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 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第一次作者是站在_远_处,光线 暗_ ,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轮_廓_ 的描写,这是鲁迅
先生外貌的_远_景。第二次作者站在_近_处,光线_亮_,
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清_晰_、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近_(中)
_ 景。
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 _瘦__,_但__是__精__神很好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
字豫才。原名周树人,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 诗歌,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 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中年以后的鲁 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浓密 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 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到这样的优遇, 简直优点窘了起来。
A、比喻
B、对比
C、拟人
D、夸张
分析: 这是一道考修辞手法的题, 首先要明确所 选ABCD四种修饰手法,然后对照语段逐句辨析 (初 中介绍的修饰格主要是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 偶、对比、反复、设问等)。 这类题我们可以采取排 他法。
二、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 写的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此题专门考察破折号用法,破折号用法有很多种, 题中A、C、D用法相同,都表示解释说明,只有B不同,是 表示话题转换。
第二课时
在鲁迅先生不幸逝世的时候,作者怀着 悲痛和崇敬的心情,深情地回忆了四年以前 同鲁迅先生邂逅一面的往事,通过对先生的 外貌、语言和行动的描写,颂扬了鲁迅先生 关怀、帮助进步青年的品格和为革命事业鞠 躬尽瘁的精神,表达了踏着鲁迅先生足迹奋 勇向前的决心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