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苏版二轮练习练习:第十七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2017·江苏省扬州模拟) 皖江(长江流经安徽省河段有“皖江”之称)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①邻近长三角地区②成本优势明显③科技力量雄厚④国家政策支持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逆城市化进程B.提升科技水平,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C.跨省人口流动增多,省内人口流动减少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发展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看,该区域位于安徽省南部,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便于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该区域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成本较低;皖江(长江流经安徽省河段有“皖江”之称)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和东部地区相比,该地区科技力量较弱。
第2题,安徽省是产业转移的接收地,产业转移能促进安徽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加快城市化进程;制造业研发中心一般布局在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的地方,产业转移能够提升安徽省科技水平,但是短期内不会使该省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产业转移促进安徽工业化的进程,省内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导致省内人口迁移增多,省际人口迁移减少;产业转移能促进安徽省劳动力导向型等工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发展。
答案:1.C 2.D(2017·江西临川三中三模)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读图,完成3~4题。
3.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A.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B.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C.科技力量强D.市场广阔4.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②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第3题,保定经济发展水平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科技力量不强;保定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人口数量较少,市场需求没有优势;而从图示分析,保定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便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习题一、单选题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
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图回答1-3题。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因素是()。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2.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3.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①利用廉价劳动力②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③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④降低原材料消耗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
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完成4-6题。
4.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A.北美、亚洲B.欧洲、亚洲C.北美、其他地区D.欧洲、其他地区5.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市场广阔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6.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③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④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表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是()A.日本B.韩国C.中国香港地区D.中国台湾地区8.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B.机械、化工、电力C.食品、电子、宇航D.煤炭、钢铁、汽车9.图中所示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A.劳动力资源充足、价廉B.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C.都已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D.市场广阔,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需求量大读下图,完成10-11题。
高二地理下册《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练习答案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通过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提供了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练习答案,欢迎阅读。
一、选择题2009年6月23日,由空中客车天津总装厂组装的首架空客A320飞机正式交付使用。
据此完成1~2题。
1.空中客车公司选择在我国建设欧洲之外的第一个总装线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 )A.科技实力雄厚B.消费市场广阔C.土地价格低廉D.劳动力资源丰富解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航空业发展十分迅速,航空消费市场广阔。
答案:B2.空中客车公司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 )①制造业基础好②便捷的水陆交通③科教发达,人才众多④环境优美,气候宜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空中客车A320的零部件众多,需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滨海新区制造业基础好,有利于零部件的生产;交通便利,有利于零部件的运输;空中客车组装工艺复杂,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答案:A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3~4题。
3.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解析:环渤海地区临近韩国,承接了韩国产业的转移。
答案:C4.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解析:c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答案:B(2018·广州模拟)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式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
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5~6题。
5.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国家区位因素是 ( )A.工业基础雄厚B.大量廉价劳动力C.便利的交通D.教育水平较高6.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A.IT产业迅猛发展B.自然资源丰富C.便利的交通D.消费市场广大解析:全球服务外包指的是公司通过签订服务外包协议/合同,将不属于核心业务的内部服务(如人力资源管理、IT服务、信息/数据处理、财务报表等)剥离出来,交给专业服务提供商,由其提供有偿专业服务,从而使自身得以专注于核心业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第37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018·日照模拟)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1~3题。
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A.劳动力成本B.能源资源C.环境承载力D.市场需求2.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④减缓企业用工荒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解析:第1题,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正确。
东部地区本来就没有能源资源优势,B错误。
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误。
第2题,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
第3题,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A错误;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减少,环境压力减小,B错误;“西进运动”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错误;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正确。
