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砷污染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8
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食品中砷的含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砷是一种有毒物质,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将就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进行介绍和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砷的来源和危害。
砷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药、燃煤和矿物等。
食品中的砷主要来自土壤和水源,比如水稻、鱼类、海产品等。
长期摄入过量的砷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甚至会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针对食品中砷的含量,各国都有相应的标准。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砷的限量》(GB 2762-2017)规定了食品中砷的限量标准,具体如下:大米和米制品,不得超过0.15毫克/千克;-水产品,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其他食品,不得超过0.1毫克/千克。
而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对食品中砷的含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比如,对于苹果汁和苹果酱,FDA规定砷的含量不得超过10ppb(即10微克/升)。
除了国家标准外,国际上也有相关的标准。
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食品中砷的最大容许残留量,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也对食品中砷的安全标准进行了规定。
在实际生产中,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对食品中砷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对市面上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中砷的含量符合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总的来说,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以确保食品中砷的含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确保食品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调味品无机砷不合格【最新版】目录1.调味品无机砷不合格的原因2.无机砷对人体的危害3.如何避免购买到无机砷不合格的调味品4.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理措施正文近日,一则关于调味品无机砷不合格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无机砷?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调味品中?对人体又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购买到这类不合格的调味品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无机砷。
无机砷是一种化学物质,它通常以三价砷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毒性。
在正常情况下,无机砷不应出现在我们的食物中,尤其是调味品。
然而,由于一些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不达标,导致部分调味品中出现了无机砷。
那么,无机砷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无机砷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肝脏等器官具有较强的毒性。
长期摄入无机砷,可能导致皮肤损害、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肝脏损害等。
更为严重的是,无机砷还可能致癌。
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无机砷对人体的危害。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避免购买到无机砷不合格的调味品呢?首先,我们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生产厂家。
在购买时,可以查看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选择证件齐全的产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选择新鲜的产品。
最后,我们还可以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时了解哪些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和处理措施。
例如,加强对调味品生产厂家的监管,要求厂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安全。
同时,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对查实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此外,还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总之,调味品无机砷不合格问题事关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通过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选择信誉良好的产品,以及关注相关部门的监管动态,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购买到不合格的调味品。
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砷是地壳的组成成分之一,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砷在地壳中的自然分布不均匀 ,砷矿物常与其他有色金属(锡、铅、锌等 )矿床共同伴生。
伴随这些金属矿物的开采、选矿、冶炼以及砷矿物的自然风化,砷以原矿或砷的氧化物的形式逸散到周围环境中 ,对大气、水体、农作物等造成污染。
人体摄入被砷污染的食品或吸入砷烟尘 ,除了导致急慢性砷中毒外,还可使多种癌症发病率上升。
1979 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ARC)确认无机砷是人类皮肤及肺的致癌物。
砷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同时 ,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
一、砷的性质及来源1.砷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砷为有毒元素,原子序数为33。
砷可以表现出多种价态,最常见的是-3、+3 和+5 价。
砷有两种放射性核素 76As 和 77As,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 26.7 小时和 39.0 小时。
固态单质砷的结构为三角形,气态砷的分子实际上是由 4 个砷原子构成的正四方体结构。
As4 加热到 800℃时开始分解 ,到 1750℃时全部分解为 As2。
固态砷的密度为 57.8gcm3,熔点 817℃,616℃砷开始升华。
砷有黄、灰、黑三种同素异形体 ,,在普通温度下稳定的结构是灰砷。
灰砷是脆的晶体 ,能传热、导电。
灰砷在空气中不易氧化 ,但加热到 400℃时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 ,灰砷气体很快冷却可得黄砷 ,黄砷是淡黄色的晶体 ,能溶于二硫化碳。
