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探
- 格式:pdf
- 大小:273.59 KB
- 文档页数:2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近年的高考试卷也坚持了“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计原则,把测试的重点定位在语篇上,侧重阅读能力的考查,检测学生的语篇领悟能力和解析能力。
但就目前而言,考生在阅读题上耗时多而收效低。
阅读理解已明显成为学生的弱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所以,如何通过加强语篇教学来完善英语阅读教学,是新课改下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下功夫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一、应重视英语语篇阅读教学高中英语阅读课题材丰富,体裁多,选词准确,结构严谨,是教师进行语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材料。
语篇是交际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和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就语篇教学而言,要求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句际、段际之间的关系,理清作者思路,揣摩作者意图,摄取语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语篇教学应通过剖析文章来确定主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语篇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目标定位在语篇分布上,将语篇分析贯穿于课文教学和阅读理解之中。
二、进行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历年高考题中,阅读理解题是含“金”量较重的题。
然而,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上丢分之严重,令英语教师十分头疼。
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所以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多年的高三教学的实践和经验,我认为在课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抓住文章要点,理解文章的内涵,理清文章的结构,吸取书面信息,学以致用,提高交际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授之以法,课前指导学生认真预习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
探索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一、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更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量和扩大记词汇量等。
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除教材以外,高中英语阅读量七级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教师应结合教材中课文的主题补充各类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1.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
趣味性,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并能促使其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材料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的语言程度。
阅读材料的篇幅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容易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可以强化其阅读的兴趣。
发展性和拓展性,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要结合课内阅读内容,并作为其延伸,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展。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
新颖且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激发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去探究和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利于拓展思维和开阔其视野,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阅读实践能力。
2.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
英语教辅材料,所选的材料的内容都是课文内容的延伸,符合学生的口味,一周为5篇(ABCDE)每天一篇,分易、中、难三层次,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
这些材料题材丰富,富有时代感,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并配有形式多样的测试题,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报纸,报纸具有时事性强的涉及内容广泛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需要从中选读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需要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探索适合新课改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应用信息,运用信息,形成思想,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课改还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和多元评价,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
1. 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更多地通过提供感知性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材料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可以选用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文化背景的文章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
教师也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参与课外阅读,关注国际时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注重课堂互动,注重学生体验在新课改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教师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性教学策略,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交流和表达。
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例如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英语阅读内容。
3.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归纳法、联想法等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对于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拓展性任务、创意写作等方法来挑战他们,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对策探析在当前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然而,由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存在差异,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策略,成为当前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对策。
一、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并提供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读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不同学生阅读的书籍。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制定阅读计划。
学生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任务,确定每天或每周的阅读目标,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调整计划。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笔记和读后感的记录,帮助学生加深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最后,教师应该开展相关的阅读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技巧。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阅读讲座、阅读讨论、阅读达人分享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心得,相互启发和借鉴,提高阅读水平。
二、学生的角色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首先,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感兴趣的领域选择相关的书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坚持执行。
学生可以将阅读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
