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口服碘131治疗护理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04.38 KB
- 文档页数:2
延续护理在131I清甲治疗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意义目的探讨131I清甲治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护理,实验组给予清甲后延续护理。
将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131I清甲治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改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健康,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标签:131I清甲治疗;延续护理;甲状腺癌延续护理作为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目的是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中[1]。
甲状腺癌患者131I清甲治疗出院后,医生需要根据病人T3和T4生化结果进行优甲乐药物服用剂量的调整及再一次需要做131I清甲病人治疗前的用药指导。
病人需要掌握自己的病情进展情况和门诊随访复查的内容和时间。
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整个疾病的转轨起到重要作用。
既往调查显示,患者出院后有不及时复查的、服优甲乐后或饭后抽血化验的、进行131I清甲治疗前未按要求停药等诸多不良事件。
为减少以上事件发生,我科对出院患者实施了延续护理服务,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131I清甲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可以实施电话/微信(或家属)/QQ(或家属)/上门延续护理。
(2)精神意识、神智正常沟通无障碍。
(3)无心脏、肺、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
(4)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患者有知情同意权。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服碘前准备情况。
50例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比较研究摘要: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患在术后使用碘-131的临床变化。
筛选出本院于2021.3-2021.12之间收治的已行分化型甲状腺癌术的50例病患,指导其服用碘-131,根据不同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实验组(选择基础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选择复合护理干预方案),每小组病患例数是25例。
统计对比2组病患出现的不良反应率、生活质量、临床满意度等指标变化情况。
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试验组产生的乏力和不适等症状都要比对照组低出很多;观察组的功能及健康领域所获得的评分都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症状领域评分则比对照组低出很多;观察组接受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研究显示,复合护理模式比基础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可以让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不良反应;护理分化型甲状腺癌属于恶性甲状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
当前,手术治疗是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案,可以快速清理患者病灶,但仍然要求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对微小病灶进行清理[1]。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有比较明显的碘摄取特性,所以手术之后为了能够让患者治疗之后的恢复质量得到优化,一般状况下要求让患者接受碘-131的治疗,将留存病灶实施彻底清理。
服用碘-131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结合病患的预后情况、生活质量等来看,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需要通过科学、有效地手段对其存在的不良反应实施科学操控[2-9]。
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案例着重探讨护理因素对行分化型甲状腺癌术病患服用碘-131后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挑选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进入我院接受碘-131分化型甲状腺癌术治疗患者5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两组资料比较见表1。
具体纳入要求和程序是:首先,通过病理穿刺筛查确定病患患有分化型甲状腺癌;其次,满足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确诊要求;再者,患者符合相关手术指征,能够顺利开展手术。
碘131治疗是甲状腺癌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甲状腺癌患者在对碘131治疗的认识上存在以下五个误区。
误区一、手术已经切除干净,不再需要131碘治疗131碘治疗包括“清甲”(清除甲状腺组织)和“治疗”。
“清甲”是指用131碘摧毁术后残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
国际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与其他癌症不同,甲状腺癌是多个中心发生的,即通过CT、B超、手术等探测到甲状腺内有1个癌结节,但是在甲状腺其他部位也可能有癌细胞,只是因为癌细胞较少而未形成明显的癌结节。
有人认为好的外科专家会将甲状腺全部切除干净,不会残留有正常甲状腺组织或癌组织。
这是误解,再高明的外科专家,只能做到肉眼切除甲状腺或癌组织,而不能做到显微镜下切除,即术后仍有较多的甲状腺细胞或癌细胞残留,这些残留的甲状腺细胞或癌细胞必须由服131碘来消灭。
利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细胞具有高度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让患者口服131碘,131碘进入体内会被甲状腺癌细胞特异性地吸收,131碘释放的β射线会将隐藏于体内任何部位的甲状腺癌细胞消灭,因此131碘治疗甲状腺癌是真正意义上的靶向治疗,也使甲状腺癌成为第一个能被人类彻底治愈的恶性肿瘤,很多经过131碘治疗后的甲状腺癌患者预期寿命会像正常人一样。
因此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行131碘治疗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益处,会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少癌症的复发。
