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桉树种质创新及高效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7
农家参谋林业科学-98-NONG JIA CAN MOU桉树栽植及管理技术要点张广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崇左,532108)【摘 要】桉树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并且成活率高的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地区,并且长势茂盛,数量繁多,对广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广西地区的特色与优势,并且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桉树的种植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开始大规模发展,当地人们可以利用桉树来制造家具用品以及建筑建设,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对桉树栽植及管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
【关键词】桉树种植;管理技术;要点1 桉树的栽植情况1.1 看重收益疏于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对于桉树的种植,大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对桉树的种植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桉树的生态作用,导致相关人员对桉树的管理模式的不足,方法不当,并且存在错误手法,破坏桉树自身的生长优势,降低了桉树的生长速度,引发病虫害等问题,不利于桉树的生长,缺乏专门的人员的监测,一些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导致发现桉树疫情病害发现的时间延迟,不能及时展开预防整治工作,降低了桉树的社会效益。
1.2 栽植布局不合理根据桉树的生长特性所致,桉树适合种植在多水多肥的地区,因此,在对桉树栽植时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地,可是由于一些种植企业看重桉树的产量,在对桉树树苗选择时,只是考虑树苗易生长的方面,忽视了数量的优质性,导致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失衡。
虽然由于技术的提升实现了桉树短时间内的大面积种植,但是导致整个地区树木种类的单一,缺少生态的多样性,并且桉树也阻碍了其他树木的种植,导致同一种类下,桉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低下,破坏当地本身的生态平衡。
1.3 环境破坏、恶化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都发展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的情况逐渐恶化,由此便于病虫害更好地生长,以至于在寒冷的冬季桉树病虫也可以抗低温成活下来,在下一年爆发。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2014年10月20日)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桉树产业是广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的核心主体,为广西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桉树是全球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之一,与树、松树并称世界三大人工林树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在全世界围大力发展。
目前,桉树在世界5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面积达到2亿多亩。
我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历史,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南部的广西、、、和等17个省(区)。
2012年全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6000多万亩,仅次于巴西和印度。
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材树种,成为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被企业、林农普遍接受的首选树种。
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省(区)之一,但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种植窿缘桉、柠檬桉、野桉、大叶桉,其次为广叶桉、赤桉、细叶桉。
2000年起,随着尾叶桉的成功引进、改良和杂交种无性系的推广, 桉树得以快速发展。
到2013年,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左右,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近一半,桉树蓄积量1亿多万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桉树面积、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区有桉属树种90多种,但主要种植品种为尾叶桉、尾巨桉等杂交无性系,如广林9、DH924、DH3327、DH3229、DH19-6、U6、韦赤桉3号等。
形成了以种苗生产、培育采伐、加工利用为主体的桉树大产业,成为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支撑了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广西桉树产业发展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量引种、零星种植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阶段主要以引种试种为主。
广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光、热资源丰富,与桉树原产地的气候类似,非常适合种植桉树。
桉树品种及桉树种植技术
桉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原料树种之一,广泛应用于生产纸浆、人造板、木材用品等。
广东、广西、海南全省区,福建、湖南、四川、云南部分地区,江西南部地区,都属于桉树的适生区。
一、品种简介
经大量实践检验,综合气候适应性、速生性、耐寒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证明“邓恩桉”、“本沁桉”、“柳桉”是优良的耐寒桉树品种。
当前,江西省“邓恩桉”种植相对较多。
它们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1.邓恩桉
(1)生长特征与适生环境:为高大乔木,在开阔的空间条件下,分枝大而浓密。
它的成熟植株可高达50米,树干通直,枝下高能达到30~35米。
在土层深厚、水分充足的立地上更能发挥其速生潜力,耐旱能力很强,但水分不足会明显影响生长量。
(2)木材特点及用途:木材的心材呈淡棕色,边材的颜色和心材差异不明显,木质粗细中等而均匀,纹理直。
有部分邓恩桉的木材用作锯材,主要用途是用作纸浆材。
(3)主要缺点:繁殖较为困难,开花结实对环境有较特殊的要求,且不易无性繁殖。
种植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种子,价格高、数量少,限制了其推广。
(彩图参见81页图4)2.本沁桉
(1)生长特征与适生环境:为高大乔木,树高可达40米;树皮光滑,呈带状脱落;嫩叶宽,呈心形。
适应夏雨型气候,在极端低温为-8~-9℃
1。