答案:1.A 2.B 3.D(2018·杭州模拟)2015年8月4日继三星公司在越南建设了第二家智能手机工厂之后,美国英特尔公司宣布将在越南投资建设智能手机工厂,同时将减少在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至此越南有望成为第二世界工厂。
据此回答4~5题。
4.美国英特尔公司减少在中国制造业的生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国家政策的改变B.创新环境的改变C.生产成本的上升D.生产原料的短缺5.美国英特尔公司到越南投资建厂,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加大越南的就业压力B.促进越南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C.降低美国制造业销售份额D.促进美国电子产业结构升级解析:第4题,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引起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减少,因此英特尔公司减少在中国制造业的生产;国家政策、创新环境以及生产原料没有大的变化。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选择题(2014 •海南地理,1〜3)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1〜3题。
d66 6do 66d IT单胡讯1. 在图示模式中()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 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2.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 普通服装制造B .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D .甘蔗制糖3. 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A. 原材料价格B .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D .市场解析第1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
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第2题,金属冶炼和甘蔗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 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D正确。
第3题,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答案1.D 2.A 3.C(2014 •大纲全国,1〜3)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4〜6题。
4. 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A. 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 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 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 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5. 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 市场广阔B .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D .原材料丰富6. 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 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 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 力伙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 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解析第4题,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属轻、薄、短、小型,运输成本较低,适合分散布局,以寻找全球最优区位。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回答1-2题。
1.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的因素可能是( )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廉价劳动力C.接近消费市场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下列关于部分纺织工业从A地带转移到C地带带来的主要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业B.会给移入区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C.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D.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答案】1.B 2.A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3.A 4.C图2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状况。
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②阶段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阶段Ⅱ③甲乙两地区都实现了产业升级④甲地区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乙地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图中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某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是( )A.阶段Ⅰ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B.阶段Ⅱ甲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数量多C.两阶段甲地区市场更为广阔D.阶段Ⅰ后期乙地区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答案】5、A 6、D【解析】试题分析:5、阶段I甲地处于产品的低端,乙地处于产品的高端,乙地生产产品销往甲地;乙地经济发展水平优于甲地,乙地区的高端产业转移到了甲地区;阶段II甲、乙两地产业都升级了,阶段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阶段Ⅱ。
2021年高三地理复习考点疏理与配套练习: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考点疏理1.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3.产业转移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分布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配套练习下图为某电子装配企业选址城市与路径示意图(年度为竣工或投产时期)。
读图,回答1-2题。
1.该电子装配企业( )A.属于原料导向型企业B.产业转移的方向由南向北C.选址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D.产品市场由中国转向印尼2.该电子装配企业选址的空间转移,可能导致( )A.产品价格提高B.污染排放减少C.大规模国际人口迁移D.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回答3-4题。
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C.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D.基础设施完善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改变较小B.协作条件较好C.接近原料产地D.地租更加便宜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作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生产成本低廉B.消费市场广阔C.技术力量雄厚D.劳动力资源丰富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港口B.机场C.火车站D.商贸中心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
高考地理试题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高考地理试题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高考地理试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 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天津航空城主任董维忠于2009年4月1 6日透露,空客天津总装线目前已收到中国国内市场284架空客A320飞机的订单,订单已签至2018年。
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是空中客车位于欧洲以外的第一个总装线。
据此回答3~4题。
3.空中客车公司选择在我国建设欧洲以外的第一个总装线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A.科技实力雄厚B.消费市场广阔C.土地价格低廉D.劳动力资源丰富4.空中客车公司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①制造业基础好②便捷的水陆交通③科教发达,人才众多④环境优美,气候宜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能力提升】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
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
