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秦可卿人物分析]贾府人物评析之秦可卿篇一: 贾府人物评析之秦可卿秦可卿秦可卿从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已玉陨香消。
这一人物活的时间非常短,死的声势非常大,留的迷惑又非常多!不仅地上有一个秦可卿,而且天上也有一个秦可卿,以至于她究竟是谁,有过什么样的关系之类的问题,两百年来一直有着十分热烈的争论。
但是,作者却把她摆到十二钗的正册中来,说明她的地位不可忽视。
有人认为秦可卿是一种象征,一种寓意,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写得失败的人物。
确实,这一人物存在着:地位重要而形象单薄的矛盾,始终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来去匆匆之感。
第五回通过贾母的观感来介绍秦可卿:“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接下去作者又含蓄曲折地写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所遇到的美女就叫可卿,为什么睡在侄媳妇可卿的床上,而梦中与之成姻的美女,她的名字也叫“可卿”?!据此,也有人认为宝玉和秦可卿存在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她的判词云:“擅风情,秉月貎,便是败家根本。
”她的居室布置又历数了那么多有着风流韵事的人物,至少对这间居室的主人有着类比象征作用。
这些都说明这一少妇的生活中,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隐密,这种秘密的性质,几乎关涉到: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这样重大的内容,是张扬不得的。
因此作者用了史笔。
所以有人把她的名字解释为“情可轻”!至少借此有着极大矛盾痛苦的形象,写出了在封建高压的核心地带,存在着特殊复杂的内情!这样的人物,作者把她放在十二钗的正册里,又点出那悲剧的结局,她的病和死竟又受着贾珍的特殊关注!比如吃人参,要上好的,还成立三四人的医疗小组,经过反复斟酌商量方能用药,贾珍心疼说:“任凭什么好衣裳,又值什么呢,孩子身体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而且还想方设法,请了名医张士友来看病。
但她终于不治而死,死时给凤姐托了一个梦:建议多置买祭田,以便如果一旦败落,子孙可以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而且祭祀又可以永继。
论秦可卿形象的悲剧意蕴1. 引言1.1 介绍论秦可卿形象的悲剧意蕴秦可卿,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著《秋夕》中的女主人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她那悲剧的命运和内心的矛盾让人们对她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情。
在文学作品中,秦可卿形象被塑造得深刻而令人难忘,她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更是一个象征着悲剧与悲情的符号。
通过对秦可卿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探讨到她身上蕴含的悲剧意蕴,探寻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内涵。
秦可卿形象的悲剧意蕴引发了人们对人性、命运和情感等诸多议题的思考,对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秦可卿形象的塑造、悲剧的背景与情节、角色的内心矛盾、命运的无情打击以及对人性的探讨,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秦可卿形象的悲剧意蕴。
2. 正文2.1 秦可卿形象的塑造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是一个备受同情的角色,她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被塑造得深刻而动人。
秦可卿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的容貌和品德都令人称道。
她被描绘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对待家人和朋友都充满爱心和关怀。
在贾宝玉看到秦可卿的画像后,便对她倾心,表现出对她的无尽的爱慕之情。
秦可卿的形象也展现出了一种脆弱和无助的一面。
她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显得渺小而无力,经历了一场场的磨难和痛苦。
她面对家庭的困境和外界的压力时,心中的挣扎和矛盾也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在贾宝玉的父亲贾政的干涉下,秦可卿的婚姻受到了严重的阻挠,使得她的命运走向了一条不可逆转的悲剧轨迹。
秦可卿的形象在《红楼梦》中被塑造得既美好又悲凉,她的内心矛盾和外界压力展示了一个普通女子所面临的无奈和挣扎。
她的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困境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通过塑造秦可卿这一形象,作者成功地展现了悲剧的背景和情节,为整个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张力。
2.2 悲剧的背景与情节秦可卿是唐代著名女诗人李白的妻子,她在《李夫人诗集》中被描写得楚楚动人,才情过人。
一个词概括秦可卿的丧仪盛大秦可卿是《红楼梦》中最特殊的人物之一。
她贵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却在短短十几回后便宣告退场。
也正因为她的特殊性,所以被许多人看作是解开《红楼梦》密码的一把钥匙。
解开了她,自然也就打开了红楼之门。
著名作家刘心武自认为找到了这把钥匙,经过多年的苦苦思索,终于自成一派,创建了“秦学”,并在CCTV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中开讲,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视狂潮,在收获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在《红楼梦》书中,秦可卿的出身虽然很卑微,只是一个小官员秦业(程高本改为秦邦业)从育婴堂抱来的弃婴,但其葬礼的规格却是奢华到了极致。
秦可卿只是贾家的重孙媳妇,出身卑微,而葬礼却如此奢华隆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强烈的反差?这里隐藏着什么奥秘?刘心武先生认为是弘晳逆案的缘故,秦可卿原型是弘皙的妹妹,寄居在曹家,并做了曹家的媳妇。
曹家希望以她为赌注,参与了“日月”两派的政治博弈。
这样的解读当然是极不靠谱的,因为他没能跳出胡适派红学划定的时代范围,搞错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不管多么努力,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贻笑大方。
让我们还是从秦可卿的葬礼说起吧!关于她的葬礼排场,书上有极为详细的描写,一些参加她葬礼的人,身份地位十分显赫。
请看书中的描写: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第14回林如海捐官扬州府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许多读者对这一连串的人名感觉十分头疼,往往都是一带而过。
其实对这些人名,批语中有详细介绍,这里的人名其实大有玄机。
庚辰本的眉批是这样写的:牛,丑也。
清,属水,子也。
柳拆卯字。
彪拆虎字,寅字寓焉。
陈即辰。
翼火为蛇;巳字寓焉。
马,午也。
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
侯、猴同音,申也。
晓鸣,鸡也,酉字寓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最具神秘感的女子秦可卿哪里来得什么神秘背景
导语: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秦可卿被认为是最具神秘感的女子。
她出场次数不多,却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身世和死亡都很离奇,因此秦可卿一直
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秦可卿被认为是最具神秘感的女子。
她出场次数不多,却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身世和死亡都很离奇,因此秦可卿一直受到红楼迷的研究,那么秦可卿何来什么神秘背景呢?
