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分子改造中期报告L-天冬氨酸-α-脱羧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学、制药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天然来源不足、稳定性差、工业化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对L-天冬氨酸-α-脱羧酶进行分子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1)文献综述;2)研究进展;3)研究计划。
1)文献综述目前,对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分子改造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突变、重组、化学修饰和蛋白质工程。
其中突变和重组是常用的方法。
通过突变法,可以改变酶分子内的氨基酸结构,增强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常见的突变方法包括随机突变、定点突变和基于理性设计的突变。
重组技术可以获得更具优良特性的L-天冬氨酸-α-脱羧酶,例如,在通量、活性、特异性和特异之间寻找平衡。
2)研究进展目前,对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分子改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空间构象的稳定性和松弛度,增强其催化特性;2. 通过基因工程打造新型L-天冬氨酸-α-脱羧酶以改进特定应用特性,例如,快速碳裂解蛋白酶和变性酶;3. 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突变位点的稳定性和活性,加强基因突变技术的预测性;4. 通过蛋白结构研究深入解析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结构的不同层面,例如酶动力学、稳定性等,以获得更好的酶特性。
3)研究计划我们将继续研究基于理性设计的新型L-天冬氨酸-α-脱羧酶。
首先,通过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技术,筛选出使酶分子更加稳定,提高催化效率的突变位点;其次,通过重组技术,设计出适用于特定应用场景的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如:高温、低温反应条件下的酶等。
最后,在应用研究中,将对酶催化特性进行实验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优化和验证。
总之,这项研究将为提高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催化效率、增强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稳定性以及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裴蓓10生物技术及应用班摘要:酶工程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化学、物理等手段改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大幅提高了酶分子的进化效率和催化效率,生产有价值的非天然酶。
本文对常见的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化学修饰法、生物酶工程法、定点突变法,最后结合当今的形式对酶改造的发展前景做了描述。
关键词:酶分子改造方法前景正文:1 酶分子改造的目标1.1 提高酶的稳定性1.2 提高酶的活性1.3 增强酶的选择性1.4 改变酶的表面特性2 改造酶分子的方法近年来,特别是随着蛋白质工程的(protein engineering)应用,即把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化学结合起来,根据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知识,经过计算机辅助的分子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产生性能优良的酶分子。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在常用的酶分子修饰方法有:2.1化学修饰法在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因酶的稳定性差、活力不够理想及具有抗原性等缺点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常需对酶进行适当再修饰加工,以改善酶的性能。
酶的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修饰两类。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是指通过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分子进行改造,造的目的在于改变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出天然酶不具备的某些优良性状扩大酶的应用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法有:部分水解酶蛋白的非活性主链,利用小分于或大分子物质对活性部位或活性部位以外的侧链基团进行共价修饰,酶辅因子的置换等。
2.2生物酶工程法酶的化学修饰法并非改造酶的惟一手段。
随着人们对酶的深入研究以及氨基酸一级结构的测定、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等,可以彻底地改造、合成并且模拟酶。
这也就是生物酶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酶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酶两方面内容。
对自然酶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以改善酶的性能的方法很多。
例如,a一淀粉酶一般有 Ca2+,Mg等金属离子,属于杂离子型,若通过离子置换法将其他离子都换成Ca2=,则酶的活性提高3倍,稳定性也大大增加;胰凝乳蛋白酶与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右旋糖酐结合,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细微改变,使其催化活力提高4倍;还有对抗白血病药物——天冬酰胺酶的游离氨基进行修饰后,该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酶工程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医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酶,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具有高效、专一和温和的催化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酶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酶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酶的来源、分离纯化、固定化以及酶反应器的设计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论述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多个应用方面,如药物合成、药物转化、药物分析和疾病诊断等。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酶工程技术在提高药物生产效率、降低药物成本、改善药物质量和提高疾病诊疗准确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还将对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例如,新型酶的发现与改造、酶固定化技术的创新、酶反应器的优化以及酶工程技术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等,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酶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酶工程技术,作为一门应用生物技术的分支,其基础理论主要涵盖酶学基本原理、酶反应动力学、酶分子设计和改造以及酶固定化技术等方面。
