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糖尿病与肝脏的关系目前的高脂血症、探讨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DFL)的关系。
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HDL、LDL)、血浆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同时检查是否合并其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并与2型糖尿病非脂肪肝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未并发脂肪肝组相比TG、TC、LDL、FINS、FBG、BMI均升高,HDL、ISI降低(P<0.05或P<0.01)。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超重,而且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对2型糖尿病尽可能防止高胰岛素血症,控制血糖,维持正常血脂,减少胰岛素抵抗(IR),对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对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化验室检测及肝脏超声,对5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两项结果对照比较。
结论:4%~46%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近乎50%糖尿病患者有脂肪肝;约30%~70%的糖尿病患者可有无症状性的肝肿大和轻度的肝酶异常。
T2DM易合并脂肪肝,约75%的患者两病共存。
脂肪肝虽然在早期基本没有什麽症状,但肝细胞中长期堆积的大量脂肪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坏死,造成脂肪性肝炎。
储存了大量脂肪的肝细胞其解毒代谢糖脂的能力均下降,由于其糖脂代谢能力下降可加重糖尿病及血脂紊乱的程度。
脂肪肝可以是糖尿病的后果,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脂肪肝患者81%存在超重或肥胖,44%有2型糖尿病。
与肥胖、胰岛素反抗有着密切关系,是近年来代谢性疾病的热点领域之一。
、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回。
瘦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1瘦素与胰岛素反抗胰岛素反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IR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即一定量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等的共同发病基础。
论 著2型糖尿病病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王吉凌, 宁 涛, 吴铁华(包头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内蒙古包头014040) 摘 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BM I、HbA1C、TG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非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脂肪肝者。
无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50例做对照。
结果:发现BM I、Hb A1C、TG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脂肪肝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I R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成分之间的关系密切。
2型糖尿病积极控制体重,改善I R和控制血糖、调整血脂紊乱,对于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脂肪肝;代谢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13(2007)06-0475-03CL INI CA L ANA LY SI S O N RELAT IVE FAC TO RS O F T2MD PAT I ENT W ITHO UT ALCO H OL I C FATTY L IVERWA N G J i-ling, N I NG Tao, WU Tie-hua(D epa rt m ent of Gastro enterology,Cent er H ospit a l of Baotou,Baotou014040China)Abstrac t:O b ject ive:T 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 p bet ween T2MD w ithout alcoholic fatty liver and B M I,Hb A1C,TG.M ethods:Choosing80patients of T2MD c omp lica ted alcoholic,medical or aut oi mm une hepatilis leading to pa r ed w ith50patients of T2MD without a lcoholic fa tty liver.Results:BM I,HbA1C,TG are m ain dange r ous f actors that lead to fatty liver.The morbidity of the fatty liver gr oup that suffer fr om m etabolic syndro m e.Hypertenti on and c or onary athe r oscle r otic heart disea se is obviously highe r than that of compared gr oup.C onc lusi on:I t’sosculation connection bet ween T2MD without fatty liver and eve r y rela tive ele m ent of m etabolic syndr om e based on I R.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unalcoholic fatty liver,it is i m portant to c ontr ol weight,i mpr ove I R,adjust blood sugar and regulate the tur bulence of bl ood li p ids actively f or the patients of T2MD.Key wor ds:diabete sm ellitus;Type2T2MD;fatty liver;m etabolic syndr om e 最近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I 