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38.81 KB
- 文档页数:13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一、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技能。
当一个人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会在短时间内缺氧,导致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
如果能在心跳骤停后的 4-6 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因此,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心肺复苏操作步骤(一)评估环境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迅速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在危险区域(如火灾现场、交通要道等)进行操作。
(二)判断意识拍打患者双肩,并在其双侧耳边大声呼喊:“喂!你怎么了?”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三)检查呼吸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有无呼吸气流,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时间约 5-10 秒。
(四)呼叫求助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立即呼叫周围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
(五)摆放体位将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解开衣领和腰带,暴露胸部。
(六)胸外按压1、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
2、手法: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
3、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
4、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钟。
5、按压与放松时间比:1:1。
(七)开放气道1、仰头抬颏法: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清除口鼻异物:如有异物,用手指将其清除。
(八)人工呼吸1、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
2、正常吸气后,用嘴覆盖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持续 1 秒以上,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
3、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九)重复循环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 AED 到达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手。
三、考核评分标准(一)操作流程(60 分)1、未评估环境安全,扣 5 分。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心肺复苏,是指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生命支持措施,能够在体内恢复正常的氧气供应,维持脑部功能,避免身体缺氧死亡。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心肺复苏操作步骤1、检查现场安全在进入现场时,首先需要确认现场的安全性,避免遭遇一些疑似刑事案件或者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所导致的危险情况。
2、评估伤者意识状态对于伤者的意识状态,需要进行快速的评估,判断是意识清醒、昏迷还是没有反应等情况。
3、检查呼吸检查伤者是否有呼吸,需要用耳朵听和手触的方式进行检查,有没有呼吸、呼吸是否规律等。
4、进行紧急通知如果发现伤者没有呼吸,就需要进行紧急通知,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尽快的处理。
5、开始心肺复苏确认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之后,需要立刻按照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步骤进行处理。
二、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主要用于评价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心肺复苏操作是否正确、有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始心肺复苏的快速性进行心肺复苏,时间非常关键,需要在尽早的时间内进行处理,防止伤者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2、CPR的质量CPR的质量,主要包括胸部按压的深度、频率、呼气的时长、吹气的大小等方面。
3、通气的质量通气的质量,同样至关重要,需要保证通气的时间、氧气浓度等方面的质量。
4、紧急设备的使用在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需要使用一些紧急设备,如心电图、除颤器等。
5、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在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如胸部针胸、气管插管等等。
总之,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不仅仅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更为整个社会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要求:1.仪表端庄,服装和鞋帽整洁,举止大方,动作迅速,敏捷,有紧迫感。
否则扣2分。
2.准备治疗盘内备血压计、听诊器、敷料数块、手电筒、弯盘、胸外按压板。
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简易呼吸器。
缺少一项扣1分,未口述扣1分。
3.判断患者意识。
双手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患者,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否则扣1分。
4.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
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5~10s。
如无颈动脉搏动,呼叫他人帮助抢救,去枕。
未计开始抢救时间扣2分,部位不准确扣2分,判断时间节律不准确扣1分。
5.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等。
抢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一侧。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未口述扣2分,缺一项扣1分。
6.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双连线与胸骨交界处,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
按压时手掌掌根不离开胸壁。
按压手法不正确扣3分。
按压时中断按压扣1分。
按压部位不准确扣3分。
7.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大于5cm,而后迅速放松,重复2个循环。
重复两个循环,缺少一个循环扣1分。
按压幅度不正确扣2分。
8.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100次/min。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按压时显示器应该显示绿灯。
按压方法不正确扣2分,按压时显示器绿灯不亮或红灯亮1次扣分。
总分为66分。
要点及步骤9、开放气道:首先要判断患者的颈部有无损伤(口述,1分)。
如果没有损伤,可以采用仰头抬颏法(2分)来开放气道。
如果颈部有损伤,应该采用双手托下颌法(2分)来开放气道。
10、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必要的,每次送气时需要紧捏患者的鼻翼(2分),呼气时松开(2分),每次1秒钟(1分)。
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1分),如果操作正确,显示器应该显示绿灯(3分)。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规范(2023新版)
1. 操作流程
1. 快速判断
-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 如果患者无意识、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规则,应迅速开始心肺复苏
2. 呼叫急救
- 立即呼叫当地急救中心或紧急医疗团队
3. 开始心肺复苏
-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
- 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 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站在患者一侧,将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骨下部
- 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方
- 用身体重量施加压力,进行次数为30次的快速胸外按压
- 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二人合作,则按1:1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
- 继续按照此循环进行心肺复苏
4. 继续监测和维持
-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心率
- 确保患者保持在适当的体位
- 如有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疗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2. 评分规范
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质量可以通过评分来确定。
以下是评分规范的主要指标:
- 胸部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 胸部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 胸部按压质量:应平稳连续,不中断
- 人工呼吸:每次应持续1秒至2秒
- 呼吸和心率监测:持续监测,并及时调整操作
评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标准化和有效性。
