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太阳和影子》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3
三年级青岛版科学《太阳和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关系。
学会观察和记录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变化。
能够根据影子的变化推测时间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
掌握观察和记录太阳位置和影子变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根据影子的变化推测时间和方向。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手电筒、小物体、白纸、指南针、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太阳和影子的视频,引出课题“太阳和影子”。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注意过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2.认识太阳和影子的关系(15分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用手电筒照射小物体,在白纸上形成影子。
改变手电筒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就像手电筒一样,它的位置变化会引起影子的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如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等。
3.观察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变化(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选择一个固定的物体,观察不同时间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变化。
指导学生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用笔记本记录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长度等。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根据影子推测时间和方向(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不同时间的影子图片,让学生根据影子推测时间和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测。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太阳和影子,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以及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太阳和影子》教案《太阳和影子》教案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太阳和影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阳和影子》教案1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太阳和影子》一课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与时间”单元的第2课,本课是在《认识太阳》的基础上,对太阳和影子作进一步了解,通过观察,发现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感受太阳位置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同时为后面学习利用太阳影子来计时做铺垫。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是孩子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
而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
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能用控制变量法做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科学知识: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中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影子变化的关系;教学难点:能运用实验探究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多媒体一套、两个五角星(透明和不透明)、三个太阳的图片、未完成的画影子图片,太阳资料卡等。
2.实验准备:手电筒、彩笔、硬纸板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姓名:单位:制作日期:2023年2月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课标要求】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3声音与光的传播。
3~4年级:(11)描述光被阻挡时形成影子的现象。
【单元目标】(一)科学观念:1、能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能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3、能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等。
(二)科学思维:1.能针对太阳和影子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三)探究实践:1.查阅资料,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信息去解决问题。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四)态度责任1.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
3.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单元知识结构】【设计说明】本单元《太阳与影子》以影子为探究对象,构建《影子》《太阳和影子》《日晷》3课,旨在引领学生从身边最常见的影子现象人手,逐步展开探究,将影子与太阳、光线联系起来。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能够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等;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知道在制作过程中和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本单元共3课,分别是《影子》、《太阳和影子》、《日晷》。
本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对影子的形成进行观察;能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提出问题、假设,并制订简单的实验计划,进行观察记录、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认识与使用日晷,并设计与制作日晷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根据“学习单”课前自学的能力;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积累的活动经验探索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解释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大多数学生能自己动手做实验解决问题,但思维的逻辑能力还需提高。
三年级下科学说课太阳和影子_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下科学说课-太阳和影子青岛版(五年制)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中的《太阳和影子》。
本单元共有四个课题,分别是《认识太阳》、《太阳和影子》、《用太阳计时》、《制作计时工具》,主要帮助学生研究太阳以及如何利用太阳来计时。
《太阳和影子》是本单元的第二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五个大方面对本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说。
第一大方面教材分析: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
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
因此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来推断太阳的变化,并从中悟出利用影子来计时,为下一课《用太阳计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本课包括了两个探究活动,一个自由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首先在科学探究方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利用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其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最后在科学知识方面实现三个目标: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2.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
3.能运用太阳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第三大方面我要分析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根据模拟实验和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所得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
第四大方面教法与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各种探究活动;采取了“观察——模仿——置疑——探究——应用——拓展”的教学流程;设计了画影子、猜时间等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案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太阳和影子》p48—50 教学目标1、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2、通过观察微视频中的实验,获得科学证据,总结出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模仿实验。
3、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模拟实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微视频,实验用手电筒、铅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想不想看?(想)师: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手影表演)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上来玩一玩?(想)那么谁能表演一段和老师不一样的?好!你来!生:手影。
师:好,表演的真不错,还有吗?好,你来。
(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师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生:因为没有光。
师:好!请回吧,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手电筒)哎!怎么还没有影子?生:还要有物体。
师:(拿出玻璃)好,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空白的幻灯片)哎!怎么没有影子?生:因为它是透明的师:噢!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有影子。
(教师随手把幻灯机电源关上)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生: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
师: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光+ 不透明的物体影子)师:关于影子,你还知道些什么?生:影子是黑色的…… 师: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生:灯光下。
生:月光下。
生:阳光下。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太阳和影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阳光与时间》单元中第2课。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
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
一方面,学生对宇宙万物怀着与生俱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太阳与影子有感性认识,学生都有意无意的注意过太阳和影子。
)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皮影戏、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针对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欠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实践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辨别方向、确定时间等。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合作与交际能力。
3.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准备:手电筒、记录纸、模拟实验用具等;皮影戏设备。
具体教学过程:(一)皮影戏导入新课。
教师表演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皮影戏提出问题:灰太狼的影子为什么看不见了?灰太狼可以看到清晰地影子吗?(出示透明的灰太狼)电源关掉后,喜羊羊的影子怎么也不见了?学生总结,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光+不透明的物体影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揭示课题《太阳和影子》(板书课题:太阳和影子)【从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能看到影子联想到太阳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能看到物体的影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11.太阳和影子(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11章《太阳和影子》。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包括影子的形成、变化规律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光和影子》,对影子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本节课将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和影子》的相关内容,了解了影子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此外,他们还掌握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基本技能。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和观察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理解和记忆太阳和影子关系的困难。
