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结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62 KB
- 文档页数:15
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分析织物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了解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分析对于提高其品质和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1.拉伸性能织物的拉伸性能是指在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能力。
通过对织物进行拉伸试验,可以得出其断裂强度、伸长率、断裂韧性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织物在使用中的抗拉能力和耐久性。
2.压缩性能织物的压缩性能是指在受力时的抗压变形和恢复能力。
通过对织物进行压缩试验,可以评估其抗压性能和弹性恢复能力。
这些参数在织物在填充材料、座椅、装饰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弯曲性能织物的弯曲性能是指在受力时的抗弯变形能力。
通过对织物进行弯曲试验,可以得出其弯曲刚度和折叠性能。
这些参数对于织物在服装、窗帘、家具等领域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4.撕裂性能织物的撕裂性能是指在受力时的抗撕裂能力。
通过对织物进行撕裂试验,可以得出其撕裂强度和撕裂延伸率。
这些参数对于织物在户外用品、工业帐篷等领域的抗撕裂要求较高的应用有重要价值。
二、织物材料的结构分析1.纤维结构纤维是织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结构对织物的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纤维的直径、长度、断面形状以及纤维间的排列方式都会影响织物的密度、强度和弹性等性能。
通过扫描电镜等仪器观察纤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织物的性能来源和改进方向。
2.织物结构织物的结构是指纱线、经纬相互交织的方式和密度。
常见的织物结构包括平纹、斜纹、提花、缎纹等。
不同的织物结构决定了织物的外观、手感和性能特点。
通过对织物结构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指导织物的设计和开发。
3.织物表面特征织物表面的特征对于其外观和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织物的表面特征包括纹理、工艺效果、染色效果等。
通过扫描电镜和表面形貌分析仪等设备对织物表面进行观察和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织物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织物结构参数对热传递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织物结构是指织物在编织或织造过程中所具有的形成特征,它直接影响着织物的性能。
织物的热传递性能是指在热流条件下,织物传热的能力,是织物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不同用途的织物,其热传递性能要求也不同。
分析织物结构参数对热传递性能的影响,对于织物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织物的热传递性能是织物功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织物的热传递性能与织物的结构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织物的结构参数主要包括纬向密度、经向密度、纱线粗细、纱线材质等。
不同的结构参数会直接影响织物对热的传导、传热、储热和辐射等性能。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调整织物的结构参数,可以有效地改变织物的热传递性能,进而满足不同用途的织物对于热传递性能的要求。
研究织物结构参数对热传递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2. 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织物的结构参数对热传递性能的影响。
将选取不同种类的织物,包括纱线粗细、纱线材质等不同的结构参数。
然后,通过建立织物结构参数与热传递性能的关系模型,对织物的热传递性能进行模拟分析。
3. 研究意义本研究还可以为织物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支持。
织物的热传递性能是织物功能性能的重要方面,通过对织物结构参数对热传递性能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可以为织物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为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指导。
4. 研究展望本研究将主要通过模拟分析的方法,探讨织物的结构参数对热传递性能的影响。
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实验验证,验证模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探索多种方法,综合考虑织物的不同性能指标,探讨织物结构参数对多种性能指标的综合影响规律。
通过综合考虑织物的多种性能指标,可以全面提升织物的功能性能,拓展织物的应用领域。
实验一织物的结构分析实验内容:(1)织物组织认识(2)梭织物密度、针织物密度的测定(3)纱线线密度的测试。
(4)单位面积织物重量的测试。
实验目的:在织物染整加工和研究过程中,常需对纺织品结构和织物组织有所了解,以便正确地制定研究方案和加工工艺。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常用织物的种类;掌握梭织物密度、针织物密度的测试方法;纱线线密度的测试方法;单位面积织物重量的测试方法。
