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抗性基因的RAPD标记
- 格式:pdf
- 大小:169.43 KB
- 文档页数:2
春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及其相互作用
Chen,XM;何家泌
【期刊名称】《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春小麦品种Lemhi中有1个基因,品种Lee、Compair和
Fielder各有2个基因,每个基因能抗由Pucciniastrifornis引起的条锈病。
为了确定这些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将这些品种同感病的二倍体中国春小麦及一套非整倍体的中国春小麦杂交。
单体的F1植株由细胞学确定,在温室中生长并且自交以产生F2种子,F2幼苗连同亲本用选择的北美条锈菌接种。
结果证明:Fielder中的Yr6是在7B染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Chen,XM;何家泌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3.4
【相关文献】
1.小麦抗条锈基因聚合及抗条中32号基因分子标记筛选 [J], 朱晓娜;陈耀锋;曹婷;李春莲;任慧莉;于玲;白延红
2.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Ⅰ.外缘抗条锈基因的导入 [J], 陈耀锋;宋运贤;李振岐;
陆和平;郭东伟;韩德俊;李春莲;任惠莉
3.小麦品种“高优503”抗条锈基因染色体定位 [J], 王彦梅;钟冠昌;穆素梅;安调
过;王志国;李俊明;纪军
4.甘肃省26个春小麦品种(系)苗期抗条锈基因分析及成株期抗病性评价 [J], 曹世勤;吕小欢;黄瑾;冯晶;张勃;骆惠生;贾秋珍;王晓明;王万军;金社林;孙振宇
5.小滨麦易位系山农0096抗条锈基因的微卫星标记和染色体定位 [J], 王金平;王洪刚;赵瑾;刘海燕;西廷业;高居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小麦种质中抗秆锈病基因 S r22的初步分子检测马勇【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抗病基因 Sr22不仅抗国内流行的主要小麦秆锈病生理小种,而且对新型秆锈菌生理小种 Ug99(TTK-SK)及其变异种 TTKST 和 TTTKS 具有很好的抗性。
利用与抗病基因 Sr22紧密连锁的 SSR 引物 Xc-fa2019,对从国内外搜集的抗 Ug99的小麦种质以及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进行 SSR 分子检测。
结果表明:从国内外引进的58份抗 Ug99小麦种质中未检测到抗病基因 Sr22;黑龙江省18份主栽春小麦品种中有3份材料中含有抗病基因 Sr22,占检测材料的4%。
表明抗病基因Sr22在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今后要继续加强 Sr22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总页数】4页(P7-10)【作者】马勇【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克山 1616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相关文献】1.108份小麦种质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J], 万江华;任明见;陈涛;徐如宏2.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22的SSR新标记 [J], 韩建东;朱桂清;李伟华;曹远银3.携带抗秆锈病基因 Sr25、Sr26小麦新种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J], 崔彩红;房伟强;李兴锋;王洪刚;鲍印广4.国内外小麦种质抗条锈病评价及相关基因分子检测 [J], 陈向东; 吴晓军; 胡铁柱; 李笑慧; 李淦; 侯开心; 茹振钢5.春小麦品种抗秆锈病基因Sr33的分子检测 [J], 马勇;邵立刚;王岩;李长辉;车京玉;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邹东月;王志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个小麦种质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HTAP抗病性基因Yr62的分子作图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小麦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好措施。
实践证明,高温成株抗病性(High-temperature adult-plant, HTAP)具有持久抗病性的特点,但一些具有低强度HTAP抗病性的品种受到植物生长阶段、温度、湿度,接种体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抗病强度常表现为不完全抗性,不足以抵抗病害的危害。
因此,急需发掘更多高水平高温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以应对条锈病的危害。
研究证明,将HTAP抗病性与全生育期抗病性结合会获得更高水平的持久抗病性。
三个春小麦品种PI192252、PI185285、PI195097在美国华盛顿地区连续八年的小麦种质抗病性评估试验中一直保持良好抗条锈性,其中PI192252具有高水平的HTAP抗病性,PI185285具有高水平的全生育期抗病性,PI195097具有中度抗病性。
为了明确这些品种抗病性的遗传特性,分别将三个品种与感病品种AvS杂交。
利用单粒遗传法获得F5代重组自交系群体用于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对AvS/PI192252群体的抗条锈病鉴定包括温室HTAP抗病鉴定和4个环境下的田间抗病鉴定(Pullman,2011年;MountVernon,2011年;Pullman,2012年;Mount Vernon,2012年),对AvS/PI185285和AvS/PI195097群体的抗条锈病鉴定包括温室苗期抗病鉴定和2011年Pullman及MountVernon两个地点的田间抗病鉴定。