酶学基本原理是酶工程技术的基石。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具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性。
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生物化学反应,使得原本难以进行的反应在温和条件下也能迅速进行。
了解酶的结构、催化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于酶工程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酶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科学。
通过对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解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反应速率常数以及反应机制等,为酶工程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酶分子的改造名词解释酶是生物体内用于催化化学反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
它们在细胞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几乎所有需要催化的生化反应。
然而,人类科学家发现,通过改造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效率和特异性,从而开辟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酶的改造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合成生物学方法,通过改变酶分子的基因组或蛋白质序列来实现酶分子的改造;二是蛋白质工程方法,通过对酶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改变来实现酶的改造。
在合成生物学方法中,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酶的基因组进行改造。
通过改变酶分子的基因组,可以使其产生特定的突变,从而改变酶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例如,突变可能导致酶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提高酶的催化效率;或者改变酶的亲和性,使其对底物的结合更加紧密。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来增强酶的催化活性或扩展其底物范围。
通过这些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创造出全新的酶分子,具有特定的催化性质,可用于合成特定的化合物或处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另一方面,蛋白质工程方法是通过对酶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改变来实现酶的改造。
这些方法包括对酶分子的结构进行修饰、改变酶的局部结构以及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等。
例如,通过改变酶分子的酸碱性环境,可以改变其催化活性和特异性;或者通过引入特定的化学基团,可以增强酶的催化效率或改变其底物选择性。
蛋白质工程方法的发展使酶的改造更加灵活和高效,为应用于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酶分子的改造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药领域,改造酶分子能够增强药物的活性、改善药物的代谢途径、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改造酶分子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从而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
另外,改造酶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酿酒业的发酵过程优化等。
总之,通过改造酶分子,可以创造出具有更高催化效率和特异性的酶,为我们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酶分子的改造酶应用存在的问题:(1)不稳定、易变性:酶作用的最适PH条件一般在中性,PH值常偏离中性范围,使酶难于发挥作用;(2)具有抗原性:在临床应用上,由于绝大多数的酶对人体而言都是外源蛋白质,具有抗原性,直接注人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现有酶的特性:(1)通过分子修饰的方法来改变已分离出来的天然酶的结构;(2)通过生物工程方法改造编码酶分子的基因从而达到改造酶的目的。
一、酶分子的修饰。
1、概念:酶分子修饰是指通过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分子进行改造,改造的目的在于改变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出天然酶不具备的某些优良性状,扩大酶的应用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2、酶分子修饰常见的方法。
◆部分水解酶蛋白的非活性主链。
◆利用小分于或大分子物质对活性部位或活性部位以外的侧链基团进行共价修饰。
◆酶辅因子的置换。
3、酶进行化学修饰时的注意事项。
(1)修饰剂的要求:较大的分子质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水溶性,有较多的反应基团。
(2)酶性质的了解:酶的活性部位,侧链基团的化学性质,最适反应条件。
(3)反应条件的选择:在酶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二、酶的蛋白质工程。
1、概念:酶的蛋白质工程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或随机诱变的方式改变编码酶蛋白分子的DNA 序列,从而达到改变酶的生理、生化特性的技术。
2、酶的蛋白质工程常用的方法。
(1)对于一些功能和特性仅仅有蛋白质一级结构中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化学性质决定的酶,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改变或消除这些侧链来改变原有酶的有关功能或特性;(2)随机诱变编码酶蛋白的基因,然后进行定向的筛选和选择。
3、举例。