一、织物组织认识对给定的几种织物认识其织物组织;了解其织物风格特点。
平纹织物风格特点:(1)纱线在织物中交织最频繁,组织点最多(2)织物结构简单(3)织物平整挺括、坚牢、耐穿、耐用。
斜纹织物风格特点:(1)在纱线粗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时,斜纹织物坚牢度不如平纹织物。
(2)在纱线粗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时,斜纹织物较平纹织物手感柔软。
(3)斜纹织物可以织成紧度较大的织物。
(4)织物表面有经(纬)浮线构成的斜向织纹。
缎纹织物风格特点:(1)布面平滑匀整,富有光泽。
(2)质地柔软,有豪华感。
(3)坚牢度不及斜纹、平纹,易勾丝。
经编织物风格特点:(1)经编织物织物卷边性好于纬编织物,基本不卷边。
(2)没有脱散现象。
不易折皱。
(3)受力变形性介于梭织物和纬编织物之间。
纬编织物风格特点:(1)纬编平针组织在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外观。
不易折皱。
(2)横向延伸度近似纵向延伸度的2倍。
(3)边缘具有显著的卷边现象。
(4)具有脱散性。
二、梭织物密度的测定2.1实验仪器及织物织物分析镜(或移动式密度镜);钢尺:5-15cm,分度值为毫米;分析针实验步骤(1)移动式密度镜,内装有5-20倍的低倍放大镜,可借助螺杆在刻度尺的基座上移动,以满足最小测量距离的要求。
放大镜中有标志线,随同放大镜移动时通过放大镜可看见标志线的各种类型装置都可以使用。
(2)将织物摊平,把织物分析镜放在上面,哪一个系统的纱线被计数,密度镜的刻度尺就平行于另一个系统纱线,转动螺杆在规定的测量距离内计数纱线根数。
第四章 机织物结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本章重点知识点:1.规则组织数学模型的推导过程; 2.各种织物组织的数学模型; 3.配色模纹图及上机图的数学模型;第一节 机织物结构概述由于设计手段的限制,以前对织物组织结构的认识一直停留意匠图的水平。
纺织品设计人员的设计工具仅仅是笔和意匠纸,因此没有必要对纺织品的组织结构进行严格的分析,也无需将它们抽象成一定的数学模型来处理。
然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传统的织物结构中来,利用计算机,设计人员只需输入必要的数据,便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所要求的设计结果和效果。
所以,要进行纺织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对织物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抽象出其数学模型,使计算机能够“认识”组织结构,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由此可见,织物结构的数学模型是纺织CAD 系统研究的基本问题。
织物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织物组织,在织物组织这一“王国”里,有无数的组织结构,而且组织本身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内容;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配色模纹设计,即利用组织与色纱的不同配合方式而使织物外观产生多种多样的图案效果;第三个是求上机图。
上机图是由组织图、穿综图、纹板(链)图组成(有时也包括穿筘图),这三个图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知道二个图可求出第三个图。
对于织物组织,以前按照组织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和复杂组织。
但是,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角度来看,以上划分就不再合适了。
因为现在寻找的是组织点运动规律的共性,而不是其难易程度,看一个例子,如图4-1所示。
(a )平纹组织图 (b )22 斜纹组织图 (c )芦席斜纹组织图图4-1 组织点运动规律示意图图(b )为22 斜纹,按以前的划分应为加强斜纹,属于变化组织。
但是从数学角度来看,它与图(a )11 平纹没有根本不同只不过是组织点参数的值不一样,前者为2,后者为1。
它们在各自的完整循环中,保持了组织点运动规律不变,飞数不变,而且组织循环纱线数的计算方法也相同。
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的纺织结构分析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是一种舒适、柔软且透气性好的睡衣裤。
它由化学纤维与针织工艺相结合而成,具有优异的性能和舒适的穿着感。
本文将对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的纺织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穿着舒适性的影响。
首先,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采用的是针织工艺。
针织工艺是一种通过针与线交替交织而成的纺织工艺,相对于其他纺织工艺,针织工艺所制作的织物更具弹性、柔软度较高。
针织睡衣裤采用针织工艺,使得织物拥有更好的延展性,穿着的时候能更好地贴合身体曲线,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其次,化学纤维是制作针织睡衣裤的关键材料之一。
常见的化学纤维包括涤纶、尼龙、腈纶、腈短纤维等。
这些纤维具有轻巧、柔软、吸湿性好、排汗性强等特点,使得针织睡衣裤具备良好的穿着舒适性。
此外,化学纤维还可以进行光滑处理、抗皱处理等,使得针织睡衣裤不易皱起,长时间穿着也能保持平整度。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的纺织结构。
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通常采用圆针织或者平针织的结构。
圆针织又分为单面从针织、双面从针织以及花纹从针织等。
圆针织的结构特点是上下两面织物的纹路一致;平针织则是由针在一个平面上织成的,上下两面的纹路相对独立。
这些纺织结构使得针织睡衣裤保持了良好的透气性和柔软度,让人感到舒适,并且易于保养。
