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设计史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38
丹麦设计大师潘顿(Verner Panton)Verner Panton(1926~1998)潘顿是丹麦著名工业设计师,1947-1951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曾在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的事务所工作过,后定居瑞士巴塞尔。
他打破北欧传统工艺的束缚,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崭新的素材,开发出充满想象力的家俱和灯饰。
从50年代末起,他就开始了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化纤等新材料的试验研究。
60年代,他与美国米勒公司合作进行整体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的研制工作,于1968年定型。
这种椅可一次模压成型,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色彩也十分艳丽,至今仍享有盛誉,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收藏。
潘顿还长于利用新材料来设计灯具,如1970年设计的潘特拉灯具,1975年用有机玻璃设计的VP球形吊灯。
同时,他还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发展的所谓平行色彩理论,即通过几何图案,将色谱中相互靠近的颜色融为一体,为他创造性地利用新材料中丰富的色彩打下了基础。
Verner Panton于1967年设计的Panton Chair,简洁利落的线条,一体成型、造型完美,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至今仍深受人们的青睐,常可看到它的身影被运用在不同的空间。
芬兰设计大师:艾洛·阿尼奥(Eero Aarnio)Eero AarnioEero Aarnio 1932 年生于芬兰,于1954 年至1957 年求学赫尔辛基的Institute of Industrial Arts,并在1962 年成立个人工作室,从事室内设计与工业设计。
他的许多作品享誉全球的国际知名度,并获得许多工业设计奖项。
例如,他在1963 年设计了著名的Ball Chair,这是张以玻璃纤维制成的球形椅子;很快地这张椅子被大量地制造生产。
而玻璃纤维,成为Aarnio 设计时最喜欢使用的素材。
其它代表作品还包括有糖果椅(Pastil Chair)、蕃茄椅(Tomoto Chair)和极富未来感的泡泡椅(Bubble Chair),是波普风格爱好者不可不知的设计大师之一。
北欧设计风格形成发展浅析摘要:北欧设计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在世界设计舞台上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北欧设计风格。
文章以北欧设计风格形成为主线,论述了北欧设计概况、北欧设计的探索以及北欧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北欧;设计风格;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65-02我们翻阅世界现代设计发展史,可以发现处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设计常常被人们所推崇,形成了独特的设计理念与风格。
他们的设计简洁却不刻板,设计精良却又朴实无华,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具有人情味的设计都是对北欧设计的褒奖,从1900年巴黎博览会,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被人们所关注,到20世纪20年代巴黎国际博览会的“ph”系列灯具设计大获成功并开始进入美国市场,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展览会,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被北欧人柔化了,更多的家具和产品通过人文情调表现出来,赋予了设计更多的人情味,从而形成了新功能主义,“软性”功能主义。
北欧人更为偏爱的选用皮革、木材等天然材料,更加消弱了钢材、玻璃所带来的冰冷。
在北欧的产品设计中就表现出造型优雅而简洁的设计。
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艺术风格,8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90年代的绿色设计在北欧的设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北欧设计往往能在潮流设计中学习并能很好的与北欧设计特点相结合。
简洁的设计与视觉使用上的轻巧让北欧设计独树一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现代设计理念与北欧设计理念的融合,是对现代设计的发展。
北欧设计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与东亚设计风格、北美设计风格、欧洲设计风格并存的四大设计风格之一。
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探索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背景。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对天然材料的热衷。
斯堪的纳维亚亦称北欧,在欧洲的最北面,北大西洋东岸,波罗的海北岸,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五个国家,内陆总面积约为164万平方公里,约为我国的六分之一。
由于设计理念,工艺传统等相互沟通,并具有一定的交集,我们统称这五国的设计为北欧设计或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考研重点笔记一、现代设计的前奏:“工艺美术”与“新艺术”运动(一)“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19 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
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主张设计的诚实、质朴,反对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倡导自然主义风格,借鉴中世纪的哥特风格。
代表人物有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认为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
其作品如“红屋”,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
这场运动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设计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为后来的设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同时,由于其过于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的发展。
(二)“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起,几乎波及整个欧洲和美国。
它的特点是强调自然曲线,反对直线和几何形状;注重装饰性,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在法国,以埃克多·基马德的巴黎地铁入口设计为代表;在比利时,以维克多·霍塔的建筑作品为典型。