田间抗病鉴定为自然发病,在条锈病发病期间,对亲本及RILs家系的反应型(infection type,IT)和病害严重度(disease severity,DS)进行三次调查,DS值用于计算病程曲线下相对面积(relative 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curve, rAUDPC)。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来源及染色体定位的研究进展
李欣;畅志坚;詹海仙;郭慧娟;张晓军;乔麟轶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5(31)5
【摘要】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
由于小麦条锈菌具有高度变异性且抗源的单一化,抗病品种抗性很容易丧失。
因此,不断发掘新的抗条锈病基因资源,扩大抗源选择利用范围,对中国小麦抗病育种工作极为重要。
对已命名的57个条锈病基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着重介绍了源于小麦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因源的各个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并对条锈病抗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总页数】4页(P92-95)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基因;来源;染色体分布
【作者】李欣;畅志坚;詹海仙;郭慧娟;张晓军;乔麟轶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定位研究进展 [J], 王海;华秋东;陈维多
2.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J], 马渐新;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
3.冬小麦“阿芙乐尔”抗条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J], 孙荣锦;庞家智;杨之刚
4.冬小麦阿芙乐尔抗条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J], 孙荣锦;庞家智;等
5.小麦新种质YW243抗条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J], 刘朝辉;林志珊;陈孝;马有志;徐世昌;张增艳;辛志勇;王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条锈病小种抗性基因鉴定
Chen,XM;万安民
【期刊名称】《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年(卷),期】1993(000)006
【摘要】利用了8个北美的条锈菌小种。
在北美小麦不同条锈病鉴别寄主之间以
及它们与已知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
并对亲本,F1,F2和一些回交子代的幼苗抗条锈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中国166,HeinesⅦ,Fielder,Lee,Riebese147/51和Moro分别含有Yr1,Yr2,Yr6,Yr7,Yr9和Yr10抗性基因;Lemhi,Tyee中的一个基因。
HeinesⅦ,Moro,Druchamp,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Chen,XM;万安民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3.4
【相关文献】
1.小种特异分子标记分析2010-2011年云南省小麦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组成 [J], 刘林;兰茗清;张波;杨静;赵婧;顾中量;张培花;李成云
2.云南铁壳麦对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J], 杨金华;黄锦;王志伟;程加省;沈为频;于亚雄
3.人工合成小麦RIL群体对条锈病新小种条中32的抗性表现 [J], 汤永禄;杨武云;
曾云超;李朝苏;彭云良;邹裕春;陈放
4.甘肃省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的RAPD分析及Su11-4小种SCAR标记建立[J], 孟亚雄;仲军;马小乐;李葆春;赖勇;司二静;尚勋武;王化俊
5.小麦条锈病菌非亲和性小种诱发小麦抗锈性研究 [J], 肖悦岩;武丽芬;王卓然;姜文波;曾士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作者:杨芳萍曹世勤郭莹杜久元鲁清林吕迎春白斌周刚张文涛马瑞何瑞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4年第01期摘要:条锈病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选育和种植持久抗性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
为达到多基因聚合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目标,必须不断发掘抗病种质、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并开发分子标记。
基于文献,对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涉及的抗病性、分子标记、基因定位方法和定位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基因定位涉及技术的现状、局限性及优势,从而为后续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多基因聚合和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布局提供技术指导,以降低西北麦区和小麦主产区条锈病流行的频率,进一步促进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连锁和关联分析;测序技术;育种应用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4)01-0001-10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1.001Research Progresses on Mapping of Wheat Stripe RustResistance Genesand Molecular MarkersYANG Fangping 1, 2, CAO Shiqin 2, GUO Ying 2, DU Jiuyuan 2, LU Qinglin 2, LV Yingchun 3, BAI Bin 2,ZHOU Gang 2, ZHANG Wentao 2, MA Rui 2, HE Rui 2(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2.