此外,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的纺织结构还包括针织面料的构造。
针织面料的构造主要包括经纱和纬纱的织物密度、织物的厚度等。
经纬纱的密度和织物的厚度不仅会影响针织睡衣裤的外观质感,还会直接影响着透气性和保暖性。
一般来说,经纱和纬纱的密度越高,织物越紧密,透气性越差,保暖性越好;而密度越低,织物越薄,透气性越好,保暖性稍差。
针织睡衣裤的纺织结构设计应根据季节和个人需求来选择。
此外,纺织结构也会影响针织睡衣裤的弹性和抗变形性。
针织面料由于织物的特殊结构,拥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弹性。
这种弹性使得针织睡衣裤在穿着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自由度,不会紧绷或束缚肌肤,更加舒适。
织物结构分析实验织物结构分析实验是对织物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织物中织物纱线的组织密度、编织结构、纱线类型等信息,为织物的质量评价以及改良方案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份关于织物结构分析实验的详细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一、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织物的编织结构和纱线类型;2.掌握织物结构参数的测定方法;3.分析不同织物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织物分析仪:用于测定织物的线密度、表面密度、空气透气度等参数;2.顺纱试验仪:用于测试纱线的强度、伸长率;3.络度仪:用于测量纱线的线密度;4.显微镜:用于观察织物的织法、纱线类型等。
三、实验步骤:1.取一块待测织物样品,并记录其产地、纱线类型等基本信息;2.使用织物分析仪测定织物的线密度和表面密度,并记录数据;3.使用顺纱试验仪测定织物的纱线强度和伸长率,并记录数据;4.使用织物分析仪测定织物的空气透气度,并记录数据;5.使用显微镜观察织物的纱线类型、织法等,并记录观察结果;6.使用络度仪测量纱线的线密度,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根据织物分析仪测定得到的线密度和表面密度数据,可以计算得到该织物的纱线密度。
较高的纱线密度意味着纱线更细,织物更细密,质量更好。
2.顺纱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纱线的强度和柔软度。
较高的纱线强度和较低的伸长率意味着纱线质量更好。
3.织物分析仪测定的空气透气度可以反映织物的透气性。
较高的空气透气度意味着织物更透气,较低的空气透气度意味着织物更密闭。
4.显微镜观察纱线类型和织法可以帮助确定织物的结构类型,如平纹、斜纹、缎纹等。
不同的纱线类型和织法对织物的外观、手感等性能有影响。
5.根据络度仪测量得到的纱线线密度可以与织物分析仪测定的线密度进行对比,以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织物结构分析实验可以通过测定织物的线密度、表面密度、纱线强度、伸长率和空气透气度等参数,来了解织物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为织物的质量评价以及改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织物三向正交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纺织结构,其特点是纱线在三个方向相互垂直交织。
这种结构在织物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网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高强度和刚性:由于纱线在三个方向上都相互交织,因此织物具
有很高的强度和刚性。
它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拉伸力,不易变形。
2.优异的稳定性:由于三向正交结构中纱线在各个方向上都相互交
叉连接,织物不容易产生滑动或扭曲,因此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3.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由于三向正交结构的网状结构,空气可
以在其中自由流动,因此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同时,这种结构也使得织物具有一定的保暖性。
4.优良的疲劳性能:三向正交结构中的纱线在多个方向上都具有一
定的支撑作用,可以分散承受外力的作用,因此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5.易于设计和制作:三向正交结构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
行精确的设计和计算,并且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纺织技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制作。
织物面料分析之详解步骤第一步:选择样品从需要分析的织物中选择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应该是符合要求的典型织物,而非次品或异常织物。
第二步:观察外观对选定的织物样品进行外观观察,包括颜色、纹理、光泽、表面质感等。
通过外观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织物的质量和特点。
第三步:纤维组成分析首先进行化学试剂测试,例如试剂滴定法、溶解法等,以确定织物的纤维组成。
常见的纤维有棉、麻、羊毛、丝、化纤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织物的断面,进一步确定织物的纤维成分。
第四步:纱线密度测定纱线密度是指织物中经纬纱的线密度,用于判断织物的粗细程度。
通过检测织物的纱线密度,可以推测织物的质量和用途。
纱线密度的测定可以使用专业的纱线密度计进行。
第五步:织物结构分析织物的结构包括经纬纱的排列方式、纱线的交织方式以及纱线的密度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织物的结构,可以了解织物的密度、均匀度、纱线强度等性能指标。