首先,秦可卿身世扑朔迷离,让后人误认为秦可卿的背景很是强大。
有一说法是,秦可卿为废太子胤礽的女儿,为了让秦可卿躲避牢狱之灾,当秦可卿还是襁褓之时,便为养父秦业所抱养。
当时,秦业担任是营缮郎一职,以明清时期的官职来说,秦业是位员外郎,家庭条件很是非常不错的。
假如秦可卿是胤礽的女儿,为了保全秦可卿的安全,很有可能委托给秦业抚养。
其次,贾府是四大家族之首,子女婚配有森严的门第讲究。
贾蓉身为宁国府的子孙,他的婚配更不可能随便。
秦可卿能嫁给贾蓉,只能出自门当户对。
所以很显然,秦可卿是一位身份尊贵的女子,秦业抱养她,只为掩人耳目。
第三,秦可卿刚嫁入贾府后,尤氏和贾母对秦可卿赞不绝口,贾府上下人对秦可卿非常尊敬。
由此可见,秦可卿的身世背景很值得推敲。
除此之外,纵观秦可卿闺房中的生活用品,足以得知秦可卿有着不俗的身世背景。
后来,秦可卿去世后,家中为秦可卿大办丧宴,其中秦可卿的棺材非常显贵,完全超出了贾府他人的丧宴规模。
秦可卿原型是雍正皇帝宠后
最近看了一个话题,即“秦可卿原型是雍正宠后?”看完这个问题后,觉得有必要重新看一次《红楼梦》,以便从中发现作者曹雪芹在书中的
生活常识分享。
秦可卿人物分析秦可卿,宁国府贾蓉之妻,小名可儿。
秦可卿虽在整部《红楼梦》中只出现过短短四回,却位列金陵十二钗之列,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在贾府,秦可卿更是深受欢迎。
然而,这位“形容袅娜,性格风流”的美人,在贾府的现实生活中却不尽人意,因与公公贾珍有“爬灰“嫌疑而忧虑不堪,最终抑郁而亡。
《红楼梦》中的一个未解之谜,就是关于秦可卿的“病“。
甫一出场的可卿,丝毫不见病态,还表现出八面玲珑的样子。
第七回,秦可卿还将自己的弟弟秦钟介绍给宝玉认识,并张罗着凤姐吃果酒,更与尤氏(她婆婆)、凤姐等一起抹骨牌。
但到了第十回,从婆婆尤氏的闲谈中,得知秦可卿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到了第十三回,秦可卿就撒手去了,实在是蹊跷之极。
第五回中,曹雪芹给秦可卿的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有人就说秦可卿是自杀身亡,且死因与“淫”字有关。
可《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却只道“忽然暴毙”。
尽管情节为作者所删减,但从很多批语中还可以依稀寻找痕迹。
甲戌本十三回眉批写道:“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臧抄本的原批提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
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
其事虽漏,其言其意却令人悲切感服。
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而脂砚斋也写有:“通回将可卿如何死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也,叹叹。
”这样就有人说红楼梦原本中阐述了秦可卿因淫忧虑不堪而自杀,并非病死。
秦可卿是自杀而死基本可以确定了,那她为什么自杀呢?因为淫乱吗?在小说第七回中,仆人焦大趁着酒兴大肆骂人,说:“我要往祠堂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焦大是什么人?是跟着贾代化出生入死的兄弟,可以说是宁国府中难得的清醒之人,他为了宁国府后辈的不争气而痛骂,却被塞了满嘴马粪。
而他口中的“爬灰”说的就是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的私情。
《红楼梦》中秦可卿艺术形象探究—、总述秦可卿,小名可儿,又名兼美,贾蓉之妻、贾母之重孙媳,金陵十二钗之一,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最后而又最先离去的一位。
秦可卿于第五回登场:宝玉在秦氏房中歇中觉,恍惚中似由秦氏引入太虚幻境,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 一首和《好事终》曲属秦可卿,第十回写秦氏治病,第十三回写其病殁,至第十四回写丧仪之铺张奢靡结束。
秦可卿是一个双重的人物形象: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她是一个梦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蕴;在现实世界里,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秦可卿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担负着《红楼梦》构建全书叙事结构的特殊的艺术使命。
第一,《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的叙事使命是引领宝玉,透过宝玉的眼睛,介绍贵族小姐和主要丫环的命运。
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对他说:“今既遇尔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子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故引子前来,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秦可卿首先是作为贾宝玉梦魂的引路人而出现的,将宝玉带至天上的“清静女儿之境”,使宝玉得以窥视“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册子,听仙女演奏《红楼梦》十二曲。
这些册子中的判词、画页和曲词互为补充,隐喻和预示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青年女性的思想性格、身世遭遇和命运结局;同时因贾宝玉同情这些被封建礼教毒害和压迫的女性,关注她们的命运,分担她们的痛苦,也就确立了贾宝玉“诸艳之冠”的身份。
第二,秦可卿临死前给凤姐托梦,说出一件未了的“心愿”,也就是从事物发展的哲理高度,即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 “树倒猢狲散,”“盛筵必散”等等,讲到了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5浅析秦可卿真实出身柴斯羽 李贺体 刘 燕【摘 要】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从出场到死亡经历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读者可以发现,无论是她的判词还是贾府对她的态度,都与作者交代的她的出身严重不符,笔者通过对她的一系列情况细致分析,得出最终结论:秦可卿是身份地位高于贾府的一枚重要政治投资。
