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2]《管理经济学》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管理经济学》内涵与教学概要《管理经济学》内涵与教学概要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管理经济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它提供了许多实践上的经济决策的理论基础,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本文将围绕《管理经济学》的内涵及教学概要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管理经济学》的内涵。
管理经济学主要关注企业和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研究企业经济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具体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企业的目标与绩效评价。
企业的目标往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实质性评判。
管理经济学通过研究企业的目标选择和评价方法,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策略,并通过绩效评价来监控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成本与产量分析。
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成本的结构与成本的决策,通过分析企业生产要素的运用与组织结构的优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市场行为与竞争战略。
管理经济学关注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与策略选择,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市场力量的影响。
通过对市场需求、供给、价格等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管理经济学》的教学概要。
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正确的学科观念。
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管理经济学的教学不仅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注重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管理经济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管理者。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
《管理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管理经济学基础一、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任务1. 管理经济学的定义: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决策过程中,以帮助管理者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
2. 管理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性:管理经济学专注于单个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行为,而不是整个经济体系。
- 实用性:管理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分析工具和模型,可直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多学科性:管理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 决策导向:管理经济学的核心在于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3. 管理经济学的任务:- 提供决策工具:管理经济学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如成本分析、需求预测、投资评估等。
- 优化资源配置:管理经济学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 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分析市场和竞争环境,管理经济学帮助企业制定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 评估风险与不确定性:管理经济学提供方法来评估和应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企业的性质及其目标1. 企业的性质:- 经济实体: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自己的资产、负债和权益。
- 利润追求者: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市场参与者:企业在市场中与其他参与者(如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互动。
2. 企业的目标:- 经济目标:包括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市场份额扩大、收入增长等。
- 社会目标:企业还应承担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区服务等。
- 长期目标:企业的长期目标是持续成长和价值最大化,确保企业在未来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三、管理经济学的六个决策依据1. 成本与收益分析:- 成本概念: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等。
- 收益概念:总收入、边际收入、利润等。
- 成本-收益比较:确保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实现盈利。
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
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3、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指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在研究组织如何最有效地实现目标上的应用。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管理经济学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这些经营决策关注于既影响日常决策,也影响长期计划决策的经济力,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
4、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
它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市场机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
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定的并起独特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机制等。
5、杠杆借力;杠杆借力就是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以相互借力的方式,构建的一种激励相容的商业运营模式。
就是一种使市场中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吻合的交易机制。
6、激励相容;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1:[单选题]10.对-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 ) A:0B:负值C:非弹性D:弹性大小不-定参考答案:A2:[单选题]9.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下列哪种情况-定会使需求减少( )A:收入增加,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B:收入减少,同时互补品的价格上涨C:收入增加,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D:收入减少,同时互补品的价格下降参考答案:B3:[单选题]8.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陡的需求曲线弹性()A:大,大B:小,小C:小,大D:大,小参考答案:D4:[单选题]7.在下列商品中,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的商品是( )A:食盐B:面粉C:大白菜D:点心参考答案:D5:[单选题]6.当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值时,则这种产品应为( )A:低档货B:高档货C:正常货D:都有可能参考答案:A6:[单选题]5.交叉弹性为( )时,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对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表明这两种产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一定参考答案:C7:[单选题]4.在资源一定条件下,现有A、B、C三种选择方案,其对应的净收益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和120万元,若选择了B方案,则机会成本为( )A:0B:100万元C:120万元D:150万元参考答案:C8:[单选题]3、可用于企业决策的基础是()A:会计利润B:经济利润C:正常利润D:最大利润参考答案:B9:[单选题]2.机会成本是指()A:在选择一个行动方案时,因放弃了另一方案而做出的牺牲B:有可能发生的成本C:在选择一个行动方案时,被放弃的另一方案的成本D:从销售收入中扣除正常利润之后得出的成本参考答案:A10:[单选题]l.管理经济学认为,企业的长期目标是()A:企业利润最大化B:企业价值最大化C:企业成本最低化D: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参考答案:B1:[单选题]10.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的企业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比,一般情况下,其生产决策的结果是,()A:产量要高些,利润要少些B:产量要高些,利润要高些C:产量要小些,利润要高些D:产量要小些,利润要少些参考答案:A2:[单选题]9.下列属于变动成本的是()A:管理人员的工资B:厂部办公费用C:生产工人的工资D: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参考答案:C3:[单选题]8.