第六步:力学性能测试对织物进行拉伸、撕裂、抗磨、耐磨等力学性能测试,以了解织物的强度、耐久性和抗磨性等。
这些测试可以使用专门的力学性能测试仪进行,也可以通过手动测试。
第七步:功能性能测试根据织物的用途和要求,进行吸湿性、透气性、防水性、防光性等功能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进行,如吸湿性测试仪、透气性测试仪等。
第八步:化学成分测试有些织物样品可能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如染料、助剂等。
通过化学成分测试,可以确定织物中的化学物质,并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九步:环保性能测试对织物进行有害物质检测,如重金属含量、致敏物质含量等。
这些测试可以用来评估织物的环保性能,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
第十步:结果分析和总结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对织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综合判断织物的质量和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经编网眼织物的分析与工艺设计经编网眼织物是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织物,因其具有透气、柔软、轻便等特点,在服装、鞋帽、包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经编网眼织物的结构、性能与工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艺设计。
首先,经编网眼织物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纵向和横向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纵向的经线由纱线或丝线组成,而横向的纬线则由针织或梭织形成。
这种结构使得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空气可以自由流动,增加了织物的舒适性。
其次,经编网眼织物的透气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由于织物的结构特殊,空气可以通过织物中的网眼孔进入并流动,从而提供良好的透气性能。
这种透气性能使得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到凉爽舒适。
此外,经编网眼织物还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轻便性。
由于织物的结构相对稀疏,因此它具有较轻的重量和良好的柔韧性,非常适合制作运动服装和户外用品。
同时,柔软的手感也增加了织物的舒适度。
在经编网眼织物的工艺设计中,首先需要选择适用的纱线和织造方法。
纱线的选择应该考虑其透气性、柔软性和耐久性。
梭织法常用于具有较大网眼孔的织物,而针织法则常用于较小网眼孔的织物。
其次,在织造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织物的密度和网眼孔的大小。
织物的密度决定了织物的坚固度和透气性,而网眼孔的大小则影响了透气性和外观。
因此,需要在织造过程中根据织造机具和纱线的特性进行调整。
最后,需要进行后整理处理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后整理处理可以包括定型、印花和染色等工艺,以增加织物的外观和功能。
综上所述,经编网眼织物具有透气、柔软和轻便的特点。
在工艺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纱线和织造方法,并根据需要进行织物的密度和网眼孔大小的控制,最后进行后整理处理。
这些工艺设计的要点可以为经编网眼织物的生产提供指导,并满足消费者对舒适性和透气性要求的同时,达到良好的外观效果。
经编网眼织物是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织物,由于其透气、柔软、轻便等特点,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经编网眼织物的特性和应用,并详细介绍其工艺设计和相关的生产过程。
认识织物,机织物,针织物,第三织物,无纺织物和纱线关系织物众多纱线构成稳定的关系后就形成了织物。
织物:由线条状物通过交叉,绕结或粘结关系构成的片块状物。
织物中的纱线存在三种结构关系:交叉关系,绕结关系和连接关系;交叉关系:两组纱线直线运动相遇后上下交替接触,构成正余铉曲线状稳定叠压的关系。
绕结关系:曲线运动的纱线相遇后弧圈内侧接触构成稳定穿套的关系。
连接关系:互相靠近或接触的纱线依靠粘结等外部作用力构成的稳定关系。
织物中的纱线还存在三种非结构关系是点接触关系,并列接触关系和相离关系。
这三种关系结合上面三种结构关系共同构成了一定性能且稳定的织物。
机织物:由存在交叉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织物。
针织物:由存在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织物。
第三织物:由既存在交叉关系和又存在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织物。
无纺织物:纱线由连接关系构成的织物。
第三织物并非是边缘化的特别织物,相反,其概念涵盖了所有长纱线类织物,可以定义为长纱线的绕结物。
其它织物类有:短线类织物如无纺织物,环线类织物如一些金属环网。
它们可以称为短线连接物。
第三织物既存在相邻纱线构成的绕结关系,又存在相遇纱线构成的交叉关系,纱线关系的复合,使其具有了新的外观和性能:⑴:第三织物是经纬向纱线交叉绕结,形成的具有完整结构的新型织物。
织物中纱线密度增加,使得其更加紧密厚实;⑵:两种关系的存在,使得第三织物弹力增强,弹性较机织物大但不板结,拉伸性较针织物小却不松软。
(经编回环式绕结弹性极小)【家纺】⑶:织物的保型性改善,减少了针织物易出现的卷边,歪斜,脱散问题;弥补了机织物易折皱,易撕裂,弹性小的缺点。
很早以前人类和有些动物、昆虫、鸟类就能用一些细小的线条状物穿插缠结,叠压连接构成较大的片块状物,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功能加以利用。
