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38.15 KB
- 文档页数:6
陕西省铜川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4T07:37:42.133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期作者:蔡琳[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用水量偏低,我们需要探寻如何高效使用有限的水资源郑州大学河南省郑州市 45000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用水量偏低,我们需要探寻如何高效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同样,陕西省铜川市水资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对铜川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文资料、水系、水资源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铜川市水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平衡;措施;铜川市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ongchuan City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also increasing, which requires a higher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China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but the per capita water consumption is low.We need to explore how to use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effectively. Similarly,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ongchuan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facing the same problem.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level of water resources in Tongchuan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is relatively low.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ongchuan's physical geography, social economy, hydrological data, water system, water resources overview,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gives its own opinions,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ongchuan'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1.陕西省铜川市概况1.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铜川是陕西省省辖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与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当前,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在农业领域,灌溉用水占据了大量的水资源。
许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工业用水方面,一些高耗水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且排放的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生活用水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了水危机。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1、水资源量与需求量的平衡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衡量水资源开发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不同领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越高,可持续性越强。
3、水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水质达标率、废水处理率、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良好的水环境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4、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包括水资源管理法规的完善程度、水资源规划的科学性、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执行力等。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性。
榆林环境调研报告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林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调研报告将从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榆林市的环境状况。
首先,水资源是一个关键的环境指标。
榆林市的主要水源是黄河和伊洛河。
据调查,榆林市的年平均水资源量稳定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属于富水区。
然而,由于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和污染,榆林市已经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据统计,榆林市的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地下水开采量已超过了地下水补充量。
这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其次,空气质量是榆林市环境状况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由于榆林市的工业和交通等活动,空气质量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榆林市的空气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仍然存在严重污染的情况。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这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第三,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榆林市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资源,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因素,榆林市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榆林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了30%以下,多个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综上所述,榆林市的环境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榆林市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榆林市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榆林市⽔资源现状与评价榆林市⽔资源现状与评价鲁向平西北农林科技⼤学陕西杨凌⽔是⽣命之源、⽣产之要、⽣态之基。
⼏千年以前圣贤先哲管⼦就说过:“地者,万物之本原,诸⽣之根苑也。
⽔者,地之⾎⽓,如筋脉之流通。
”随着⽔资源的逐渐匮乏,⽔的经济、社会功能性⽇趋显著,⽔在经济社会的地位⽇趋提⾼。
榆林市⽔资源总量为40.84亿⽴⽅⽶,⾃产⽔为32.53亿⽴⽅⽶,占79.7%。
其中⾃产径流量26.79亿⽴⽅⽶,可开采地下⽔资源量5.74亿⽴⽅⽶,⼊境客⽔量8.31亿⽴⽅⽶。
其主要特点是:⼀、地表⽔贫乏,分布不均1、⽔系基本状况。
本区⽔系有内流及外流两类。
是陕西省唯⼀具有内流⽔系及内陆湖泊的地区。
外流⽔系均属黄河流域。
(1)内流⽔系。
内流⽔系的流域⾯积较⼩,共1933.6平⽅公⾥,占全区⼟地总⾯积的4.5%。
主要有⼆:⼀是定边县境内的⼋⾥河流域,为全省最⼤的内流河流,全长 51公⾥,流域⾯积1373.4平⽅公⾥,常流量0.2~1m3/秒。
⼆是神⽊县北部的红碱淖为中⼼的内流⽔系,有七条内陆河注⼊,其中以莽盖河、齐盖素河、尔林兔河、前庙河较⼤,总流域⾯积约1500平⽅公⾥,在区内有560.2平⽅公⾥。
北部风沙滩地区的低洼部位,分布着许多内陆海⼦(湖泊),⼤⼩共200多个。
在⼀些海⼦周围也有⼩的内陆河流,全区海⼦⽔⾯共18.09万亩,其中以红碱淖海⼦最⼤,⽔⾯10.05万亩,平均⽔深6~7⽶,最深20⽶。
(2)外流⽔系。
皆属黄河流域。
黄河为陕晋界河,本区从河曲⾄⽆定河⼝,经本区东界约270公⾥,落差200⽶,境内有35条河流注⼊。
主要有⽆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三个较⼤⽔系,另外有佳芦河、皇甫川、⽯马川、孤⼭川、清⽔川等。
其中以⽆定河最⼤,区内流域⾯积占全区⼟地总⾯积的47.8%,其⽀流有52条,较⼤的有芦河、榆溪河、⼤理河、淮宁河。
2、⽔资源状况。
全区⾃产径流总量年均26.79亿⽴⽅⽶,占全省年均总量420亿⽴⽅⽶的6.38%,外流河24.33亿⽴⽅⽶,占全省⼊黄径流量107亿⽴⽅⽶的22.74%。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随着城市规模和工业建设的发展,地下水质量不断下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陕西区域地表水环境状况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陕西省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资源状况1.1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等因素影响,根据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可分为五个不同特征的水文地质区。
陕北沙漠高原区,为上覆砂层的孔隙水和下伏的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水量较丰富;陕北黄土高原区为上覆黄土层的孔隙、裂隙水和下伏的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水量不丰富;关中盆地区包括冲积、洪积平原、黄土塬和山地,具有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的河谷盆地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水量丰富;陕南区除汉中、安康等几个小盆地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量丰富外,广大山区均为裂隙水,其转化补给地表水成为河川径流的基流。
1.2地下水资源量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在河谷盆地与平原区采用补给量综合法,在丘陵山地区采用排泄量法。
