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1专题细讲实战演练
- 格式:doc
- 大小:465.00 KB
- 文档页数:5
【优化探究】2014高考地理(人教新课标全国通用版)一轮复习:3-5-2第二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时作业,规范训练+提升能力,含精细解析)一、选择题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2010年),完成以下两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FDI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 )A.全省差异不大B.由北向南递减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2.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 )A.钢铁工业B.粮食加工C.电子仪器D.海产品加工解析:第1题,山东外商投资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最多,其次是省会城市周边地区,西部最少。
第2题,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廉价而丰富,因此以电子仪器装配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最具有吸引力。
答案:1.C 2.C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
2010年8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
据此回答3~4题。
3.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B.降低劳动力的成本C.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D.郑州科技实力增强4.该类企业的转移将( )A.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C.利于迁入地、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D.促进迁入地、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解析:第3题,郑州位于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该企业主要是组装电子产品,所以生产基地转移到郑州的主要原因是降低劳动力成本。
第4题,该企业转移到郑州,利于郑州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同时对深圳来说,腾出了土地等资源,也利于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3.B 4.C(2013年西安模拟)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服装经销商多从我国订购服装成品,但从21世纪初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东盟国家。
尽管近年来东盟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迅猛发展,但一些纺织企业无法满足欧美客商对产品的高要求,导致仍需从我国大量进口一些纺织服装产品,尤其是高档面料产品。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在图示模式中( )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 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2.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 普通服装制造B. 汽车制造C. 金属冶炼D. 甘蔗制糖3. 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材料价格B. 交通条件C. 工人工资D. 市场【答案】1. D 2. A 3. C【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
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2题详解】金属冶炼和甘蔗蔗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和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正确。
【3题详解】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考点定位】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影响工业的因素,产业转移。
【名师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市场、内部交易成本。
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基础落实练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 中原地带,市场广阔C.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D. 基础设施完善2. 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 环境改变较小B. 协作条件较好C. 接近原料产地D. 地租更加便宜3.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A. 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B. 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C. 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D. 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答案】1. C 2. B 3. D【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读图,太康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不如南通交通便捷,A错。
中原地带,经济水平低,消费水平低,南通经济发展快,水平较高,消费市场更强,B错。
太康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C对。
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仍不如发达地区,D错。
【2题详解】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相关企业间具有生产上的联系,协作条件好,B对。
企业转移,分散与抱团转移,环境改变没有差异,对原料地远近没有影响,地租也没有变化,所以A、C、D错。
【3题详解】纺织和服装等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后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A错。
企业转移,并不是人口也一起转移,B错。
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短期内可能导致部分劳动力失业,D对。
不能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所以不能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错。
考点:产业转移的影响,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产业集聚的优势。
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完成第1~2题。
1.箭头①可能表示( )A.技术输出B.资金输出C.劳力输出D.土地输出2.如果箭头②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改善生态环境②降低生产成本③促进城市化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12·XX潍坊联考)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XX近日与XX东湖高新区签订协议,承诺将年产台式电脑6 800万台(件)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移至XX。
据此完成第3~4题。
3.每一座城市的XX工厂周边,预计都将有几十家生产产品结构件的配套企业落户,今后甚至还将达到100多家配套企业聚集。
这种“母鸡带小鸡”的模式的优点是( )A.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协作B.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集散C.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4.据XX集团人士粗略介绍,全国布局战略中,XX主要生产苹果手机,XX生产台式电脑,PCB厂将移到XXXX,光电落在XXXX,游戏机落在XXXX,手机在XXXX,笔记本电脑重心选在XX落户,XX则主打研发和技术要求更高的苹果组装线。
庞大的XX可谓全面转移、“多点开花”。
关于XX全国布局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减弱B.体现了工业生产从集中走向分散C.工业生产对交通和信息的依赖程度会不断提高D.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位优势(2012·XXXX二模)美国苹果公司的新产品iPad2(平板电脑)的产地说明是“加州设计,中国制造”,除了美国设计,中国组装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参与了iPad2零部件制造,下图是“iPad2成本(单位:美元)构成情况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苹果公司的产业链跨越国界,其目的是找到最优区位,最优区位的核心是( ) A.成本低、质量髙B.劳动力足、市场广C.原料多、水源足D.科技强、地租低6.在中国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中( )A.中国获利太少,应取消与苹果公司的合作B.除组装外,中国还应争取零部件制造和营销方面更多的份额C.中国从中获利丰厚,应加强合作D.组装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已不适合中国(2012·XXXX二模)下图为“某电脑公司产品产业链图”。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图示意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总结的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
2016年4月河南省依据相关理论和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明确了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指标分别为()A.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B.资本、技术、能源、劳动力C.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D.技术、资本、能源、劳动力2.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应为()A.发挥人才、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的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的合作B.以“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为重点,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C.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D.持续深化与珠三角、京津、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答案 1.A 2.C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3~5题。
3.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4.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D.原材料丰富5.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答案 3.A 4.B 5.C20世纪末,刚成立的比亚迪公司抓住世界电池产业大转移之机,将国外全自动电池生产线拆解成“关键设备”加“人工工序”两部分,迅速发展成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制造商。