虚线圈出的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
据此回答5~7题。
5.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A.占领市场B.靠近原料地C.获得廉价劳动力D.保证能源供应6.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早方式是()A.设立工厂B.设立销售代理商C.设立销售部D.设立研发中心7.该公司直接采用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甲国,可能是因为甲国()①建厂成本低②消费文化差异③接近原料地④市场需求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8~10题。
8.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
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好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9.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A.原料、燃料丰富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D.重视科技投入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据此回答11~12题。
苏版地理三5一、选择题1. 有关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转移指的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B.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廉价的原料C.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对进展中国家的援助D.在同一个国家境内不存在产业转移答案: A解析:产业转移指的是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可分为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其全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2. 下列关于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50年代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B.90年代后期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C.6070年代转移到日本D.80年代转移到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答案: B解析: 20世纪下半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时刻过程是:50年代到日本,6070年代转移到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80年代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90年代后期转移到我国中西部。
3. 阻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国家政策⑤环境污染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⑤答案: A解析:阻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专门多,其中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是阻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此外,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差不多上阻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4. 关于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对产业转移的阻碍,叙述正确的是()A.企业家总是期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高的区位投资建厂B.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低C.进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第一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D. 20世纪80年代,在东亚显现的出口加工区,成为进展中国家降低企业内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解析:企业家总是期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建厂;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也专门高,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的因素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东亚显现的出口加工区,成为进展中国家降低企业内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
《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亚太地区,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 资源配置B. 经济增长C. 人口流动D. 环境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区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A. 提高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B. 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C. 增加了区域就业机会D. 加剧了区域环境污染3、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地区内的产业升级B、加剧了地区内的环境问题C、推动了地区内劳动力就业D、缩小了地区内的经济差异4、关于中国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转向高科技产业B、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C、加快了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D、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重5、以下哪一地区是亚太地区中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A. 北美地区B. 欧洲地区C. 南亚地区D. 东亚地区6、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可以促进转移接收地的经济增长B. 可能导致转移发出地的资源枯竭C. 可以为转移接收地带来新的就业机会D. 会对转移接收地的环境造成压力7、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下列哪个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A. 交通条件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资源禀赋8、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A. 促进区域产业升级B.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C. 加剧区域环境污染D. 增加就业机会9、产业转移通常会对迁入地带来哪些积极影响?A、加剧环境污染B、提高当地就业率C、增加交通压力和能耗D、减少地方财政收入 10、关于全球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了亚太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B、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工业化进程C、加强了亚太地区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地位D、加剧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11、题干: Suppose a manufacturing company decides to relocate its production facility from Japan to China.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is the most likely direct economic impact on the area where the new facility is set up?A. Decreased job opportunitiesB. Increased demand for local raw materialsC. Higher land value due to the new industrial activityD. Decreased reliance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12、题干: The migration of businesses from one region to another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industry transf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potential beneficial social impac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 a receiving region?A. Increased competition within the local education systemB. Higher income disparities due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wealthC. Improved social welfare throug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D. Reduction in cultural diversity as traditional businesses are replaced13、题干:下列关于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 促进了东道国经济增长和就业B. 加剧了东道国环境污染问题C. 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D. 导致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单一化14、题干:以下关于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B. 东道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C. 发达国家为提高产业竞争力D. 东道国政策支持力度大15、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过程将显著改变世界产业格局。
