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骚公共政策学[1]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662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宁骚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策的内涵、功能与类型一、公共政策的内涵(二)本课程的定义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经由一定的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的总称。
二、特点(一)政治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二)公共性和偏好性(三)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四)回应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三、功能(一)分配功能(二)导向功能(三)管制功能(四)协调功能(五)象征功能基本法律制定程序的区别:作用上区别内容上区分命令条例四、类型第二节政策系统一、系统与政治系统二、政策主体与客体(一)政策制定系统(二)政策执行系统(三)政策咨询系统(四)信息系统(五)监督系统(六)评估系统第二章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一、政策问题的内涵(二)政策问题的特征1、问题的一般特性(1)相互依存性(2)主观性(3)客观性(4)历史性和动态性2、影响政策问题议题化的特征(1 ) 问题的重要性 (2 ) 复杂性;(3)有无先例和流行程度;(4))戏剧性的和危机性的事件。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1)失范性问题(2)结构性问题二、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1、政策问题察觉2.政策问题的界定3.政策问题描述三、政策问题确定中的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确定模式(二)因果关系的利用第二节政策目标的形成一、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一)定义(二)政策目标体系1.方向性目标2.调适性目标3.量化目标(三)政策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四)目标的层次性(五)政策目标确定的意义二、公共政策的一般目标(一)自由(免受强制或阻碍)(1)消极自由(外在自由)(2)积极自由(内在自由)2、自由的政策边界(二)平等第三节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选择一、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二、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一、政策方案的细化设计二、政策方案的评估三、政策方案选择1、乐观决策法大中取大2、保守决策小中取大3、折衷决策4、后悔值决策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1.最大期望收益值决策第四节决策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型(一)理性、非理性与决策(二)完全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主义模式三、团体主义模式四、精英主义模式五、垃圾箱模式第三章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第一节政策议程一、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三、政策议程提出的模式1、科布模式2、政策之窗理论(约翰·W·金登)1、关门模式2、动员模式(3)内参模式(4)借力模式(5)上书模式(6)外压模式四、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1、内在的引发机制包括:(1)自然灾害;(2)意外的人为事件;(3)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4)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5)生态变迁。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①主体不同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不同a.政策研究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b.政策分析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c.就应用研究、政策实践、权力运作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根本诉求,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公共政策学(第二版)宁骚主编1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它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包括三个方面: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学产生的主要条件: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二、决策科学的形成。
三、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四、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五、美国的两党政治。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政治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政策方向》。
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6戴伊的界定: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选择要做的任何事,或者它选择不去做的任何事。
(侧重于政策主体)拉斯韦尔和卡普兰的界定: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侧重于政策方案)伊斯顿在1951年出版的《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一书,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侧重于政策结果)7政策类型: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政策内容特征的其他分类方法。
8纵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执政党决策。
9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10从认识论的角度,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
11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1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一、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二、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三、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四、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2)政策执行的特点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要面对具体的公共问题,因此其计划、步骤、措施、手段等必须务实,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③行为的能动性执行者必须在全面领会政策内容的前提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情况,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
④手段的权威性公共政策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其执行具有强制性。
(3)政策执行的作用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它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答:(1)第一代、第二代政策研究路径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①第一代政策研究的自上而下路径a.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第一,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指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自上而下政策研究路径的缺点:第一,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第三,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第四,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第五,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基层组织的反弹;第六,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背后所隐含的是强调科学管理的泰勒主义,其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1.试述政策过程及其阶段划分。
试述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与类型划分。
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为什么需要借助于政策过程模型?答:(1)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过程不仅有着特殊的含义界定,在其运作、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阶段。
①政策过程的界定政策过程就是政策的生命过程,是一项政策从问题认定到政策终结的整个运行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操作性程序的有机组合,具有客观性。
②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a.三分法德洛尔把政策过程划分为前决策阶段、决策中阶段和后决策阶段,布赤豪兹把政策过程划分为民意形成、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三阶段。
b.四分法金敦认为政策过程通常分为议程设定、方案陈述、权威性选择、决策执行四阶段。
c.五分法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划分方法,但对具体阶段的划分上则各有不同d.六分法e.七分法拉斯韦尔将政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合法化、应用、终止、评价七个阶段。
詹金斯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启动、信息、考察、决策、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
f.八分法拉谢夫斯基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八个阶段,即:问题认定、议程设定、政策规划、政策采纳、预算配置、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接续。
g.九分法霍格伍德与冈恩把政策过程划分成九个阶段:决定是否要做出决定、决定怎样做出决定、问题界定、做出预测、设定目标和优先顺序、选项分析、政策执行与监控、评估与审议、政策维持、接续与终结。
(2)公共政策研究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是指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框架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a.描述性模型与规范性模型的划分。
第一,描述性模型。
描述性模型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三大功能第二,规范性模型。
通过实施该模型以达到实现某些价值的目的,从而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b.理性过程模型与政治性过程模型的划分。
政策过程是人们在公共权力机关的主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宁骚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公共政策的定义是:
A.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解决社会问题
B.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实现公共利益
C.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满足公众需求
D.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改善社会状况
答案:B
2.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政治性
C. 具有经济性
D. 具有法律性
答案:A
3. 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
A. 制定政策
B. 实施政策
C. 评估政策
D. 决策政策
答案:A、B、C
4.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有:
A. 政治因素
B. 社会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答案:A、B、C、D
二、多选题
1. 公共政策的目的有:
A. 解决社会问题
B. 改善社会状况
C. 实现公共利益
D. 满足公众需求
答案:A、B、C、D
2.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有:
A. 政治因素
B. 社会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