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基因库基因银行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53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3、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4、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与技术作物育种学的性质:1、人工进化的科学2、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3、应用科学进化:现有的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称为进化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2、工作量大,定向改良有一定随机性;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技术。
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2、种质资源受到重视;3、新品种的选育效率提高;4、育种途径多样化。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品种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农作物的品种的3个基本特征: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善产品品质3、减轻和避免自然灾害4、扩大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6、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提高劳动生产率7、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育种新途径有:(1)杂种优势利用(2)远缘杂交(3)理化诱变(4)组织培养(5)细胞融合(6)基因工程有性繁殖:指通过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网教林木育种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遗传资源2、育种资源3、生物多样性4、引种5、驯化6、种源7、种源试验8、种源选择9、种子区10、种子区区划11、优树12、杂种优势13、无性繁殖14、无性系选育15、采穗圃16、种子园17、实生种子园18、遗传测定19、一般配合力20特殊配合力二、填空题1、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叫学。
2、目前,改良和丰富造林树种的主要途径和研究内容有、、。
3、在自然界,适合于环境条件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这就是。
4、从一个混杂的群体中,按一定标准挑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混合采种、混合繁殖的方法是选择.5、按严格标准,从群体中挑选优异单株,分别采种、分别保存、分别繁殖,并进行比较鉴定而获得良种的方法是选择。
6、当性状遗传力低时,使用选择效果较好。
7、当性状遗传力较高时,可使用选择。
8、混合选择适用于性状遗传力较时。
9、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多样性。
10、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作用,使物种或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的现象称为。
11、影响树种引种成败最重要的土壤因素是土壤的.12、同一树种的南方种源一般较北方种源生长速度较,抗寒性较。
13、造林用种的基本原则是。
14、用材树种要求优树树冠为型。
15、对遗传基础不同的种或品种、类型进行人工交配,获得杂种,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育种。
16、单杂交有个亲本参与杂交。
17、双杂交有个亲本参与杂交.18、能在杂种后代中加强亲本一方优良性状的杂交方式是。
19、对于两性花的树种,在杂交前必须。
20、为防止非父本花粉侵入,人工杂交前应进行。
21、多倍体是指细胞内染色体组为个以上的个体。
22、对植物染色体进行人工加倍,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23、用于植物染色体加倍的化学药剂只作用于细胞。
24、林业生产上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有、和。
25、以优树无性繁殖材料建立的、提供优良种条的生产场地是。
26、针叶树最常用的嫁接方法是。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第三章种质资源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是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
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的,能够在育种中利用的全部植物资源。
填空题:1.种质资源包括、、育种的中间材料和野生近缘种。
(地方品种(农家品种)选育品种(主栽品种))2.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和。
(收集整理保存)3.保存种质资源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种子低温保存。
就地保存、异地种植保存、组织培养保存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种质资源的是()。
DA 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B 育种品系和各种特殊的育种材料C 栽培植物的野生近缘种等 D以上三项都包括在内2.种质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AA.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 B.遗传资源、基因资源的收集C.积累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遗传变异 D.准确地选择原始材料3.以下地方品种具有的特性为()。
CA.产量高 B.品质好 C.高度适应其原产地环境 D.抗病性强4.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方式有()。
DA.种质保存 B.贮藏保存 C.离体保存 D.以上三项都是5、种质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AA.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B.遗传资源、基因资源的收集C.积累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遗传变异D.准确地选择原始材料判断正误植物种质资源是指全部植物栽培品种和类型的统称。
()栽培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栽培和育种中的片面性。
()√简答:1.简述种质资源收集原则。
(1)、必须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3分)(2)、收集范围应该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行,首先应考虑珍稀濒危种的收集,其次收集有关的种、变种、类型和遗传变异的个体,尽可能保存生物的多样性。
良种在种质资源中的利用简答题(一)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没有种质资源就没有品种改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育种目标确定之后,首先要正确地选用原始材料,而原始材料的正确选用,决定于对种质资源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育种先进的国家都特别重视种质资源工作。
在现有的种质资源中,任何品种或类型都不可能具有与人类要求完全适应的综合性状,但是优良品种所要求的优良性状可以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种质资源中(品种、类型、野生种)。
国际上常把储备各类材料的各种基因资源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意思就是说从中可以随时选取所需基因。
如矮秆育种要选取矮源,抗病育种要选取抗源,然后将所需的基因源通过育种手段导入到需要改良的品种中去。
(二)育种上的重大突破源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从世界范围的作物育种显著成就来看,育种上重大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几乎都离不开关键性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水稻、小麦矮秆品种的育成,是发现和利用了低脚乌尖和农林10号的矮源。
水稻和高梁的杂交种品种的育成,在雄性不育系方面,海南野生稻的不育细胞质和西非高粱迈罗的不育细胞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品种育种方面,优质蛋白玉米的育成,是发现和利用了opaque-2基因。
(三)利用多样化种质资源是克服新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有效方法。
近代育种的发展趋势表明,在同一作物的育种中,都应用了一些来源相同或相近的种质。
因此,新品种的推广,特别是一些突破性单一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一方面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化,后果必然增加作物对病虫害危害的脆弱性。
例如美国1970年玉米小斑病T小种大流行的事例等。
大量实践证明,要克服遗传脆弱性,必须探索新的基因资源,选育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新品种。
(四)探查和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发展新作物。
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的39万种植物中,栽培的作物仅有2300种。
其中食用作物约900种,经济作物约100种,饲料、绿肥作物400种,其他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作物约500 ~ 600种。
茶育种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10*3分=30分)二、填空题(20*1分=20分)三、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四、问答题(5*8分=40分)必考部分整理:一、名词解释1.品种:是指人类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一定环境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和繁殖特性,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栽培面积的一个群体。