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且主要是有吸烟史的鳞癌患者ꎬ究其原因或许是烟尘会对鳞状细胞造成刺激进而引发恶变ꎮ该研究中显示SCC异常组病例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ꎬ提示SCC是NSCLC患者的不利预后因素ꎮ本研究通过CellSearch系统检测研究对象的循环肿瘤细胞数ꎬ发现NSCLC组外周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数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ꎬ良性组和对照组循环肿瘤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ꎬ而且Ⅰ㊁Ⅱ期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数显著少于Ⅲ㊁Ⅳ期患者(P<0.05)ꎮ本文通过血清学方法对NSCLC组㊁良性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CC水平进行检测ꎬ显示NSCLC组SCC-A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ꎬ良性组和对照组SCC-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ꎻNSCLC组循环肿瘤细胞数和SCC-Ag水平呈正相关ꎬ循环肿瘤细胞数越多ꎬ患者体内血清SCC-Ag水平越高ꎮ健康对照组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数为0ꎬ只有微量的血清SCC-Agꎬ而NSCLC组中患者体内才有循环肿瘤细和大量血清SCC-Agꎮ通过NSCLC组和良性组的对比发现ꎬ随着肺癌患者病情的恶化ꎬ其循环肿瘤细胞数和SCC-Ag水平的明显上升ꎮ综上所述ꎬ针对临床可疑的NSCLC患者可联合检测其循环肿瘤细胞数和血清SCC-Ag水平ꎬ有助于提高NSCLC的临床检出率ꎬ减少漏诊情况ꎬ使患者尽早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ꎮʌ参考文献ɔ[1]㊀张天ꎬ苑惠敏ꎬ毛凯ꎬ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与近期疗效的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ꎬ2013ꎬ33(3):290~293.[2]㊀张昕ꎬ张湘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多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ꎬ2007ꎬ14(20):1548~1551.[3]㊀王慧敏ꎬ钟华ꎬ金波ꎬ等.血清肿瘤标志物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J].肿瘤ꎬ2012ꎬ32(12):1021~1024.[4]㊀杨景魁ꎬ吕金爽ꎬ郑广钧ꎬ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近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J].中国肿瘤临床ꎬ2014ꎬ41(1):64~67.[5]㊀张楠ꎬ李铁军ꎬ李鲲鹏ꎬ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谱及趋化因子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测价值研究[J].重庆医学ꎬ2017ꎬ46(25):3484~3485.[6]㊀罗疏薇ꎬ欧春萍ꎬ张莉萍ꎬ等.应用ROC曲线评价CEA㊁CYFRA21-1㊁SCC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ꎬ2011ꎬ40(3):250~252.[7]㊀李丹ꎬ李翀ꎬ张克新ꎬ等.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ꎬ2014ꎬ32(5):366~368.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18)02-293-04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的影响因素研究葛晓春ꎬ㊀王英南ꎬ㊀高㊀宇ꎬ㊀刘晓燕ꎬ㊀王旭泽(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ꎬ㊀河北㊀承德㊀067000)ʌ摘㊀要ɔ目的: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的影响因素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患者的一般状况㊁生活习惯㊁自我管理等资料ꎬ选取136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ꎬ138例绝经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ꎮ对比两组资料的差异ꎮ结果:两组患者高脂饮食㊁高糖饮食及体育锻炼㊁自我管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饮食(OR=2.324ꎬ95%CI=1.409~3.833)㊁高糖饮食(OR=1.866ꎬ95%CI=1.118~3.114)是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ꎮ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的影响因素有饮食习惯㊁体育锻炼㊁自我管理ꎬ高糖高脂饮食是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ꎮʌ关键词ɔ㊀绝经后女性ꎻ㊀2型糖尿病ꎻ㊀脂肪肝ꎻ㊀影响因素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18.02.031StudyontheFactorsofInfluencingFattyLiverinPostmenopausalWomenComplicatedwithType2Diabetes392 ʌ基金项目ɔ河北省承德市科技计划项目ꎬ(编号:201422015)ʌ通讯作者ɔ高㊀宇GEXiaoChunꎬ㊀WANGYingNanꎬ㊀GAOYuꎬ㊀etal(TheAffiliatedHospitalofChengdeMedicalCollegeꎬHebeiChengde067000ꎬ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analyzetheinfluencingfactorsoffattyliverintype2diabeticpatientswithPostmenopausal.Methods:FromOctober2012toOctober2014ꎬthegeneralconditionꎬlifestyleandself-managementdataofhospitalizedpatientswerecollected.136casesofpostmenopausaltype2diabetesmellituswithfattyliverwereselectedasobservationgroupꎬand138casesofpostmenopausalpatientswithtype2dia ̄betesmellitusas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ofthedatabetween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ofhighfatdietꎬhighsugardietꎬphysicalexerciseandselfmanagementindex(P<0.05).Multivariate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highfatdiet(OR=2.324ꎬ95%CI=1.409to3.833)andhighcarbohydratediet(OR=1.866ꎬ95%CI=1.118to3.114)wereriskfactorsforfattyliver.Conclusions:Theinfluencingfactorsoffattyliverinpostmenopausal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arediethabitsꎬphysicalexerciseandself-management.Highglucoseandhigh-fatdietareriskfactorsforfattyliver.