【高考地理课时练习】第42课时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选择题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
据此回答以下2题。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
这主要是因为(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2.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
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A.劳动力成本低B.土地资源廉价C.电力资源丰富D.交通运输便捷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式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
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
3.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国家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雄厚B.大量廉价劳动力C.便利的交通 D.教育水平较高4.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IT产业迅猛发展B.自然资源丰富C.便利的交通 D.消费市场广大读图,回答以下2题。
5.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0年12月21日,第6次“陈江会”登场,双方达成尽速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等多项共识。
双方认为,两岸企业面临新的调整布局,企业家应发挥两岸经济互补的特性,积极建立关系渠道,增进互访,产销互补,“转型”成为两岸共识。
读“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7.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 ( ) A.低廉的工资 B.广阔的市场C.先进的技术 D.通达的信息8.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 ) A.技术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C.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D.原料导向型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16.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随堂训练(2014·河南开封高三第一次摸底)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向外转移。
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1~2题。
1.下列产业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部件生产B.节能环保业C.服装鞋帽生产D.高端装备制造业解析:结合图分析可知,珠三角地区由于近年来工资升高、地价上涨,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工业区位优势减弱,所以最有可能为珠三角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服装鞋帽生产。
答案:C2.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解析:广东省东西两翼及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资水平低,廉价劳动力丰富,且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减少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而这些衰退性产业的移入,有利于增加该地区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答案:B(2014·河北石家庄第一模拟)白色家电是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
进入21世纪,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
下图示意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与转移承接区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的趋势是( )A.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市转移B.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南内陆地区转移C.由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向自然资源丰富区转移D.由综合性工业区向轻工业区转移解析:从图中可知,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而白色家电转移承接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及重庆市等中西部地区。
故A选项正确。
答案:A4.我国白色家电产业承接地的区位优势有( )①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较强③潜在消费市场广阔④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⑤“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推行,中西部地区居民对白色家电需求量会逐渐增加。
高二地理上册第五章基础训练《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上册第五章基础训练,希望你喜欢。
基础训练1.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B.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接收地C.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D.不发达地区接收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解析】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地区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不发达地区是落后产业的迁入地。
【答案】D读下列材料,完成2~3题。
材料一:某产业生产模式图。
材料二:某区域图。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将材料一中生产模式的企业,转移到材料二中的B地区,影响这种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A.内部交易成本B.市场C.劳动力D.著名侨乡3.图示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C.单位面积产量高D.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强【解析】第2题,材料一中的产业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将其加工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利用这些地区的税收等优惠政策,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第3题,图示地区位于东南亚沿海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2.A 3.C(2018吉林东北师大附中三模,28~30)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完成4~6题。
4.图中著名电子工业城市A将新兴的工业企业建设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原因是()A.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土地及房租便宜的条件B.当地交通运输便利,科技发达C.当地市场广阔,政策优惠D.当地环境优美,市场广阔5.图中字母所在地农业地带名称及发展优势正确的是()A.A地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该地光照充足,雨热同期B.B地为乳畜业,当地科技发达C.A地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该地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D.C地为棉花带,当地水热资源丰富6.近年来,C地的蔬菜不断销往北美五大湖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的变化B.国家政策的调整C.蔬菜种植面积扩大D.市场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解析】第4题是识记题,美国硅谷将新兴的工业企业建设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土地及房租便宜的条件。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及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产业转移的特点、规律。