在评分中,每一项指标都应达到要求,并持续进行监测和改进,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3. 总结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规范(2023新版)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标准化评分指标,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成功率。
根据此文档进行操作时,请及时获取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在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维持血液循环。
一、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前开始心肺复苏。
2.检查呼吸和脉搏: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是否正常。
如果没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开始按压胸部:将患者仰面放平,然后站在患者头部朝向,将两只手手掌交叠放在患者胸骨下缘,使手臂伸直,压下至少5厘米,然后松开手压出来的力道,重复按压30次。
4.进行人工呼吸:将一个手指放在患者下颌下端,以托起下颌,再用另一只手捏住鼻子,嘴唇贴紧患者口部,每次吹入空气1秒钟,让患者的胸部抬起。
重复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5.继续胸外按压:继续按压胸部30次,然后再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6.检查和监控患者反应: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如有则停止心肺复苏措施并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二、考核评分标准:
1.呼吸开放性:评分为1分,若患者呼吸道开放且能自主呼吸。
2.脉搏和心跳:评分为1分,若患者有脉搏或心跳。
3.快速通气:评分为1分,若患者每次吹入空气超过1秒钟。
4.胸外按压深度:评分为1-2分,按压深度每低于5厘米扣一分,最高扣2分。
5.按压频率:评分为1-2分,按压频率每缓慢5次扣一分,最高扣2分。
6.发生误动作:评分为1-2分,根据情况但不超过2分。
7.总体评估:得分4-7分为“优秀”,得分2-3分为“及格”,得分0-1分为“不及格”。
以上是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的详细完整版。
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复训,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和准确度。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应急救命技术,常用于突发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
其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是医务人员和急救人员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并详细解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评估环境与安全在进入现场前,首先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并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例如,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或者触电风险。
2. 检查意识与反应轻轻拍击患者肩膀,喊叫其姓名,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若患者没有意识和反应,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呼吸。
3. 呼叫急救在确认患者没有意识和反应后,立即呼叫急救,请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援。
4. 开始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前,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
可以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或感受是否有呼出气流。
如果患者没有正常呼吸,需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5.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膝弯曲,稳固患者的上半身。
将一只手掌平放在患者的胸骨下缘,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面,手指交叉。
然后用身体重量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应位于胸骨下缘。
按压时要注意力道要均匀,按压深度应为至少5厘米。
按压和放松时间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6. 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将患者头部仰至之前的位置,用食指和中指捏住患者的鼻孔,用另一只手托起患者的下颌。
将口紧密贴在患者嘴上,同时吹气给患者。
每次吹气的时间应为1秒钟,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吹气过程要平稳,不要过猛。
7.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患者恢复意识、呼吸。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用,应尽早启动该设备,并按照其提示进行操作。
8. 寻找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持在进行持续复苏的同时,应尽可能快地通知专业医护人员到场,以获取更高水平的医疗支持。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通常是根据胸外按压质量、人工呼吸效果以及反复检查的及时性来进行评判。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准备:护士应穿着整洁,仪表端庄。
口对口呼吸需要备
清洁纱布。
2.评估环境: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3.判断神智、脉搏、呼吸:轻拍重唤患者2次“你怎么了”,观察有无反应,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观察有无呼吸(判断时间5秒)。
4.呼救:急呼他人协助抢救“快来救人啊!"。
5.安置体位:解衣服,松裤带,暴露胸部,去枕仰卧位,
置于硬板或平地上。
6.胸外心脏按压:确定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双手掌跟重叠,十指相扣置于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即剑突以上两横指,
双臂绷直,垂直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18秒完成),下压大于5cm(儿童5 cm,婴幼儿4 cm),按压与呼吸比为30:2,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
7.开放气道:将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去义齿(口述:
去除义齿、异物),打开用物箱,取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
仰头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示指剪刀式分开上提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疑似外伤,用托颌法: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托起下颌)。
8.辅助呼吸:口对口呼吸2次(开气道捏鼻子口包口正常
吸气缓慢吹气不少于1秒,8—10次/分,胸廓明显抬起松口
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9.复苏评价:完成5个循环操作(约2分钟),判断呼吸、循环体征1次,按压间断不超过5秒。
10.记录:使用手电筒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及是否缩小(口述:自主呼吸恢复,双侧瞳孔由大缩小,颈动脉搏动有力,口唇及甲床转红润,复苏有效,进入下一步救治),记录复苏时间(看手表)。
11.整理:整理衣服,恢复体位,整理用物。
12.报告:起立,报告:“操作完毕”。
操作方法:
1.护士应穿着整洁,仪表端庄。
口对口呼吸需要备清洁纱布。
2.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3.轻拍重唤患者2次“你怎么了”,观察有无反应,触摸颈
动脉有无搏动,观察有无呼吸(判断时间5秒)。
4.急呼他人协助抢救“快来救人啊!"。
5.解衣服,松裤带,暴露胸部,去枕仰卧位,置于硬板或
平地上。
6.确定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双手掌跟重叠,十指相扣置于
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即剑突以上两横指,双臂绷直,垂
直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18秒完成),下压大于5cm(儿童5 cm,婴幼儿4 cm),按压与呼吸比为30:2,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
7.将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去义齿(口述:去除义齿、
异物),打开用物箱,取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
仰头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示指剪刀式分开上提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疑似外伤,用托颌法: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托起下颌)。
8.口对口呼吸2次(开气道捏鼻子口包口正常吸气缓慢吹
气不少于1秒,8—10次/分,胸廓明显抬起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9.完成5个循环操作(约2分钟),判断呼吸、循环体征1次,按压间断不超过5秒。
10.使用手电筒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及是否缩小(口述:自主呼吸恢复,双侧瞳孔由大缩小,颈动脉搏动有力,口唇及甲床转红润,复苏有效,进入下一步救治),记录复苏时间(看手表)。
11.整理衣服,恢复体位,整理用物。
12.起立,报告:“操作完毕”。
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所在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老师:考核成绩:
项目:操作准备、操作步骤、摆放体位、胸外按压、用物、判断神志、脉搏、呼吸。
标准分值:16.
