胞因子风暴并侵及循环系统,进一步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MODS[1]。重症COVID-19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预后不佳相关[2]。 2.肾脏损害: 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通过膜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进入细胞。ACE2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约为肺组织中的100倍,主要存在于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因此推测2019-nCoV对肾脏的直接损害主要是肾小管,这与临床上COVID-19患者多出现轻度蛋白尿相关。有文献报道,约63%的COVID-19患者出现蛋白尿,27%出现血尿素氮升高,19%出现血肌酐

血液净化范文合集

血液净化范文合集 第一篇: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 适应症 1、终末期肾病 透析指征:非糖尿病肾病eGFR<10ml/(min·1.73㎡);糖尿病肾病eGFR<15ml/(min·1.73㎡)。当有下列情况时,可酌情提前开始透析治疗:严重并发症,经药物治疗等不能有效控制者,如容量过多包括急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贫血;体重明显下降和营养状况恶化,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 2、急性肾损伤。 3、药物或毒物中毒。 4、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5、其他:如严重高热、低体温等。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证,但下列情况应慎用: 1、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增高。 2、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 3、严重心肌病变并有难治性心力衰竭。 4、活动性出血。 5、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滤过 适应症 HF适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特别是伴以下情况者: 1、常规透析易发生低血压。 2、顽固性高血压。 3、常规透析不能控制的体液过多和心力衰竭。 4、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尿毒症神经病变。

6、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多脏器衰竭及病情危重患者禁忌症 HF无绝对禁忌症,但出现如下情况时慎用: 1、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或低血压。 2、严重心肌病变导致的心力衰竭。 3、严重心律失常。 4、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透析室管理 一、血液透析室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 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二、血液透析室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环境安 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一)清洁区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 Ⅲ类环境的要求; (二)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三)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罩,对透析间 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三、血液透析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检测制度,包括 环境卫生学检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 四、血液透析室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 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五、医护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 况建立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护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六、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质量要求。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

2021中国重症血液净化护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1中国重症血液净化护理专家共识(最 全版) 重症血液净化是一门科学,其治疗过程复杂,需要严格的护理管理。为了推进重症血液净化护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我们制订了本共识。共识内容以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检索和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由10名重症护理专家组成工 作组完成。共识包括5个版块,共35个共识条目,旨在提高 重症血液净化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预后。 2.血管通路维护篇 在重症血液净化治疗中,血管通路维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护士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血管通路的感染和损伤。同时,还需要注意血管通路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治疗效果。 3.上机护理篇 上机护理是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护士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治疗

的安全和有效。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运行护理篇 运行护理是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持续环节。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参数,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5.下机护理篇 下机护理是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结束环节。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情况变化,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后续的治疗和评估。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推荐对从事重症血液净化的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以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由于重症患者病情的复杂多变性,血液净化的方式需要灵活选用不同的技术。因此,建议采用分阶段、进阶式的培训方式,设置初、中、高级3个层次的课程,以适应不同护士的需求。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从事血液净化护理相关工作。

2021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儿童危重症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2021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儿童危重症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近20年来,随着儿童重症医学的进步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的发展,CBP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童危重症的救治,已经成为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我国儿童危重症领域CBP技术发展不平衡,对其认识和实践有待提高。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我国儿童危重症CBP技术的临床实践。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是所有持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近年来,该技术已由单纯的肾脏替代治疗拓展至危重症领域包括非肾性疾病的救治。同时,血液净化的其他模式如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及杂合模式等亦在CRRT基础上拓展应用于危重症的治疗。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儿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联合发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专家共识”,重点阐述了儿童严重脓毒症进行CBP的治疗建议。近年来CBP 技术已经有较大发展,而我国仍然缺少适合在儿童危重症领域应用的CBP共识。 本共识于2018年1月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发起,成立了共识撰写工作组。工作组根据工作经验、会议讨论及文献查阅,

确定共识内容,包括:CBP基本原理及常用模式,适应证,设备及耗材,液体选择,治疗参数设定,血管通路选择与建立,预充,抗凝,抗菌药物调整,营养,镇痛镇静,液体管理,并发症,监护,报警,终止与回血,护理,质量管理及培训共18个问题。工作组通过3次会议讨论共识的条目、各专题的学术性和临床定位,保持各专题的协调性,分别撰写相关内容,并进行了集中修订。最后组织儿童危重症专家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共识相关条目及专题进行审阅,并召开多次线下和网络会议讨论,工作组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最终形成推荐意见。 一、模式选择 推荐意见1:应根据需清除的溶质分子和治疗目标选择CBP模式。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为弥散、对流及吸附。弥散主要清除小分子溶质(相对分子质量<500),临床对应透析技术。对流可清除中分子溶质(相对分子质量500~5 000),临床对应滤过技术;超滤是特殊形式的对流。吸附可清除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尤其是大分子溶质(相对分子质量>5 000),临床对应为血液灌流、血浆吸附模式。 CBP常用模式有缓慢连续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D)、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高容