当然,并非所有甲状腺癌病人用131碘治疗均有获益。
一般而言,放射性碘治疗对乳头状癌及滤泡型癌较有效,可当作手术后及并发软组织转移的辅助疗法。
但它对骨骼转移或肺部大结节性转移的治疗效果较差。
至于未分化癌、髓样癌则一般对放射性碘治疗无反应。
目前对那些并有远处转移但临床上并无症状的患者,是否应重复给予放射性碘治疗,并无一致的结论。
特别是考虑到在每次给予放射性碘治疗前都必须先将患者调整处于血中高TSH 浓度的环境下,这是否反而将加速癌细胞的生长,也是临床医师必须加以考虑的。
碘131治疗后注意事项碘131(I-131)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的方法。
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康复过程。
首先,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和建议。
医生通常会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和饮食指导,如限制摄入碘和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等。
这些指示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后身体情况来定制的,必须严格遵守。
其次,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由于放射性碘会通过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患者要注意勤洗手、擦洗身体,以避免他人接触到过多的放射性物质。
此外,患者在治疗后需要注意减少与儿童和孕妇的接触。
放射性碘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更大,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与这两个人群近距离接触,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此外,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遵守放射性物质管理规定。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积极协助医院和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工作。
同时,避免将放射性物质带出家庭,防止环境中的辐射污染。
在治疗后,患者还应注意定期检查和随访。
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计划或辅助治疗方式。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要求,完成检查和随访。
此外,饮食和生活习惯也需要注意。
放射性碘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通常会下降,因此控制体重和体力活动非常重要。
患者应避免高碘食物如海产品、海带和桃子等,减少碘摄入。
平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最后,患者在治疗后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患者应与家人和医生保持沟通,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碘131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遵循医生的指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减少与儿童和孕妇的接触、遵守放射性物质管理规定、定期检查和随访、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面对心理问题等。
只有在遵循这些注意事项的前提下,患者才能尽快康复并减少康复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甲状腺癌碘131治疗有什么不良反应
甲状腺癌是发生在颈部的恶性肿瘤,手术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但是有些患者因身体因素等不能手术或手术不彻底,需要接受碘131治疗。
那么131碘治疗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呢?该如何护理呢?
1.颈部肿胀:一般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胀,发生在服药后24-48小时之内,以术后较多甲状腺组织残留的患者发生为多。
大多可自行缓解,严重时需对症治疗。
2.唾液腺损伤: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前者一般出现在24小时内,表现为腮腺及颌下腺一过性肿胀和触痛,此时需要患者多喝水、多咀嚼和含服酸性食物以促进唾液分泌;后者一般发生于接受多次大剂量131碘治疗患者,表现为口干、腮腺区疼痛、味觉改变、吞咽困难等,其发生率较低。
3.胃肠道症状:是治疗过程中发生率最高的副作用。
一般为恶心,呕吐及腹泻,可于服药后几小时即出现,持续2天至1周。
家属和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做好心理疏导,随时关心病人情况,要合理饮食、清淡饮食,严重者需要对症处理。
4.并发白血病和肺纤维化:国内尚无并发白血病的报道。
严重的、多发的肺转移灶者碘131治疗后,有少数可发生肺纤维化,一般孤立转移灶很少发生肺纤维病变。
5.骨髓抑制:多次治疗后可能发生一过性骨髓抑制而造成白细胞降低,服用升高白细胞药物后多能缓解。
以上就是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专家介绍,甲状腺癌的治疗不是单一的,患者可以联合灰树花D阻分(D组分)治疗,这样既可增强患者免疫,减轻副作用,防止并发症发生,又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灰树花D阻分是真菌抗癌效果最强的提取物质,没有任何副作用。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护理配合发布时间:2021-11-11T07:40:54.48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9期作者:赵清[导读] 对心理护理在甲状腺癌采用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赵清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甲状腺癌采用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研究设立了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0例进行放射性核素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验首先对其进行小组区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并进行不同的命名,最终目的是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甲状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甲状腺癌;心理护理引言: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各种癌症的发病几率逐渐上涨,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甲状腺癌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该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