◆枯草杆菌蛋白酶:功能:分解蛋白质,可用于去掉衣服上的血渍缺点:在漂白剂的作用下失活(222位的甲硫氨酸易被氧化)。
改造:用丝氨酸或丙氨酸代替其222位的甲硫氨酸,抗氧化能力大大提高。
◆杂交酶:杂交酶是指由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酶的不同片段构建成的新型的酶。
利用高度同源的酶进行杂交,可以将它们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使新获得的杂交酶的特性介于其亲本酶的特性之间。
酶分子改造的方法及应用摘要:酶工程是研究酶的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进入20世纪后,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和酶分离纯化技术的更新,酶制剂的研究得到不断推进并实现了其商业化生产,但直接利用酶制剂时存在酶的稳定性差、使用效率低、不能在有机溶剂中反应等缺点。
通过酶的修饰可提高酶的稳定性,消除或降低酶的抗原性,使之更适合生产和应用的要求。
近年来发展的蛋白质工程技术则使酶的定向改造成为可能。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工程将引起巨大的变革。
关键词:酶分子修饰蛋白质工程模拟酶引言:近年来,酶工程开始兴起,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
虽然如此,但是由于酶一离开其特定的环境条件就会变得不太稳定,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因此,大规模应用酶和酶工艺的还不多。
在工业应用中,底物及产物带来的影响常常导致pH偏离酶作用的最适条件的中性范围,使酶难以发挥作用。
在临床应用上,绝大多数酶对人体而言都是外源蛋白质,具有抗原性,直接注入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所以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各种人工方法改造酶,使其更能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1.酶分子改造的方法1.1酶分子修饰酶分子修饰[1](Modification of Enzyme Molecule)即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过程。
酶分子修饰在提高酶的活力、增强酶的稳定性、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研究各种物理因素对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酶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1酶分子的主链修饰酶分子的主链修饰[2]就是利用酶分子主链(肽链或核苷酸链)的切断和连接,使酶分子的化学结构及其空间结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的方法。
1.1.1.2主链的切断修饰[3]主链断裂后,引起酶活性中心的破坏,酶的催化功能丧失(用于探测酶活性中心的位置)。
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维持不变,酶的催化功能也可以保持不变或损失不多,但是抗原性有发生改变。
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一、引言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来加速酶的进化过程,以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酶分子的方法。
这一技术的发展,为生物科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医药、能源、化工等领域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这一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1. 酶的定向进化原理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基于遗传学中的自然选择与突变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演化过程,人为地筛选和改造酶的DNA序列,使其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指定的功能。
具体而言,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酶库构建:通过收集、分离和筛选具有潜在进化价值的酶资源,构建一个原始的酶库。
(2) DNA随机突变:对酶的DNA序列进行随机突变,产生大量变异的酶序列。
(3) 筛选与筛除:将变异的酶序列进行筛选,保留具有目标功能的酶序列,淘汰其他无用的序列。
(4) 重复进化:通过多次重复的突变、筛选和繁殖过程,逐渐获得更符合要求的酶序列。
这一过程模拟了自然选择与突变的原理,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人为筛选与改造,最终获得了具有特定功能的酶分子。
2. 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意义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意义在于,通过人工手段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酶,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生物资源。
由于天然界中存在的酶种类有限,而许多工业和生物医药领域需要定制的酶来完成特定的反应和功能,因此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到更为适用于特定领域的酶资源,推动了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发展历程1. 初期探索与应用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科学家们首次尝试通过体外实验室进化来改进酶的性质。
从那时起,人们就意识到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的巨大潜力,并开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早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从事生物制药和有机合成反应等领域,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以获得更高效的反应催化剂。
酶的分子改造名词解释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在于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分子由蛋白质组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效率。
然而,尽管酶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且多样化的形式,但有时它们可能并不完全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酶的分子改造,通过改变酶的结构和性质,使其能够在特定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文将解释酶的分子改造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一、酶的分子改造的目的酶的分子改造旨在改变酶的结构和性质,以满足特定的工业或研究需求。