最初的纺纱和有序的织造大约始于6000年前:人们开始使用梭来穿插纺成较长的纱线,织成梭织类织物;借助棒,钩,针等牵引纱线穿绕,编成针织类织物;利用碱性物质使动物皮毛产生毡缩,做成无纺织物类的毛毡。
(完整版)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第⼀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第⼀节织物及其结构的概念⼀、织物的概念织物可分为机织物、编织物和⽆纺织物(⾮织造物)。
[出⽰样布]1、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经纱和纬纱),按⼀定的规律相互交织⽽成的织物。
编织物是指由单独⼀组线编连⽽成的织物,分经编和纬编两种。
⾮织造布是将松散的纤维⽤粘合法或针刺法⽽连成的织物。
2、织物的分类:(1)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棉、⽑、丝、⿇、化纤;纯纺、混纺、交织物。
(2)按织物的⽤途分:⾐着⽤织物:外⾐、内⾐、衬⾥等,约占50%;装饰⽤织物:窗帘、床罩、帷幔等,约占30%;产业⽤织物:传动带、⽔龙带、帘⼦布等,约占20%。
三者所占⽐例随⽣活⽔平的提⾼⽽改变。
(3)按织物组织(织物交织规律)分: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花纹组织。
⼆、织物的量度1、匹长(⽶):约25—40⽶⼯⼚⼀般以联匹形式:厚重织物⼆联匹,中厚织物3—4联匹,轻薄织物4—5联匹。
2、幅宽(厘⽶):织物向宽幅发展。
窄幅织物:80—120厘⽶;宽幅织物:127—168厘⽶。
织机分44”、56”、65”、75”等。
(1”=2.54cm)3、厚度(mm):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的耐磨性、保暖性随织物厚度的增加⽽增加。
4、重量(克/平⽅⽶):指每平⽅⽶织物的⽆浆⼲重的克数。
它与纱线细度和织物组织等有关。
三、织物组织的概念1、经纱和纬纱:经纱——沿织物长度⽅向的纱(与布边平⾏的纱)。
纬纱——沿织物宽度⽅向的纱(与布边垂直的纱)。
2、织物组织和组织点:(1)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的规律。
(2)组织点:经纱和纬纱交织处。
经组织点⽤涂⾊表⽰,纬组织点⽤空⽩“⼝”表⽰。
(3)组织循环(完全组织循环)R:经、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重复是时的纱线数。
分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
3、织物组织的表⽰⽅法:⽤组织图表⽰:纵⾏表⽰经纱,次序从左到右;横⾏表⽰纬纱,次序由下⽽上。
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织物组织分析是纺织工艺和纺织品质量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织物组织的分析,可以了解其结构、性能和特点,进而对纺织品的性能和品质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织物组织分析方法:1.织物构造分析:织物构造是指构成织物的纱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织物构造分析主要通过观察织物截面、纱线的位置和顺序、织物密度等来确定织物的组织结构。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织物剖面分析、纱线构造分析等。
2.织物密度测定:织物密度是指织物单位面积上的纱线密度。
织物密度的测定一般采用计数器或显微镜进行。
计数器法是将织物缩小到标准尺寸,然后在一个确定的面积上进行纱线计数,从而计算出织物的密度。
显微镜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所选区域内的纱线数目,并根据已知区域的面积计算出织物的密度。
3.织物断面观察:织物的断面观察可以反映织物的结构和纱线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断面观察方法有显微镜观察和切割法。
显微镜观察方法通过将织物样品切成薄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结构和排列情况。
切割法是将织物样品切割成薄片,然后在光源下观察织物断面的形状和线条。
4.织物重量测定:织物重量是织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测定方法主要有称重法和浸泡法两种。
称重法是将已知面积的织物样品放在称上,通过称取织物的重量来计算其单位面积的质量。
浸泡法是将织物样品放入水中,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在称上称取其净重,再除以面积,即可得到织物的质量。
5.织物断裂强力测试:织物的断裂强力是指织物在受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时所承受的最大强度。
常用的断裂强力测试方法有抗拉测试、抗剪测试和抗撕裂测试。
抗拉测试通过将织物样品加在拉力机上,逐渐施加拉力,直到织物发生断裂,通过测量拉断强度来评估织物的强度。
抗剪测试是通过将织物样品在一个夹持器的作用下进行剪切,测量织物的剪切强度。
抗撕裂测试是通过将织物样品进行撕裂操作,测量织物的撕裂强度。
织物组织分析方法在纺织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纺织厂了解织物的性能和品质,从而指导生产和质检工作。
织物组织与结构织物组织与结构⽬录第⼀章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第⼀节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法第⼆节织物的上机图第⼆章三原组织第⼀节平纹组织第⼆节斜纹组织第三节缎纹组织第四节原组织的特性与⽐较第三章变化组织第⼀节平纹变化组织第⼆节斜纹变化组织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第四节简单组织织物⼩样的设计与试织第四章联合组织第⼀节条格组织第⼆节绉组织第三节透空组织第四节蜂巢组织第五节凸条组织第六节平纹地⼩提花组织第七节⾊纱与组织的配合第五章重组织第⼀节重经组织第⼆节重纬组织第六章双层及多层组织第⼀节表、⾥接结双层及多层组织第⼆节表、⾥换层双层及多层组织第七章起⽑起绒组织第⼀节纬起绒组织第⼆节⽑⼱组织第⼋章织物分析§1-1机织物及其形成?机织物分类机织物形成机织物分类服装⽤机织物装饰⽤机织物产业⽤机织物服装⽤机织物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按纱线是否漂染分按织物花纹分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织物(fabric)是纤维(fiber),或纱线(yarn and thrrad),或纤维与纱线按照⼀定规律构成的⽚状(或展开后也成⽚状)集合物。