广西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摘要】广西桉树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之一,其大径材培育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详细介绍了广西桉树大径材选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生长调控技术、以及经济效益分析和市场前景。
结论部分总结了广西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广西桉树的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推动林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广西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生长调控、经济效益、市场前景、意义、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广西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 S.T. Blake)是广西重要的经济林木种类之一,具有生长快速、材质优良、适应力强等优点。
随着人们对木材需求的增加,对桉树大径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广西桉树大径材的生产技术还比较薄弱,存在着种质资源不足、病虫害频发、生长速度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解决广西桉树大径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广西桉树大径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必要加强对广西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广西桉树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生长调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广西桉树大径材的选育、生产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广西桉树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1.2 研究目的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广西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2. 探讨适合广西地区桉树大径材选育的新技术和方法,促进桉树产业的发展;3. 分析广西桉树大径材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利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4. 推动广西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广西桉树大径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桉树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桉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快速生长、耐旱耐盐等优点,在林业和造纸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桉树的繁殖效率和缩短繁殖周期,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组培技术进行快速繁殖。
组培技术是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培养于无菌培养基上,并通过适当的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条件,使其快速繁殖。
在桉树的组培快繁中,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大规模繁殖和生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愈伤组织的不稳定性、微生物污染等。
探索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问题,优化组培快繁的条件,提高繁殖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对桉树组培快繁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2. 正文2.1 快繁技术在桉树组培中的应用桉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传统的桉树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繁殖,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繁殖周期长、繁殖成功率低等问题,限制了桉树的大规模种植和生产。
近年来,随着快速繁殖技术的发展,桉树组培快繁成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桉树组培快繁利用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再生能力,通过组织培养、离体诱导根和生根培养等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成功率,实现快速繁殖。
桉树组培快繁技术在桉树种苗繁殖和树木种质资源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组培快繁可以大幅缩短桉树种苗的生长周期,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数量,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快繁技术还可以有效保存珍稀桉树种质资源,避免种质资源的流失和遗传退化。
快速繁殖技术在桉树组培中的应用为桉树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桉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繁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桉树组培快繁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桉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2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桉树组培快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植株变异现象。
由于组织培养条件的不稳定性,桉树快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异风险。
这可能导致繁殖后代的品质和特性与母株差异较大,影响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技术规程一、引言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因其生长快、丰产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确保桉树速生丰产林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势在必行。
二、桉树选种与育苗2.1 优良种质的选择•选取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丰产且木材质量好的优良桉树种质。
•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合理选取适宜的桉树栽培品种。
2.2 育苗技术1.选择优质种子进行播种,注意种子保湿处理。
2.合理控制苗床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提供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的环境。
3.定期进行苗床管理,包括除草、翻松、补水等工作。