黄砷不稳定 ,加热即可变成灰砷 ,在空气中被氧化成 As4O6,同时发出冷光。
黑砷是灰砷和黄砷的中间体 ,砷蒸汽慢慢地凝结即成黑砷 ,黑砷是无定形的 ,270℃以上单向地变成灰砷。
砷元素燃烧具有浅蓝色火焰并生成浓密的白色三氧化二砷烟雾。
砷可与卤族元素、浓硝酸、热浓盐酸、热浓硫酸反应。
自然环境中单质砷很少存在,常以砷化氢、砷的氧化物、硫化物等状态存在。
三氧化二砷又名亚砷酐 ,俗称砒霜或白砒 ,有剧毒 ,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毒药或杀虫剂之一。
食品中砷的前处理砷作为常见的有毒有害元素,被受人们的关注。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年来环境污染严重,使人们不得不重视对食品中砷的测定,尤其是对海产品中砷的测定。
目前,测定海产品中总砷的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PC-AES)以及IPC-MS等。
对于基层的食品监测单位,原子荧光法是一种投入少,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一种较为普及的分析方法。
对于食品检测,能否得到准确结果,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砷,针对样品消解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对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我们通常采用的消解方法有湿法消解,干法消解,压力溶弹消解,微波消解这几种消解方法,我们就这几种消解方法作为原子荧光光测砷的前处理作以下探讨。
1实验部分1.1原理试样经消化,在酸性条件下,五价砷被硫脲-抗坏血酸还原为三价砷。
硼氢化钾与盐酸作用生成大量新生态氢,与三价砷生成砷化氢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质砷空心阴极灯发射光谱的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强度与砷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3]。
1.2主要仪器与试剂AFS-9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BERGHOF型微波消解系统(德国利曼);压力溶弹(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氢氧化鉀溶液(5g/L);硼氢化钾(20g/L):称取10g硼氢化钾于(5g/L)氢氧化钾中溶解后定容500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液:称取10g硫脲,10g抗坏血酸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定容200ml,摇匀,临用时配制:六水硝酸镁(150g/L);氧化镁;过氧化氢;高氯酸;硝酸;盐酸(1+1);盐酸(50ml/L);砷标准储备液(1000mg/L国家标物中心);砷标准应用液(100μg/L)。
试剂均为上海医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的产品,其中盐酸、硝酸镁、高氯酸、硝酸为优级纯,其它试剂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食品砷的检测标准砷是一种有毒的元素,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和岩石中,也可被工业活动和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所释放,进入食品链中。
砷在人体中有慢性毒性,长期接触高浓度砷会导致慢性中毒,引起多种疾病,如皮肤癌、内脏器官损伤等。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检测标准,限制食品中砷的最大含量。
一、国家标准1. 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GB 2762-2017规定食品中砷的限量标准,其适用范围包括无机砷和总砷含量。
标准规定了不同食品种类中砷的最大允许含量,其中砷含量限制最为严格的为婴幼儿食品,其次为水果、畜禽肉、水产品等,含量限制最宽松的为谷类及其制品、调味品等。
具体限量标准如下表:| 食品种类 | 砷含量限制(mg/kg) || ------------------- | -------------------- || 禽蛋类 | 0.15 || 畜禽肉类 | 0.1 || 水产品 | 0.15 || 水产品干制品 | 0.5 || 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 | 0.01 || 大豆制品、豆类及其制品 | 0.2 || 谷类及其制品 | 0.5 || 调味品 | 1.0 || 水果、果汁 | 0.2 || 蔬菜(不含菌蕈类) | 0.1 || 菌蕈类 | 0.3 || 糕点、面点类 | 0.1 || 糖果、巧克力 | 0.1 || 饮料 | 0.05 |国家标准GB 5009.11-2017规定食品中无机砷(As)的检测方法,包括硫酸还原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多种方法。
该标准详细描述了各种方法的操作流程、设备仪器要求、样品处理等细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地方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各地方政府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制定了一些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对食品中砷的限制和检测方法进行规定。
食品中砷的污染(1)砷对人体的危害 As为类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AS有多种不同的价态,如-3、0、+3和+5,此外还包括有机砷和无机砷两种形态。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As的价态和形态会发生互相改变,如As3+与As5+通过氧化还原作用发生改变,有些微生物可通过甲基化作用使无机砷改变为有机砷,有机砷也会在酸性条件下改变为无机砷,As3+的毒性大于As5+,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
进入体内的As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等途径而被汲取,与血红蛋白上的球蛋白结合,然后快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具有强蓄积性,主要蓄积在肝、肾、皮肤、骨骼、毛发等组织内。
As主要通过肾随尿排出,第二是经胆汁随粪排出。
有机砷被汲取后,普通以原形排出,无机砷被汲取后,普通在体内要经过甲基化后再排出。
讨论证实,慢性长久As裸露会对皮肤、呼吸、消化、泌尿、心血管、神经、造血等系统产生危害,同时还会增强人体患皮肤癌和肺癌的风险(表4-5)。
(2)食品中砷的可能来源①工业“三废”的排放和矿藏开采。
高砷煤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使食物受到煤烟污染,农夫通过食入与吸入途径摄取大量的As。
②农药的用法。
As 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几乎全部的土壤中都存在As。
含As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中作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各种防腐剂。
重要的农用化学制剂包括砷酸铅、砷酸铜、、富美砷、甲基砷酸锌、乙酚砷酸铜和,因大量用法造成了农作物的严峻污染,导致食品中As含量增高。
表4-5 重金属砷毒性③食品添加剂或加工辅助剂的用法。
目前所用的食品添加剂阿散酸()、洛克沙生(3-硝基-4-羟基苯胂酸)等有机砷制剂,有促进动物生长、促进红细胞及血红素增强和充实畜产品色彩的作用,但假如添加不当,可使食品中As的含量增强。
另外,食品中用法的一些载体物质如沸石,假如其来源的矿物含较高的砷化物,则食品中的As含量也会增强。
(3)人体砷允许摄入量及食品中砷限量 As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质,对人的中毒剂量是0.01~0.052g/kg,致死量为0.06~0.2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