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_郭伏_试卷1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人因工程学」期中考试题一、 填充题(70分,每题2分)A. 人虽然同所有动物一般有感觉、行动、与1. 三种基本能力,但人还有一功能非凡的器官-大脑使人能胜其它动物一筹。
B. 人因学的英文为2.,而人因工程学的英文为3.。
C. 人体物理特征的测量称为(写出中文及英文)4.。
D. 一个人的卧房属于territory中的5.。
E. 机具的设计应让操作者的姿势应尽量保持6.F. 对于一个身高170cm的人在正常坐姿时,其坐高(头顶离地)约为7. cm。
G. 一个单人上下的阶梯宽度不应低于8. cm,每一阶高度不应超过9. cm。
H. 以站立的平面操控台而言,最佳的操作范围是在离胸线10. cm的区域。
I. 脚煞车等脚操作的机构其作动力不应超过11. 牛顿。
J. 标准工作场所光照强度不低于12. 烛光;噪音理想应低于13. 分贝,不得高于14. 分贝。
K. 人以头部而言,自中心线向左右各转15. 度为理想视界及头部扭转范围。
L. 以吾等使用而言,设计椅子时,椅面(坐的面)高度在16. cm较理想。
M. 以安全及健康监督考虑,使用声音位准仪监测噪音量时,应使用三种刻度中的17. 刻度。
N. 人暴露两小时的噪音最高容忍极限为18. 分贝,而不论时间多短,都不应暴露在超过19. 分贝以上的噪音下。
O. 振动频率范围在20. Hz的振动对人影响最大。
而会造成晕车船的频率范围在21. Hz。
P. 人对前后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中以对向22. 方向最不能忍受;以4G而言,只能忍受23. 分钟。
Q. 平衡觉与24. 觉互相配合以维持运动中身体的平衡。
R. 人对痛觉刺激反应较视觉刺激反应慢,要25. 秒才有反应。
S. 以触觉而言,绝对threshold最低的部位为26. 但两点threshold 最低的为27. 。
T. 嗅觉为化学性觉所以气味须先溶入由28. 分泌的液体中再刺激嗅觉感受体。
U. 人的听觉范围很广,最佳状况时可听到29. Hz范围的声音;但对30. Hz 范围的声音最敏感-因为会产生外耳共鸣。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填空题(10分)=1 、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4、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5、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6、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7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8、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9、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10、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二、判断题(10分)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
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B、80C、90D、55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B、绿C、黄D、红6、只有频率在(1 )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C、40~200000HzD、30~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二、填空题(15分,每题1分)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B)。
A.人和机器设备B.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机器和环境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C)。
A.直接法B.间接法C.观察法D.相关估算法3.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中最低级的需求是(A)。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的需要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C)。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B.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D.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B)完成的。
A.中国B.美国C.法国D.德国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7.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A.人的因素工程学B.工效学C.人因工程学D.人类工效学8.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A)。
A.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工效B.改善作业环境C.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D.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9.20世纪初,(B)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A.泰勒B.吉尔布雷斯C.马斯洛D.赫兹伯格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D)。
A.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11.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B)。
A.观测法B.运动分析C.心理测量法D.图示模型法12.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D)。
A.三磷酸腺苷(ATP)B.磷酸原(ATP-CP)系统C.乳酸能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14.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B)。
A.耳朵B.眼睛C.嗅觉D.其他感官15.味觉有(D)四种类型,称为四原味。
《人因工程学》试题(B卷)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人因工程学研究时,必须占有必要的资料。
因此,要针对研究目标,广泛收集与目标有关的资料。
()2.在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只有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时才会出现眩光。
()4.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疲劳是作业者的生理反应。
()5.照明会影响操作者的作业效率,所以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工作场所亮度越高越好()。
6.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有很大影响,气流速度与人体散热量呈线性关系()。
7. 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8. 眩光效应与眩光源的位置有关,因此提高悬挂高度可以避免眩光。
()9.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干扰而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10. 若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性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设计出可行实用的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安全、健康、舒适的作业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
B 改善作业环境C 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D 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2.能量代谢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之一测定出来()。