“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它打破了传统的装饰风格,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然而,它缺乏对工业化的适应,最终未能成为主流的设计风格。
二、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一)德国工业同盟德国工业同盟成立于 1907 年,是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组织。
它主张通过设计教育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强调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
其代表人物有彼得·贝伦斯,他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了一系列产品,体现了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
德国工业同盟的成立标志着德国现代设计的开端,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荷兰“风格派”荷兰“风格派”成立于1917 年,主张艺术与设计的纯粹性和抽象性,以几何形式和三原色为主要表现手段。
代表人物有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尔德,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是“风格派”的经典作品。
欧洲简史欧洲的时尚与设计风格欧洲简史——欧洲的时尚与设计风格欧洲,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大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时尚和设计的重要角色。
欧洲的时尚和设计风格追溯至几个世纪以前,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为您介绍欧洲的时尚和设计风格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风格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艺术和设计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意大利。
意大利以其独特的希腊和罗马古典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时期,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受到了文化和艺术复兴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对人体比例、对称性和优雅形态的追求。
当时流行的服饰和建筑设计以优雅和华丽为主,注重细节和质感。
这段时期的设计风格对后来的欧洲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巴洛克时期的法国风格巴洛克时期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一个艺术和建筑运动,其特点是繁复的装饰和使用浮雕。
法国成为了这个时期的设计中心,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宫廷设计是巴洛克风格的杰出代表。
这段时期的时尚与建筑设计注重奢华和宏伟,在服饰上,繁琐的绣花和华丽的材料成为了主流。
巴洛克风格的设计强调对称和对比,给人一种厚重和宏伟的感觉。
三、现代主义的德国风格20世纪初,德国成为了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
现代主义风格强调简洁、功能性和材料的实用性。
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在建筑、家具和平面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追求极简主义,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这段时期的时尚注重几何线条和对称性,讲求简约而实用。
四、瑞典设计的北欧风格北欧国家一直以来都以简洁、实用和自然为核心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瑞典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自然材料的使用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绚丽的颜色和干净的线条是瑞典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
这段时期的时尚和设计代表了北欧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和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
五、当代的多元风格在当代时尚和设计领域,欧洲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如法国的高级时装、意大利的奢侈品牌、英国的摇滚风格等。
战后北欧、德国、意大利、日本的设计特点分析战后初探北欧、北欧、德国、意大利、意大利、日本的设计特点时有人说,北欧、德国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稳重、理性的事业型男子的大气;意大利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个性张扬的时尚少女的冲击力。
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心平气和、参禅悟道的老人的静心。
也有人认为,北欧、德国的平面设计如同渴了,喝杯白开水,明确、直接,它的内容、信息就像水一样清澈,使人一看便明了;意大利的平面设计如同感受可乐的刺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总是带给你无限的激情,文化、艺术、商业完美相结合;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如同细细品尝一杯茶,回味无穷。
以上看法,虽然有些片面,以偏概全,不科学,但是也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些大概的感觉。
北欧、德国的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
平面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受功能主义、理性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它的平面设计趋向理性风格。
设计师追求的是阅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平面设计的文字或图形,以获得最高的准确性和最低的误差率。
它的色调以灰白占较多面积,整体看来具有明快、直接、简单、明确、高度理性化的特点。
"设计的理性、健康、秩序及运用最单纯明确的形色以求得最迅速、直接、突出的传达是北欧、德国现当代设计的最主要特征。
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成为北欧、德国设计’非凡’的标志。
在众多的表现形式与设计意念中,’严谨、精致’通过奇迹般的感知力,无声地显示出北欧、德国设计强烈的特征和与众不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意大利设计的核心是人的力量,抛弃低劣的人性,恢复、高扬明晰的审美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意人利设计追求的美好境界。
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其典型的"意大利、日本化"设计风格是征服东西方受众的最重要原因。
"意大利、日本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本十化、个性化和民族化,意大利、日本美学文化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具有静、虚、空灵等传统的东方韵味,还具有西方实用的、繁琐的特征,更有本身所具有的爱好优雅、纯洁的特征。