扣分内容:
1.着装不规范:扣2分。
2.操作者态度不严肃:扣3分。
3.摆放物品少一件、放置不合理各扣2分。
4.未评估周围环境、呼叫声音不够洪亮、清楚各扣2分。
5.触摸颈动脉位置、时间不准确(超过5秒)扣4分。
6.观察呼吸、患者反应各扣2分。
7.未呼救、查看开始时间各扣2分。
8.未采取去枕仰卧位、未松解患者衣裤暴露胸部各扣2分。
9.定位方法不正确扣2分。
双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准备
1.护士应穿着整洁,仪表端庄。
2.准备简易呼吸器用物箱,检查呼吸器、面罩,备纱布袋(清洁纱布、乙醇纱巾)、手电筒和除颤器。
评估环境
1.A应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判断神智、脉搏、呼吸
1.A应轻拍重唤患者2次:“你怎么了”,观察有无反应。
2.A应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观察有无呼吸(判断时间5秒)。
呼救
1.B应急呼他人协助抢救:“快来救人啊!”,看时间。
安置体位
1.A应解衣服,松裤带,暴露胸部(去枕仰卧位)。
胸外心脏按压
1.A应确定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双手掌跟重叠,十指相扣置于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即剑突以上两横指,双臂绷直,垂直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18秒完成),下压>5 cm(儿童5
cm,婴幼儿4 cm),按压与呼吸比:30:2,按压频率>100
次/分。
开放气道、辅助呼吸
1.B应检查呼吸囊并连接,接氧气8L/min以上,做准备。
2.A应将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去义齿(口述去除义齿、异物),打开用物箱,取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
3.A应采用仰头抬颌法或托颌法,使患者的气道畅通。
复苏评价
1.A应观察患者的呼吸、颈动脉搏动、瞳孔、皮肤黏膜口唇、甲床等,评估复苏效果。
整理
1.A应整理患者的衣物。
体位
1.A应将患者放置在正确的体位。
遗留用物
1.A应清理现场,避免遗留用物。
急救意识
1.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和伤害观念。
2.操作者应动作流畅、迅速,不颠倒程序。
操作时间
1.操作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30秒。
提问
1.操作者应回答问题完整准确,否则扣分。
总分
1.总分为100分,超时10秒扣1分,以此累计。
双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应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者应注意正确的姿势、位置和幅度,频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上,同时应注意开放气道和辅助呼吸。
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和伤害观念,动作流畅、迅速,不颠倒程序。
操作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30秒,回答问题应完整准确。
文章已经进行了格式错误的修改和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以下是改写后的每段话:
B使用“EC”手法固定面罩,并用下颌上提法打开气道。
随后挤压呼吸囊,使气囊无氧端下陷1/2-2/3,有氧端下陷1/3,正压通气2次,4秒完成。
缓慢吹气不少于1秒,8-10次/分,吹气有效以胸廓抬起为标准。
完成5个循环操作(约2分钟),判断呼吸,循环体征1次,按压间断不超过5秒。
A使用手电筒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及是否缩小,同时观察颈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口唇及甲床是否转红润。
如果自主呼吸恢复,双侧瞳孔由大缩小,颈动脉搏动有力,口唇及甲床转红润,说明复苏有效,可以进入下一步救治。
B记录复苏时间,看手表。
同时整理衣服,恢复体位,取乙醇纱布消毒面罩,收拾物品。
最后和A一起起立,报告:“操作完毕”。
全部操作完成时限为2分30秒。
双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所在科室:考核老师:考核成绩:
操作准备:着装规范,态度严肃,所有物品摆放合理,评估周围环境,呼叫声音洪亮清晰。
操作步骤:正确摆放体位,胸外按压按正确要点进行,判断神志脉搏呼吸,按压幅度下陷不少于5cm,按压频率不少于
100次/分,通气按压比正确,开放气道方法正确,辅助呼吸操作正确。
复苏评价:对呼吸、颈动脉搏动、瞳孔、皮肤黏膜口唇、甲床进行评估,口述观察结果。
整体评价:操作时间不超过2分30秒,回答问题完整,
动作配合紧凑默契,急救意识和爱伤观念良好,程序正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