这些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增强酶的稳定性、改善酶的催化效率、扩展酶的底物范围等。
通过对酶的分子改造,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于工业催化、医学诊断、药物研发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二、酶的分子改造的方法1. 蛋白工程蛋白工程是一种常用的酶分子改造方法,通过改变酶的基因序列,可以引入突变或修饰特定的氨基酸残基。
这样做可以使酶具有新的性质、增强酶的稳定性或改变酶的底物特异性。
蛋白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设计和构建新的酶,从而展现了酶的分子改造的巨大潜力。
2. 催化抗体技术催化抗体技术利用抗体的催化活性,将其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通过对抗体的结构进行改造,可以使其具有特定的催化活性。
催化抗体技术在制药和有机合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高效、特异性的催化剂。
3. 筛选和进化技术筛选和进化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选择压力的系统进化、基于细胞的筛选系统以及基于微生物的选择系统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从自然资源中筛选和改造高效酶。
通过不断改进这些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发现和改造新的酶,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三、酶的分子改造的应用1. 工业催化酶在工业催化中有重要应用,例如食品加工、纺织、制药等领域。
通过对酶进行分子改造,可以提高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医学诊断酶在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血糖检测、酶标诊断等。
通过对酶进行分子改造,可以提高信号放大效应,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酶工程学中的酶改性技术及应用酶工程学是一门旨在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改良和应用酶的学科。
酶改性技术是酶工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酶改性技术是指对天然酶的结构或功能进行改变,使其更适合于特定的反应环境和反应条件,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的过程。
酶改性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纤维素转化等领域。
本文将从酶改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一、酶改性技术的基本原理酶就像生物体内的“工人”,它们能够催化化学反应发生,并增强反应中间体与底物(或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然而,天然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如其对温度、 pH 值、金属离子等因素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
因此,改变酶的结构或功能是提高其稳定性和活性的关键。
酶改性技术就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和性质,提高酶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反应效率的方法。
二、酶改性技术的方法酶改性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分子生物学改性。
(一)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改变酶的结构和性质,以提高其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包括酶固定化、超声波处理、辐射处理、干燥和冷冻干燥等方法。
酶固定化是将酶与载体材料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体,使酶能够在反应体系中重复使用,提高反应效率和稳定性。
超声波处理是一种能够改变酶分子结构和剪切酶分子链的方法,可以增强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辐射处理虽然有一定危险性,但是可以改变酶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酶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干燥和冷冻干燥则是通过去除水分来延长酶的保存期和增强其稳定性。
(二)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酶进行改变酶的结构或性质,来提高酶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化学改性包括磷酸化、表面修饰、共价修饰、亲和力滤除和免疫染色等方法。
其中,磷酸化是利用磷酸基与酶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结合而改变酶分子结构的方法;表面修饰利用化学修饰剂改变酶表面的化学性质,从而实现提高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效果;共价修饰则是利用化学交联剂交联进行酶分子交联,从而提高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酶体外定向进化酶体外定向进化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体外手段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的方法。
通过采用分子定向进化技术,酶体外定向进化可以实现对酶的活性、稳定性、立体选择性的优化,甚至可以拓展酶的新功能。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并且为工业酶的改良和高效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在具体应用方面,酶体外定向进化已经渗透到了许多领域。
例如,在医药领域,研究者通过对药物合成关键酶的定向进化,成功提高了药物合成的效率,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环境保护领域,酶体外定向进化也被用于降解有毒有害物质,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
此外,在能源和材料领域,酶体外定向进化也能够为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和高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为了使酶体外定向进化更好地造福人类,未来的研究应该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进一步探索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以获得对酶优化改造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针对不同领域的需求,要开发出更加高效、稳定的酶突变体。
最后,结合、生物信息学等跨学科方法,提高酶体外定向进化的效率和预测性。