A 人体释放的热量B 人体吸入的氧量C 人体呼出的CO2D 人的氧热价3. 单调作业采用下列哪种姿势为佳()A 平衡姿势B 坐姿C 立姿D 坐立姿势4. 人体单位时间内的对流传热量仅取决于下列因素()。
A 空气流动速度和皮肤表面积B 对流传热系数和皮肤温度C 气温和服装热阻值D 上述全部因素5. 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A 神经兴奋性提高B 人体机能增强C 代谢率提高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6.欲使工作面上的物体鲜明可见,可借助于下列措施的改变()。
A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的中心亮度B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C 尽可能降低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D 使工作面周围照度与中心照度接近,同时又突出工作面中心照度值7.导致视觉疲劳的原因为()。
一名词解释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一、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活动和工作效率;第二是为了满足生活水平和生命价值。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有测量法、个体测试法、询问法、实验法三类。
3.人的神经组织主要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4.人对20 Hz~20000 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为敏感。
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5.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6.皮肤有三种感觉系统:一是触觉感受器;二是温度感受器;三是痛觉感受器。
7.平衡感觉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和中。
8.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9.坐眼高是指到的距离。
10.高温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有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和循环系统。
11.人的身体与环境间热交换的方式有、、和4种。
12.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能量代谢量三种。
13.常规有效温度(ET)表示人在不同的、和的作用下产生的主观冷暖感受指标。
14.控制器按操纵的身体部位不同,可分为手控制器、脚控制器和膝控制器三类。
15.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界限包括、、和。
16.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必须保证3项基本要求:①、②、③。
17.作业空间根据其大小及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类。
18.控制器和显示器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有、、和。
19.人体测量的基本姿势可分为:_立姿__、_坐姿__。
20.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_矢状面_。
21.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__正中矢状面_。
22.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__冠状面_。
23.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水平面__。
24.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_眼耳平面_或_法兰克福。
25. 空气的_冷热程度__叫做气温。
26. 空气的_干湿程度__叫做湿度。
27. 我国法定温标采用摄氏温标__。
28. 生产环境的湿度常用__________表示。
29.高气湿是指_相对湿度高于70%___。
考试题型: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二、计算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三、阐述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总复习题一、人因工程学概括(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人因工程学就是依照人的特征设计和改良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各样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互相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如何一致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坦等问题的科学。
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纳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
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 19 世纪,主假如泰勒等人创办的科学管理期间,主要以提升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假如重申人适应机器。
2)初始阶段 (一战与二战期间 ):这一期间主要环绕如何提升效率。
研究的内容包含人的疲惫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
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剖析,研究。
3) 成长阶段 (二战- 60 年月 ):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般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发展阶段 (20 世纪 70 年月-到现在 ):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势: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愈来愈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别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色;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良;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良;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良;研究系统的安全和靠谱性;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检查法:包含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法。
观察法:研究者经过察看、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人因工程》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经验人因工程学阶段一般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前B.二战~20世纪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现在D.人类远古时期2.科学人因工程学阶段一般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前B.二战~20世纪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现在D.人类远古时期3.现代人因工程学阶段一般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前B.二战~20世纪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现在D.人类远古时期4.美国学者泰勒被尊称为。
A.“科学管理之父”B.“动作研究之父”C.“管理学第一夫人”D.“工业心理学之父”5.吉尔布雷斯被公认为。
A.“科学管理之父”B.“动作研究之父”C.“管理学第一夫人”D.“工业心理学之父”6.由“人体主要尺寸表”中查得,中国成年男子身高的95百分位数是P95=1775mm,这就表示。
