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检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3
肺炎链球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规程1.引言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肺炎链球菌的活菌数含量是判断疾病传播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本文档旨在规范肺炎链球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所需材料肺炎链球菌培养基冰箱分装管微量移液管、移液器和吸头显微镜细菌计数板和计数室3.实验步骤1.取一小瓶肺炎链球菌培养基放置于冰箱中冷藏,保持4℃。
2.取适量肺炎链球菌培养基,分装于无菌分装管中,避免反复冻融,可存放在-20℃的冰箱内长期保存。
3.取一支肺炎链球菌分离菌株,用无菌吸头取适量细菌液,接种于肺炎链球菌培养基中。
4.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于恒温摇床中,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5.取培养好的细菌液,用无菌吸头吸取适量的细菌悬液,放置在显微镜片上。
6.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悬液中的活菌,计数并记录。
7.将细菌计数板放置在计数室中,将观察到的活菌在计数板上记录。
4.实验注意事项所用材料必须无菌,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活菌的计数应在24小时内完成。
活菌数的检测应重复3次并取平均值。
实验环境应保持洁净,避免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5.结果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的数据,计算平均活菌数含量,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表中。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活菌数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了解肺炎链球菌的传播程度和感染风险。
6.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一种测定肺炎链球菌活菌数含量的标准化方法,经过验证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使用本操作规程可以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传播控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注意:本操作规程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请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进行调整。
肺炎链球菌鉴定流程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属)是导致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准确鉴定肺炎链球菌对于指导适当的抗菌治疗和监测抗菌剂耐药性的出现至关重要。
该鉴定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鉴定肺炎链球菌的第一步,因为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通常成链状排列。
形态学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革兰氏阳性标本,可以观察到肺炎链球菌的典型的链球菌形态。
链条的长度和排列模式可能因菌株而异。
荚膜染色:肺炎链球菌具有多糖荚膜,可通过荚膜染色技术(例如,奎肯斯泰特染色)显现出来。
荚膜的存在是肺炎链球菌鉴定的关键特征。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如奎肯斯泰特试验,可用于确定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血清型。
肺炎链球菌的荚膜由不同的血清型组成,每种血清型与不同的抗原性决定簇(PSA)相关。
生物化学测试:多种生物化学测试可用于确认肺炎链球菌的鉴别,包括:溶血反应:肺炎链球菌通常在绵羊红细胞琼脂平板上显示β溶血反应。
胆盐耐受性:肺炎链球菌可耐受高浓度的胆汁盐,这是区分其与其他链球菌的重要特征。
尿素酶活性:肺炎链球菌通常产生尿素酶,可水解尿素。
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用于快速鉴定肺炎链球菌,尤其是在培养困难的情况下。
PCR检测靶向肺炎链球菌基因,如lytA或cpsA。
抗菌剂敏感性测试:进行抗菌剂敏感性测试对于指导针对肺炎链球菌的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通常使用琼脂稀释法或扩散法来确定肺炎链球菌对各种抗菌剂的敏感性。
鉴定肺炎链球菌的流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1. 革兰氏染色:确定标本中是否存在革兰氏阳性球菌。
2. 形态学检查: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链球菌形态。
3. 荚膜染色:显示肺炎链球菌荚膜的存在。
4. 血清学检测:确定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血清型。
5. 生物化学测试:进行溶血反应、胆盐耐受性和尿素酶活性测试以确认鉴别。
6. 分子诊断:如有必要,进行PCR检测以快速鉴定肺炎链球菌。
7. 抗菌剂敏感性测试:确定肺炎链球菌对各种抗菌剂的敏感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呼吸道传染病室
肺炎链球菌相关实验技术操作手册
奥普托欣敏感性检测
(Optochin Test)
试验开始前,请准备:
MH血琼脂平板于室温下平衡至少20min。
试验步骤:
1.取新鲜培养的肺炎链球菌,以0.85%NaCl溶液配制0.5 麦氏单位菌悬液。
2.用无菌棉签蘸取菌悬液均匀涂抹于MH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涂抹方向每次
旋转60°,均匀涂抹3次。
3.涂抹后的平板室温下放置10min;用镊子夹取,在培养基中央贴放奥普托欣
(Optochin)纸片一片。
在平板背侧标记菌株编号、试验时间“年年年年-月月-日日”
4.将培养基放置于5% CO2,35℃条件下培养18h-20h。
5.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环直径,抑菌环直径≥14mm为敏感。
将试验结果及时
添加至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olates data bank。
图片左侧为奥普托欣检测阳性,右侧为阴性。
Reference
*Laboratory Men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Meningitis. WHO/CDS/CSR/EDC/99.7.
