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13.92 KB
- 文档页数:9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最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06授课对象:所有专业总学时:36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伴随我国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能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在理论、知识方面: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行政策及体系;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开展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了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知识,包括求职中自我合法权益的维护;掌握大学生就业派遣的基本程序。
在能力、技能方面:运用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合理定位;学会了解、筛选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前的简历制作、求职书等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掌握一般的求职应聘、面试技巧;结合自身特点,抓紧时间弥补自身就业能力的不足,为顺利成为职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与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任课教师课时分配理论教学小计理性认识大学生活(大一上)22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大一上)22专业发展与就业分析(大一上)22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大一上)22职业选择(大一下)22职业素质培养(大一下)22职业生涯规划概述(大一下)22职业生涯发展与设计(大一下)22创业准备与实务(大二上)22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大二上)22求职前的准备工作(大二上)22求职方法与技巧(大二下)22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大二下)22签约与报到(大二下)22就业基本权益保护(大二下)22走向社会迎接挑战(大二下)22合计3232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适用专业:各专业二、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旨在通过相关就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
三、学时分配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时分配表:四、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一)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
(二)成绩评定(1)总评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十作业成绩。
(2)平时成绩主要有考勤、课堂提问和教学参与构成,占总成绩的60%。
(3)作业成绩主要由小论文、求职信和简历制作构成,占总成绩的40%。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第一章(一)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2)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
(3)了解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成因。
(4) 了解大学生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
(二)教学基本内容目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和特殊政策;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三)重点认清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成因分析及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四)难点就业期望值的调整;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
第一章(一)教学目标(1)明确求职信和简历的写作要点。
(2)了解求职所具备的心理准备。
(3)了解求职信息的搜集渠道。
(4)掌握就业信息的处理与科学利用。
(二)教学基本内容求职信的书写格式、撰写求职信的禁忌;简历的基本要素、形式,撰写简历的原则简历的投送方式;大学生求职必须具备的心理准备,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处理就业信息需注意的问题,科学利用就业信息。
(三)重点求职信的书写格式;撰写简历的原则;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就业途径。
(四)难点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处理就业信息需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综合素质课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开课单位:政法与经济管理系课程编号:0104102b2 总学时:15 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本科专业开设学期:11学期(四年级)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作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就业信息收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使毕业生科学的进行就业抉择。
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第一节了解信息1.了解就业信息;2.搜集就业信息;第二节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重点】:1.使学生正确的搜集就业信息;2.使学生充分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章就业观念指导与就业环境认识(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就业观念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本专业所在行业的就业形势及状况;了解国家各级部门下发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政策规定,特殊地区的就业政策,并充分利用政策为个人求职就业服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的就业趋势,有针对性地强化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特征、信息采集能力、应聘和面试技巧等专业技能,提早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
开课时间:大三第二学期(本科);大二第二学期(专科)。
课程性质:第二课堂必修课学时:16学时学分:1学分课程要求:本课程总计1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4学时,答疑1学时,集中闭卷考试1学时。
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平时出勤成绩和课堂回答问题成绩,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根据课上和课下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撰写就业论文,占总成绩的30%。
第三部分是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
教学内容:第一讲当前就业形势(2学时)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探讨有业难就、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二、就业形势及原因分析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增幅连创新高2.新增岗位对毕业生需求低于毕业生数量的增长3.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期望值落差较大4.追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垄断行业三、认知八个就业误区四、我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1.区域和户口优势让北京学生选择余地较大2.家庭和经济优势使得部分学生不急于就业3.“盆地效应”造成北京高层次人才泛滥4.考研率较低直接造成就业人数增加5.研究生在京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五、掌握求职择业关键点1.理想的择业时间2.成功就业的信息渠道3.熟知毕业生签约基本流程4.积极参加与就业相关的实习实践5.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6.就业心理和心态调整六、积极的就业政策七、毕业后你干什么八、几点建议第二讲职业生涯规划及案例分析(2学时)生涯规划档案一、你如何描述自己二、职业清单三、将你的清单上的职业进行分类和进一步探索四、你的价值观五、你的技能六、继续探索职业清单七、目标设立与行动计划八、简历第三讲求职礼仪与必备职业素养(2学时)一、求职礼仪1.举止行为行业中的举止礼仪2.言语谈吐行业中的言谈礼仪3.服装服饰职业形象定位,不同行业着装原则4.见面相识握手、自我介绍二、必备职业素养1.大学生与职业人士的差距a.工作和学习的目的不同b.所需技能不一样c.工作方法不同2.必备职业素养a.职业形象b.职业素养c.职业人士最重要的三个技能:沟通的技巧、团队合作的技巧、时间管理的技巧3.企业最想聘用的员工4.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第四讲高效简历的制作技巧(2学时)一、求职信的写法1.求职信的作用:阐述求职意向、优势2.求职信的内容:你是谁;个人概述;求职意向;求职意向二、简历制作1.概念和类别2.目的和目标3.简历前期准备4.简历格式和要求5.英文简历6.一份好的简历什么样三、电子简历第五讲择业心理调节与面试技巧(2学时)一、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配合案例分析)1.往届生就业心理调查2.就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3.择业中常见矛盾心理分析4.不合理就业观念5.就业心态及其调整分析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2.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分析(重点分析)a.认清形势,正视现状b.认清形势,调整期望c.树立合理职业价值观d.转变观念调适心态e.主动把握机遇f.敢于面与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g.调整心态,促进人格完善h.开拓进取,勇于创业3.毕业生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倾诉法、转移法、优势比较法、弱化法、目标法三、企业考试流程四、企业常见的面试的类型1.结构化面试2.非结构化面试3.面试方式a.主导式b.答辩式c.集体式d.讨论式e.案例分析式五、面试中常见的问题1.面试的准备2.面试技巧3.面试应注意的事项4.做好面试后的善后工作六、笔试的方法和技巧1.笔试的特点2.笔试的类型3.笔试的准备4.笔试的技巧和方法5.笔试应注意的事项场景模拟:求职面试的模拟训练第六讲就业政策与劳动法规解析(2学时)一、就业相关政策规定二、毕业生如何办理毕业手续1.考研2.出国3.就业三、签约时应注意的问题四、三方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五、报到证相关问题六、新劳动合同法解析最新劳动法关于违约金、试用期、员工辞退等相关规定及案例,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劳动纠纷和争议、应对求职中的侵权行为,树立劳动仲裁申述观念,注重自身权益保护。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学时学分:32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全院学生课程归属部门:招生就业处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院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提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
