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45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讲义一、燃烧的定义与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比如,我们点燃蜡烛,木材在火中燃烧,或者汽油被点燃,这些都是燃烧的例子。
燃烧通常会伴随着火焰、光和热的产生,同时可能会有烟雾和灰烬的生成。
二、燃烧的条件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可燃物包括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炭等。
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并燃烧。
不同的可燃物其燃烧的难易程度和燃烧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例如,纸张比较容易燃烧,而煤炭的燃烧则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长的时间。
2、氧气(或助燃剂)氧气是支持燃烧的重要气体。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氧气才能作为助燃剂,一些其他的气体,如氯气,也可以支持某些物质燃烧。
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 21%,这为大多数燃烧反应提供了足够的氧气。
但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如纯氧环境,燃烧会更加剧烈。
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约为 40℃,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就容易自燃;而木材的着火点则相对较高,通常需要几百摄氏度的温度才能燃烧。
当可燃物被加热到其着火点以上时,与氧气接触就会发生燃烧。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无法进行。
三、灭火的原理既然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么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这是一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例如,在森林火灾中,设置防火带就是通过清除可燃物来阻止火势的蔓延。
在家庭中,如果锅里的油着火了,可以迅速用锅盖盖上,使锅内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从而灭火。
2、隔绝氧气(或助燃剂)通过隔绝氧气来灭火的例子很多。
比如,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能够迅速覆盖燃烧物,排挤掉周围的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第一章:燃烧与燃烧条件1.1 燃烧的概念介绍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放出能量的过程。
1.2 燃烧的条件解释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讨论每种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1.3 燃烧的类型介绍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二章:灭火原理2.1 灭火的基本原理介绍灭火的四个基本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抑制化学反应。
2.2 灭火方法的选择讨论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的重要性,例如使用水、灭火器或灭火泡沫等。
2.3 灭火器材和设备介绍常见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如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水枪等,并说明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火灾的预防3.1 火灾的原因分析常见火灾的原因,如电线短路、燃气泄漏和不当使用火源等。
3.2 火灾预防措施提出有效的火灾预防措施,如安装烟雾报警器、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正确使用火源等。
3.3 紧急疏散计划强调制定和实施紧急疏散计划的重要性,包括熟悉疏散路线和集合点等。
第四章:灭火实践4.1 灭火演练安排一次灭火演练,让学生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和灭火操作步骤。
4.2 灭火实战操作分组进行灭火实战操作,模拟不同类型的火灾,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灭火技巧。
4.3 灭火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灭火案例,让学生了解灭火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第五章:消防安全知识5.1 消防安全常识介绍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疏散逃生方法和紧急呼救等。
5.2 特殊场所的消防安全讨论特殊场所(如厨房、实验室和公共场所等)的消防安全措施和要求。
5.3 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强调培养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随时保持警惕,预防火灾的发生。
第六章:火焰的传播与控制6.1 火焰的传播机制解释火焰是如何通过热量和烟雾的传播来蔓延的。
讨论火焰传播速度和因素,如可燃物密度和氧气浓度。
6.2 火焰的控制方法介绍控制火焰传播的常见方法,包括设置防火墙、使用灭火剂和控制火源等。
.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习目标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名师指津1. 通常所说的燃烧可以这样理解: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反应,伴随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但是要注意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燃烧。
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我们现在学习的燃烧的定义是狭义的,有些物质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与。
例如: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物质能否燃烧从外因和内因来理解:内因:必须是可燃物。
外因:(1)必须跟氧气接触;(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三者的共同点是:(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不相同。
灭火的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视具体情况而定。
要想学会灭火的方法,必须掌握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促进可燃物燃烧实际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相互碰撞的分子数,思考哪两种方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这样这个问题就好掌握了。
爆炸是基于燃烧基础上的有限空间、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热才能发生。
2.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分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小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
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分析:小乐同学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一些。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将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说明: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
反应的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在烧杯中A处也放一小粒白磷,过一会儿后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烧杯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白磷在水中燃烧(1)有可燃物;(2)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若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进行。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原理一: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原理二: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原理三: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如: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是用灯帽盖灭,原理是为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又如:柴垛失火,人们一般都是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垛周围的温度,使之低于柴垛的着火点;也可以迅速的转移走未烧着的柴禾,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常见的灭火器简介灭火器一般是指装有灭火剂的消防器材。
常用的灭火剂为二氧化碳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因为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能够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从而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1)泡沫灭火器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泡沫喷到燃烧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知识点梳理一、燃烧和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灭火。
具体的灭火方法和措施举例如下:(1)封锁燃烧物质法即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空气法: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冷却法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典型例题【例题1】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请帮小明将下表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燃烧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物质具有可燃性才能燃烧实验2 玻璃杯内蜡烛逐渐变小并熄灭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例题2】(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为什么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写出干粉受热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燃烧1.燃烧定义(通常讲的):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现象:燃烧一定、,但不一定产生火焰;【知识拓展】★广义的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不必掌握)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火焰:是可燃性气体或可燃物汽化时产生的现象,纯固体直接燃烧不产生火焰。
如:氢气、一氧化碳燃烧有火焰,是因为它们是气体燃烧,而酒精、蜡烛、硫等物质燃烧实际上是它们的蒸气燃烧而产生的火焰。
镁条在空气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燃烧均无火焰,它们燃烧是固体直接燃烧的。
2.影响燃烧产生不同现象的因素内因:可燃物本身的性质外因:(1)(2)二、物质燃烧的条件(1)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2)(3)【知识链接】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
三、灭火的原理第只需具备其一第二:【促进燃烧的方法】四、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1.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这种氧化叫缓慢氧化。
如: 、、、等2.自燃:。
3.爆炸:可燃物在空间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和所发生的现象。
爆炸的利用: 、【特别提醒】1.燃烧:剧烈快速,且发光、发热2.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但属于剧烈氧化。
3.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是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
它们都属于反应,都有放出,只是反应的不同。
五、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知识(教材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