?机织物(woven fabric)是平⾏于织物边(selvage)或与织物边成30O⾓的纵向排列的经纱(warp)和垂直于织物边的横向排列的纬纱(weft)按织物组织(weave)规律交织(interlace)成的⽚状集合物。
1)纺织物(fabric of pure yarn):系指经纬纱都是由同⼀种纤维制成的织物。
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1)纯纺织物(fabric of pure yarn):系指经纬纱都是由同⼀种纤维制成的织物。
A.棉织物(cotton fabric):如细布、府绸、卡其、华达呢等。
B.⽑织物(wool fabric):凡⽴丁、派⼒司、哔叽、贡呢、驼丝锦、麦尔登、⼥式呢等。
C.丝织物(filament yarn fabric):由蚕丝、柞蚕丝、⼈造丝、化学纤维等长丝织物。
如电⼒纺、双绉、乔其纱、塔夫绸、桑波绫、天⾹绢、美丽绸等等。
织物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与分析织物结构在材料力学性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织物结构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强度、刚度、韧性等。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织物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深入分析。
一、平纹结构平纹结构是最简单、最常见的织物结构之一。
它由横经纱和纵纬纱按每根经纱穿过一根纬纱交织而成。
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需要高强度材料的应用。
然而,平纹结构的刚度较高,弹性较小,容易产生断裂。
因此,在某些需要高韧性的应用中,平纹结构并不适合使用。
此外,到处都是连接点的平纹结构也容易导致纱线相互撞击,降低材料的强度。
二、斜纹结构斜纹结构由斜纱和纬纱组成,交叉点呈斜角交织。
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强度,能够在多个方向上承受拉力。
因此,在需要较高韧性和耐磨性的应用中,斜纹结构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然而,斜纹结构的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生产过程较为复杂。
同时,斜纹结构的弹性较小,不适用于需要高弹性的应用。
三、缎纹结构缎纹结构由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
它具有光滑的表面、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抗拉性能。
缎纹结构的强度和柔韧性较好,通常用于制作高质量的织物。
然而,缎纹结构的刚度较小,容易出现偏斜和变形的情况。
此外,由于交织规律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浪费的废料。
四、平纹/缎纹混纺结构平纹/缎纹混纺结构是将平纹结构和缎纹结构进行组合而成。
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兼顾两种结构的优势,如强度、柔软性和耐磨性。
该结构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然而,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平纹/缎纹混纺结构的生产难度较大,成本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的织物结构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织物结构对于满足应用需求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性能指标,综合考虑各种结构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织物结构,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织物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实践中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实现更好的工程效果。
织物的结构分析范文织物的结构分析是研究纺织品的构造、组织和性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纺织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组成成分、纱线的构造、织物的纺织方式等一系列信息,从而推断出织物的性能和用途。
下面将从纱线的构造、织物的编织方式以及织物的性能等方面进行织物结构分析。
首先,纱线的构造对织物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纱线是由纤维或纤维束加工而成,可以是单根或复合纱线。
在纱线中,纤维的种类和质量、纤维之间的结合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纱线的强度、柔软度和耐磨性等性能。
通常,纤维强度高且形成交错结构的纱线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而纤维质地柔软、纤维之间有较好的亲和力的纱线则趋于柔软。
其次,织物的编织方式也是影响织物性能的重要因素。
编织方式决定了织物的密度、纱线的排列方式和拼结方式等。
目前常见的编织方式主要包括平纹、斜纹、提花和针织等。
平纹编织方式属于最简单的编织方式,通过纵横交错地排列纱线,使织物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适用于制作弹性较小的纺织品。