同时,如果学生发现有些书籍无法坚持阅读完整,可以尝试选择更符合自己阅读习惯的作品。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总结和关注自己的阅读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记录阅读的书目、阅读时间和理解程度等信息,来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和提高空间,同时也可以用于向教师和家长交流和展示。
三、家长的支持家长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首先,家长应该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080-2022年第15期(总第319期)教学一、外研版新教材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020年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意识,发挥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作用。
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要求,外研版新教材应运而生。
新教材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材围绕“主题语境”设计课堂内容,活动设计发挥“主题”的核心作用,每一册的六个单元分别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呈现。
课本语篇类型丰富,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自传、新闻等。
文章话题新颖,语言地道,与时代紧密结合,每个单元的语篇内容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活动设计体现出对单元主题认知的逐步加深,学生思维能力也会因此逐步得到培养和提升。
新教材语言知识丰富,将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不同的技能不再孤立出现,而是以综合的方式在生活化的语境中体现。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能获取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还能理解并深入体会主题语境,体会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
二、文本分析本课例的文本是选自外研版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Developing ideas”,介绍了“英国的辛德勒”Nicholas Winton 在二战期间打破民族界限,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救助犹太儿童,使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故事。
语篇类型属于人物传记。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得不说,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国外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为了促进我国科学的进步,就得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其中英语作为人们思想交流的媒介,更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在目前高中教学阶段,语文作为三门教学主科之一,占比非常大,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头疼的一科。
英语和语文都是语言学科的两股分支,语文的学习方法在某些方面和英语的学习方法相通,为了让学生学好英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就需要有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积极拓展阅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倡导素质化教学,2017年国家教育部制定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核心素养提倡的就是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三个维度上的提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1.创设阅读教学情境,锻炼英语语言学习能力阅读是学习文科知识的关键一步,没有足够的阅读就无法学好语文知识,就无法写出好的作文;英语也是,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就无法掌握所背到的单词。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惑,不是先背单词然后再阅读文章,没有单词量如何阅读好文章呢?其实不然,英语的学习和语文的学习有些共通之处,语文中的汉字学习并不是背《新华字典》,而是在阅读中积累的,英语的学习也是这样,读的多了,才能对所背的单词有印象,才能够记住这些单词,并做对题。
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组与组之间进行课文对话,口音没必要那么纯正,只要能听懂,“工地英语”时间长了也能够培养语感。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比如在人教版英语教材学习“Wildlife protect ion”时,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文章,然后提出问题“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wild animals?”以上两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文章内容来回答问题,从而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所要传导的中心思想[1]。
“高中英语‘STR’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是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承担的国家级研究课题“‘STR’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
S指学生(Student),T指教师(Teacher);R有双重含义,一是研究(Research),二是资源(Resources)。
“高中英语‘STR’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旨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研究的态度构建有品质的英语阅读课堂,学好课本阅读材料;秉承开放的理念,运用科学的策略,合理开发英语课外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聚焦“高中英语‘STR’阅读教学模式”下课内阅读课架构探索,力求建设有品质的课内阅读课堂,提出基本的、可复制但不教条的框架结构。
一般而言,目前部编版高中教材必修和选修课本中,每个单元阅读文本大致需要两个课时。
一、阅读课第一课时聚焦阅读理解,坚持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是:1.呈现生词我们不主张一开始就按照课本所附的生词表英汉词义对应方式学习生词,而是主张情景呈现生词。
具体方式主要包括:(1)直观呈现,包括实物、图片和视频呈现;(2)语境呈现,把生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中,词句结合,上下文判断词义;(3)英语释义呈现,用英语解释生词的意思;(4)双语呈现,先英语语境或英语释义,在给出汉语意思,对于意义抽象的生词可采取图片展示的方式。
呈现生词,而不是上来就通过教材生词表教单词,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培养学生猜词意的能力;二是建立生词与图片(场景、实物)、生词与释义的直接联系,减少翻译转换中间环节;三是词句结合,在交流中学习生词,在学习生词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思维能力。
而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
表面上看,按照教材所附生词表教授生词来得直接,效率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从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形成来看,它又是低效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
2.整体阅读整体阅读需要我们从语篇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与诠释,整体阅读强调理解全文的中心主旨,宏观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在此前提下,师生对构成语篇的不同要素各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他们在整个语篇中的不同作用,综合对各部分的分析,进而对文章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以达到从本质上把握文章的目的。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探发表时间:2010-11-05T16:29:49.953Z 来源:《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周喜珍[导读] 分析并归纳词汇、语法知识,长期以来是我国英语教学的常规步骤和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周喜珍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同时对于英语阅读课文的学习既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如何借助阅读课文来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不同的阅读教学阶段,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
一、理论依据Gass(1988)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描绘了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
Gass将语言输入区分为被感知的语言输入(noticedinput) 和被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ded input)。
她认为,被感知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第一阶段,由语言输入中能引起学习者注意的特征以及学习者目前的二语知识组成,不是所有已被感知的语言输入都能被学习者理解。
同样,不是所有已被理解的语言输入都被吸收。
Gass 认为在目标语被感知和理解后,学习者将所获语言知识及规则内化,使之成为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 即学习者目标语知识系统)的一部分。