ʌKeywordsɔ㊀Postmenopausalwomenꎻ㊀Type2diabetesꎻ㊀Fattyliverꎻ㊀Influencingfactors㊀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ꎬ生活方式的改变㊁饮食结构的混乱以及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ꎬ除糖尿病以外的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㊁肥胖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ꎬNAFLD)等发病率逐年升高ꎬNAFLD已成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1]ꎮ有7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2]ꎬ女性NAFLD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ꎮTorres等[3]的研究显示ꎬ绝经后NAFLD高发ꎬ提示雌激素在NAFLD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ꎮ在绝经期女性肝脏对脂肪酸的氧化能力下降ꎬ导致脂肪生成增加ꎬ肝脏脂肪堆积和炎症反应ꎮ那么究竟哪些因素提示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脂肪肝ꎬ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ꎮ本研究的目的为通过分析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的影响因素ꎬ为预防或延缓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ꎬ提高绝经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ꎮ1㊀对象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ꎬ选取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298例ꎬ有效病例274例ꎬ有效率为92%ꎬ根据临床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ꎬ按纳入和排除标准ꎬ分为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136例)和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138例)1.2㊀方法:资料收集方法:①由内分泌科医务人员5名ꎬ其中主管护师1名㊁医师1名㊁护师3名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案室查阅入选患者的住院医疗㊁护理病历ꎬ从事原始资料的收集ꎮ②评价指标:具体收集内容包括入院时年龄㊁婚姻状况㊁工作性质㊁吸烟史㊁饮食习惯㊁体育锻炼㊁自我管理ꎮ1.3㊀质量控制:①严格按照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的诊断标准[4]ꎬ根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关于NAFLD的相关诊断标准[5]ꎮ②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实施病例资料收集ꎬ力保准确ꎻ③数据录入前严格核对ꎬ采用双人双录的方式ꎬ发现差异根据记录号按原始调查表进行改正ꎬ控制数据偏倚ꎮ1.4㊀统计学方法:数据由专人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ꎬ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ꎬ计数资料用χ2检验ꎬ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并对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脂肪肝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ꎮ2㊀结㊀果2.1㊀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㊁工作性质㊁婚姻状况比较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1ꎮ2.2㊀观察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比较:两组患者吸烟史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两组患者饮食习惯㊁体育锻炼㊁自我管理比较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2ꎬ3ꎮ492表1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因素观察组对照组χ2POR95%(CI)年龄(岁)ȡ6598990.0030.9531.0160.600~1.721<653839工作性质农民40440.1970.6570.8900.532~1.488非农民9694婚姻状况(单身)是34360.0430.8370.9440.549~1.626否102102表2㊀两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比较因素观察组对照组χ2POR95%(CI)吸烟是16200.4470.5040.7870.38~1.592否120118高脂饮食是653911.0980.0012.3241.409~3.833否7199高糖饮食是54365.7600.0161.8661.118~3.114否82102体育锻炼是487510.0520.0020.4580.282~0.745否8863自我管理好56786.4550.0110.5380.333~0.870差8060表3㊀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有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BSEWaldPExp(B)EXP(B)的95%CI下限㊀㊀㊀㊀上限高脂饮食0.7430.3055.9250.0152.1021.1563.824高糖饮食0.6320.3154.0300.0451.8821.0153.490体育锻炼-0.5410.2973.3120.0690.5820.3251.0433㊀讨㊀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大多合并肥胖症和(或)血脂紊乱ꎮ以往研究还发现ꎬ有一部分患者尽管体重指数未达到肥胖的诊断标准ꎬ但其已表现出腹部内脏脂肪的明显增加(即内脏性肥胖)ꎬ这样也可出现脂肪肝[6]ꎮ肥胖症患者主要因为体内脂肪过多蓄积ꎬ这类患者平素饮食多为长时间的高热量的食物摄入ꎮ本研究中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㊁婚姻状况㊁工作性质㊁吸烟史㊁饮食习惯㊁体育锻炼㊁自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收集ꎬ统计结果发现ꎬ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ꎬ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有明显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ꎬ主592要体现在喜食甜食㊁油炸等高脂饮食ꎬ不运动或少运动等ꎬ自我管理能力差ꎬ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不掌握㊁不重视等ꎮ患者肥胖以中心性肥胖为主ꎬ大多饮食控制不佳及缺乏体育锻炼ꎮ不良的饮食习惯多以高脂饮食为主ꎬ因此他们更容易出现代谢的异常ꎬ合并代谢综合征ꎮ女性饮食结构的异常主要体现在甜食及油炸食品的摄入过多ꎬ致使体重的增加ꎬ血脂异常ꎬ加重胰岛素抵抗ꎬ致使更易发生脂肪肝ꎮ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大多女性患者缺乏运动ꎬ糖尿病病人ꎬ特别是超重或肥胖者ꎬ应适当运动ꎬ运动可以减肥ꎬ运动还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ꎬ使肌肉对糖的摄取增加2倍ꎬ增加糖原合成酶的活性ꎮ但是运动也有潜在性危险ꎬ特别是已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病人ꎬ则可能使冠心病加重ꎬ运动中血压升高ꎬ视网膜出血ꎬ尿蛋白增加ꎬ使神经病变进展ꎬ退行性关节病加重ꎬ以及发生低血糖等ꎬ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ꎮ到目前为止ꎬ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仍无特效的治疗手段ꎬ因此应尽早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ꎬ减轻体重ꎬ积极控制血糖及血脂ꎬ避免脂肪肝的发生ꎮ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ꎮ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减少也促进肝脏合成肾素底物ꎬ调节血管紧张素的基因表达ꎬ参与绝经后女性高血压的发生[7]ꎮ在steno-2研究中得出通过全面干预多种危险因素能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约50%[8]ꎮ因此ꎬ在我们的日常临床工作中做好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多种危险因素的护理工作ꎬ对改善患者病情有很大的作用ꎮʌ参考文献ɔ[1]㊀高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紊乱研究进展[J].