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分子的改造与修饰
- 格式:ppt
- 大小:517.00 KB
- 文档页数:38
酶分子的改造酶应用存在的问题:(1)不稳定、易变性:酶作用的最适PH条件一般在中性,PH值常偏离中性范围,使酶难于发挥作用;(2)具有抗原性:在临床应用上,由于绝大多数的酶对人体而言都是外源蛋白质,具有抗原性,直接注人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现有酶的特性:(1)通过分子修饰的方法来改变已分离出来的天然酶的结构;(2)通过生物工程方法改造编码酶分子的基因从而达到改造酶的目的。
一、酶分子的修饰。
1、概念:酶分子修饰是指通过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分子进行改造,改造的目的在于改变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出天然酶不具备的某些优良性状,扩大酶的应用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2、酶分子修饰常见的方法。
◆部分水解酶蛋白的非活性主链。
◆利用小分于或大分子物质对活性部位或活性部位以外的侧链基团进行共价修饰。
◆酶辅因子的置换。
3、酶进行化学修饰时的注意事项。
(1)修饰剂的要求:较大的分子质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水溶性,有较多的反应基团。
(2)酶性质的了解:酶的活性部位,侧链基团的化学性质,最适反应条件。
(3)反应条件的选择:在酶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二、酶的蛋白质工程。
1、概念:酶的蛋白质工程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或随机诱变的方式改变编码酶蛋白分子的DNA 序列,从而达到改变酶的生理、生化特性的技术。
2、酶的蛋白质工程常用的方法。
(1)对于一些功能和特性仅仅有蛋白质一级结构中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化学性质决定的酶,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改变或消除这些侧链来改变原有酶的有关功能或特性;(2)随机诱变编码酶蛋白的基因,然后进行定向的筛选和选择。
3、举例。
◆枯草杆菌蛋白酶:功能:分解蛋白质,可用于去掉衣服上的血渍缺点:在漂白剂的作用下失活(222位的甲硫氨酸易被氧化)。
改造:用丝氨酸或丙氨酸代替其222位的甲硫氨酸,抗氧化能力大大提高。
◆杂交酶:杂交酶是指由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酶的不同片段构建成的新型的酶。
利用高度同源的酶进行杂交,可以将它们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使新获得的杂交酶的特性介于其亲本酶的特性之间。
酶分子改造的方法及应用摘要:酶工程是研究酶的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进入20世纪后,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和酶分离纯化技术的更新,酶制剂的研究得到不断推进并实现了其商业化生产,但直接利用酶制剂时存在酶的稳定性差、使用效率低、不能在有机溶剂中反应等缺点。
通过酶的修饰可提高酶的稳定性,消除或降低酶的抗原性,使之更适合生产和应用的要求。
近年来发展的蛋白质工程技术则使酶的定向改造成为可能。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工程将引起巨大的变革。
关键词:酶分子修饰蛋白质工程模拟酶引言:近年来,酶工程开始兴起,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
虽然如此,但是由于酶一离开其特定的环境条件就会变得不太稳定,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因此,大规模应用酶和酶工艺的还不多。
在工业应用中,底物及产物带来的影响常常导致pH偏离酶作用的最适条件的中性范围,使酶难以发挥作用。
在临床应用上,绝大多数酶对人体而言都是外源蛋白质,具有抗原性,直接注入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所以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各种人工方法改造酶,使其更能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1.酶分子改造的方法1.1酶分子修饰酶分子修饰[1](Modification of Enzyme Molecule)即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过程。
酶分子修饰在提高酶的活力、增强酶的稳定性、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研究各种物理因素对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酶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1酶分子的主链修饰酶分子的主链修饰[2]就是利用酶分子主链(肽链或核苷酸链)的切断和连接,使酶分子的化学结构及其空间结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的方法。
1.1.1.2主链的切断修饰[3]主链断裂后,引起酶活性中心的破坏,酶的催化功能丧失(用于探测酶活性中心的位置)。
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维持不变,酶的催化功能也可以保持不变或损失不多,但是抗原性有发生改变。
酶的化学修饰方法通过对酶蛋白分子的主链进行“切割”、“剪切”以及在侧链上进行化学修饰来达到改造酶分子的目的。
这种应用化学方法对酶分子施行种种“手术”的技术称为酶化学修饰。
PEG化修饰聚乙二醇或甲基聚乙二醇有一系列不同分子量分布的产品(常用的分子量分布在5000 ~ 10000之间) , 无毒副作用, 无免疫原性,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977 年 Abuchowski等[1]率先用 PEG修饰牛血蛋白BSA, 发现 PEG化的BSA保持了蛋白质的原有活性, 在体内的半衰期大大延长, 且无免疫原性。
其后人们利用PEG化技术先后对大量的蛋白和酶制剂进行了修饰。
PEG必须经活化才能用于脂肪酶的化学修饰。
活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图1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是一种pH中性, 无毒, 水溶性较高的亲水聚合物,其重复单元为氧乙烯基, 端基为两个羟基, 呈线性或支化链状结构[2]. PEG聚合物是迄今为止已知聚合物中蛋白和细胞吸收水平最低的聚合物[3]。
姚文兵等[4] 用三光气和羟基琥珀酰亚胺对mPEG5000进行活化, 再对人干扰素α-2b进行了修饰研究, 反应方程式如Eq. 1所示.Goodson等[5]通过重组技术把Cys残基引入白介素(rIL-2)的非活性单糖基化位点, 采用马来酰亚胺活化的PEG (PEG-maleimide)对其进行修饰, 反应方程式如Eq. 2所示.[1]Abuchowski A, Van Es T, Palczuk C N, e t al . Ef f e ct of covalent at tach mentof polyethylene glycol on immun ogenicity and circulating life of bovine liver catalase [ J ] . J . Biol .Chem. , 1977 , 252: 3578- 3581.[2]Bailon, P.; Berthold, W.Pharm. Sci.Technol. Today 1998, 1, 352.[3]Hooftman, G.; Herman, S.; Schacht, E. J. Bioact. Compat. Polym. 1996, 11, 135.[4]Yao, W. B.; Lin, B. R.; Shen, Z. L.; Wu, W. T. Chin. J. Biochem. Pharm. 2001, 22, 289 (in Chinese).(姚文兵, 林碧蓉, 沈子龙, 吴梧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1, 22, 289.)[5]Goodson, R. J.; Katre, N. V. Bio/technology 1990, 8,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