丹麦设计历史发展历程丹麦设计作为北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
以下将介绍丹麦设计的发展历程。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丹麦经历了强大的农业和工业变革。
这一时期的设计以宫廷贵族为主导,以艺术装饰为特点,注重华丽和奢侈。
19世纪中叶,丹麦迎来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这一时期的设计开始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并借鉴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设计理念。
20世纪初,丹麦的设计开始与当时的现代主义运动相结合。
丹麦设计师提倡简洁、实用和美学的设计理念,重视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建筑师阿恩·雅各布森和设计师卡尔·汉森。
20世纪20年代,丹麦设计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丹麦设计师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和展示自己的作品,逐渐获得了国际认可。
同时,丹麦的家具设计也开始跃升为世界级的代表作品。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丹麦设计迎来了黄金时期。
丹麦设计师如阿恩·雅各布森、汉斯·韦格纳等人设计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成为国际设计界的经典之作。
这一时期的丹麦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的精湛,追求简洁、舒适和功能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丹麦设计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们开始关注材料的环境影响,提倡回收再利用和可持续生产的设计理念。
21世纪以来,丹麦设计继续保持创新和引领潮流的特点。
丹麦的设计师们不断尝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丹麦设计走向更加现代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总结而言,丹麦设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注重装饰和奢华到追求实用和功能,再到强调美学和环保,不断演变和创新。
丹麦设计以其简洁、实用和高质量的特点,深受世界各地的喜爱和赞誉。
不朽艺术∣世界室内设计史(7)·意大利和北欧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风鸟家居191期】“巴洛克”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异形的珍珠。
意大利语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
洛可可源于法文或西班牙语意思是贝壳状的。
巴洛克风格的要素巴洛克风格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意大利的巴洛克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基罗圣彼得大教堂经历了文艺复兴从初期到盛期的全过程,并以手法主义的装饰进入巴洛克的最终完成阶段。
从西南向望去的这座大教堂的壮丽外景。
因穹顶结构由内部几圈链条加固,所以不需要外扶壁。
罗马罗马耶稣教堂1565-1573 维尼奥拉维尼奥拉在巴洛克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设计的耶稣教堂成为巴洛克教堂的原型。
这里展示的是1670年绘制的图画,色彩丰富。
装饰华丽。
色与光的效果使内部空间激动人心,充满戏剧性。
伯尼尼伯尼尼作为一名雕塑家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以后才把注意力转向建筑,这样他就不能避免用雕塑家的眼光看巴洛克艺术。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祭坛上的华盖1624-1633年巨型的祭坛华盖使这座教堂充满巴洛克趣味,华盖是由大理石和青铜制成,带有镀金装饰。
在唱诗席的东端有一个礼仪用的圣彼得椅子,在它的上部有光芒四射的镀金饰针。
罗马圣安德烈·阿尔·奎利内尔教堂1658-1661年教堂是椭圆形平面,四周呈放射形布置祈祷室,上有穹顶。
穹窿内表面附着人像雕塑,古典主义的壁柱和檐部采用巴洛克式的处理方法,图案复杂,雕塑云集。
波洛米尼波洛米尼在罗马独立工作之前是玛丹诺和伯尼尼的助手。
他设计的小型修道院和教堂常常被认为是典型的巴洛克成就。
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1634-1643修道院教堂内部包括复杂的空间关系,被公认为是巴洛克设计的杰出典范。
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平面1634-1643平面关系:两个等边三角形共用一边,两个圆分别与之内切,交于切点T,以V为中心,VT为半径画弧,即所得椭圆平面。
浅谈北欧现代设计的特征及其影响北欧现代设计,主要是指欧洲北部四国挪威、丹麦、瑞典、芬兰等国的室内与家具设计风格。
纯粹、洗练、朴实的北欧现代设计,其基本精神在于:讲求功能性,设计以人为本。
北欧现代设计风格,起步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发展到今天,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风格流派之一。
人道主义的设计思想、功能主义的设计方法、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宁静自然的北欧现代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北欧设计的源泉。
现代设计所谓北欧设计学派,主要是指欧洲北部四国挪威、丹麦、瑞典、芬兰的室内与家具设计风格。
纯粹、洗练、朴实的北欧现代设计,其基本精神就是:讲求功能性,设计以人为本。
北欧学派有三个主角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分别充当先锋,瑞典在三四十年代最为著名,丹麦五六十年代发展迅速,而芬兰自本世纪崭露头角,实际上在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贡献,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处在前卫的领导地位。
北欧各国另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锁定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路线,任外界干扰均不动摇,不被控制流派思想所支配,不随风摇摆,不随波逐流,充满了自信,坚持各自的设计路线和风格。
北欧学派大师林立,其间堪称鼻祖者只有埃利尔·沙里宁一人,埃利尔·沙里宁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几乎所有设计领域的综合成就,而且因为他同时培养了一批顶尖级大师,这种培养不仅发生于他的祖国芬兰和北欧,更结硕果于大洋彼岸的美国。
埃利尔·沙里宁移居美国后创办的匡溪设计学院成为美国现代设计大师的摇篮,培养出小沙里宁、伊莫斯(Charles Eames)、伯托埃(Harrv Bertoia)等一批划时代人物,由此,埃利尔·沙里宁亦被称作美国现代设计之父。
自20世纪以来,北欧出现了一批杰出建筑设计师, 丹麦的著名建筑师A·雅科布森,代表作品有哥本哈根的斯堪的纳维亚皇家旅馆,瑞典建筑师R·厄斯金,代表作品有英国纽卡斯尔的贝克住宅区,丹麦建筑师J·乌特松,代表作品有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如瑞典的E·G·阿斯普伦德、芬兰的A·阿尔托,昂蒂·诺米斯耐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