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讲_收入的确认和计量(1)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3
[键入文字]
解读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作为利润表中利润构成的一项重要要素,受到企业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大家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做到查漏补缺,一起来看看啦!
一、收入的内容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上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满足了以下5个条件,即可以确认为收入: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贷方。
(1)通常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如大多数零售商品。
(2)某些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但未交付实物,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企业只保留了次要风险和报酬。
(3)某些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随之转移。
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新《收入》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1。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有着具体的规定,以确保财务报表记录的收入能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
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转让资产等方式。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收入能够可靠确认。
可靠确认的要求包括收入与相关经济利益之间的可靠关联、相关成本能够可靠测量、相应的收入能够可靠确定和可靠度高于可靠程度较低的信息。
其次,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收入按照实际利益计入,即能够体现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真实获得的利益。
实际利益包括已经实现的利益和将要实现的利益。
已经实现的利益指的是企业已经履行完毕所要求的各项责任,实现了与客户之间所约定的权益。
将要实现的利益是指凭借过去的经验和展望未来的经济利益,企业有望能从交易或者事项中获得的净现金流入或者其他净价值变动。
在收入的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收入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开市场上可以交易的价格,或者是能够与类似交易的参考物进行交换的价格。
同时,如果无法可靠确定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那么就需要根据可靠的测量基础来计量。
另外,对于特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会计准则还提供了以下的计量准则:1.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和计量:对于销售的商品,应该以销售价格减去销售费用和质量补偿等费用计量,并直接计入损益表中的其他收入。
2.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和计量:对于提供劳务的收入,应按照已完工劳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并根据劳务的完成程度在不同时点确认收入。
3.转让资产的收入确认和计量:对于资产的转让,应按照已转让资产公允价值与原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量,并在资产转让交易发生时确认收入。
总结起来,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要求收入能可靠确认,按实际利益计入,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计量,并提供了相应的计量准则。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财务报表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提升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概述在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是财务报表编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原则确保了公司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其收入情况,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原则的相关概念、原则和应用方法。
收入确认的原则收入确认是指企业在适当时期确认其已经实现的经济利益,并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的过程。
以下是收入确认的原则:1. 计量基础收入的计量基础应基于完成交易或提供服务的程度。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应该按照实际交易金额或可估计的收入价值进行计量。
2. 完成交易的标准将收入确认为已完成的交易的标准是确定了以下条件: - 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 相关的经济利益的量可以可靠地计量。
- 相关的经济利益的产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3. 收入和支出的关联根据收入确认的原则,收入应与支出相关联。
这意味着当应收账款冲销或预收账款还清时,相应的收入应确认。
4. 可靠性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收入确认应基于可靠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这意味着当将来的经济利益与收入相关联的信息可以可靠地计量时,应确认收入。
同时,应注重交易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其形式。
收入计量的原则在确定收入金额时,需要遵循一些收入计量的原则。
以下是收入计量的原则:1. 成本匹配原则收入的计量应与与其相关的成本相匹配。
在确认收入时,应考虑与收入相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这确保了收入和相应的成本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地呈现。
2. 实际收款与应收款的区分收入的计量应区分实际收款和应收款。
只有在实际收款时,才能确认收入。
而在应收款时,只有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才能确认收入。
3. 时点计量与递时计量收入的计量可以是时点计量,也可以是递时计量。
时点计量是指将收入在一定时间点上确认,如销售商品时确认收入。
递时计量是指将收入在一段时间内递时确认,如提供服务时递时确认收入。
4. 可靠性与声誉重于收入让与的原则收入计量时,应重视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司的声誉。
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财务会计中,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准确反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其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一、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收入是指企业从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在确认收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收入的确认时间:收入应在企业完成业务交易或服务交付后确认。
根据“收入发生制”原则,收入的确认与货款支付、货物转移等因素无关,而与业务完成的时间点有关。
2. 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应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确认:(1)经济利益已流入或将要流入企业;(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3)收入发生的相关权利已转移给了买方。
3. 收入的计量方法:收入的计量方法主要有现金基础计量和权责发生制计量。