中华内分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年会暨2012年复旦大学ꎬ脂肪肝与代谢紊乱论坛论文集ꎬ2012.[2]㊀AnguloP1ꎬLindorKD.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J].GastroenterolHepatolꎬ2002ꎬ17(1):86~90. [3]㊀TorresDMꎬWilliamsCDꎬHarrisonSA.Featuresꎬdiagno ̄sisandtreatment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J].ClinGastroenterolHepatolꎬ2012ꎬ10(8):837~858.[4]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ꎬ2011ꎬ3(6):54.[5]㊀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ꎬ2012ꎬ4(7):4~10.[6]㊀范建高ꎬ曾民得.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5.54.[7]㊀PolotskyHNꎬPolotskyAJ.Metabolicimplicationsofmeno ̄pause[J].SeminReprodMedꎬ2010ꎬ28(5):426~434. [8]㊀GaedePꎬPedersenO.Targetinterventionagainstmultiple-riskmarkerstoreducecardiovasculardisease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J].AnnMed.2004ꎻ36(5):355~366.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18)02-0296-06个体化预测妊娠晚期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曾宪琴ꎬ㊀王丽俊ꎬ㊀鲁炳怀(中国民航总医院院感染办公室ꎬ㊀北京㊀100123)ʌ摘㊀要ɔ目的:通过对妊娠晚期孕妇无乳链球菌(GBS)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ꎬ建立个体化预测GBS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ꎮ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妊娠晚期孕妇694例ꎬ收集临床资料ꎬ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ꎬ分析GBS感染危险因素ꎻ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GBS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ꎬ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ꎬ并应用ROC曲线探索列线图模型对GBS感染的预测效率ꎮ结果:694例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率为9.80%ꎮ高龄(OR=2.79ꎬ95CI%:1.45~5.84)㊁孕前超重/肥胖(OR=2.50ꎬ95CI%:1.11~5.66)㊁阴道炎(OR=3.71ꎬ95CI%:1.88~7.32)㊁尿路感染(OR=2.68ꎬ95CI%:1.25~5.78)及妊娠合并糖尿病(OR=3.14ꎬ95CI%:1.39~7.09)均是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ꎮ列线图模型预测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风险的一致性指数为0.816ꎻROC曲线示列线图模型预测GBS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757~0.899)ꎮ结论:本研究基于高龄㊁孕前超重/肥胖㊁阴道炎㊁尿路感染及妊娠合并糖尿病这5项独立危险因素ꎬ建立的个体化预测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ꎬ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ꎬ临床应用价值高ꎬ对甄别高风险人 692ʌ基金项目ɔ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ꎬ(编号:Z141107002514036)。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与未合并脂肪肝患者的区别,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相关因素。
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180份,分为合并脂肪肝63例与未合并脂肪肝组117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方面的数据差异。
结果在180份资料里,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占资料总数的35.00%。
合并脂肪肝组在BMI、TG、TC、Hba1c、LDL-C等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DL-C水平上低于未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发病率与体重、血脂、Hba1c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标签:2型糖尿病;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Related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with Fatty Liver Analysis
LIU Ru