本手册仅供实验室内部使用 2011年第1
版。
肺炎链球菌的鉴定方法来源:检验医学网细菌学检验不仅对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生物学性状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呈阳性。
球形或矛头状,成双排列,少呈链状。
在组织中可形成荚膜(人工培养荚膜逐渐消失),无鞭毛及芽孢。
2. 培养特点(1)培养基肺炎链球菌对营养要求较高,需采用质量好的哥伦比亚琼脂基础和新鲜血液( 5%马血或羊血)。
琼脂浓度可适当下降至1%~1.2%,有利于肺炎链球菌的生长。
1)标本处理及时将采集标本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是提高分离率的前提。
因为,肺炎链球菌对干燥、对寒冷的抵抗力均较弱,在标本离开机体暴露于外界复杂的环境中,其存活率十分低,不及时接种适当培养基是导致分离率低的主要原因。
2)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5μg/ml庆大霉素有利于肺炎链球菌的分离。
3)培养环境5~10%CO2、35℃培养24~48h。
(3)肺炎链球菌的菌落形态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肺炎链球菌形成扁平、中间有凹陷的典型菌落,少数菌可呈粘液型菌落。
3.抗原结构(1)种属特异性抗原:为菌体多糖抗原,存在于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
(2)型特异性抗原:是存在于肺炎链球菌荚膜中的一种多糖多聚体,可溶于水,据此抗原可将肺炎链球菌分为Ⅰ、Ⅱ、Ⅲ……等个型,其中Ⅰ、Ⅱ、Ⅲ型致病性最强。
(3)菌体核蛋白抗原:存在于菌体深部,为蛋白质,无特异性。
二、肺炎链球菌鉴定肺炎链球菌的鉴定,主要应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
其中以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和optochin试验最为常用。
必要时可作小鼠毒力试验加以鉴别。
在上述试验中,肺炎链球菌均应阳性,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阴性。
必要时可用特异性单克隆乳胶或自动化仪器等相应鉴定卡作鉴定。
1. 溶血性检查肺炎链球菌在厌氧或二氧化碳环境中溶血能力大大加强,草绿色溶血环很大,可与其他草绿色链球菌相区别。
2. Optochin(OP)敏感试验optochin即乙基氢化叩卟啉,因结构似于奎宁,故又称为乙基氢化羟基奎宁。
肺炎链球菌鉴定流程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菌,可引起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其识别需要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测。
以下是肺炎链球菌鉴定的综合流程:显微镜检查:将疑似标本制成涂片,革兰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阳性球菌,通常呈卵圆形或兰氏链球菌排列。
培养和形态学特征:疑似标本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如血琼脂平板。
培养 24-48 小时,观察菌落形态、溶血性(α、β、γ)。
α溶血菌落周围出现绿色透明晕环。
生化反应:进行生化反应,如 katalase 试验、optochin 敏感性试验。
Katalase 阳性菌产生气泡,optochin 敏感菌在含 optochin 的培养基上生长受抑制。
抗原检测: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 (CPS) 抗原。
常见的技术包括乳胶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不同血清型荚膜多糖抗原可用于区分不同的肺炎链球菌株。
分子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等分子技术检测肺炎链球菌特异性基因。
PCR 可快速灵敏地检测出肺炎链球菌,即使在标本量少或菌载量低的情况下。
血清分型:根据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 90 多种血清型。
血清分型对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接种策略至关重要。
耐药性检测:检测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宏观内酯类。
耐药性检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综合解读:结合上述检测结果,综合解读以确定疑似标本中是否含有肺炎链球菌。
准确的鉴定有助于指导患者的管理和控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传播。
优势和局限性:肺炎链球菌的鉴定流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结果。
综合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分子检测技术在标本量少或难以培养的情况下尤为有用。
培养时间和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的等待时间可能是局限性。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1-08-31T11:01:23.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张茵[导读] 对原因不明的突发寒战、高热,伴胸痛、呼吸困难和咳嗽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可能。
张茵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150500)【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044-02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treptococcal pneulnoniae)引起的急性肺组织炎症;一般四季可见,但以冬季和初春最多。
本病通常急骤起病,以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和咳铁锈色痰为特征,胸部X线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轻症或症状不典型患者较为多见。
诊断对原因不明的突发寒战、高热,伴胸痛、呼吸困难和咳嗽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可能。
胸部X线检查常能明确诊断。
痰涂片革兰染色见阳性成对球菌;痰液、血液或脑脊液等体液细菌培养获肺炎链球菌,则可确诊。
若对疑诊的血液、痰液或脑脊液等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CIE)检测肺炎球菌的特异性抗原和荚膜肿胀反应,可提高肺炎球菌感染的确诊率。
