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抗日英雄故事二篇
- 格式:docx
- 大小:12.70 KB
- 文档页数:3
爱国人物的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国人物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1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2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就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的是难能可贵!爱国人物的故事篇3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4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
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1:陈赓和小兵的故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2:95岁抗战老兵“不做亡国奴”1938年,李老在涟水石湖乡村师范。
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通用14篇)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篇1】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着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篇2】黄文秀:兰谷遗芳远黄文秀是20XX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生,面对精彩的世界,这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女孩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她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
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
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篇3】1940年9月,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
我八路军385旅按纵队首长的部署,准备攻取管头据点。
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带领一个迫击炮连参加战斗。
9月23日23时,我攻击部队迅速包围了敌人据点。
抗战英雄故事(通用6篇)抗日英雄,是指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抗战英雄故事(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抗战英雄故事篇1虽然未曾蒙面却是一生相随,62年,22000多个日夜。
父与子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用岁月诠释“老兵精神”,用守护传承红色基因。
今天请听徐振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第二篇:守护者:用忠诚守护忠魂。
靖宇陵园是国内有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前来祭拜。
但在1958年徐振明老人刚刚选择到靖宇陵园工作时,整个山冈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丛花。
徐老的儿子徐永军:“58年杨靖宇安葬的时候,陵园真一棵树都没有,是一个小山包,推平了建了杨靖宇烈士陵园,光秃秃的,都是我父亲一年栽点一年栽一点。
”小时候的徐永军便是在陵园中长大的,每当徐老到陵园干活,身后变会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相随。
徐永军:“我在这个山上生的,长大就在这个院里,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在院里干活,我就跟着跑前跑后的,什么我都干。
冬天扫雪,那时候人特别少,扫雪量特别大,一到下雪天我爸就起早,我就跟着,小雪板拿不动,那是跟着玩。
到后期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就顶一个好劳动力了,陵园有什么活,包括种花种树都跟着父亲跑前跑后的。
小时候就说这个陵园就说我们家的,我就这种感觉。
陵园哪个树底下愿意长蘑菇,愿意长什么草我都了如指掌。
”随着徐老的努力,光秃秃的山上长出了树,树上结出了果,住在陵园周边的孩子们经常跑过来摘果子吃,徐老便为他们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退休工人吕振一:“我们小时候经常来玩,经常看到这老爷子,那时候寻思这老爷子干什么呢,后来知道守陵人。
徐老爷子他喜欢孩子,叫啊,来我给你们讲故事,讲这个抗战故事,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
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篇一:张自忠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导语】说起抗⽇战争,它的胜利是中国⼈民奋起反抗和不畏牺牲的重⼤结晶,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英雄⼈物。
下⾯是分享的抗⽇⼩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抗⽇⼩英雄故事精选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8⽇出⽣于⼭西省⽂⽔县的⼀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亲刘景谦续娶胡⽂秀为妻。
胡⽂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的姓⽒“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于妇救会⼯作,并⾮常⽀持刘胡兰参加⾰命。
刘胡兰8岁上村⼩学,10岁起参加⼉童团。
1945年10⽉,刘胡兰参加了中共⽂⽔县委举办的“妇⼥⼲部训练班”。
学习了⼀个多⽉,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救国会秘书。
1946年5⽉,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事;6⽉,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举进攻解放区,⽂⽔县委决定留少数武⼯队坚持⽃争,⼤批⼲部转移上⼭。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队打击敌⼈。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佩怀,为阎锡⼭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害。
1946年12⽉的⼀天,刘胡兰配合武⼯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动。
1947年1⽉12⽇,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路军连长送的⼿绢和作为⼊党信物的万⾦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势汹汹的敌⼈带⾛。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前眼见匪军连铡了⼏个⼈,怒问⼀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个样”后,她⾃⼰坦然躺在⼑座上。
刘胡兰烈⼠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篇⼆】抗⽇⼩英雄故事精选 李爱民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童团团长。
有⼀天,⼋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的封锁线去送⼀件“⽕急”信。
李爱民⼆话没说,回家赶上⼼爱的⼩⽑驴,带了草绳和镰⼑,把信装进袜筒⼦⾥出发了。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战争中的小英雄是其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
他们不仅是战争的受害者,更是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而更进一步成为战争中的小英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1:张嘎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获得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2: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
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
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
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
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
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导语】⾃古英雄出少年。