【关键词】秦可卿 政治投资 一、秦可卿人物生涯概述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十二位女性中,最后一位秦可卿的判词是十分博大的,她的图解是一高楼上,一个悬梁自缢的美人,而且她的判词为: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者用了“天”和“海”这样的字眼,指出了贾府的问题,实际上是由宁国府主要造成的。
而且从秦可卿的判词里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在自己年纪貌美的时候就死掉了,也就是她是英年早逝,非正常死亡,绝不是像贾府的老祖宗那样,寿终正寝。
二、秦可卿的出身以及在贾府的地位(一)秦可卿出身我们首先看一下秦可卿的出身官方介绍,在《红楼梦》第八回的末尾,贾宝玉和秦钟要到家塾去读书,于是以这个为开端,作者介绍了一下秦可卿的出身:秦业系现任工部营缮郎。
营缮郎是一个很小的小官,可能是管工程建设的。
在曹雪芹的笔下,秦可卿出场的时候大概20来岁,而介绍秦业的时候作者提到的是“年近七十,夫人早亡”。
也就是说秦业大概五十来岁的时候得到了秦可卿,只是因为当年无儿无女,所以在养生堂抱养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可能很多读者读到这里都觉得十分古怪,在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死了之后可以靠续弦来绵延子嗣,也可以靠纳妾来实现自己的后继有人,再不济还可以通过家族中子侄的过继来实现自己一脉的延续。
可是秦业都没有采取,却是采取了去养生堂抱养一双儿女。
但是后来更古怪的是,后来儿子还死掉了,只剩下了这一个养生堂保养来的女儿秦可卿。
(二)秦可卿在贾府的地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写人是很厉害的,他不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感和心理来塑造人物,还通过别人的眼光来正面或者侧面描写和塑造人物。
一.人物简介
秦可卿,小名可儿,官名兼美,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
后来嫁给宁国府贾蓉为妻。
她袅娜纤巧,其鲜艳妩媚,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
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
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二.从事件中分析人物。
1.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以警幻仙子之妹的身份许配给了宝玉;
2.是临死前在凤姐梦中托咐一件未了之“心愿”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今既遇尔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子独为我闺阁增光而见弃于世道。
故引子前来,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
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世之情景呢。
从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中,将门掩上自去。
说明秦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
结合这件事以及她房间的布局设置,都暗示了他已不在是一个恪守节操的女子。
间接反映了秦可卿在荣国府这个漆黑的大染缸里已经自愿或被迫堕落了。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卫,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二件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
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
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
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
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若不早为后虑,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
只是我与婶娘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秦可卿托梦赠言,预示盛筵必散,表达了传统的宿命论思想。
他为贾府未来在房产,田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都是维护了大家的长远利益。
体现他心细且精明能干。
正如贾母所说的“秦氏是极妥当的人,乃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
”此预言也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
在秦氏死后,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秦氏死讯传出,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亲
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体现了他性格平和,孝顺,慈爱,有同情心的特点。
最后,解析判词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1、“情天”二句——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
2、情既相逢:有情人之相遇。
此句作者指斥的是“皮肤滥淫”的“情爱”。
判词解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
"幻"是虚幻,荒诞。
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
秦可卿也是因与贾珍的不正当关系而自尽。
反映了宁国府的黑暗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