由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也会随之变化,这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加深对太阳和影子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本节课的教材为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1章《太阳和影子》。
教材中提供了太阳和影子的形成原理、变化规律等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这些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例如,准备一张太阳和影子的形成原理图,一张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变化的关系图,以及一段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视频。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本节课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包括太阳灯、直尺、记录纸等。
2.《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太阳和影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课内容以“旗杆的影子”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分析,认识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并了解其意义和有关作用,发展提高学生观察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教材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在前一节课《影子》的学习基础上以“早晨,旗杆的影子在西边;傍晚,旗杆的影子在东边”为创设情境,提出“为什么呢?”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中的材料: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等,目的是提示学生课前做好材料的准备,为课堂探究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实地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进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实际观测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变化规律。
第二个活动,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
教材呈现了“一个月中,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测同一固定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的活动指向,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后,通过中长期观测活动,进一步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本课通过由最初自然现象的浅层次观察到较深层次的现象科学实验模拟观察分析这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到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分析】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规律,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譬如知道利用太阳的位置可以辨别方向,了解影子的形成与太阳有关……这些对于后面探究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太阳和影子》p48—50教学目标1、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2、通过观察微视频中的实验,获得科学证据,总结出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模仿实验。
3、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模拟实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微视频,实验用手电筒、铅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游戏导入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想不想看?师: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手影表演)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想不想上来玩一玩?那么谁能表演一段和老师不一样的?好!你来!生:手影。
师:好,表演的真不错,还有吗?好,你来。
师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生:因为没有光。
师:好!请回吧,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有光就有影子吗?哎!怎么还没有影子?生:还要有物体。
师:好,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哎!怎么没有影子?生:因为它是透明的师:噢!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有影子。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生: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
师: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师:关于影子,你还知道些什么?生:影子是黑色的……师: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生:灯光下。
生:月光下。
生:阳光下。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交流观察,探究特点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呆会儿小组长进行汇报,好吗?下面开始!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师:刚才我看大家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好,你们小组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下1.2《太阳和影子》教案子你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小结“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好兄弟,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引入新课《太阳和影子》,板书课题。
树有影子。
”、“篮球架、足球架也有影子。
”等。
问题;提示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2. 科学探索探索活动一: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到操场上测量旗杆和足球架的影子,并完成记录表。
现在能说一说你们的观察和记录情况吗?”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交流归纳观察发现。
课前观察的校园内旗杆(足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长度观察记录表。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记录表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师:前?后?这样说也可以。
能不能换个说法呢?教师:真好,你很会表达。
也就是说,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刚才大家讨论的都是影子的方向,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吗?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上面同学们的记录学生交流各组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太阳向西移动,旗杆影子向东移动,足球架的影子也在向东移动。
生2:我们发现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生3:我们发现,太阳在旗杆的后边,影子在旗杆的前边。
生4:太阳在旗杆的南边,影子在旗杆的北边。
生1:我们发现,随着太阳向西移动,旗杆影子越来越长,足球架的影子也是越来越长。
生2:我们组也有这样的发现。
生3:我认为一天中,物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数据,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数据,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变化规律。
时间(每隔10分钟)太阳位置变化物体(旗杆)影子变化12:36 南偏西长度7.40米方向(位置)北偏东12:46 向西移长度7.55米方向(位置)向东移40 厘米12:56 继续向西移长度7.61米方向(位置)向东移53 厘米时间(每隔10分钟)太阳位置变化物体(足球架)影子变化12:40 南偏西长度 1.53米方向(位置)北偏东12:50 向西移长度 1.56米方向(位置)向东移10 厘米13:00 继续向西移长度 1.61米方向(位置)向东移11厘米推测时间?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课件展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一课时《影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影子》。
旨在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的情境,提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和影子有关,“阳光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作铺垫。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教科书指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局部活动由三局部组成,“找一找哪里有影子”:阳光下树影、灯光下人影以及一位学生为另一位学生画影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教科书呈现了3位学生探究物体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图,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探究,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教科书呈现了改变手电筒的高度和方向、改变手的位置和形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两幅图,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第三局部拓展活动,教科书以问题“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为导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PPT7出示]教师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早晨和黄昏影子比拟长,中午影子比拟短。
”(三)、学以致用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收获。
教师:“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下1.2《太阳和影子》教案2. 科学探索探索活动一: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到操场上测量旗杆和足球架的影子,并完成记录表。
现在能说一说你们的观察和记录情况吗?”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交流归纳观察发现。
课前观察的校园内旗杆(足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长度观察记录表。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记录表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师:前?后?这样说也可以。
能不能换个说法呢?教师:真好,你很会表达。
也就是说,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刚才大学生交流各组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太阳向西移动,旗杆影子向东移动,足球架的影子也在向东移动。
生2:我们发现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生3:我们发现,太阳在旗杆的后边,影子在旗杆的前边。
生4:太阳在旗杆的南边,影子在旗杆的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数据,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数据,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数据:时间(每隔10分钟)太阳位置变化物体(旗杆)影子变化12:36 南偏西长度7.40米方向(位置)北偏东12:46 向西移长度7.55米方向(位置)向东移40 厘米12:56 继续向西移长度7.61米方向(位置)向东移53 厘米时间(每隔10分钟)太阳位置变化物体(足球架)影子变化12:40 南偏西长度 1.53米方向(位北偏东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中长期观察的意识。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板书 1.2太阳和影子板书设计置)12:50 向西移长度 1.56米方向(位置)向东移10 厘米13:00 继续向西移长度 1.61米方向(位置)向东移11厘米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1.“蜻蜓点水”实质上是雌蜻蜓在( )。
A. 供人欣赏B. 嬉戏C. 产卵【答案】C【解析】【解答】蜻蜓点水是为了产卵,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