现金基础计量是指收入按实际收到的现金金额计量,适用于现金交易;权责发生制计量是指收入按发生时的价值计量,适用于非现金交易。
在财务报告中,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应遵循上述原则和方法,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费用是指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收入而发生的资源使用或资产减少,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在确认费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费用的确认时间:费用应在与其相关的收入确认同时确认,或者能够可靠计量后确认。
根据“费用发生制”原则,费用的确认与实际支付的时间无关,而与其发生的时间点有关。
2. 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应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确认:(1)费用的发生已能够可靠计量;(2)费用与企业取得或保持收入的相关业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3. 费用的计量方法:费用的计量方法主要有现金基础计量和权责发生制计量。
现金基础计量是指费用按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计量,适用于现金交易;权责发生制计量是指费用按发生时的价值计量,适用于非现金交易。
在财务报告中,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应遵循上述原则和方法,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原则一、概述会计操作技能是会计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是会计操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本教案旨在介绍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练,提升学员的会计操作技能。
二、收入的确认原则收入的确认是指将经济利益转化为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过程。
在会计操作中,收入的确认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销售发生原则按照销售发生的时间点确认收入,即在商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并取得相应权益的同时确认收入。
例如,某公司销售了一批商品给客户,当客户实际收到商品并确认无质量问题后,公司可以确认销售收入。
2. 已实现收益原则按照已实现的经济利益确认收入,即当企业已经享有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时,可以确认收入。
例如,某公司出租了一栋房产,按照租约规定,当租金到期并已实际收到时,可确认租赁收入。
3. 可靠计量原则按照收入的可靠计量确认收入,即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并有充分证据支持时,可以确认收入。
例如,某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并收取咨询费用,当客户已确认收到服务并支付相应费用时,可确认咨询收入。
三、收入的计量原则收入的计量是指确定收入金额的过程。
在会计操作中,收入的计量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原始成本原则按照商品或服务的原始成本计量收入。
即将销售商品的成本或提供服务的成本作为计量依据。
例如,某公司销售一批商品,计量收入时可以按照购入商品的成本计量。
2. 公允价值原则按照市场上交易相对独立、公允、充分的价格计量收入。
即将市场上具备相同或类似特性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作为计量依据。
例如,某公司从市场上购买商品,计量销售收入时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计量。
3. 实际购买价值原则按照实际购买的价格计量收入。
即将商品或服务的实际购买价值作为计量依据。
例如,某公司从供应商购买商品,计量销售收入时可以按照实际购买价格计量。
四、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原则,我们将通过以下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练,加深学员对会计操作技能的掌握。
第一节收入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步骤1【例题】合同的持续评估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将一项专利技术授权给乙公司使用,并按其使用情况收取特许权使用费。
甲公司评估认为,该合同在合同开始日满足合同确认收入的五个条件。
该专利技术在合同开始日即授权给乙公司使用。
在合同开始日后的第1年内,乙公司每季度向甲公司提供该专利技术的使用情况报告,并在约定的期间内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在合同开始日后的第2年内,乙公司继续使用该专利技术,但是乙公司的财务状况下滑,融资能力下降,可用现金不足,因此,乙公司仅按合同支付了当年第一季度的特许权使用费,而后三个季度仅按象征性金额付款。
在合同开始日后的第3年内,乙公司继续使用甲公司的专利技术,但是,甲公司得知,乙公司已经完全丧失了融资能力,且流失了大部分客户,因此,乙公司的付款能力进一步恶化,信用风险显著升高。
本例中:该合同在合同开始日满足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因此,甲公司在乙公司使用该专利技术的行为发生时,按照约定的特许权使用费确认收入。
合同开始日后的第2年,由于乙公司的信用风险升高,甲公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按照金融资产减值的要求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
合同开始日后的第3年,由于乙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信用风险显著升高,甲公司对该合同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这一条件不再满足,因此,甲公司不再确认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同时对现有应收款项是否发生减值继续进行评估。
5.合同合并企业与同一客户(或该客户的关联方)同时订立或在相近时间内先后订立的两份或多份合同,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当合并为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1)该两份或多份合同基于同一商业目的而订立并构成一揽子交易(例如,一份合同在不考虑另一份合同的对价的情况下将会发生亏损)(2)该两份或多份合同中的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取决于其他合同的定价或履行情况(例如,一份合同如果发生违约,将会影响另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3)该两份或多份合同中所承诺的商品(或每份合同中所承诺的部分商品)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第十三章收入本章基本结构框架第一节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判断企业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给购货方,需视情况不同而定。
1.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伴随着所有权凭证的转移或实物的交付而转移。
【例13-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设备定制合同,约定乙公司预付部分货款供甲公司购买原材料,甲公司应严格按照乙公司的要求制造该设备。
假定甲公司当年度按照乙公司的要求制造完成该设备,并送交乙公司验收合格。
假定该设备不需要安装,乙公司尚未支付剩余货款。
【解析】本例中,甲公司已按合同约定制造完成该设备,并经乙公司验收合格,说明该设备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乙公司。
虽然乙公司尚未支付剩余货款,甲公司仍可以认为设备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在同时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甲公司应当确认收入。
2.某些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但未交付实物资产,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企业只保留了次要风险和报酬,这种情况应视同商品所有权上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
【例13-2】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丙公司。