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3.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730070, China)Abstract: The epidemics of stripe rust cause significant yield losses in wheat production.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durably resistant varieties are the most cost-effective strategy forcontrolling wheat stripe rus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reeding durably resistant varieties through multi-gene pyramid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disease-resistant germplasms, decipher their resistant genetic mechanisms and develop molecular marker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molecular markers, gene mapping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breeding relat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ripe rust resistant gene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status, limitations, and advantages of association mapping technologies for mapping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subsequent discovery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multi-gene pyramiding, and the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arrangement of durably resistant wheat varieties to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stripe rust epidemics in the northwestern wheat region and major wheat producing areas to further guarantee national food security.Key words: Wheat; Resistance gene to stripe rust; Molecular marker; Linkage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Sequencing technique; Breeding application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贸易额最多的粮食作物,为人类提供了20%的热量和25%的蛋白质。
普通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定位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入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严重的影响。
虽然有效的化控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控条锈病,但防治病害更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途径依然是以抗条锈病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然而生产实践中仍会出现因品种的抗性丧失而造成的巨大产量损失,这主要是因为条锈菌自身的高变异度性以及生产上抗源的不合理布局而引起的。
因此想要在育种中持久高效的利用抗病基因,使不同来源的基因合理分布且有效聚合,就必须明确已知小麦抗性品种的抗锈性遗传来源和基础,探求与已定位基因不同的抗源材料和抗病基因,并获得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本研究通过对济麦22、白大头和武都白茧儿3个抗锈病品种与感病品种分别杂交构建的遗传群体,使用集群分离分析法、结合SSR标记、90K SNP芯片和KASP技术对品种所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定位构建连锁图谱,主要结果如下:1.济麦22抗条锈病基因定位济麦22是山东农科院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且广适的小麦主栽品种。
以济麦22为父本、感病亲本Avocet S为母本杂交产生的15个F<sub>1</sub>和377个F<sub>2</sub>单以及117个F<sub>3</sub>株系,利用我国条锈菌流行小种条中32(CYR32)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
结果表明,一个显性基因控制了济麦22对CYR32小种的高抗反应,将其暂命名为YrJ22。