(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的生产资料,野生茶树没有品种)2.双无性系:是以两个无性系品种按比例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群体。
(发生两性细胞融合而基因重组,个体遗传背景不完全一致)3.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品种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包括品种、类型、野生种及近缘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4.品系:新选育出来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性状、特性比较一致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繁殖数量,在未来审定和投入生产栽培之前称为品系。
5.引种驯化:原产地与引入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别大,或该品种适应性窄,需经过精细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选择等,改变该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新的环境。
6.系统选种:又叫选择育种,从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7.地方品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上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包括无性、有性。
(地方品种经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对当地自然或栽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8.株系:一个单株后代具有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
9.良种:是优良品种的简称,是指在适宜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
10.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各单株单独种植成一小区,根据各株系表现进行鉴定。
(茶树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容易固定所选优株的性状,单株选种是最常用的方法)11.南茶北引:把南方地区的茶树引到北方种植。
南茶北引的性状变异(1)树型:植株矮化,最低分枝部位降低。
(2)叶片:叶片变小增厚,叶色加深。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遗传育种学》名词解释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36)2.基因互作:一种生物单位性状的差别并不总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有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称之为基因互作。
3.染色体基数:一个染色体组内所含有的染色体数又称为基数,通常用某表示。
4.颠换: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替代,称为颠换。
5.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的受精、两性配子不经过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6.直感现象:在三倍体的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7.半保留复制:DNA的复制方式。
是以分开了的DNA单链为模板,吸取互补的游离核苷酸,在酶的作用下,形成与原来DNA完全一样的新DNA链的过程。
8.转导:用病毒作载体,将重组DNA分子导人受体细胞中。
9.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
10.引种:指将外地或外国的品种,经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1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2.多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及以上染色体组的整倍体,称为多倍体。
13.调控基因:在蛋白质合成中不起模板作用,只起调节和操纵的作用的基因,称为调控基因。
19.转换:DNA分子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者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替代,称为转换。
20.杂种优势: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优于双亲的现象。
21.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同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精核同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一个三倍体的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22.染色体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叫做染色体组。
23.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二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水产动物育种学名词解释复习题1. 育种: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动植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
2. 品种: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生产资料,是由同一祖先通过人工选育而来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的群体。
3. 品系:指来源于共同祖先或一个亲本对,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一群个体。
4. 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5. 家系:一般指由一对系祖繁育而来的群体。
6. 近亲交配系(近交系):通过近亲交配或自交数代得到的纯系。
7. 原种:指取自定名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8. 良种:通常指生长较快、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具有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且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
9.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指一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动植物类型)。
10. 种质: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即亲代通过性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
11. 人工种质资源:指在育种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如杂交、诱变等,产生的育成品系或品种及各种突变体、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12. 引种:指将外地(国)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品种而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13. 移植:通常指将其他水域中更优良、又适于这一水域繁殖生长的种类移植进来,使其迅速形成自然种群的过程。
14. 驯化:指引入种或移入种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固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或发展了某些适应性性状,能在新环境中生活、生长,而且能繁殖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的过程。
15. 选择育种:简称选种,是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群体中,通过个体选择或混合选择等方法,选出若干自然变异的优良个体,经过后代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第二章种质资源第二章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
种质资源也称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或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
?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DNA片段等。
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和材料,都可归入种质资源范畴。
DefinitionsGermplasm is the genetic source material used by plant breeders to develop new cultivars (Poehlman & Sleper, 1995).Germplasms may include seeds or other plant propagates such as a leaf, stem, pollen, or cultured cells that could be grown into mature plants. ?Germplasm is the potential, hereditary stocks within a species, taken collectively, that is used by plant breeder to develop new cultivars.第一节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人类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作用: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二、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水稻矮源“低脚鸟尖”、小麦矮源“农林10号” 的发现和利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革命”。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的发现,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