A.中国成年男子中有95%的人身高等于和小于1775mm,有5%的人大于此B.中国成年男子中有5%的人身高等于和小于1775mm,有95%的人大于此C.中国成年男子中有95%的人身高等于1775mmD.中国成年男子中有5%的人身高等于1775mm7.过街天桥上防护栏杆的高度的尺寸设计属于。
A.I型产品尺寸设计B.IIA型产品尺寸设计C.IIB型产品尺寸设计D.III型产品尺寸设计8.需要两个人体尺寸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上限值和下限值依据的是哪一类型产品的尺寸设计?A.Ⅰ型产品B.ⅡA型产品C.ⅡB型产品D.Ⅲ型产品9.只需要一个人体尺寸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下限值依据的是哪一类型产品的尺寸设计?()A.Ⅰ型产品B.ⅡA型产品C.ⅡB型产品D.Ⅲ型产品10.以下哪一项人体尺寸是“座椅扶手高度设计”的主要依据?()A.坐深B.坐姿肘高C.坐姿眼高D.小腿加足高11.以下哪一项人体尺寸是“座椅椅面高度设计”主要的依据?()A.坐深B.坐姿肘高C.坐姿眼高D.小腿加足高12.以下哪一项人体尺寸是“座椅座深设计”的主要依据?()A.坐深B.坐姿肘高C.坐姿眼高D.小腿加足高13.以下哪一项人体尺寸是“火车卧铺净空高度设计”的主要依据?()A.坐深B.坐高C.坐姿大腿厚D.小腿加足高14.是指为了消除高度恐惧感、空间压抑感等心理因素而加的尺寸修正量。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题,每章出三个题:选择,概念,问答。
概念题第一章,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第二章,心理修正量的定义?为了克服人们心理上产生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感”等心理感受,或者为了满足人们“求美”、“求奇”等心理需求,在产品最小功能尺寸附加一项增量。
第三章,氧债的定义?从事体力作业的过程中,氧需量随着劳动强度的加大而增加,但人的摄氧能力却又一定的限度。
因此,当氧需量超过最大摄氧量时,人体能量的供应依赖于能源物质的无氧分解。
第四章,群体动力理论的定义?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有关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掩蔽效应的定义?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被称为掩蔽效应。
第六章,操作显示比?就是操纵器和显示器移动量之比,即C/D。
第七章,近身作业空间?指作业者在某一位置时,考虑身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立姿状态下,他所能完成作业的空间范围。
第八章,逐次动作?一系列不同目标的定位动作加起来就是逐次动作。
第九章,坐姿低台式控制台?满足操作者坐着监视其前方固定的或移动的目标对象,而又必须根据对象物的变化观察显示器和操作控制器时的控制台。
第十章,不舒适区?作业环境的某种条件偏离了舒适指标的正常值,如果较长时间处于此种环境下,会使人疲劳或影响功效。
第十一章,自我控制?它是目标实施中的主要控制形式,通过责任者自我检查、自行纠偏达到目标的有效实施。
问答题第一章,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人体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在工业工程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人机系统工作效能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3.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得合理与否,将对人的工作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4.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人因工程学所研究的效率,不仅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在短期内有效地完成,而且是指在长期内不存在对健康有害的影响,并使事故危险性缩小到最低限度。
工程学院《人因工程》课程期中考试试卷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面不属于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D )。
P17A 调查法B 实验法C 测量法D 工作分析2、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 A )。
P46A.准确 B不准确 C 一样3、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 C )。
A 黑和白B 白和黑C 墨绿和白D 深蓝和白4、选择下列哪种形式的仪表误读率最低( D )。
P204A 圆形B 水平直线形C 竖直弧形D 开窗式5、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D )。
A 神经兴奋性提高B 人体机能增强C 代谢率提高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6、以下哪种表盘的设计最合理( B )A BC D7、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
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 A )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材质 B.宽度 C.长度 D.形状8、作业人员观测仪表盘是,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观察效果优劣依次为( A )A 左上限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B 右上限左上限右下限左下限C 左下限右下限左上限右上限D 左上限左下限右上限右下限9、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指标( C )。
A.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 B.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变换系数C.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D.样本值、公差、百分位数10、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像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D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 B.50 C.80 D.9911、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远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运动幅度的作业,宜采用( A )作业。
A 立姿B 坐-立姿C 坐姿D 卧姿12、站姿作业工作台高度应以( B )尺寸为依据设计。
A 站姿眼高B 站姿肘高C 站姿肩高D 站姿腰高13、在作业环境中的光源,( C )是最理想的。
考试科目: 人因工程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8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总计20分)1、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和 。
2、 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方式,称为 。
3表示 。
4、人们把不需要的声音称为 。
5、主任务测量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 。
6、在环境照明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 。
7、 用不同的噪声级出现的概率或累计概率表示某一A 声级是。
8、根据颗粒的大小,粉尘可分为、。
9、舒适的湿度是。
10、人体操作活动可分为定位运动、重复运动、连续运动、和。
11、当光源以某一频率闪变时,若把闪变频率提高到使人眼对光源闪变感觉消失时,此时称为现象。
12、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称为。
13、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5分)1、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
A 黑和白B 白和黑C 墨绿和白D 深蓝和白2、选择下列哪种形式的仪表误读率最低()。
A 圆形B 水平直线形C 竖直弧形D 开窗式3、由含有结合型S i O2粉尘引起的尘肺称为()。