该基因与同位于2A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Xwmc658、Xgwm382、Xgwm311、Xcfd50、Xgdm93、wsnp<sub>E</sub>x<sub>c</sub>10555<sub>1</sub>7235832和RAC875<sub>c</sub>27530<sub>8</sub>60紧密连锁,其中Xwmc658和wsnp<sub>E</sub>x<sub>c</sub>10555<sub>1</sub>7235832分布在YrJ22两侧,与其连锁距离分别为1.0 cM和7.3 cM。
我国小麦重要抗源材料抗条锈基因推导及其成株抗病性分析王凤乐;吴立人;谢水仙;万安民【期刊名称】《植物病理学报》【年(卷),期】1994(24)2【摘要】根据对国内外20个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结合系谱分析,推导了我国20个重要抗源材料的抗条锈基因型。
结果表明,BPM_2和奥地利黑麦高抗所有供试菌系,Pistou、伊利亚、特德具有抗病基因YrSD,Fr81—8的基因型为Yr_3+YrSD,Fr81—10含有Yr_3,早熟3Б具有抗病基因Yr_(10)和Yr_9,水源11含有Yrsu,洛夫林10、洛夫林13均有Yr9,贵农21、贵农22可能携带Yr_(10),其余9个品种具有国际上未知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
分小种圃鉴定资料显示,供试品种苗期抗条锈性与成株抗条锈性不完全一致,许多品种具有良好的成株抗条锈性。
本文还讨论了基因推导法的应用局限性及抗源材料利用方法。
【总页数】6页(P175-180)【关键词】小麦;冬锈病;抗胜育种【作者】王凤乐;吴立人;谢水仙;万安民【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3.4【相关文献】1.小麦成株抗叶锈和条锈基因的紧密连锁 [J], Main.,RA;谢勤成2.甘肃省50个主要小麦品种(系)苗期抗条锈基因推导及成株期抗病性分析 [J], 曹世勤;尚勋武;张勃;李明菊;徐世昌;骆惠生;金社林;贾秋珍;黄瑾;金明安3.小麦抗病性遗传:Ⅳ.抗条锈小麦品系绿7蚰和抗叶锈小麦品种yantar的抗病基因定位研究 [J], 舒文华;沈克全4.小麦抗源南农790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 [J], 穆京妹;王琪琳;许鑫;薛文波;吴建辉;詹刚明;黄丽丽;康振生;韩德俊5.甘肃省26个春小麦品种(系)苗期抗条锈基因分析及成株期抗病性评价 [J], 曹世勤;吕小欢;黄瑾;冯晶;张勃;骆惠生;贾秋珍;王晓明;王万军;金社林;孙振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品种温度互作中抗条锈微效基因的表达
赵文生;徐世昌;张敬原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2000(026)004
【摘要】初步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小麦品种锈性的表达机制,结果分析表明:品种间、温度间及品种×温度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试验进一步证明京核1号小麦温度微效基因的存在,在高温潜育发病条件下有利于微效基因抗性的表达。
接种前高温处理1-2d,在常温下潜育发病,对温敏基因抗性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
接种后高温处理1-2d,在常温下发病,对温敏基因抗性的表达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接种后在常温下处理1-2d,再于高温下潜育发病,更有利于微效基因抗
性表达。
【总页数】1页(P4)
【作者】赵文生;徐世昌;张敬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3
【相关文献】
1.小麦抗条锈基因聚合及抗条中32号基因分子标记筛选 [J], 朱晓娜;陈耀锋;曹婷;李春莲;任慧莉;于玲;白延红
2.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J], 章振羽;沈丽;刘泰国;唐俊华;姬红丽;彭云良
3.小麦抗病性遗传:Ⅳ.抗条锈小麦品系绿7蚰和抗叶锈小麦品种yantar的抗病基因定位研究 [J], 舒文华;沈克全
4.春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及其相互作用 [J], Chen,XM;何家泌
5.89份河北、山西小麦品种抗条锈性评价及抗条锈病基因检测 [J], 庞云星;崔宏梅;蔺瑞明;杨慧;冯晶;马东方;徐世昌;王凤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05,13(6):821~822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项目(No.2001AA241037)、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
(No.G2000016202)和200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资助。
李春莲:女,1970年生,博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chenyf3828@>.收稿日期:2004-06-09
接受日期:2004-10-11
·研究简报
·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抗性基因的RAPD 标记*
李春莲
陈耀锋**
任慧莉
韩德俊
郭东伟
郭月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712100)
关键词:小麦新种质;条锈病;抗性基因;RAPD
RAPD Markers Liked to the Resistance Gene in Wheat
New Germplasm WT212with Stripe Rust Resistance
LI Chun-Lian CHEN Yao-Feng**
REN Hui-Li HAN De-Jun
GUO Dong-Wei
GUO
Yue-Xia
wheat new germplasm;stripe rest;resistance gene;RAPD
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若利用DNA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突破传统上利用侵染后表型进行选择的方法,不受环境条件和育种材料中基因背景的影响,
可对小麦种质资源及杂种后代中的抗锈病基因进行准确而快速地选择,加快育种的进程(牛永春等,1998)。