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计算面积为20.47万km2,多年平均天然补给资源量为170.66×108m3/a.陕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38.03×108m3/a,关中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58.34×108m3/a,陕南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74.28×108m3/a.1.3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为55.86×108m3/a.按含水岩类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为47.44×108m3/a,基岩裂隙水为0.78×108m3/a,岩溶水为7.64×108m3/a,分别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84.93%、1.4%和13.67%.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可开采资源量为45.68×108m3/a,长江流域可开采资源量为10.48×108m3/a,分别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81.77%和18.13%.2区域水资源概况和供用水情况2003年到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由574.6亿m3下降到390.50亿m3,供水总量由74.6亿m3增加到88.04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比例由55.84%增加到61.40%,地下水供水比例由44.16%下降到37.90%.可见,陕西省地下水的供水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水资源结构也逐渐从地下水转向地表水。
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介绍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工具和指标。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和指标1. 概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保证未来代际的水资源需求得到满足。
2. 指标(1)水资源总量:衡量可利用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等。
(2)水资源质量:衡量水质的好坏,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水资源可持续性:衡量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包括水资源开发程度、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等。
(4)水资源利用效率:衡量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包括用水管理水平、节水技术应用、用水量控制等。
三、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工具1. 方法(1)水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利用历史数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预测未来水资源需求。
(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通过对用水效率、用水结构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
(3)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通过综合评估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可持续性。
2. 工具(1)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监测、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发布等。
(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软件:该软件可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模拟分析,帮助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
(3)生态环境评估软件:该软件可以对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帮助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案例分析1. 中国华南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中国华南地区具有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等天然优势,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快速的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一直处于高水平,已经到了危机边缘。
通过对华南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华南地区未来水资源需求将会逐年增加。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本文主要结合陕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分析了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而探讨了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保持水土。
标签:水土流失;原因;治理策略我国陕北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处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和半温带地区,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该地区大部分的地貌特征是沟壑区、塬梁峁遍布,而且陕北地区是我国煤、油、气资源蕴含丰富的地区,也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然而该地区水资源紧缺,且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陕北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因而,为了促进陕北地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综合治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缓解缺水问题,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1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1 人为原因首先,由于陕北地区的地、矿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榆林地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没有重视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了周边地区的山体和植被,煤坑几乎挖到可以触及的任何地方,已经触及到山腰、山梁、山沟,甚至挖到河道附近,这不仅造成了陕北地区山体和植被的破坏,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而且还造成了河道的堵塞问题,反过来也不利于陕北地区煤矿的运输,另外,在煤矿开采之后矿土层和尾矿乱推放现象使地表形成几百米高的土丘,然而这种土丘没有任何植被覆盖,在降雨时期水流的冲蚀作用更为明显,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本的土体和生态平衡,一旦遇到地震、沙风暴和雨水等自然灾害,就极易引发山体滑坡的塌陷现象,不仅加剧了水土流失,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其次,陕北地区交通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本的土体结构,在修路过程中土方开挖使本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层在打开后,新的土层裸露地表,或者破坏了原本植被覆盖较少的土层,甚至造成植被不能恢复的严重问题,使土层变得疏松,一旦遇到雨水的冲蚀就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和山体塌陷灾害;此外,由于人们放牧畜牧养殖的发展也减少了地表的植被,造成土层疏松,加剧水土流失。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延安市宝塔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延安市的城市中心区。
宝塔区境内水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灾频发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宝塔区积极开展了水保综合治理工作。
本文将针对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分析1. 水资源状况宝塔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部分河流已经出现了水量减少、水质下降的情况。
特别是白河、河湾河等主要河流,河水已经淤积、污染严重,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 水土流失治理宝塔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在山区和坡地地区,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植被破坏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不仅对农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下游水域造成了泥沙淤积。
3. 水质污染状况宝塔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其中生活污水处理不规范,很多地方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了河流污染严重。
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水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4. 水资源利用效率宝塔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存在浪费严重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浪费;另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的价格过低,缺乏合理的节水意识。
5. 水灾防治宝塔区地势较为复杂,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在防范水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山区和河滩地带的防洪设施建设不足。
二、发展对策1.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是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对主要水源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破坏行为。
加强水源地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系,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要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重点对山区和坡地地区加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农田治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