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类型: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具体影响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市场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国际市场;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和地区影响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1)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和增长期的产业。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1)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2)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国家或地区影响转移国或地区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转移对象国或地区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一、判断题1.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必修三同步练习:《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4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20世纪80年代,东亚各国竞相建出口加工区的主要缘由是( )A.充沛应用外地丰厚的休息力资源B.扩展消费市场的需求C.发扬出口加工区的科技优势D.降低外部买卖本钱,吸引外资答案:D2.革新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域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形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化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形式.这主要是由于( )A.休息力本钱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外部买卖本钱的变化D.国度政策的变化解析:随着经济的迅速开展,沿海地域的休息力价钱也迅速提高,为了降低消费本钱,选择在休息力价钱较低的内地加工消费.答案:A3.读〝中国产业转移路途表示图〞,完成第3~4题.以下有关我国产业转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革新开放初期,国外产业向中国内地转移B. 20世纪90年代,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C.产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休息密集型产业D.促进产业转移的最主要要素是市场需求4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主要是( )A.使自然资源缺乏B.使环境污染减轻C.使失业人口增加D.使交通压力减轻解析:第3题,我国产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休息密集型产业.第4题,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有减轻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增加失业时机等.答案:3C 4D5. 〝浅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最早提出的,它后来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完成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普遍运用于其他范围.据此完成第5~6题.兴旺国度优势产业普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B.②④C.③④D.①③6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兴旺的地域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发明〞的经济开展战略,其转变的缘由不包括( )A.制造加工取得的利润较低B.制造业的开展大多消耗少量资源,发生少量污染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开展自动权D.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严重,休息力资源严重充足解析:依据〝浅笑曲线〞,产品研发和产品品牌环节附加值最高,兴旺国度最先思索这两个环节.自主创新取得最大利润是由〝制造〞转向〝发明〞的最大动力.答案:5A 6D7.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表示图〞,完成第7~8题.〝环京新城〞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域企业迁入的主要缘由是( )A.〝环京新城〞休息力价钱和消费本钱较低B.〝环京新城〞科技力气雄厚C.两地原有的工业企业类型相反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8珠江三角洲地域产业向环渤海地域转移将( )A.带动环渤海地域开展技术密集型产业B.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域产业结构优化、晋级C.使环渤海地域由城市化带开工业化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失业压力解析:第7题,影响产业转移的要素主要有休息力、市场、外部买卖本钱等,珠江三角洲地域由于地价下跌,休息力本钱上升,产业晋级等,形成企业消费本钱上升,因此企业向消费本钱低的〝环京新城〞转移.第8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主要有促进经济开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开展,缓解失业压力;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发明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晋级.答案:7A 8B二、非选择题9.阅读以下资料,完成以下效果.资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西北沿海地域那么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作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资料二:以下图为〝世界工业三次转移表示图〞.局部国度休息力工资和产值对比(1)依据资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途落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我国西北沿海的哪些区域.(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缘由.(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缘由.(4)简述产业少量转出对外地产业结构和失业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资料二中读图即可失掉答案,但必需依照正确的转移顺序来回答.第(2) (3)题,要结合表中数据,从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影响产业转移的要素和工业区位要素停止剖析.第(4)题,产业转移会招致失业率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答案:(1)第一次:美国→日本、德国.第二次: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美国→亚洲〝四小龙〞.第三次:亚洲〝四小龙〞→我国西北沿海,日本、德国→我国西北沿海,美国→我国西北沿海.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2)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3)中国休息力本钱低,年工资/年产值比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厚,接近原料产地;革新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钱低;不时改善的交通条件等.(4)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晋级.10.读以下资料,完成以下效果.资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1/3.国度«纺织工业调整和复兴规划»明白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资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临时以来产品除满足国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全体效益水平在全国坚持抢先位置.近年因由于消费环境的变化,消费本钱不时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末尾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资料三: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表示图.(1)从产品消费本钱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消费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2)剖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保管在原地的缘由.(3)区分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厚);土地和休息力价钱低.(2)接近东部科技兴旺区,人才聚集;具有动摇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宽广);易于获取市场信息.(3)对新疆:添加失业时机;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开展;促进经济开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晋级;减速经济开展.。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选择题玻璃纤维生产属于资金、能源、技术密集型产业。
我国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巨石公司,近三年玻璃纤维产量保持全球第一,并在非洲、北美等地建有生产厂。