在甲状腺癌疾病的疾病种类中,也以分化型甲状腺癌疾病占据了多数,针对该疾病,临床通常采用“手术+131Ⅰ+甲状腺激素抑制”进行治疗,且这种治疗方式也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1]。
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在隔离病房中进行治疗,这也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非常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应激反应。
因此本文就心理护理对甲状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开始,于2021年9月结束,以这一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进行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平均年龄为(58.14±6.24)岁,男女比例为39∶31,病史为1个月到23个月,平均病史为(11.02±2.25)个月,将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5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患者不存在其他精神疾病和重大疾病。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口服碘131治疗护理研究简介甲状腺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其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后的护理和治疗。
口服碘131治疗是一种针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通过口服碘131治疗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和治疗进行研究。
口服碘131治疗治疗原理口服碘131治疗是利用碘131的放射性来摧毁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使其不再生长。
甲状腺癌是一种需要大量摄取碘的癌症,因此口服碘131治疗可以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将其残留的组织摧毁。
治疗方法口服碘131治疗是通过口服可能摄入 的碘131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需要避免较高碘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2.治疗前需要进行碘摄入抑制剂的服用,以减小正常甲状腺的“阻满竞争”,从而增加癌细胞对碘的摄取能力。
3.治疗时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布置不同体位的排泄尿样。
X光检查和核素扫描进行功效评价。
护理方法护理前的准备在进行口服碘131治疗前,需要做好深度收尿和轻度饮食。
具体方法如下:1.垃圾桶、尿桶等垃圾需要密闭处理,避免入住人员接触到放射性物质。
2.需要清洁干净房间。
3.提供医疗人员联系方式。
接诊和入住护理在进行口服碘131治疗后,患者需要在专门的放射性病房中进行隔离治疗,此时其他人不能进入病房。
此阶段的护理重点包括以下几点:1.医疗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
2.给患者提供胸芽罩、口罩等防护装备,并对其使用和更换进行指导。
3.提供饮食上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口鸣,提供适当的食物和药物。
4.对病情进行监控,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的监测。
出院和随访治疗结束后,患者出院需要进行随访,进行病情监测和治疗情况评估,随访精细化护理包括以下几点:1.定期复查,包括甲状腺扫描、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液检查等项目。
2.患者的出行和活动需要通过口罩等方式进行防护,避免接触到其他人群。
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减轻心理负担。
过程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指导。
临床药师同以往的药师不同,走出了药房,更多的和医师参与会诊,参与疑难杂症的探讨,研究出新的诊疗方案。
临床药师具有相当全面的药学专业知识,并且对本医院的药品种类,每种药品的功效等都较为熟悉,因此可以为医生在药理学和药剂学等方面遇到的障碍给予帮助。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患者自身也越来越关注医生的用药情况,很多病人在医生查房的时候都会问及对自己的用的是什么药,此种药品有什么样的功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或者是副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临床药师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最简明易懂的解释,可以缓解患者对于病情的恐惧感,也会消除很多对医院在治疗方面的怀疑顾虑,有利于对病人实施接下来的药物治疗。
临床药师对药品在临床治疗当中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地监督,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停止用药,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2 实践准备 临床药师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药学知识,以便于理解医生对病人的治疗。
作为临床药师,掌握扎实的临床药理学、药物流行病学是参与临床实践的前提。
能够提供良好的用药指导、药学服务,才算是真正发挥出了临床药师的作用。
2 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的实践2.1 知识储备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临床药师走出了药房来到病房。
在参与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之前,首先必须要理解呼吸内科方面的有关呼吸药理和治疗学相关的知识,掌握病区疾病的种类,理解肺部的结构,支气管哮喘、急慢性肺炎等疾病的病理。
记住不熟悉的药物,比如:孟鲁斯特、爱全乐、万托林等与呼吸疾病治疗相关的药物[2]。
辅助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做好病人的各项检查工作,呼吸内科的主要检查指标包括:血液、粪便以及尿液常规;药敏实验检查;常规免疫检查等。
询问患者或者是病人家属病人的病史和药物的过敏史。
通过了解患者用药前各项指标的情况再对比用药过程中指标数值的变化,可以有利于对药物的药效做出准确的分析。
例如,有一位性别为男性的肺部感染患者,年纪已经将近八十岁,在一年前偶发的一次脑梗后就患上了吐痰障碍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