斜纹编织方式通过交叉编织,使织物具有更高的弹性和柔软度,适用于制作高弹性的纺织品。
提花编织方式以图案编织为主,可以制作出各种花样的织物。
针织方式则采用针蒙纱的方法,形成圈针或平针的排列,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
不同的编织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织物,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织物的结构分析对于了解纺织品的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纱线的构造、织物的编织方式和织物的组织结构,可以推断出织物的柔软度、强度、弹性、厚薄度等性能,并进一步判断织物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因此,织物的结构分析是纺织科学研究、纺织企业生产和纺织品设计的重要基础。
实验一织物的结构分析实验内容:织物组织认识(1)梭织物密度、针织物密度的测定(2)纱线线密度的测试。
(3)(4)单位面积织物重量的测试。
实验目的:在织物染整加工和研究过程中,常需对纺织品结构和织物组织有所了解,以便正确地制定研究方案和加工工艺。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常用织物的种类;掌握梭织物密度、针织物密度的测试方法;纱线线密度的测试方法;单位面积织物重量的测试方法。
一、织物组织认识对给定的几种织物认识其织物组织;了解其织物风格特点。
平纹织物风格特点:(1)纱线在织物中交织最频繁,组织点最多(2)织物结构简单(3)织物平整挺括、坚牢、耐穿、耐用。
斜纹织物风格特点:(1)在纱线粗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时,斜纹织物坚牢度不如平纹织物。
(2)在纱线粗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时,斜纹织物较平纹织物手感柔软。
(3)斜纹织物可以织成紧度较大的织物。
(4)织物表面有经(纬)浮线构成的斜向织纹。
缎纹织物风格特点:(1)布面平滑匀整,富有光泽。
(2)质地柔软,有豪华感。
(3)坚牢度不及斜纹、平纹,易勾丝。
经编织物风格特点:(1)经编织物织物卷边性好于纬编织物,基本不卷边。
(2)没有脱散现象。
不易折皱。
(3)受力变形性介于梭织物和纬编织物之间。
纬编织物风格特点:(1)纬编平针组织在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外观。
不易折皱。
(2)横向延伸度近似纵向延伸度的2 倍。
(3)边缘具有显着的卷边现象。
(4)具有脱散性。
二、梭织物密度的测定2.1 实验仪器及织物织物分析镜(或移动式密度镜);钢尺:5-15cm,分度值为毫米;分析针实验步骤(1 )移动式密度镜,内装有5-20 倍的低倍放大镜,可借助螺杆在刻度尺的基座上移动,以满足最小测量距离的要求。
放大镜中有标志线,随同放大镜移动时通过放大镜可看见标志线的各种类型装置都可以使用。
(2)将织物摊平,把织物分析镜放在上面,哪一个系统的纱线被计数,密度镜的刻度尺就平行于另一个系统纱线,转动螺杆在规定的测量距离内计数纱线根数。
(3)将得到的数据转换成10cm长度内包含的根数。
即:(测量值/刻度尺长度)x 10二?(根/10cm)注:1、密度计算结果精确至0.1根/10cm。
2、当织物由纱线间隔稀密不同的大面积图案组成时,则测定并计数各个区域内的密度值。
三、针织物密度分析针织物密度分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空框塑料板分析;一种是采用直尺和分析镜进行分析。
本实验采用后者。
3.1 实验仪器及织物织物分析镜(或移动式密度镜);钢尺:5-15cm,分度值为毫米;分析针;针织物3.2 分析方法3.2.1 实验步骤( 1 )将试样放在实验台上,必须使试样平整无折痕或保持不变形,并保持它处在松弛状态,无拉伸。
(2)在待测织物上选取15x 15cm测试区,测试区离布边不小于5cm,若织物有装饰花纹应避开。
(3)用直尺量取10cm长度(精确至0.5mm),将起始量点和最终量点用细尖笔作记号。
(4)将分析镜放试样上,使其一边与线圈横列平行,沿线圈横列方向,数取10cm以内的横列线圈数(S),读数精确到0.5个线圈。
在织物不同位置上共测量4次。
(5)重复3.2.1 (3)、3.2.1 (4)对线圈纵列方向进行同样量取和计数,得到纵列线圈数( S2)3.2.2 数据处理将得到的四次测量值分别计算横列、纵列的线圈密度算术平均值(圈数/10cm)线圈密度二S 1 X S2共计算四次的算术平均值。
或分别分别计算四次测量值横列、纵列的线圈密度算术平均值(圈数/10cm),再相乘。
最后计算结果保留到0.5个线圈。
四、梭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单位面积质量是指单位面积织物内所包含的水量和非纤维物质在内的织物单位质量。
4.1 实验仪器及织物天平(精确度为0.001g);钢尺:5-15cm,分度值为毫米;取样器;梭织物;标准温湿度干燥器4.2 实验步骤(1 )选取试样平整无折痕部分,用取样器裁剪有代表性的样品3 块。
或用直尺量取10X 10cm的方形试样(精确至0.5mm)。
(2)将试样放入标准温湿度干燥器内,平衡至少24h。
(3)将试样称重,精确度为0.001g 。
4.3 数据处理织物单位面积质量(g/m2)=试样质量(g)x 100 将计算的三块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取算术平均值。
五、梭织物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5.1 实验原理从长方形的织物试样中拆下纱线, 测定其中一部分纱线的伸直长度, 再对在经实验用标准大气调湿后的试样称重,根据质量和伸直长度的总和,计算线密度。
5.2实验仪器及织物天平(精确度为O.OOIg);钢尺:5-15cm,分度值为毫米;坯梭织物;标准温湿度干燥器5.3实验步骤(1)选取试样平整无折痕部分,用直尺量取10X 10cm有代表性的方形试样2块(精确至0.5mm)。
(2)从每一块试样中拆下至少经纱40根,纬纱50根。
(3)分别量取10根经纱和10根纬纱的长度,精确至0.5mm(4)将量取长度的经纱和纬纱分别放回原拆下的纱线中,放入标准温湿度干燥器调湿后称重,精确至0.001g。
5.3数据处理纱线质量(g)经调湿的纱线线密度(tex )= x 106纱线总长度(mrh纱线总长度---- 平均伸直长度与称重的纱线根数的乘积。