2017年巨石玻纤生产基地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全面建成,2018年巨石公司又在美国建设投产。
据此完成1~3题。
1.巨石集团在海外投资可能为该公司带来最有利的影响是()A.扩大市场份额B.降低生产成本C.促进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D.扩大国内就业2.埃及吸引巨石集团前来投资建厂的主要条件是()A.市场广阔B.技术发达C.能源廉价D.交通便利3.巨石公司到美国投资建厂可以()①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美国制造业的重新崛起③促使我国进口产品类型的多样化④提高巨石公司的全球竞争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巨石集团在海外投资可能为该公司带来最有利的影响是避开贸易壁垒,接近市场,扩大市场份额,A正确。
在美国建设投产,不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B错误。
促进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不是为该公司带来最有利的影响,C错误。
在海外投资不会扩大国内就业,D错误。
第2题,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属于高耗能企业,埃及石油资源丰富,能源价格比我国低廉,在该国办厂企业能源成本会大幅下降。
故选C。
第3题,巨石公司到美国投资建厂可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但不能挽救美国制造业的整体颓势,对我国进口产品类型意义不大,但可以借助美国平台,提高巨石公司的全球竞争力,①④正确。
故选B。
答案 1.A 2.C 3.B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4~5题。
4.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B.市场C.劳动力D.原料5.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有()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③促进转出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4题,结合图例,甲、乙两地市场平均价格、技术成本基本相同,原料成本2001年甲地比乙地高得多,但2011年两地基本相同,而劳动力成本都相对较高。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七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四川绵阳市二诊)“十三五”规划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河北省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北京市中心45千米,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2019年有30余家来自京津地区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零配件等机器人产业体系。
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城市职能C.市场因素D.内部交易成本2.相比京津地区,香河县目前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产业基础好B.优美的环境C.生产成本低D.交通通达度高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京津冀协同发展,香河县承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符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故B正确;而人口密度无法判断,而且与之无关,故A错;市场距离不远,故C错;内部交易成本差异不大,故D错误。
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发展产业的优势。
香河县承接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较高,其产业基础没有京津好,故A错;材料中没有说明香河的环境质量,无法判断,故B错;香河比京津的生产成本要低一些,故C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D 正确。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会加快迁出地产业升级的速度,并不会造成社会失稳等问题。
答案:3.C4.B5.D(2019·汕头聿怀中学质检)近十几年来,我国众多工业区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
下图表示我国某类型工业区与转移承接区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表示的我国某类型工业最有可能是()A.高科技工业B.能源工业C.家电工业D.钢铁工业7.图中产业承接地的区位优势有()①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较强③潜在消费市场广④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⑤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第6题,根据图例分析,高科技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多、科技水平高的大城市,向内地转移的可能性小;能源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东部沿海的上海、广东能源缺乏;家电工业需要的技术水平较低,应靠近市场,可能性最大;钢铁工业在沿海地区仍占有广阔市场,没有转移到内地,如宝钢。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下图为“某区域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左图)和“IT产业竞争模式示意图”(右图)。
读图,完成1~3题。
1.IT产业在东亚内部各国和地区之间转移的线路中,顺序正确的是( )A.乙→①→②、③ B.乙→③→④→②C.乙→③→④、⑤ D.乙→①→③→⑤2.IT产业全球化竞争模式中,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加工和组装环节C.市场和运输环节 D.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3.图中( )A.甲可高层次承接新一轮的全球IT产业转移B.乙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可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C.②、③产业高度集聚,规模效益进一步扩大D.①、④、⑤可增强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答案】 1.C 2.D 3.D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4~6题。
4.M地区吸引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素质高B.原料丰富C.消费市场大D.水源充足5.大型纺织集团在该地区建立“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主要原因是( ) A.可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B.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C.优惠政策多,基础设施完善D.产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优势突出6.工业转移对该区域影响包括(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②推动城市化进程③生态环境压力加大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答案】 4.B 5.A 6.D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7~8题。
7.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8.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答案】7.D 8. C【解析】第7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承载力减小等。
第8题,珠三角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2019年高考地理苏版二轮练习练习:第十七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Word版含解析(2019·四川绵阳市二诊)〝十三五〞规划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河北省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北京市中心45千米,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2019年有30余家来自京津地区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零配件等机器人产业体系。
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城市职能
C、市场因素
D、内部交易成本
2.相比京津地区,香河县目前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产业基础好
B、优美的环境
C、生产成本低
D、交通通达度高
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产业转移。
京津冀协同发展,香河县承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符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故B正确;而人口密度无法判断,而且与之无关,故A错;市场距离不远,故C错;内部交易成本差异不大,故D错误。
第2题,此题考查区域发展产业的优势。
香河县承接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较高,其产业基础没有京津好,故A错;材料中没有说明香河的环境质量,无法判断,故B错;香河比京津的生产成本要低一些,故C正确;交通通达度差异不大,故D 错。
答案:1.B2.C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据此完成3~5题。
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D、基础设施完善