A 砂肺B 硅酸盐肺C 碳尘肺D 混合性尘肺4、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A 神经兴奋性提高B 人体机能增强C 代谢率提高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5、下面不属于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A 调查法B 实验法C 测量法D 工作分析6、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A 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 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 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 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7、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中最高级的的需求是()。
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自我实现的需要D 归属的需要8、人对空气干湿程度的感受与以下因素相关()。
A 空气中水汽的含量B 空气中水汽的绝对数量C 每m3空气内所含的水汽克数D 空气中水汽距饱和状态的程度9、WBGT指标用下列因素来评价微气候条件()。
人因工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与机器B. 人与环境C. 人与工作D. 机器与环境答案:C2.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人体测量学B. 认知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机械工程学答案:D3. 人因工程学中的“人”指的是什么?A. 个体B. 群体C. 组织D. 社会答案:A4.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5.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人的生理特性B. 人的心理特性C. 人的社会特性D. 机器的特性答案:D6. 人因工程学中,关于人的感知特性,以下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人的视觉感知具有局限性B. 人的听觉感知非常灵敏C. 人对颜色的感知能力有限D. 人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较强答案:B7. 人因工程学中,关于人的记忆特性,以下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人的记忆容量有限B. 人的记忆速度较快C. 人的记忆容易受到干扰D. 人的记忆容易遗忘答案:B8. 人因工程学中,关于人的操作特性,以下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人的操作速度受到年龄的影响B. 人的操作准确性受到疲劳的影响C. 人的操作稳定性不受情绪的影响D. 人的操作效率受到训练的影响答案:C9. 人因工程学中,关于人的错误特性,以下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人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差错B. 人的错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C. 人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D. 人的错误可以通过培训来预防答案:C10. 人因工程学中,关于人的应激反应,以下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应激反应可以提高人的工作绩效B. 应激反应可以导致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C. 应激反应可以影响人的认知和决策D. 应激反应总是对人有害的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人的生理特性B. 人的心理特性C. 人的社会特性D. 环境因素答案:ABCD2.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模拟法答案:ABCD3. 人因工程学中的“人”包括哪些层面?A. 个体B. 群体C. 组织D. 社会答案:ABCD4.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人的生理特性B. 人的心理特性C. 人的社会特性D. 机器的特性答案:ABC5. 人因工程学中,关于人的感知特性,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 人的视觉感知具有局限性B. 人的听觉感知非常灵敏C. 人对颜色的感知能力有限D. 人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较强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工作。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优于其他形式。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从开始该项作业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叫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大量的()和环境因素。
7、视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由于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
9、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避免频繁的适应。
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由于其它形式。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4、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直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
量()。
6、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
7、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力功能的生理过程()。
8、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9、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三、名词解释(10分)
1、劳动强度
2、反应时间
3、人机系统
4、作业空间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
2、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
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4、降低工作疲劳的途径?
5、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五、计算题(25分)
1、基础代谢率为105KJ/m.h,相对代谢率为4,若作业者身高为1.75m,体重为75kg,连续工作2小时。
试问该项作业的实际劳动率和休息率各为多少?(5分)
2、某车间有两个噪声源,测得总声级为90分贝,关闭噪声源A后测得声级为83分贝,关闭噪声源A、B后,测得声级为78分贝。
试问噪声源A、B产生的噪声级分别是多少?(6分)
3、作台前方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钮距台边距离为790mm,它适合10%的人群使用。
已知人的臂长平均值为733mm,标准偏差为45mm。
拟改为适合90%的人群使用,试问改变后按钮距台边的距离?(10%和90%的百分比换算系数为1.282)(5分)
4、已知北京某化工车间内余热量80000KJ/h,余湿量100kg/h,同时散发出H2SO4气体44mg/s送风为未经处理的室外空气。
北京地区夏季通风计算温度为30℃,车间外含湿量为16.6g/kg;车间内空气湿度为33℃,含湿量为22.4g/kg。
30℃时空气容量为1.165kg/m3,车间内H2SO4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mg/ m3,车间外不含H2SO4。
(9分)
六、应用题(20分)
1、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声?
(6分)
2、试分析何种情况使用视觉显示,何种情况使用听觉传示?(6分)
3、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
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排开。
试分析此工作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