丙公司已根据甲公司开出的发票账单支付了货款,取得了提货单,但甲公司尚未将商品移交丙公司。
【解析】本例中,甲公司采用交款提货的销售方式,购买方支付货款并取得提货单,说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买方,虽然商品未实际交付,甲公司仍可以认为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在同时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甲公司应当确认收入。
3.特殊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未转移。
①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或协议要求,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所以不能确认收入。
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步法原则、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关键考点一、内容提要本章首先对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步法作了非常详细地理论及案例解析,继而对合同履约成本作了阐述,并对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作了案例说明。
二、关键考点1.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2.合同履约成本与合同取得成本的构成、摊销及减值3.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三、历年试题分析四、本章知识点详解【知识点】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知识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步法原则『解析』假设电脑主机、键盘和鼠标通常都是打包一起出售,没有单独出售的情况,则该合同包含一项单项履约义务;假设电脑主机、键盘通常都是打包一起出售,鼠标通常是单独出售,则该合同包含两项单项履约义务;假设电脑主机、键盘和鼠标通常都是单独出售,则该合同包含三项单项履约义务;【举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销售并安装电梯的合同,那么该合同包含几项履约义务呢?『解析』如果市场上电梯销售和电梯安装都是一起打包提供的,此时电梯销售和电梯安装应作为一项单项履约义务;如果市场上存在单独销售电梯和单独提供电梯安装的情形,则电梯销售和电梯安装应作为两项单项履约义务。
【举例】甲公司卖电脑及配件给乙公司,包括电脑主机、键盘和鼠标,合同价 10200 元。
这三种商品的市场单独售价分别为:电脑主机 10000 元,键盘 1000 元,鼠标 600 元。
『解析』电脑主机分摊的交易价格=10200×10000/(10000+1000+600)键盘分摊的交易价格=10200×1000/(10000+1000+600)鼠标分摊的交易价格=10200×600/(10000+1000+600)(二)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1.合同的概念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协议,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可验证的形式(如隐含于商业惯例或企业以往的习惯做法中等)。
营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营业收入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指标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准确地确认和计量营业收入,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提供参考依据给管理层和投资者,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信息的透明度。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营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营业收入的确认营业收入的确认是指企业确认客户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过程。
一般而言,营业收入的确认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
企业只有在有可能收到实际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确认收入。
例如,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客户有义务支付相应费用,经济利益的流入是可以预期的。
2.收入可计量。
企业应当能够合理、可靠地计量收入,以便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地反映。
3.收入的得到可以可靠地确定。
企业应当能够合理地判断所涉及交易是否已经完成,成交金额是否已经确定。
二、营业收入的计量营业收入的计量是指企业为确认收入而对相应金额进行核算的过程。
根据财务准则,营业收入的计量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确定性原则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准则进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避免主观性和任意性。
2.计量基础原则企业应当根据收入实现的性质和相关交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计量基础。
常见的计量基础包括收益基础、现金基础和权益变动基础。
三、特殊情况下的营业收入确认与计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营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1.多元化业务对于拥有多个业务板块的企业而言,正确确认和计量营业收入是一项相对复杂的任务。
企业需要根据各个业务板块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
2.售后服务对于提供售后服务的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往往涉及到售后服务的时点和计量方法。
企业需要根据相关准则和合同约定,合理判断收入的时点和金额。
3.收入的长期合同对于存在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长期合同,企业需要进行收入的逐期确认。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第一步: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第二步: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第五步: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教师解读】收入确认的核心原则,即主体确认收入的方式应当反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的模式(即履行义务的模式,也就是收入确认的模式),而确认的金额应反映主体预计就这些商品或服务收到的对价。
1.任何收入确认必须有合同,没有合同就没有收入,只能是生产过程。
2.合同产生权利和义务,合同权利为合同资产,合同义务为合同负债。
合同签订当日,合同权利等于合同义务,资产等于负债,没有收入。
3.随着合同义务的履行,义务在减少,合同负债在减少,权利大于义务,资产大于负债,产生净资产,也就产生收入。
【解读】控制权转移与风险报酬转移的差异主要在于视角的变化,风险报酬转移源自于利润表视角,关注的是利润表中的收益是否实现;控制权转移源自于资产负债表视角,关注的是资产(或服务)是否已转移。
【例】控制权转移模型与风险报酬模型的区分某企业签订一个出售产品的合同,交货条件为起运点交货(转移所有权给客户)。
根据企业过去惯例,若运送中产品发生损坏或遗失,均免费提供替换品。
【分析】风险报酬转移模型:在货物交付的时候,企业不可以确认收入。
直到客户将货物运至客户所在地,且不发生运损替换时,企业才可以确认收入。
控制权转移模型:在这个销售合同中,企业有两个义务。
第一个是交货物交付给客户的义务;第二个是在客户发生运损时,免费提供替换品的义务。
与之对应的是,企业确认收入也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将货物交付给客户时,确认货物销售收入;第二步:在货物运至客户处,不发生运损替换的,此时再确认这部分义务的收入。
涉及到合同价款,合同价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货物销售价格;一部分是给客户提供运损替换服务的承诺价格。
甲公司是一家软件开发企业,2×18年6月25日与客户订立软件许可合同,合同总价款为200万元。
三、确定交易价格(第三步)第二节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提示】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合同,确认收入的金额一定是以“客户取得产品控制权时”的金额。