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改变较小
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
D、地租更加便宜
5.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解析:第3题,太康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C正确。
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市场更为广阔,A、B、D错误。
第4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之间的协作,B正确。
第5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D正确。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会加快迁出地产业升级的速度,并不会造成社会失稳等问题。
答案:3.C4.B5.D
(2019·汕头聿怀中学质检)近十几年来,我国众多工业区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
以下图表示我国某类型工业区与转移承接区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表示的我国某类型工业最有可能是()
A、高科技工业
B、能源工业
C、家电工业
D、钢铁工业
7.图中产业承接地的区位优势有()
①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较强
③潜在消费市场广④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⑤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6题,根据图例分析,高科技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多、科技水平高的大城市,向内地转移的可能性小;能源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东部沿海的上海、广东能源缺乏;家电工业需要的技术水平较低,应靠近市场,可能性最大;钢铁工业在沿海地区仍占有广阔市场,没有转移到内地,如宝钢。
第7题,图中产业承接地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①正确;与沿海地区相比,高等院校、科技力量没有优势,②错误;内地的潜在消费市场广阔,③正确;内地工业起步晚,基础较差,④错误;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产业转移,⑤正确。
答案:6.C7.B
(2019·湖北省六校联合体联考)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
下表结合就业人均GDP、少儿人口总数,同时考虑运输成本、政治风险,综合得分等因素,对9个国家进行了数据统计,旨在寻找第四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的〝新大陆〞。
据此完成8~9题。
8.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国家可能是()
A、中国、巴西、俄罗斯
B、巴西、俄罗斯、中国
C、美国、巴西、印度
D、印度、巴西、美国
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向丙国转移
B、产业转移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回发达国家
C、腐败感知指数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部交易成本
D、乙国存在逆城市化问题
解析:第8题,根据表格,甲国物流效率排名第一,说明交通运输业发达,可能是发达国家,而中国、巴西、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故最可能是美国;丙国少儿人口总数排名第一,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不可能是俄罗斯、中国、美国,只能是印度。
故C对,A、B、D错。
第9题,根据表格数据,丙国的就业人均GDP排名靠前,说明劳动力工资较低,生产成本较低,劳
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寻〝成本洼地〞的特点,可以向丙国转移,A对;产业转移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利于降低成本,B错;腐败感知指数不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部交易成本,C错;乙国是巴西,存在过度城市化问题,D错。
答案:8.C9.A
(2019·南京二模)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
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
以下图示意上海市与浙江省各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
读图,完成10~11题。
10.从上海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
A、家具与皮革
B、皮革与文体用品
C、机械与通信
D、烟草与机械
11.以下有关上述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工业产值降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B、加强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
C、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
D、短期内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第10题,对比上海、浙江各产业1990年、2019年竞争系数,上海由优势变为劣势的产业部门,就是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
第1 1题,产业转移,移出的是不适合在当地发展的劳动力密集型、高耗高排型等产业,短期内工业产值和就业机会可能减少,但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最后工业产值和就业机会都会增加),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长远发展,故C对,A、D错。
上海和浙江之间是国内产业转移,B错。
答案:10.D11.C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9·北京通州摸底)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8分)
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 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
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
庞大的市场吸引着
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以下图为〝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
(1)说出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地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简述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迁入的优势条件。
(3)说明服装产业转移对四川省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案:(1)分布地区:东部沿海。
原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
(2)服装产业基础好,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3)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能减少四川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数量,并吸引其他地区人口迁入,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1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8分)
材料一家具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近年来逐渐向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国成为承接该产业的最正确国家。
近年来,由于家具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国内木材资源的开发。
材料二图甲是美国家具进口额、中国家具出口额及中国对美国家具出口额分析图,图乙是我国家具行业各省市出口占比示意图。
(1)据材料描述美国家具进口额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正确承接国的原因。
(3)我国在承接家具产业转入时,哪些省份具有突出优势?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家具进口额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家具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方面阐述。
第(2)题,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正确承接国的原因可从我国的市场规模、劳动力资源、土地等方面分析。
第(3)题,沿海省份拥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
答案:(1)美国家具进口额不断提高,呈上升趋势。
原因: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具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本土家具产量减小,进口量增大。
(2)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家具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较低;地价低。
(3)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具有承接优势。
原因:位于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相对素质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