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血液净化技术指各种连续或间断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溶质方法的总称,该技术是在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目前,血液净化技术在急诊、危重症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急诊、ICU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技术。为进一步规范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在急诊的应用,国内部分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概述 1913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学院John Jacob Abel及其同事用火棉胶制成管状透析器,用水蛭素作为抗凝剂,对兔进行了2h 的血液透析,开创了血液透析技术。1960年,美国学者Scrihner 等首先提出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概念,即缓慢、连续地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法。1977年,德国学者Kramer等开始利用连续性动脉-静脉血液滤过(CAVH)技术抢救肾功能衰竭患者。1979年,Bamauer-Bichoff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86年,意大利ClaudioRonco教授首次提出了连续性动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AVHDF)应用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1995年,首届国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会议在美国圣地亚哥正式举行,确定了CRRT 的定义:采用每天连续24h或接近24h的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2004年,第九届CRRT 美国圣地亚哥会议上,Ronco教授把CRRT 的治疗扩展为多

器官支持疗法(MOST)。目前血液净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损伤(AKI)、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MODS、严重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乳酸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或毒物中毒、重症胰腺炎等疾病。 2 技术原理 血液净化包括肾脏替代治疗(RRT)、血液灌流(HP)及血浆置换(PE)等。CRRT是指所有连续24h及24h以上、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 RRT基本模式有三类,即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F)和血液透析滤过(HDF)。 CRRT 有多种治疗模式,包括CVVH 、缓慢连续超滤(SCUF)、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连续性高通量透析(CHFD)、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等。每一种血液净化方式都各有特点,且适用于不同疾病或不同状态。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将溶质分为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500)、中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500-10000)和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10000)。目前文献评价小分子清除率代表性溶质是尿素(60)、肌酐(113 )、尿酸(168 );中大分子溶质代表性毒素是β2微球蛋白(11800)。 血液透析(HD): 采用弥散、超滤和对流原理清除血液中小分子溶质和过多水分,是常

2023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重症血液净化是在重症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机体内环境与重症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研究并运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重症的科学。重症血液净化学的研究并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从涉及范围来看,针对肾脏的治疗仅仅是重症血液净化的一个主要分支。重症血液净化技术主要包括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体外膜肺氧合(ECMO)、体外二氧化碳去除(ECCO2R)及一些组合技术等。因此,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既涵盖非ECMO等血液净化技术所使用的透析导管,也包括ECMO使用的动、静脉插管。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并维持其良好的功能是顺利实施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必要条件。与普通透析患者相比,重症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无论从血管通路的建立、使用、维护亦或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但目前已发表的血液净化通路相关指南及共识,多以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来源,缺乏对重症血液净化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指导。此外儿科重症血液净化患者的血管通路与成人相比亦有其自身特点。在此背景下,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组织国内业内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 一、共识形成方法学 2019年6月成立了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其中包括血管通路学组、ECMO学组及儿科血液净化学组。2020年成立中国血液净化血管通路

共识制定工作组,由上述三个学组中的19名专家组成,召开工作会议讨论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相关问题,检索和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经多轮会议讨论和沟通,专家们确定了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共识包括六方面内容,即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总论、血管通路建立、血管通路的使用和维护、并发症处理、成人ECMO血管通路、儿科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等。 工作组专家完成相关文献的查找、阅读、专家意见的收集和共识条目初稿的书写,共形成47条基本条目。通过网上问卷形式将共识基本条目发送给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及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体外器官功能支持学组各位专家。根据共识条目的理论依据、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进行综合评分,评估过程基本符合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分级系统推荐原则。最终综合评分以0~9计分,确定各条目的推荐强度。其中,<4分为不推荐,≥4分、<7分为弱推荐,≥7分为推荐。此评价过程重复两轮,综合获得较为完善的共识条目和推荐程度。之后,通过改良德尔菲法组织41名专家结合最新的临床证据和重症医学发展前沿,分别对共识条目的相关专题进行审阅。并于2022年4月17日、6月25日召开网络会议集中讨论,记录每位发言者对共识的意见和建议,所有参会专家针对每个拟共识条目进行讨论。根据会议所有专家达成共识的条目及其内容描述要求,在综合评分基础上,最终形成推荐意见47条。随后,共识条目撰写小组根据网络会议的意见,再次查阅及增补最新文献,于2022年6月底完成共识意见初稿,2022年10月初形成最终版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