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泛读面临问题及解决办法
- 格式:pdf
- 大小:197.43 KB
- 文档页数:2
英语专业泛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马娜温晓兰刘丹丹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第13期摘要:泛读是英语专业大一、大二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词汇的积累,写作及翻译能力的提高。
在长期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过程中发现,泛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泛读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课堂效率微课一、泛读课程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泛读课程是英语专业低年级的必修课程,它是精读课程的加强和补充。
与精读课程不同的是:泛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除了词汇量的扩充和语法结构的解析,泛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篇领悟能力、语言解码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泛读课程的特征体现在“泛”和“读”上。
就“泛”而言,要求学生阅读的语言素材的题材广泛,包括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宗教等各个领域。
同时也要求学生阅读的文体多样,既要有文学作品,又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新闻、广告等语言风格不同的各类文章。
就“读”而言,课程提供全面系统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细读、略读、寻读等方法,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
能进行独立阅读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泛读课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拥有良好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学生对英语的文法、句法、语法掌握牢靠,这部分学生的写作及翻译能力都能达到较好水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的正确理解是准确使用语言的基础。
除了语言能力的培养,泛读课程还可以通过大量文章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异国文化、风土人情及国情习俗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泛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特点不明显,精读、泛读不分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都有过相同的疑惑,泛读和精读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泛读课是不是也要向精读课那样精讲词汇、语法、分析长难句,如果不是,泛读课到底要强调什么重点,是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的培养还是语篇分析能力、文章鉴赏能力的提高。
本科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误区及改进对策浅谈本科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误区及改进对策摘要:泛读课程是低年级英语专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本科英语专业泛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和拓展有关英语国家和文化的背景知识。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在目前的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存在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误区,因此谨在本文中分析这些误区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英语专业;泛读;误区在本科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里,大多数学校都同时开设有精读和泛读,并将这两门课程视为相对应、相辅相成的两门课程。
精读课可以使学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现象系统化,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具体的语言目标;而泛读课在很多方面都恰恰相反,比如,泛读课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和对篇章结构的理解,重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
一、泛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泛读的教学者认为泛读只是精读的一种补充,其重要程度远远不能与精读课相比。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而这个误区产生正是由于泛读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没有很好地把握泛读教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阅读速度不等于理解的准确度由于高中时代对英语阅读速度的一贯追求和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压力,阅读速度一向是国内英语教学追求的重点。
阅读的速度固然是阅读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向,也是教学大纲中所明确要求的。
然而,很多老师误将阅读速度等同于阅读能力,在泛读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其它同等重要的阅读元素,从而导致了一定的后果,其中之一便是理解力的偏差。
这里以《现代大学英语阅读》这套教材中的一些文章为例,说明一下这个误区的产生。
在一般的阅读概念里,文章的篇幅是决定阅读时间的重要因素,然而泛读课所选的文章题材不一、文体各异,因此同样篇幅的文章可能所需要的时间大不相同,而一长一短的两篇文章学生却可能同时读完,这就是为什么一味地追求速度是泛读教学的误区。
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误区及其解决办法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个重要部分,但英语泛读教学却往往不被重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不少误区。
文章分析出现大学英语泛读教学误区的原因,指出如何有效避免这些误区,并且提出避免大学英语泛读教学误区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泛读教学误区解决办法一、培养学生泛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和任何其它语言一样,要提高英语水平,就必须大量输入英语信息。
听和读是两种最主要的输入方式.但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依靠听的输入是有限的。
所以,只有依靠大量的阅读,不断扩大词汇量,广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提高英语的综合水平。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
大学英语课泛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说,泛读是提高学生综合阅读素质必不可少的途径。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的高低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水平。
历年四六级考试试卷中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大题几乎占卷面总分的三分之一分值,所以学生要想考好就必须具备较高的阅读水平。
二、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误区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但其阅读能力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相去甚远。
他们在中学时习惯了逐词、逐句地分析课文,力求弄懂文章中的每句话和每个语言点。
当他们在大学英语课中遇到大量的、篇幅较长的文章时,那种精读、细读的方法就显得很不适用。
所以进行大量泛读训练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教学中,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误区主要有:将泛读训练当成精读训练、翻译训练或者干脆取消泛读练习;选择的教材不适宜学生使用;课时无法保证,压缩课时;教师在大班教学模式下不得不将教学变成满堂灌模式等等。
三、如何避免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误区结合我院本科生英语泛读教学实践及笔者的教学体会,在教学实践中要避免误区、有效实现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目标,应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兴趣培养、学习方法这四方面综合考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泛读习惯,掌握泛读技巧并努力提高学生对英语素材的理解力,增加词汇量。
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几大难点及其应对策略泛读是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极好途径,语言这一众多因素的综合体,亦可在泛读中得以充分体现,故泛读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从泛读课本身谈起,进而谈到泛读教学中的几大难点,最后详尽论述应对这些难点的教学策略。
标签:泛读教学;语言综合能力;难点;教学策略引言阅读(reading)在本质上是关注其意义,特别是从心灵到心灵的意义传递,即从作者到读者的信息转移。
英语专业阅读课(English reading),也称泛读课(extensive reading),其任务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体裁、程度适当的英语读物和原著,深化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广泛的阅读的兴趣。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真正熟悉这门语言,领悟其中的意义积淀并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不进行广泛的阅读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足见泛读对于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也同时证明了泛读课在整个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能够为我们提供研习语言的机会,包括词汇、语法、标点符号和我们组建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方法。
Silberstein指出:阅读可定义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读者和文本以互动的方式来构建内涵丰富的语篇。
这更足以说明读者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泛读密不可分。
就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而言,成就固然不小,但问题仍旧很多。
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亟待提高,这自然而然就引射到泛读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上。
在某些学校情况更不容乐观,泛读课基本上到了被遗忘的境地。
但就泛读课自身而言,其的确有很多教学难点令部分英语教师望而生畏,故“恐泛读症”也随之产生。
在该文中,笔者通过对120名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作的一次有关英语泛读课的问卷调查概括出英语泛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难点,并结合具体的泛读教学给出适当的应对策略。
一、泛读教学中的几大难点就泛读课而言,很多人对其教学本质及其教学目标都不甚明白,或者说是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