下文列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依据。
1.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发于冬、春两季。
2.起病前多有诱因存在,约半数病例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前驱表现。
3.急骤起病,寒战、高热。
4.咳嗽、胸痛、呼吸急促,咳铁锈色痰。
重症患者可伴休克。
5.急性病容,肺实变体征。
6.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达80%上且有核左移,有中毒颗粒。
7.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实变影。
8.痰涂片可见大量革兰阳性球菌。
9.痰、血培养或胸腔积液有肺炎链球菌生长。
诊断标准1.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CAP的临床诊断依据(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肺炎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使用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肺炎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商品名称: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Test【包装规格】22人份/盒。
【预期用途】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是一种体外快速免疫层析(ICT)试验,用于检测肺炎病人尿液和脑膜炎病人脑脊液(CSF)中的肺炎链球菌抗原,与培养等其他方法结合,用于肺炎球菌性肺炎和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因,并且可能是不明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1, 2。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病死率高达30%,这取决于菌血症、年龄和潜在性疾病1, 3。
如果未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导致菌血症、脑膜炎、心包炎、脓胸、暴发性紫癜、心内膜炎和/或关节炎4, 5。
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常导致不可逆转的脑损伤或脑死亡,它既可作为其他肺炎球菌感染的并发症出现,也可单独出现6。
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但更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7。
病程进展快速,数小时内可从轻度疾病转为昏迷,这就使得即刻做出诊断,立即动用抗菌素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采用了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几天后还是会有20%-30%的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病人会死掉6。
病死率在小儿和高龄病人中甚至更高6。
华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为肺炎球菌性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该方法所用检测样品为尿液,尿液的收集、贮存和运输都非常方便,该实验通过对脑脊液进行检测也可对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做出及时高度准确的诊断。
【检验原理】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是一种薄膜免疫层析试验,用于检测人类尿液和脑脊液中肺炎球菌的可溶性抗原。
兔抗肺炎链球菌抗体被吸附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样本线,对照抗体作为另一条线吸附到同一膜上。
结合有可视粒子的兔抗肺炎链球菌抗体和抗种抗体干燥结合到惰性纤维支持物上,形成的结合物垫和带条纹的膜结合到一起组成检测条。
肺炎链球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与原理肺炎链球菌(Setrt Pococcuspneumoinae)简称肺炎球菌,是1881年首次由巴斯德及G.M.Stembegr分别在法国和美国分离出来。
肺炎球菌菌体似矛头,呈短链状排列或成双排列的球菌,革兰氏阳性,绝大多数兼性厌氧,偶有专性厌氧,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肺炎球菌溶血素和荚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耐药性肺炎链球菌菌株的报道,严重威胁着肺链感染的临床治疗,已成为一个呛待解决的健康问题。
1、药敏试验1.1微量稀释法该法是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该法主要使用经过离子校正的M-H肉汤+2%~5%的溶血马血作为培养基的,然后将抗生素稀释后加人培养基中。
将在羊血平板上的菌落制备菌液,以0.5浊度分装微量板。
在35℃普通条件下培养24h后,人工判断结果。
具体MIC见NCCLS的判定标准。
1.2纸片扩散法NCCLS推荐使用的纸片法药敏试验,主要使用羊血平板,以0.5浊度的菌液接种平板。
对于临床分离株的药敏试验,CO2是必备的环境。
平板应于35℃条件下在5%的CO2中培养24h后进行测量,从正面量取。
抑菌环的大小和质控标准详见NCCLS的规定。
纸片扩散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对非β-内酞胺药物的重复性、准确性均较高,但是在应用于青霉素和头抱类抗生素时准确性明显降低。
2、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检验目前有很多实验室在对血液、脑脊液等体液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性测定时,只检测青霉素的耐药性。
事实证明,多重耐药和对三代头抱耐药的肺炎链球菌越来越多,因此,NCCLS已经明确要求,从脑膜炎者分离出来的肺炎链球菌必须做青霉素、头孢曲松或者头孢他啶的MIC,另外还应检测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分离而来的肺链球菌,则首先应该选用苯唑西林来检测其是否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
若抑菌环>200mm,证明其对青霉素和β-内酞胺类药物敏感物耐药性;若抑菌环<19mm,则须进一步检测其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