总之,酶体外定向进化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为酶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它不仅拓展了酶的应用范围,提高了酶的性能,而且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酶体外定向进化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福祉。
蛋白质工程是一种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和优化的生物工程技术,通过对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设计、改造和优化,以实现特定的生物功能和性质。
这种技术在医学、农业、工业和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工程的核心概念和作用,定向进化、计算设计和实验验证等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并探讨蛋白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定向进化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和优化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随机诱变、筛选和扩增等步骤,对蛋白质分子进行选择性的进化和优化。
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及研究进展裴蓓10生物技术及应用班摘要:酶工程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化学、物理等手段改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大幅提高了酶分子的进化效率和催化效率,生产有价值的非天然酶。
本文对常见的酶分子的改造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化学修饰法、生物酶工程法、定点突变法,最后结合当今的形式对酶改造的发展前景做了描述。
关键词:酶分子改造方法前景正文:1 酶分子改造的目标1.1 提高酶的稳定性1.2 提高酶的活性1.3 增强酶的选择性1.4 改变酶的表面特性2 改造酶分子的方法近年来,特别是随着蛋白质工程的(protein engineering)应用,即把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化学结合起来,根据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知识,经过计算机辅助的分子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产生性能优良的酶分子。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在常用的酶分子修饰方法有:2.1化学修饰法在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因酶的稳定性差、活力不够理想及具有抗原性等缺点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常需对酶进行适当再修饰加工,以改善酶的性能。
酶的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修饰两类。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是指通过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分子进行改造,造的目的在于改变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出天然酶不具备的某些优良性状扩大酶的应用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法有:部分水解酶蛋白的非活性主链,利用小分于或大分子物质对活性部位或活性部位以外的侧链基团进行共价修饰,酶辅因子的置换等。
2.2生物酶工程法酶的化学修饰法并非改造酶的惟一手段。
随着人们对酶的深入研究以及氨基酸一级结构的测定、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等,可以彻底地改造、合成并且模拟酶。
这也就是生物酶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酶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酶两方面内容。
对自然酶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以改善酶的性能的方法很多。
例如,a一淀粉酶一般有 Ca2+,Mg等金属离子,属于杂离子型,若通过离子置换法将其他离子都换成Ca2=,则酶的活性提高3倍,稳定性也大大增加;胰凝乳蛋白酶与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右旋糖酐结合,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细微改变,使其催化活力提高4倍;还有对抗白血病药物——天冬酰胺酶的游离氨基进行修饰后,该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注意:(1)修饰剂的要求 (2)酶性质的了解 (3)反应条件的选择大多数酶经过修饰后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如酶的热稳定性、抗各类失活因子能力、抗原性、半衰期、最适PH值等酶学性质,酶修饰中存在的问题是,随着酶与修饰剂结合率提高,酶活回收率将下降。
克服的方法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添加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保护酶活性部位以及改进现有的修饰工艺,进一步完善酶的化学修法。
制备修饰酶的目标:提高酶活力;改进酶的稳定性允许酶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起作用最适PH 值或温度,改变酶的特异性使它能催化不同底物的转化改变催化反应类型,提高催化过程的反应效率。
2.2.1 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生产酶基因工程改造酶分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
②修饰酶基因,产生遗传修饰。
③设计出新酶基因,合成自然界从未有过的酶。
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天然酶的依赖,特别是当从天然材料获得酶蛋白极其困难时,重组DNA技术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近十年来,基因工程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较容易地克隆各种各样天然的酶基因,使其在微生物中高效表达,并通过发酵进行大量生产。
目前已有100多种酶基因克隆成功,包括尿激酶基因、凝乳酶基因等。
克隆是酶基因工程的关键的一步,是把编码目的酶的基因插入适当的载体然后带人与载体相容的宿主,并随宿主复制。