其任务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职业,顺利就业,为成才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 教学原则(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科学地讲述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2)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相结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提高职业竞争能力,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把传授知识同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3)面向全体与面向个别指导相结合要面对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特点加强个别指导,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经验分享、社会调查、模拟招聘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帮助大学生联系个人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强调通过案例教学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进行情商修炼和素质拓展。
三、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门课程我院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全程化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在入学的就业意识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以及专业课程基础之上的,通过讲座、教学使得学生在了解自己和本专业的基础上,提高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求职方法与技巧,顺利就业。
四、成绩评价1. 随堂表现(40分)随堂表现以模拟招聘课的表现为主,兼顾考勤和平时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60分)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位要求,制作一份符合招聘要求的求职信与简历,须附上招聘职位信息与招聘要求。
《大学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8学分:1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实践学时:0指导自学学时:适用专业:在校本(专)科生各专业适用层次:本、专科承担院部:招生就业处学科组:就业指导教研室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作为高校必修课开设。
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教学所需达到的要求以及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应具备的能力,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总括性描述,分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撰写。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主要是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学习求职知识,为从事行各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求实、创新、科学、严谨的态度,促进我国各事业的发展。
2.知识目标主要是指该门课程所需理解的一些基本理论、需要掌握的一些主要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掌握求职过程的各阶段及注意事项;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掌握就业过程及相关手续办理。
3.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具备了课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要求,主要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两方面撰写。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就业指导课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课程学分:2学分教学对象:全校本科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培养学生求职技巧,提高面试成功率。
3. 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就业市场的相关信息,了解就业形势。
2. 培养学生求职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就业市场调研(1)调研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
(2)调研内容:就业岗位需求、行业发展趋势、薪资水平、招聘流程等。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进行成果展示。
2. 求职简历撰写(1)简历内容: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项目经验、技能证书等。
(2)简历格式:排版、字体、字号、间距等。
(3)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个人简历,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3. 面试技巧训练(1)面试类型: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
(2)面试技巧:自我介绍、问题回答、应变能力、沟通技巧等。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面试,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4. 职业规划指导(1)职业规划步骤:自我认知、职业定位、目标设定、行动计划等。
(2)职业规划方法:SWOT分析、生涯规划工具等。
(3)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并进行分享。
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训练(1)团队协作:分工合作、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
(2)沟通技巧:倾听、表达、反馈等。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团队项目,进行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就业指导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就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经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当代就业市场的现状,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理论知识的授予和实践案例分析,学生将掌握求职技巧,并了解创业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二、课程目标•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和个人定位的重要性。
•提供就业市场趋势和需求的最新信息。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指导学生有效地撰写简历和求职信,并准备面试。
•引导学生了解创业机会,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就业现状分析•分析当前就业市场情况及趋势,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
•探讨不同行业就业前景与条件。
2.职业规划与定位•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兴趣,从而确定适合的职业道路。
3.求职技巧培训•授予学生如何写简历和求职信的技巧。
•培养学生面试技巧,包括面试准备、面试礼仪和常见问题回答。
4.职场沟通与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与领导力。
•探讨处理不同工作场景中的冲突和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
5.创业意识培养•展示创业机会和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兴趣。
•探讨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考虑的因素。
四、评估与考核方式1.课堂参与度(10%):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案例分析。
2.个人报告(30%):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个人职业规划及目标的报告。
3.简历和求职信(20%):学生需提交一份完整、精确的简历和求职信。
4.模拟面试与面试技巧展示(30%):学生需要参加模拟面试,并展示良好的面试技巧。
5.课程项目(10%):要求学生完成与创业相关的实践项目。
五、参考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南》•《成功找到理想工作的简历技巧》•《面试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这份大纲旨在为大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课程。
通过全面探讨现代就业市场、培养职业规划能力和提升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顺利迈入职场、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学时学分:32 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全院学生课程归属部门:招生就业处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院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提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
其任务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职业,顺利就业,为成才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 教学原则(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科学地讲述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2)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相结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提高职业竞争能力,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把传授知识同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3)面向全体与面向个别指导相结合要面对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特点加强个别指导,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经验分享、社会调查、模拟招聘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帮助大学生联系个人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强调通过案例教学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进行情商修炼和素质拓展。
