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套表}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 格式:pptx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93
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引言
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在面临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今天,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开发利用途径
1.水资源综合开发
–水库建设:通过修建水库,储存雨水和河水,实现洪涝调节和蓄水供水。
–河道治理:加固河床、清淤、修建岸壁,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
–水资源调度:将地表水进行科学调度,确保水源充足供应。
2.水资源利用工程
–水文站建设:用于监测地表水水位、流量等数据,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电站、灌溉系统等,提供能源和农田灌溉。
–水资源利用设备:如水泵、输水管道等,用于将地表水输送到各个用水点。
工程实践案例
1.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位于长江上游。
该工程不仅可以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功能,还可以通过调度水库水量,保证长江下游干流及支流的水资源供应。
2.美国科罗拉多河灌溉工程科罗拉多河是美国重要的河流之一,该地
表水资源在沙漠地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罗拉多河灌溉工程通过修建水库、灌溉渠道,将地表水引入农田,支持当地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结论
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实践中需要兼顾生态环境
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傍河水源地选址适宜性评价方法傍河取水因具有水质优良、开采方便、污染风险较低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的主要方式之一,关于傍河取水水源地适宜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国内外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美国国家环保署于1997年构建了水源地选址技术模型, 选取了与饮用水源水质健康安全状况相关的7项指标和与生态系统脆弱性相关的8项指标, 共计15项指标, 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导则,Lee等从水文地质条件、水质和社会经济角度出发, 结合汉江的实际情况, 设计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自动化评估软件来对几个傍河水源地的候选地址进行评估, 并认为水质好且与净水厂连通性高的地点最为适宜。
Razak等通过使用空间数据技术来确定傍河水源地选址的适宜性。
对高分辨率GeoEye-1卫星图像进行分类, 使用叠加、缓冲和布尔分析方法, 并整合地质和水文数据, 根据位置、距河流和建设区的距离来识别适宜的地点。
汤卫文根据河流水量、河道、施工条件、水质项目、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集中式供水水源的选址问题进行了分析;杜大仲等将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 从法律制约、环境质量、水资源保障和环境风险4个方面选择了28个关键影响因子, 构建了水源地选址评价体系;黎坤等通过选取岸线稳定性、岸前水深、流速、岸线利用情况等4个指标构建了水源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南京段岸线进行了适应性分析。
傍河水源地的建设选址是1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种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 改进、完善傍河水源地选址适宜评价方法, 构建1个具有普适性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分类、分级体系, 筛选出傍河取水的适宜地段十分必要。
1 傍河水源地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傍河水源地合适的选址是水源地开采获得水量、水质满足供水需求的保障,应根据案例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 选取相关指标, 并通过判断矩阵的构建和求解获取各指标的权重, 筛选出适合傍河水源地建设的区块。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水资源》这一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掌握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分布情况,认识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危机,特别是认识“人类、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合理利用水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教好一堂课,必须对学生的情况做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为此我对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如下。
目前,初中阶段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认识不是十分全面,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
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采取的解决措施。
4.通过阅读图表和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水污染现象,知道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重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答法、知识迁移法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张几乎干涸的黄河照片)师设疑:考考你,你认得这条河吗?可以给个小小的提示,这可是一条大名鼎鼎的河。
学生迷惑,猜测,一般会认为是一条内流河。
教师出示答案:黄河。
并进一步给出学生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感知水资源的紧张以及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为什么缺水这么严重?和人口多有关,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引入本节课,为什么我国水资源紧张?自学教材3分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水资源论文(精选5篇)水资源的论文篇一关于水资源的论文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1水资源概况皋兰县水资源十分贫乏,本县地表水、地下水极少。
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过境的黄河水和跨流域引取的大通河水。
黄河流经县境东南部,在县内长34km,据兰州水文资料观测,多年平均流量991m3/s,多年平均径流312.60亿m3。
黄河是皋兰县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过境水资源。
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39万m3,蔡家河是县内最大的河沟,流域面积1356km2,另外还有李麻沙沟、水源等河沟。
全县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小。
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为962万m3。
经综合计算,全县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601万m3,人均水资源量93m3,仅占全国人均2230m3的4.17%,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8m3,占全国平均水平1476m3的2.57%。
1.2水利工程现状皋兰县的水利设施,主要是修建电力提灌工程提取黄河水,改变皋兰的生态环境。
全县先后建成从黄河提水的独立电灌工程14处,其中万亩灌区有西电、大砂沟、什川3处,千亩灌区5处。
共建成泵站197座,安装机组374台套,装机容量8.16万kw;共建成干支渠156条,长592.80km,斗农渠2118条,长1718.10km。
另外还建成引大甘分干、黑武分干渠2条,长146.09km,斗农渠344条,长532km,皋兰辖区引水流量3.15m3/s,年引水量3200万m3,灌溉面积万亩。
建成山字墩水库1座,蓄水能力120万m3。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1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皋兰县是甘肃二十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其突出表现为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现象并存。
全县目前农村供水不安全人数达104655人,农业、工业、人饮用水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2.2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和工程体系尚未形成全县尚未形成与水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科学、合理、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致使工农业生产和人饮安全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剧。
地下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哪几类?A. 潜水、自流水、承压水B. 潜水、半承压水、承压水C. 潜水、自流水、裂隙水D. 潜水、承压水、溶隙水2. 下列哪种地下水类型不属于孔隙水?A. 潜水B. 承压水C. 裂隙水D. 溶隙水A. 地形B. 气候C. 水文地质条件D. 人类活动4.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地下水采样方法?A. 直接采样B. 间接采样C. 动态采样D. 静态采样5. 地下水质量评价中,下列哪个指标属于化学指标?A. 溶解氧B. 总硬度C. 浊度D. 温度二、填空题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 地下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_____和______。