Ordos City Police Fire Brigade Clinic,Erdos,Inner Mongolia,0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and not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Methods Extract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formation 180,divided into 63 cases of fatty liver fatty liver and non-consolidated group 117 cases,compared to two groups in age,body mass index(BMI),three triglyceride (TG),total cholesterol (TC),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and other aspects of data discrepancies. Results In the 180 copies of the information,the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accounted for 35.00% of the total available. With fatty liver group in BMI,TG,TC,Hba1c,LDL-C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e unconsolidated and other fatty liver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on HDL-C levels lower than those without fatty liver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incidence of weight,lipids,Hba1c other factors have some relevance,should adopt targeted prevention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Ffatty liver;Relevance;Research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糖尿病与肝脂肪都已
成为常见病,并每年不断增多。
糖尿病更容易诱发脂肪肝,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炎[1]。
该文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180份,分为合并脂肪肝63例与未合并脂肪肝组11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区别,分析影响该病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180份,其中男101例,女79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8.1±5.32)岁,分成合并脂肪肝组与未合并脂肪肝组。
合并脂肪肝组共计63份资料,包括男38例,女25例,平均年龄(49.8±4.26)岁。
未合并脂肪肝组共计117份资料,包括男63例,女54例,平均年龄(46.7±5.73)岁。
排除患有各种肝炎、营养不良及肝肾功能不全的资料。
1.2 方法
回顾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利用BMI体重指数对体检者肥胖情况进行诊断,诊断标准依据:亚洲成人肥胖工作组标准,BMI指数≥25 kg/m2的体检者诊断为肥胖。
血压测量标准依据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2]。
2型糖尿病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作为依据[3]。
脂肪肝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定的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为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
1.3 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4]
①患者肝区近场有弥漫性点状高回声(高于脾脏与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弱,小部分为灶性高回声;②患者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楚;③患者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且前缘变钝;④患者肝内血管走向正常,但血流信号减少或显示不易;
⑤患者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楚或不完整。
1.4 统计方法
该文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 17.0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在180份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里,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占资料总数的35.00%,未合并脂肪肝占65.00%,合并脂肪肝组在BMI、TG、TC、Hba1c、LDL-C 等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DL-C水平上低于未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在我国发病率越来越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
国脂肪肝发病率目前高达10%~24%,而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发病率更高为53.98%,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脂肪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当肝细胞内脂质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时,被视为病理学状态[5]。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90%以上是因为肥胖而引起来的。
我国因成年人肥胖而引发的脂肪肝发病率可达15%左右[6]。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有关[7]。
该文通过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180份,对比合并脂肪肝患者与未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区别,分析影响该病的相关因素。
结果显示如下,合并脂肪肝组例数占资料总数的35.00%,未合并脂肪肝组例数占65.00%,合并脂肪肝组在BMI、TG、TC、Hba1c、LDL-C等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DL-C水平上低于未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合并脂肪肝组存在着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发病率与体重、血脂、Hba1c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邢爱君,季春鹏,施继红,等.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40-44.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1.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S1-S36.
[4] 韩轶超,张旭刚,彭晔,等.衡水市职工肝胆B超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8):3443-3445,3449.
[5] 石胜利,沈洁,濮先明. 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回顾性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80-1582.
[6] 罗燕,李蕴瑶,范志雄,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1-35.
[7] 于晓静,王晓梅,冯海娟.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4(30):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