【例 11-11】2× 18年 1月 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向其销售一批产品。
合同约定,该批产品将于 2年之后交货。
合同中包含两种可供选择的付款方式,即乙公司可以在 2年后交付产品时支付 449.44万元,或者在合同签订时支付 400万元。
乙公司选择在合同签订时支付货款,该批产品的控制权在交货时转移。
甲公司于2× 18年 1 月 1日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货款。
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增值税,且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
【答案】本例中,按照上述两种付款方式计算的内含利率为 6%。
考虑到乙公司付款时间和产品交付时间之间的间隔(两年)以及现行市场利率水平(很可能变动),甲公司认为该合同包含重大融资成分,在确定交易价格时,应当对合同承诺的对价金额进行调整,以反映该重大融资成分的影响。
假定融资费用不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要求(财务费用)。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1)2× 18年 1月 1日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当前收到) 4 000 000未确认融资费用贷:合同负债(倒挤) 494 400 (客户取得控制权时现售价) 4 494 400( 2)2× 18年 12月 31日确认融资成分的影响。
借:财务费用240 000( 4 000 000× 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40 000( 3)2× 19年 12月 31日交付产品。
借:财务费用 254 400( 4 240 000× 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54 400借:合同负债 4 494 400贷:主营业务收入 4 494 4005. 合同负债和合同资产( 1)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
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如果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则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将该已收或应收的款项确认并列示为合同负债。
11.2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1)
11.2.1 收入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二条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概念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江西财经大学 荣莉
产生 结果
11.2.1收入的定义
•【思考】下列各项中,符合收入定义的是()。
A.出售不需用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B.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开发的商品房取得的收入•C.出售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净收益
•D.收到保险公司支付的赔偿金额
•E.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取得的收入
参考答案:B E
江西财经大学荣莉
11.2.2 收入确认应满足条件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
•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或服务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江西财经大学 荣莉 关键判断: 合同 ? 履约义务?。
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本章概述
教材变化1.第一节内容根据新收入准则重新编写
2.对费用的定义进行重新表述,按新收入准则,将“劳务成本”改为“合同履约成本”
3.修改营业利润计算公式
4.相关税率变化
学习特点本章历年考试分值在25分左右,分值很高,且基本涉及所有题型。
其中,收入是历年的重要考试内容,且今年有总大变化,应重点关注;费用部分侧重于基础知识内容,主要考查选择题;利润也是历年考试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关卡一览
关卡1:收入(2020年重新编写)
一、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二、收入核算设置的会计科目
三、履行履约义务确认收入的账务处理
四、合同成本
收入概述
1.概念及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提示】非日常活动举例: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或出售无形资产、中奖、接受捐赠等。
2.企业在确认和计量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确认收入的方式应当反映其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模式,收入的金额应当反映企业因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2)通过收入确认和计量能进一步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准确核算企业实现的损益。
【提示】本章的收入不涉及企业对外出租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以及保费收入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2017年改编)
A.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租金
B.接受捐赠取得的现金
C.处置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益
D.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
【答案】A
【解析】选项B计入营业外收入;选项C计入资产处置损益;选项D计入投资收益。
考点1: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收入确认的原则
(二)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三)收入确认和计量的步骤(五步法)
(一)收入确认的原则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解释】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客户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取得商品控制权包括三个要素:
①客户必须拥有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
如果客户只能在未来的某一期间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益,则表明其尚未取得该商品的控制权。
②客户有能力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即客户在其活动中有权使用该商品,或者能够允许或阻止其他方使用该商品。
③客户能够获得商品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商品的经济利益是指商品的潜在现金流量,既包括现金流入的增加,也包括现金流出的减少。
【提示】说明的是,本章所称的客户是指与企业订立合同以向该企业购买其日常活动产出的商品并支付对价的一方(买方);所称的商品包括商品和服务。
(二)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五项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条件的有()。
A.销售本公司的货物并预期能够收回货款
B.用本公司生产的石油换取别家公司同类同量的石油
C.售出商品后得知对方公司已破产清算
D.签订合同后客户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合同
【答案】BCD
【解析】B选项不满足“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C选项不满足“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D选项不满足“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三)收入确认和计量的步骤
收入确认和计量大致分为五步:
第一步,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本章所称合同含义: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协议,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