学习者对隐性知识加以运用,形成言语输出(output)。
根据Gass 的描述,二语习得流程可用如下图式说明:.根据二语习得流程图,笔者认为把阅读教学活动分成阅读理解、语篇赏析和运用输出三个阶段,对于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行之有效。
二、阅读课三个教学阶段1. 阅读理解课文首先是信息的载体,阅读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取信息。
学生通过对文中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最终达到输出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目标。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阅读的过程。
阅读理解过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读前充分利用pre-reading 引入与话题相关的背景材料。
在这一部分所提出的问题与阅读材料的内容应紧密相连,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从而预测课文的内容。
2)阅读过程中,注重不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分别采用略读法(skimming)、察读法(scanning)、跳读法(skipping)和细读(careful reading)进行阅读,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还可引导学生关注标题(title)、图(illustrations),查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s)和关键词(key words)等文中的提示(hints)来提高阅读效率。
3)读后检测理解。
教师可以就文章主旨、段落大意设计问题来检测略读效果;就文中重要信息和具体细节提问来检测察读效果;就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推理设计问题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以NSEFC Book 9 Unit 3 Australia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Reading 中包含了五篇小短文,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检测阅读理解的效果。
.What topic is common to all five texts? (检测skimming 的效果).What aspect of Australia is talked aboutineachtext?(检测skipping的效果).What are the key words for each text? (检测scanning 的效果).Choose five words or phrases to describe Australia. (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深层理解状况)学生通过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完成了对于课文理解的任务。
但如果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那么课文充其量也只能被用作训练英语阅读的工具。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选材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语言知识的载体,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在理解之余,还要挖掘课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以对其文本进行赏析。
2. 语篇赏析课文承载着丰富的词汇、语法知识和语篇知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语篇,分析词汇和语法知识,总结出规律,并经过内化把其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一种隐性知识,为下一阶段完成表达任务打下基础。
分析并归纳词汇、语法知识,长期以来是我国英语教学的常规步骤和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语言的意义存在于语篇之中,因此阅读教学决不能忽略对语篇知识的赏析。
事实上,语篇能力对英语表达起决定性的作用。
笔者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赏析句式特点及语篇连贯性例如,NSEFC Book 9 Unit 1 Break-ing records 单元Reading and writing 部分的阅读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语篇(为方便赏析,序号、斜体和下划线为笔者所加):(1)Fu Mingxia first stood on top of the 10-metre diving platform at the age of nine. (2)At 12 years old she won a Guinness Record when she became the youngest female to win the women’s world title for platform diving at the WorldChampionships in Australia in 1991.(3)At the 1992 Barcelona Olympic Games, she took the gold medal in the women’s 10-metre platform, becoming the youngest Olympic diving champion of all time. (4)This was followed by great suc-cess at the 1996 Atlanta Olympic Games where she won gold for both the 10-metre platform and the three-metre springboard.整个语篇由四个句子组成,各句表达的意思非常接近要要伏明霞在什么时候,多大年龄时在哪里取得了什么成绩。
如此近义的四个句子在组成段落时,容易造成句式简单、语篇松散,但这段语篇的句式却是灵活多样,非常具有连贯性。
在句式方面,每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时间、地点和年龄等信息分别灵活地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见语篇中划线部分);所取得的成绩也分别用了三种语言结构来表达:when 引导的状语从句、becoming 作现在分词引导的结果状语和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见语篇中斜体部分)。
整个语篇以时间互相连贯,前三句以时间状语首尾相连,句榆中This was followed by 也使时间线索非常清晰。
通过赏析,学生感受到了本段语篇在排篇布句上的精妙所在,学生由此所总结出的语篇知识对今后书面表达的训练也将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赏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前面提到的Unit 3 Australia单元的阅读课文包含了五篇文体各异的小短文。
学生根据对短文的理解,能够辨别出各种文体。
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对语篇结构进行赏析,启发他们归纳相关的文体知识。
以第三篇短文为例,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括号内为此问题的参考答案):.What is the style of the third text? (an advertisement).Are you attracted and convinced by the advertisement? (Yes, very much.).Is the text long or short? (short).Is there anything special with the title? (It is colored and printed artisti-cally.).What special sentences can you find in the text? (many imperative sen-tences). What words are frequently used?(many adjectives such as unique, superb,fascinating, spectacular, splendour...)通过对本则广告表现形式及结构的欣赏,学生感受到了广告的“魅力”。
对以上问题的作答又让学生自主地归纳出了广告文体的语篇特征:篇幅短小以节省版面;独特的标题设计更能产生视觉冲击;句式多采用祈使句、省略句和第二人称,更具说服力;大量使用评价性的形容词,以渲染广告效果等。
若以上语篇知识一经内化成为学生的语篇能力,则会为语言的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运用输出阅读是为了吸收,吸收是为了表达。
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而应该最终落实在言语输出上。
运用阅读所获取的信息及所学语言知识重建语篇,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效果显著。
运用输出可采用复述课文、话题讨论和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口头或笔头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仍然是以Unit 3 Australia单元为例,本单元阅读部分的第二段短文是一篇新闻报道,经过第一、第二阶段的阅读理解和语篇赏析,学生掌握了新闻报道的语篇特征,如倒金字塔结构(invert-ed pyramid),省略句标题(elliptical head-line),黑体导语(lead in bold),引用权威观点(authority citation)以增加可信度等等。
此时可以设计一个写新闻报道的书面表达任务,促使学生的语篇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
附上本班某学生对本校教学开放日的一篇报导。
SZSY OpenedShenzhen Experimental School is opened to society today. More than 1,000parents and visitors visited the school and attended classes.“The purpose of the Open Day is to allow pare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our school,” the headmaster said, “It also urges us to improve our education work.”This school has its Open Day once a year.三、结束语由此看来,阅读教学既是一门阅读理解课,也是一门语言知识课,还是一门言语表达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