实验3织物结构分析实验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织物厚度、织物经纬密度试验;织物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特数的测定;织物缩水率测定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织物厚度、织物经纬密度试验程序,掌握国家标准GE8678-8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机织物密度的测定》中规定的织物厚度、织物经纬密度试验测定方法,以便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供依据;掌握织物缩水率的测定方法,了解及分析织物产生收缩的原因二、基础知识1.织物密度的测定机织物密度是指机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
有经密和纬密之分。
经密(即经纱密度)是沿机织物纬向单位长度内所含的经纱根数。
纬密(即纬纱密度)是沿机织物经向单位长度内所含的纬纱根数。
经、纬密能反映由相同直径纱线制成织物的紧密程度,当纱线直径不同时,机织物的紧密程度只能用紧度表示。
机织物的紧度又称覆盖系数,也有经向紧度与纬向紧度之分。
经向紧度是机织物规定面积内,经纱覆盖的面积对织物规定面积的百分率;纬向紧度是机织物规定面积内,纬纱覆盖的面积对织物规定面积的百分率。
机织物的总紧度是织物规定面积内,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对织物规定面积的百分率。
由于紧度考虑了经、纬纱的覆盖面积,即同时考虑了纱线直径和织物密度,故紧度可用来比较不同纱线直径所组成织物的紧密程度。
机织物密度可用织物密度镜直接测量。
先测出织物经向及纬向5cm 内的纬纱根数及经纱根数(因为密度镜的测量标尺长度为5cm),然后换算成经密(经纱根数 / 10cm)和纬密(纬纱根数/ 10cm)。
机织物的紧度不是直接测量值,而是计算值,算式如下:经向紧度E T=d T M T X 100 %纬向紧度E w=dM X 100%总紧度E=E T+E w-E T E w X100%式中d T、d w为经、纬纱直径(mm); M T、M l为经、纬密度(根/ 10cm)。
机织物密度测定的常用方法有3 种:1.1 织物分解法分解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记录纱线根数,折算至l0cm 长度内的纱线根数。
1.2 织物分析镜法适用于所有机织物,特别是复杂组织织物,测定在织物分析镜窗口内所看到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 长度内的纱线根数。
1.3 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使用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测定织物经向或纬向一定长度内(5cm) 的纱线根数,折算至l0cm 长度内的纱线根数,适用于所有机织物。
2.织物缩水率试验缩水率是表示织物浸水或洗涤干燥后,织物尺寸产生变化的指标,它是织物重要的服用性能之一。
缩水率的大小对成衣或其他纺织用品的规格影响很大,特别是容易吸湿膨胀的纤维织物。
在裁制衣料时,尤其是裁制由两种以上的织物合缝而成的服装时,必须考虑缩水率的大小,以保证成衣的规格和穿着的要求。
缩水率的测试方法很多,按其处理条件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成浸渍法和机械处理法两类。
浸渍法常用的有温水浸渍法、沸水浸渍法、碱液浸渍法及浸透浸渍法等。
机械处理法一般采用家用洗衣机,选择一定条件进行试验。
浸渍法与机械处理法比较,织物受到的作用完全不同。
浸渍法织物受到的作用是静态的,而机械法是动态的。
采用浸渍法可消除织造和染整工艺中产生的变形;使织物达到接近稳定的状态。
机械处理法虽然也可使织物达到消除加工中产生的变形状态,但由于机械处理作用比较激烈,多数场合会使织物产生新的变形,对针织物更加明显。
作为衣料的织物,在洗涤等使用过程中,因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所造成的收缩问题更多。
故衣料织物目前倾向于采用机械处理法。
干燥法对织物收缩率的影响不能忽视,相同的织物,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收缩率差异较大,常用的干燥方法有6 种:(1) 悬挂晾干:将脱水后的试样,按使用方向悬挂在1根绳子或光滑晾竿上(试样长度方向应与晾具垂直,试样上的标记点不得碰到晾具) ,在室温下的空气中晾干。
(2) 滴干:试样不经脱水,直接悬挂晾干。
(3) 摊开晾干:将脱水后的试样展开( 可用手除去折皱,但不能使其伸长或变形) ,平摊在水平放置的金属网上,自然晾干。
(4) 平板压烫:将脱水后的试样放在平板压烫机的平板上,用手抚平较大的折皱,然后根据试样种类,选择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一次或多次短时间放下压板,使其干燥。
(5) 翻滚烘燥:将脱水后的试样和增重陪试织物放入翻滚式干燥机,机内鼓风排气的温度对于一般织物不应超过70° C,对于耐久压烫织物或易损织物不应超过50° C,干燥机运转到试样烘干,然后关闭热源继续转动5min,停机后立即取出试样。
(6) 烘箱烘燥:将脱水后的试样摊开铺在烘箱内的筛网上,用手除去折皱,但不能使其伸长或变形,烘箱温度为(60 ± 5) ° C,然后使之烘干。
试样的形状与大小对收缩率试验结果亦有影响,一般认为取长矩形(经向)较好。
至少试样的经纬向尺寸应为1:1。
纬编针织物尽可能做成圆筒形为好。
织物缩水率试验的方法较多,影响其试验结果的因素也很多,实用中一方面要根据试验目的选择方法,另一方面要尽量严格控制好已选定的条件,使试验结果重演性好,具有可比性各类纺织品在常规试验或仲裁试验中使用的洗涤程序和干燥方法可按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
本实验采用YG701全自动织物缩水率试验机,其程序号1〜10为GB8629标准中的1A~9A及仿手洗的洗涤程序,11〜12为IWSTM3标准中5A、7A的洗涤程序。
3.织物中经纬纱织缩率和经纬纱线密度的测定三、实验设备、仪器与用品1.织物密度的测定实验仪器Y511 织物密度镜(图3-1 )、织物分析镜、分析针、斜线光栅密度镜。
1 .丝杆螺栓2.目镜镜头3.标尺4.游标玻璃图3-1 Y511 织物密度镜2.织物缩水率试验(1) 试验仪器为YG701全自动织物缩水率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