3. 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1.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受气候条件影响。
()2. 地下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蒸腾作用是地下水损失的主要途径。
()3. 地下水污染治理难度大于地表水污染治理。
()4. 地下水质量标准越高,水质越好。
()5.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2. 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 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5. 请列举三种地下水采样方法。
五、计算题1. 已知某地区潜水含水层厚度为20米,孔隙度为0.3,地下水平均流速为0.5米/天,计算该地区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2. 某地下水监测井的数据显示,井中水位在一年内从50米下降到45米,假设含水层面积为100平方公里,计算该地区地下水的年开采量。
3. 如果一个含水层体积为1,000,000立方米,孔隙度为0.25,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计算该含水层中储存的地下水的总质量。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1)“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
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
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地表和地下径流养分输出通量估算方法研究潘可可;龚健;刘元元;王学东;王阳;黄宏【摘要】基于养分通量—基流—直接径流(LBD)模型、LOADEST模型和递归数字滤波技术,建立了一套地表和地下径流养分输出通量估算方法.以浙江省珊溪水库源头溪流之一——峃作口溪地表和地下径流TN输出通量的估算为例,展示了此方法的估算过程.结果表明,地下径流对峃作口溪TN输出通量的年贡献率为72.2%~74.7%,约为地表径流年贡献率的2.5倍.此方法只需要离散的水质数据和连续的径流量数据,就能够同时区分任意时间尺度下地表和地下径流养分输出通量,为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An integrated approach based on load-base flow-direct runoff (LBD) model,LOADEST model and digital filter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s of surface and ground runoff to riverine nutrient export load.The performance of this approach was confirmed by a case study on TN export load estimation from sur face and ground runoff in Xuezuokou River,one of the headwater streams in Shanxi Reservoir in Zhejiang Province.Results showed that yearly contribution rate of ground runoff to TN export load was 72.2 %-74.7 %,nearly 2.5 times of that of surface runoff.This approach depended on only discrete water quality data and continuous river runoff data,yet was able to estimate nutrient export load from surface and ground runoff simultaneously in any time scales,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watershed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17(039)005【总页数】6页(P484-489)【关键词】河流养分输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基流分割;养分通量—基流—直接径流模型【作者】潘可可;龚健;刘元元;王学东;王阳;黄宏【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6;温州医科大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医科大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医科大学浙南水科学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35;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325006;温州医科大学浙南水科学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35;浙江省流域水环境与健康风险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河流氮、磷等养分浓度和通量增加已成为许多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下游湖库、河口等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3]。
雨水收集系统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雨水收集利用,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项目旨在设计建设一套雨水收集系统,为城市提供可持续的雨水资源。
二、项目规划1.项目地点本项目选择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公共建筑作为示范点,以便于向公众宣传和推广雨水收集系统的利用价值和技术应用。
2.项目范围本项目主要包括雨水收集设施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以及相关的设备监测和维护工作。
三、系统设计1.雨水收集设施(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屋面利用特制的雨水收集槽和管道将屋面雨水收集到地面的集水池中。
(2)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在地表铺设雨水收集网,将地表积水通过排水沟和管道导入地面集水池。
2.集水池地面集水池是畜水容量的水质舆设备,它可以存储和处理雨水。
3.预处理设备对于屋面和地面雨水,我们需要设置预处理设备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去除杂质。
主要采用雨水过滤器、格栅沉箱、油水分离器等设备。
四、系统构成1. 水利用设备(1)雨水存储箱收集下来的雨水可以储存在专用的储水箱中,供冲厕、洗衣、浇灌花园等用途。
(2)雨水过滤装置将经过预处理的雨水通过过滤装置进行二次处理,使雨水达到卫生规定的要求。
2. 控制系统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可根据雨水收集系统功率大小自动控制水位,使用适量的水。
3. 监测系统使用监测设备对雨水收集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喷灌系统设置喷灌设备将雨水用于花园、绿化和农业灌溉,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五、施工安装在系统工程方案中,需要根据屋面和地面情况进行精准的设计和施工,确保雨水收集设施完好稳定地工作。
六、系统管理1. 运维管理负责雨水收集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技术支持负责应对系统设备的故障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针对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针对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有限的水资源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面,我将从步骤思考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些有效利用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策略。
第一步:水资源评估和规划在开始有效利用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
这包括了解河流域地表水的流量、质量、季节性变化以及水资源利用的需求和供应情况。
通过对水资源的详细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为后续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步:水资源保护和净化保护和净化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是有效利用的基础。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对水质的污染。
这包括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和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以维护河流域的生态平衡。
第三步:节水措施的实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我们采取节水措施。
在农业领域,我们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和喷灌,以减少浪费。
在工业和家庭用水方面,我们可以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提倡低水耗设备的使用,鼓励大家节约用水。
此外,宣传教育也非常重要,通过提高公众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大家的节水意识。
第四步:多元化水资源利用除了地表水,我们还可以探索其他水资源利用的途径。
例如,通过建设水库和蓄水池,我们可以储存雨水和洪水,用于旱季的灌溉和供水。
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以解决海滨地区的供水问题。
多元化水资源利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地表水的依赖。
第五步:跨界合作和管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跨界合作和管理。
各相关部门和地区应加强合作,制定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共同保护和利用河流域的水资源。
同时,跨界合作也可以推动河流域地表水的整体规划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