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随着产量增加()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B: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C: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变动成本参考答案:B4:[单选题]7.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劳动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必须被考虑为( )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D:上述任意一种参考答案:C5:[单选题]6.平均固定成本:()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C: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D:与产量的关系不确定参考答案:B6:[单选题]5.假定等成本曲线为:C=20K+40L,其中C=1 200 元,今如果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都上涨一倍,但总成本C仍保持不变,那么:()A:等成本曲线的斜率会增加一倍B:等成本曲线的斜率会保持不变C:等成本曲线会向内平移D:B和C都对参考答案:D7:[单选题]4.当在多种投入要素中,有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发生了变化:()A:生产函数也就发生变化B:等产量曲线也就发生变化C:企业就会用相对便宜的投入要素来替代较贵的投入要素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C8:[单选题]3. 利润最大化要求改变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直到:()A:每一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该投入要素的单位成本B:单位产量的边际收入等于每-投入要素的价格C:单位产量的边际收入等于每-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D:企业的总产量最大参考答案:A9:[单选题]2. 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 )的产品数量。
管理经济学(DOC 94页)Ch1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本章将围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扼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名词概念。
这里研究的问题是在整个经济学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概括,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抽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最终可以获得具体深入的理解。
§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经济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物质基础。
古代的思想家曾经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比较起来,经济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是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建者,英国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于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划小为并列的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部分。
随后英国的(James Mill,1773-1836)于182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首创四分法,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部分。
英国的(Nassan William,Senior,1790-1864)于183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大纲》一书提出政治经济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只应该是一门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而不应该是一门规范科学(Normative Science),讨论客观的事实是怎样的,至于在生产、分配环节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增进一个社会的福利,涉及到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不是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分别在奥国、英国、法国有三位经济学家(Karl Mengers 1840-1921)(W.S.Jevons,1835-1882),(Leon Walias,1834-1910)提出了“边际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设计到财富的生产、交换和分配方面的问题。
管理经济学课件1.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了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来解决管理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对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经济学工具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2. 课程目标•了解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能够应用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决策能力。
3. 课程大纲第一章:管理经济学导论• 3.1 课程简介• 3.2 管理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 3.3 管理决策的经济学原理第二章: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 3.1 市场结构的分类与特征• 3.2 市场竞争与垄断行为• 3.3 市场竞争策略分析第三章:成本与生产• 3.1 成本理论与分析• 3.2 生产函数与生产规模• 3.3 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第四章:需求与定价• 4.1 需求曲线与需求弹性• 4.2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供求平衡• 4.3 价格歧视与定价策略第五章:企业投资与风险分析• 5.1 利润与风险的关系• 5.2 投资决策与投资评价方法• 5.3 风险分析与经营决策第六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1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类型• 6.2 政府干预的目的与方式• 6.3 政府干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4. 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每周学生需要阅读指定的教材和论文,并准备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5. 课程评估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小组讨论成绩、课堂参与等。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期末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管理问题并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
6. 参考教材•王健. 管理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孙逢春. 管理经济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绪论第一节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范围管理经济学是将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微观经济学)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科.一、问题的引出:企业的决策问题[案例] 企业面临的基本决策:当一家企业决定要生产某种新产品之前,面临的基本决策问题如下:1、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没有市场需求? 需求取决于哪些因素?2、如何生产?3、生产多少?4、价格定多少?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思考上述问题就是管理经济学。
二、什么是经济学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两大分支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主体和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研究总需求、总产量、总就业量;、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总量。
(一)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1、完全理性(经济人)最有代表性的,是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后人称之为“经济人”(economic man)的理性人:“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2、完全竞争3、完全信息(二)微观经济的基本框架1.市场供求原理2.家庭经济行为3、企业经济行为·4、市场竞争三、从微观经济学到管理经济学1.它们两者之间的目的是不同的,管理经济学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决策问题而提供经济分析手段。
微观经济学是为了揭示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理解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2.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各自的着重点不一样,管理经济学的着重点在于企业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着重点在于最后引申出整个经济的一般均衡构架,逐出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等福利经济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