三、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门课程我院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全程化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在入学的就业意识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以及专业课程基础之上的,通过讲座、教学使得学生在了解自己和本专业的基础上,提高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求职方法与技巧,顺利就业。
四、成绩评价1. 随堂表现(40 分)随堂表现以模拟招聘课的表现为主,兼顾考勤和平时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60 分)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位要求,制作一份符合招聘要求的求职信与简历,须附上招聘职位信息与招聘要求。
课后作业以电子版为准。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就业和就业指导的基本知识,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从而增强学好这门课程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 、就业与就业指导的含义2、我国就业指导的现状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节就业及就业指导的基本知识一、就业及其基本特征二、就业指导三、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四、就业指导的主要方式第二节就业指导的历史与现状一、就业指导的由来与发展二、我国就业指导的现状第二章大学生就业制度及就业市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简要了解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改革进程,熟悉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及特点。
教学重点:1 、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节劳动人事制度及大学生在就业制度的改革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第二节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第三节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及特点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第三章社会职业与职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以及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与职业流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 、职业与职业的分类2、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节社会职业及其分类一、社会职业二、职业分类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与职业流动一、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二、职业流动第三节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一、职业理想的涵义与特征二、职业理想的影响因素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第四节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三、职业生涯五道坎:四、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第四章求职择业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影响大学生择业的社会因素以及职业评价的基本知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重点掌握择业原则,以便在就业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教学重点:1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社会因素2、大学生择业的自我评价3、大学生的择业原则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节影响大学生择业的社会因素一、政策因素二、经济因素三、教育因素四、其他因素第二节职业评价与自我评价一、职业评价二、自我评价三、帕森斯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求职自我评价的三要素:四、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五、择业新观念第三节择业原则一、服务社会需要的原则二、发挥素质优势的原则三、有利于发展成才的原则四、分清主次的原则五、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原则六、争取及时就业的原则第五章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工作运行的客观流程和自身所应遵循的合理程序。
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一般意义上的决策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择业决策问题。
教学重点:1、毕业生就业流程2、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3、就业决策教学时间: 2 课时一、毕业生就业流程二、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三、就业决策第六章求职择业的知识能力准备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知识结构和科学思维方式的有关知识,掌握就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方法,重点掌握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求职择业做好知识技能准备。
教学重点: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2、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3、增强实践能力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一、知识结构的几种模式二、就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第二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一、科学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二、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第三节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二、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第七章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及心理调适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求职择业中的重要性,以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并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增强自觉排除心理障碍的能力,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教学重点:1 、求职的良好心理素质2、求职常见的心理问题3、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教学时间: 4 课时第一节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心理素质概述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三、大学生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节求职择业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一、常见的心理矛盾二、常见的心理误区第三节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第四节大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第八章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目前常见的简历、面试、笔试的种类,重点掌握自荐、面试、试的技巧方法,并能在求职择业中自觉地运用。
教学重点:1 、推荐及推荐材料的准备2、面试技巧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节推荐一、常见的推荐种类主要有:二、推荐材料的准备三、自荐技巧第二节面试一、常见的面试种类及问题二、面试的准备三、面试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不同类型单位的求职向导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类型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其各自对从业者的特殊要求,而为毕业生在不同类型单位的求职择业提供向导。
教学重点:1、如何报考国家公务员2、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国有企事业单位教学时间: 2 课时1、第一节如何报考国家公务员2、第二节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须知3、第三节应聘非国有企事业单位须知第十章适应社会走向成功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角色转换时期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迈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学重点:1、毕业生角色的认知和角色的转换2、毕业生如何尽快适应社会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节角色转换与角色认知第二节如何尽快适应社会第三节艰苦创业奋斗成才第十一章上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利用网络查找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
教学重点:1、就业网址2、就业岗位的查找、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用人单位的视屏面试的操作。
教学时间: 2 课时一、就业网址二、就业岗位的查找、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用人单位的视屏面试的操作。
第十二章就业模拟面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模拟面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面试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从面试、试教、说课、技能展现进行一次演练。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面试材料,写试教教案和说课教案。
技能展现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间: 4 课时组织18 名学生进行模拟面试,每生10分钟,共计180分钟。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编委会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1、《职业指导》2、《择业与创业指导教程》3、《职业定位》4、《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广州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吕宁主编杨晓华主编洪壤主编陆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