三、造林技术3.1 地力准备1.对于坡度大、土层薄的地块,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和地势改造,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2.针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以适应桉树的生长需求。
3.2 翻地施肥1.在造林前进行土壤深翻和施肥操作,增加土壤肥力。
2.根据土壤肥力测试结果和桉树生长需求,科学合理施肥。
3.3 树苗定植1.根据地块实际情况确定树行距和株行距,保证树木生长空间充足。
2.树洞开挖和栽植树苗时,保证根系完整,避免损伤。
3.4 林地管理1.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保持林木生长健康。
2.合理间伐和修剪枝干,促进林木生长和木材质量的提高。
四、林地保护与防灾4.1 水土保持1.在坡地区域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沟渠、建立林网等。
2.合理控制灌溉和排水,避免土壤侵蚀和水分浪费。
4.2 病虫害防治1.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根据具体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防治方法。
4.3 防火措施1.加强林地的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林火危害的认识。
2.定期进行防火巡逻和隐患排查,确保火源的及时发现与处置。
五、林木伐收与加工5.1 伐收成熟林木1.根据桉树的生长周期和合适伐收时间,选择成熟树木进行伐收。
2.采用合适的伐倒和伐割技术,确保木材的质量。
5.2 木材加工1.根据桉树的用途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木材加工工艺。
桉树人工林发展及大径材培育模式分析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07期桉树人工林可用来制作纸浆与人造板原料。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桉树丰林形势下,加大大径材培育力度极为关键,是增大森林资源战略储备的重要基础。
但由于桉树大径材培育周期相较小径材要长,部分地区对大径材的定向培育积极性较差。
需选择合适的品种科学培育桉树大径材,将获得良好的经营效果,为森林资源结构优化奠定基础。
本文分析了桉树大径材的优势条件及市场前景,简述了桉树大径材培育关键技术,包括选种、造林设计、经营措施及经营目标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大径材市场前景与桉树发展现状1.1木材市场供需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筑装修等产业迅速发展,木材需求量增加,大径材木材需求缺口增大。
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培育大面积的人工林地,但供需矛盾仍然比较严重。
为保护天然林木,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理念,各国森林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大,限制了大径材出口量,这就使得木材供给上升到了资源战略的高度。
需加速培育大径材,为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并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提高森林整体质量,满足大径材木材的实际需求。
1.2桉树发展现状桉树为主要的丰林建设树种,发展态势良好。
但从目前丰林成果来看,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是造林树种过于单一,以纯林为主,桉树、杉木或松树纯林过多。
第二是仅仅培育小径材原料林,忽略了对大径材林地培育的现实需求。
由于大量培育小径林,使得森林整体结构呈现出了低龄化与经济结构小径化的特征,不利于缓解目前木材市场的供需矛盾,无法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影响了林业生态与经济效益,维持稳定的林产业与资源储备发展状态过于困难。
当下,由于森林资源培育场地已经处于饱和阶段,因此,必须提高对林木质量的重视,以满足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桉树大径材优势条件2.1自然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在21℃以上,年日照时间大于2 000 h,降雨量则稳定在1 550 mm左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为桉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基础条件。
华南地区桉树种质创新及高效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针对华南地区桉树世代改良程度低、优异种质少、优新品种缺、组培苗质量低及林分质量不佳等突出问题,历时18年,在高世代育种改良、优新种质创制、无性系选育及组培快繁、高效栽培与可持续经营关键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如下主要创新性成果:
1、构建尾叶桉等5个桉树树种二代育种群体,探明其主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挖掘一批基因组位点和候选基因;创建大型桉树病原菌保藏库和病害诊断技术体系,为核心育种群体的抗病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建立尾叶桉、巨桉等5个主要桉树种第二代育种群体,保存家系951个并组建其核心育种群体进行世代改良,开发3种桉树分子标记2368个,定位尾叶桉和细叶桉生长和材性等重要性状的QTL位点53个并挖掘了候选基因,创建桉树基因型焦枯病、枯萎病等病害检测技术,通过多种方式杂交等技术创制杂交组合3000多个,丰富了桉树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2、创新集成桉树人工杂交技术体系,创制桉树植物新品种8个、选育国家和省级审定良种23个、高抗品系39个,丰富桉树造林品系、显著提高生产力。
创制及选育出的新品种及良种均具有速生、丰产、干形通直、出材率高、木材纹理直等特点,良种年生长量达到35~60m3·hm-2,较尾叶桉良种提高75~300%,东门尾巨桉DH32-29等一批优良无性系被广泛应用,实现桉树造林100%良种化与优新良种升级换代。
3、首次系统区划桉树栽培区;创新升级组培快繁和环保育苗技术;研制高效桉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创建短-中-长3种轮伐期培育关键技术体系和2种生态高效经营技术模式,显著提升桉树人工林培育技术水平及经济与生态效益。
桉树组培环保育苗技术芽苗增值系数提高8%以上、根系增加30~60%;桉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N、P和K的利用率提高20.42~43.18%;短、中、长周期原料林培育技术体系经济效益比传统模式提高16.0~24.8%;缓坡、斜坡地可持续经营模式经营成本降低5.75~30.3%,经济效益提高5.48~56.2%,土壤全量N、P、K增加8.3~106.7%。
项目完成了基于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创新成果5项,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8个,育成国审、省审良种23个;获发明专利2件,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6项;发表论文51篇,出版专著3部。
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华南桉树主栽区域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4000余万亩。
构建的桉树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实现桉树资源高质量培育目标,为国家木材战略作出了突破性贡献,产
生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知识产权情况
三、标准情况
四、论文专著目录
五、完成单位对项目的贡献
六、完成人对项目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