此后,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第2课时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23~324页)
(2012湛江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甲、乙分别是珠江三角洲与粤西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域间流向合理的是( )
A.M为资金和技术,N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
B.M为零部件,N为信息
C.M为资金,N为技术
D.M为能源,N为资金
2.若M为钢铁厂,关于其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一产业转移
B.增加甲地的就业机会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解析:1.A 2.C 第1题,图中甲(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高于乙(粤西地区),据此分析M、N 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的合理流向。
第2题,钢铁厂属于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后,对迁出地甲来讲,就业机会减少,对迁入地乙来说,会加快工业化进程。
(2012保定模拟)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
A.甲国→乙国→丙国
B.乙国→丙国→甲国
C.丙国→甲国→乙国
D.丙国→乙国→甲国
4.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
A.甲国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
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
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解析:3.D 4.C 第3题,电子产品的研发、组装、销售不同阶段在不同国家进行。
据图可以
发现第一阶段出口的是丙国,第二阶段出口的是乙国,第三阶段出口的是甲国。
因此,该电子产品的产业转移顺序是丙国→乙国→甲国。
第4题,丙国最早完成产业转移,说明其技术水平最高,该国第一阶段的利润率高于甲国第三阶段的利润率。
(2012北京一模)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
2010年8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
回答5~6题:
5.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
B.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C.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
D.郑州科技实力增强
6.该类企业的转移将( )
A.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
C.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5.B 6.C 第5题,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该企业主要组装电子产品,所以生产基地转移到郑州的主要原因是降低劳动力成本。
第6题,该企业转移到郑州,有利于郑州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同时有利于深圳产业升级,将生产要素投入到新兴产业。
(2012枣庄模拟)读“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分析,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最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B.接近原料产区
C.陆空交通便利
D.土地租金低
8.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不包括( )
A.有利于增加就业
B.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C.原有的销售渠道好
D.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
解析:7.B 8.A 第7题,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
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上游企业是纺织业,影响纺织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原料。
第8题,能促进就业的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环节,这些产业或环节往往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多。
研发、营销环节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高,但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少。
(2013合肥模拟)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
读图,回答9~11题:
9.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业的空间成本是相对稳定的
B.SCC表示企业晚期的空间成本曲线
C.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盈利空间界限为M1'至M2'[
D.P点一直是企业的最大盈利点
10.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
A.产业升级
B.产业结构调整
C.企业的全球化
D.产业转移
11.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②优惠的税收政策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市场广阔
A.④①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9.C 10.D 11.B 第9题,读图可知,企业空间收入是相对稳定的;SCC表示企业早期的空间成本曲线;当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P点是企业的最大盈利点,而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企业的最大盈利点由P点变为P'点。
故选C。
第10题,读图可知,当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由SCC变化为SCC'时,在原生产地出现了亏损,从而导致了企业的空间迁移,故选D。
第11题,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严重属于图中的推力因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市场广阔属于图中的拉力因素,故选B。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24页)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北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三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1)图示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促使北京、天津两市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3)在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
这些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有何影响?[
解析:第(1)题,图中产业转移的方向都是从大城市迁出,迁向沿海地区、铁路沿线及资源丰富地区。
第(2)题,随着大城市的发展,一般会出现地租提高、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北京、天津地区产业转移。
第(3)题,产业转移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土地、资源、环境压力。
答案:(1)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转入地区靠近交通便利的沿海、铁路沿线;移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广、污染严重的产业。
(2)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升高,地租提高、土地资源紧张等众多因素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的管理加强等;而周边地区的劳动力更廉价、自然资源丰富、地租低,生产成本低。
(3)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缓解土地、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13.(2013安徽名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主要有:(1)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
(2)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及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3)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的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
(4)具备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5)区域有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材料二[
(1)上海成为我国内地“总部经济”企业最多的城市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是我国的经济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网络先进发达④人才密集,科教发达⑤现代化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下列城市组合最可能形成“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的是( )
A.上海—苏州
B.上海—银川
C.北京—南京
D.重庆—温州
(3)材料二显示,上海“总部经济”外资企业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其中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4)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欠发达地区如能跻身总部经济价值链的制造基地环节,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任答三条即可)
解析:本题借助“总部经济”理论考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转移。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获取最大的利润,跨国公司在进行产业转移时往往将企业总部布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制造基地布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而形成一个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
分析时应注意,制造基地的选择往往与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答案:(1)C
(2)A
(3)外资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
(4)①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促进就业;③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④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⑤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服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