本实验对高抗条锈流行小种条31号、32号及水源11-6的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抗性基因进行了初步的RAPD 分析,以期确定其抗性基因的来源、类型和差异,为抗条锈新抗源基因在小麦抗病育种及抗条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利用及新抗性基因的分离与转化提供基本资料。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培育的普通小麦(
)抗条锈新种质WT212,对照辉县
红及WT212×辉县红F 2。
1.2
方法
参照李振歧和商鸿生(1989)的鉴定和分类方法,将WT212×辉县红F 2进行单株抗条锈病中32号小种鉴定,取新长出的无病的第2或第3叶进行DNA 的提取。
提取方法参照Rogers 和Bendich(1985)的CTAB 法略作修改。
分别将10株抗病单株DNA 和10株感病单株DNA 等量混合,建立抗、感基因池。
然后对WT212、辉县红、抗病池和感病池进行
RAPD 分析(PCR 反应液体积为25μL ,其中Tris-HCl(pH 8.8)10mmol/L ,KCl 50mmol/L ,Nonidet P400.08%,MgCl 22mmol/L ,10碱基随机引物0.4μmol/L (上海生工产),dNTP200μmol/L ,
DNA 聚合酶1U(加拿大Sangon 公司
产),模板DNA 10ng 。
PCR 扩增在PTC-100热循环仪上进行。
PCR 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加溴化乙锭0.5μg/mL)电泳检测,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照相。
2结果和分析
2.1
抗、感基因池间的DNA 多态性
以抗病亲本WT212及感病亲本辉县红为对照,用4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WT212×辉县红F 2抗、感基因池进行PCR 扩增,经DNA 多态性分析,筛选出重复性强、稳定出现的特异DNA 片段2个,即引物S369的扩增片段和引物S1397的扩增片段,它们的长度分别约为770和1400bp 。
在RAPD 分析中,这2个特异DNA 片段出现于抗病基因池和抗性亲本WT212中,而不出现于感病基因池和感病亲本辉县红中(图1)。
2.2
特异DNA 片段与目的基因的连锁性
用WT212×感病品种辉县红F 2分离群体,对引物S369扩增出来的特异片段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引物S369在绝大多数抗病单株中均可扩增出长度与为770bp 的特异DNA 片段,而在大多数感病单株中则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5年
图1.引物S369(A)和S1379(B)对WT212抗条锈基因的RAPD 分析Fig.1.RAPD analysis of anti-stripe rust gene for WT212with the primerS S369
M,分子量标记λDNA/
R Ⅰ+
d Ⅲ;1、2,感病单株;3,感病池;4,感病亲本辉县红;
5,抗病亲本WT212;6,抗病池;7、8,抗病单株。
"←"所指为特异带所在位置。
M ,λDNA/
R Ⅰ+
d Ⅲ;1and 2,suceptibl
e F 2plants;3,suceptible gene pool;4,suceptible parent Huixianhong;
5,resistant parent WT212;6,resistant gene pool;7and 8,resistant F 2plant.The arrow indicates the polymorphic DNA bands.
图2.引物S369对WT212×辉县红F 2分离群体的RAPD 分析Fig.2.RAPD analysis of the segregating F 2plants fromWT212×
Huixianhong with primer S369
M,分子量标记λDNA/
R Ⅰ+
d Ⅲ;S,感病分离株;R,抗病分离株;←表
示特异DNA 带所在位置。
M,λDNA/
R Ⅰ+
d Ⅲ;S,susceptibl
e F 2plants;R,resistant F 2plants.The
arrow indicates the polymorphic DNA bands.
3讨论
本研究以抗病亲本WT212及感病亲本辉县红为对照,用4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WT212×辉县红F 2抗、感基因池进行PCR 扩增,经DNA 多态性分析,筛选出重复性强、稳定出现的2个特异DNA 片段,表明RAPD 分析在外源抗病
基因的检测中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技术。
本实验单株抗条锈性采用李振歧和商鸿生(1989)的鉴定和分类方法,分为0(免疫)、0;(近免疫)、1(高抗)、2(中抗)、3(感病)、4(高感)6个等级(0、0;、1和2归为抗病组,3和4归为感病组)。
在用S369引物检测F 2单株时,发现发生交换的单株其中有10株出现在2、3级单株中,这可能与单株抗病性鉴定的误差有关,从而影响了特异性标记与目的基因之间的连锁距离的确定。
本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欲采用DH 系对此标记
进行验证,并将其转化为更加稳定的SCAR 标记。
参考文献
Niu Y C(牛永春),Liu H Y(刘红彦),Wu L R(吴立人)and Xu S C(徐世昌).RAPD markers linded to the yellow rust resistance gene in wheat cultivar Lee.
(高技术通讯),1998,8(12):
1~1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i Z Q (李振岐)and Shang H S (商鸿生).Wheat Rust and Control.Shanghai:Sci-tech Press,1989.(in Chinese)Rogers S O and Bendich A J.
Extraction of DNA from milligram
amounts of fresh,herbarium and mummifyied plant tissues.
,1985,5:69~
76
不能扩增出该片段(图2)。
初步检测的128株F 2分离群体中,共有12株发生了交换,
利用Mapmaker 3.0进行分析,该多态性差异与目的基因的连锁距离为10.4cM 。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