抗⽇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辈⼀起,⽤⾃⼰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下⾯是⽆忧考分享的抗⽇战争的⼩英雄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抗⽇战争的⼩英雄故事精选 张⼤义 1941年10⽉5⽇上午,风和⽇丽。
蔚县⼤南⼭的⼭脚下有个12岁的放⽜娃,叫张⼤义。
正赶着地主的⽜群,迎着朝阳,唱着⼭歌,在⼭坡坡上跑来跑去,他的歌声和⽼黄⽜的吼声,在⼭沟沟⾥头回荡。
就在张⼤义蹦蹦跳跳⼗分开⼼之际,突然,他发现前⽅有⼀群⽇本⿁⼦兵揣着刺⼑,探头探脑,贼眉⿏眼地朝中共蔚县县委所在地——⽡⼦盆村⽅向窜来,妄图摧毁我县委和民主抗⽇政府。
由于敌⼈采取闪电式的偷袭,这⾥的⼲部群众没有察觉,⽽陷⼊⽇军包围之中。
眼看就要发⽣流⾎事件,在这千钧⼀发⼗分危机时刻。
放⽜娃张⼤义看在眼⾥,急在⼼头,他想如果不及时报告县委,就会造成重⼤损失。
于是他奋不顾⾝,向县委驻地跑去。
张⼤义的举动,被狡猾的⽇军指挥官松⽥发现了,他指挥⿁⼦兵向张⼤义开枪射击,松⽥还“嗷嗷”怪叫。
⼦弹在⼤义⽿边、⾝⼦周围“吱吱”直叫,可张⼤义哪管这些,送信要紧。
跑呀,跑呀,凭着他多年放⽜练出来的两条“飞⽑”腿,再加上他对地⾥熟,早把⽇本⿁⼦兵甩得⽼远,刹那间⿁⼦连⼤义影⼦也不见了,急得⿁⼦兵也“嗷嗷”叫起来。
⼀边放松,⼀边四处寻找放⽜娃。
敌⼈的⼦弹虽然没打着⼤义,可⿁⼦们的枪声却给⼭上⼋路军和地⽅⼲部送了信号,部队准备战⽃,⼲部们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部和群众安全转移了,可放⽜娃张⼤义腿部受了枪伤,但他咬着⽛,忍着疼痛,也隐蔽起来。
⽇本⿁⼦进村翻箱倒柜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捞到,⽓得⿁⼦们乱放了⼀⽓枪,烧了⽼百姓⼏间房⼦,就灰溜溜地滚回了蔚县城。
⿁⼦⾛后,⼲部和群众找到⼤义,给他治了伤。
从此,放⽜娃张⼤义智⽃⿁⼦兵,保护群众的事迹在蔚县⼤南⼭⾥⼭外⼴为传颂,称颂他是机智、勇敢的⼩英雄。
【篇⼆】抗⽇战争的⼩英雄故事精选 王⼆⼩ 1929年⽣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战英雄的事迹大全精选篇1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
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
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
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
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
”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
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
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
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抗战英雄的事迹大全精选篇2听到历史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吧,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打日本的故事:叫做山头有棵消息树。
小山子是个放牛娃,和放牛郎王二小同岁。
他最佩服二小了,有一天小山子带了一点红枣然后就出去放羊,他怕有什么情况就把羊儿带到消息树底下,正巧消息树下有许多青草,羊儿们吃得可欢了。
革命烈士红色经典爱国故事(精选14篇)革命烈士红色经典爱国故事精选篇1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叫张嘎。
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抓,因此悲痛欲绝,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
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
后来,人小鬼大的张嘎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
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
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张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
在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并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
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张嘎,张嘎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革命烈士红色经典爱国故事精选篇2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
1811年中进士。
从1820年起,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
由于性情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1837年,任湖广总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从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
在此期间,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0年鸦片战争失利后,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发配伊犁。
1845年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终因郁郁不得志,1850年病死于广东普宁县,终年66岁。
革命烈士红色经典爱国故事精选篇3一户青瓦白墙的老宅,院里的柳树下倚坐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蜜色的茶桌边小男孩托着腮,全神贯注地听奶奶讲述着一个尘封已久的关于太爷爷的英勇故事……哪里还能顾及到太爷爷的英雄梦。
精选抗日英雄故事二篇
【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阵。
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了,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
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中成立了。
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
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
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
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同志,虽然不像其他英雄战士那样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但是他对我们革命的事业还是贡献很大,但是我们都不怎么了解他。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
从加入党就一直再为我们的国家贡献,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曾经就有被五次被捕入狱,再受尽折磨的情况下,我们的英雄还是坚韧不屈,一直为我们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1939年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率领自己的警卫旅一直交战,最后再坚持了五个昼夜的时候,弹尽粮绝,可以看出我们的英雄是多么的顽强,如果不是顽强的意志早已牺牲,他知道他不能那么容易牺牲,他的身上不仅有同伴,更是有家人,还有我们千千万万的革命工作者,为了能多为祖国消灭一个敌人,英雄坚持到了最后,壮烈牺牲,年仅35岁,正是壮年的时候就这样被敌人杀害,想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还能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觉悟?还能有多少人能像我们的先烈一样,为了我们的国家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杨靖宇被杀后,残忍的敌人还将其剖腹割头,但是地人们看到杨靖宇胃里食物的时候也是震惊了。
我们英雄胃里没有一点食物,有的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想想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英雄还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是多么的不容易,是什么样的毅力才能有这样的成就,这都是我们英雄时时刻刻心里面有国家,有人民,是人民给了他力量,他知道他倒下了就会有更多的同胞受难。
让我们为烈士英雄致敬,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活,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烈士对我们的牺牲,没有他们我们怎么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勿忘国耻,珍惜现在,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