当酶基因插人载体后,在宿主中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利用自生携带的起始密码子,启动合成与天然酶完全相同的酶;另一种是利用载体所具有的密码子,合成相应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化学或酶活水解后形成大然酶。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和凝乳酶是应用基因工程获得大量酶的最成功例了人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能使纤维蛋白溶酶原水解产生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块中的纤维蛋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促进体内血栓溶解。
利用工程菌株生产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在疗效上与人体合成的酶完全一效,目前已用于临床试验。
凝乳蛋白酶是生产乳酪的必需用酶,其来源有限。
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凝乳蛋白酶常会引起乳酪苦味。
因此,人们克隆了小牛凝乳酶基因在酵母系统中表达,得到的凝乳酶与从小牛胃中提取的天然酶性质完全一致。
2.2.2 蛋白质工程改造和生产酶2.2.2.1 合理设计合理设计是蛋白质工程最早使用的技术,而且现在也在广泛的使用。
要达到此目的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用结晶学技术来获得蛋白质结晶体,然后利用x一射线技术对晶体进行测量、分析,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第二借助计算机对蛋白质进行选择修饰,从氨基酸的化学结构预见空间结构,或通过人工智能等其它方法来确定蛋白质和功能的关系,找到要修饰的位点。
第三,通过对基因序列的了解,运用定点突变技术来进行碱基替换。
通过此法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但要想获得理想的蛋白质工程产物往往要经过多次分析,替换才能达到目的[2]。
2.2.2.2 定向进化定向进化是蛋白质工程的新策略,它是在不需要事先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模拟自然进化机制,以改进的诱变技术结合确定进化方向的选择方法。
因此它能解决合理设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定向进化是在待进化蛋白质基因的PCR扩增反应中,利用TaqDNA多聚酶不具有3'-5’校对功能的性质,配合适当条件,以很低的比率向目的基因中引人突变,构建突变库,凭借定向选择方法,选出所需性质的蛋白质。
定向进化实际就是随机突变加上选择,它与自然进化不同,整个过程都是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的,并且还可以模拟真核细胞中DNA 随机拼接这一蛋白质进化过程来加速蛋白质的优化[3,4]。
酶的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仍需要应用基因工程的全套技术。
所不同的是,酶的基因工程主要解决的是酶大量生产的问题,而蛋白质工程则致力于天然蛋白质的改造,制备各种定做的蛋白质,但也要用到基因工程的技术手段。
2.3 酶分子的定向改造和进化酶分子设计可以采用定点突变(sited directedmuta genesis)和体外分子定向进化(in vitromolecular directed evolution)两种方式对天然酶分子进行改造[5]。
2.3.1定点突变定点突变需要知道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及编码序列,并根据蛋白质空间结构知识来设计突变位点。
定点突变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已知DNA序列中取代、插入或缺失一定长度的核苷酸片段[6]。
该方法与使用化学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突变的方法相比,具有突变率高、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特点。
图1为overlap extension PCR介导定点突变的基本过程[1],其中C和D是相互匹配、并含有特定突变点的一对引物。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天然酶蛋白的催化性质、底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等进行改造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酶性质随着经定点突变而改变,正是由于突变的定向性、取代残基的可选择性、对高级结构的无(少)干扰性、检验手段的可靠性,与其他技术相比,定点突变技术显得准确而有效[7]。
然而,定点突变技术只能对天然酶蛋白中少数的氨基酸残基进行替换,酶蛋白的高级结构基本维持不变,因而对酶功能的改造较为有限。
2.3.2 体外分子定向进化体外定向进化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一种蛋白质改造新策略,它可以在尚不知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或者根据现有的蛋白质结构知识尚不能进行有效的定点突变时,借鉴实验室手段在体外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随机突变、重组和选择),使基因发生大量变异,并定向选择出所需性质或功能,从而使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过程在短期内得以实现。
具体的在上面已经详述过。
3酶分子改造展望相对于其它各种功能蛋白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还处于幼年期,如何能够对酶蛋白实施分子改造,使它们的性能得到改善,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近年来,特别是抗体酶的发展为酶分子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它打破了化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的界限,结合了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等技术,制备出具有高度底物专一性及特殊催化活力的新型催化抗体。
人们预测,随着新生物工程技术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先进的重组技术用来直接从抗体库中筛选催化抗体。
参考文献:[1]朱俊晨.王小菁. 酶的分子设计、改造与工程应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8):32--37[2] 吴华昌.邓静.吴晓莉.韩莎. 蛋白质工程在改造工业用酶中的应用.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4,17(2):81--84[3] 甘景镐. 从蛋白质工程学谈漆酶改造的途径. 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论文,1988:28--29[4] 唐良华.夏黎明.苏敏.微生物脂肪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生物技术,2003,13(3):42--44[5] [1]Zhangxe.Molecular control of enzyme used in analysis molecular[J],Wuxi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1999,18(5):1l8—121[6] 许伟.李艳.严明. 定点突变技术在转氨酶改造中的应用.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55—58[7] ]张今.分子酶学工程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