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二课__维护劳动权益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6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机电专业一年级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境激趣】观看视频《劳动合同短期化让人忧》设问:(1)是什么原因让小刘很担心自己的未来?(2)企业劳动合同短期化侵害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在现实工作中,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我们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2课第1框题: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板书)。
要维护个人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学会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学生思考、讨论【引思明理】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板书)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45第1自然段,结合《劳动合同短期化让人忧》视频讨论:企业劳动合同短期化违背了签订劳动合同的哪些原则?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板书)(2)劳动者的义务(企业劳动合同短期化违反了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是企业规避法律的不合法行为。
)(1)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板书)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学生思考、讨论(板书)(3)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板书)(1)视频中劳动合同法有哪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具体规定?(2)这对我们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有什么启示?3.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板书)协商解决和调解都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但是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能越过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板书)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劳动者履行义务对单位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教师强调:劳动者享有权利,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履行义务有利于单位的发展,最终对劳动者个人有益,进一步强调在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我们应当知道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是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避免今后产生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就意味着确立了劳动关系,那么作为劳动者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劳动义务?二者的关学生思考、讨论授课教师:文婕。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十二课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第一课时一、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教课目的1.认知(1)认识劳动合同的组成因素和订立过程(2)认识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3)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保护自己的权益2.感情态度观点加强自己的权益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够坚持做到权益与义务的一致,提升学生依法保护自己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运用懂得劳动者正确保护自己的权益的门路和方式,能够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有问题。
二、教材剖析1.教课要点提升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从教课纲领看,依法保护权益属于教课要求中的运用层次;从教课内容来看,提升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自己是签署劳动合同和加强劳动者权益、义务意识的目的所在及教课的落脚点。
从现实来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遇到入侵的案例好多,好多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冷淡、法律知识的缺少又限制着劳动者依法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能力,而广大中职学生作为将来的劳动者,依法保护个人合法权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个人以致家庭的亲身利益。
因此,提升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是教课要点。
2.教课难点依法签署劳动合同从劳动合同自己来看,签署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就业时的一个重要步骤,能否成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能否与用人单位签署了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不单表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正式确定了劳动关系,并且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义务关系固定和明确下来,进而能够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保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纠葛。
从实质状况来看,我国目前还广泛存在着劳动合同签署率低、限期短、内容不规范等现实问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题。
第十二课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第一课时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2)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够坚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运用懂得劳动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和方式,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从教学大纲看,依法维护权益属于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从教学内容来看,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本身是签订劳动合同和增强劳动者权利、义务意识的目的所在及教学的落脚点。
从现实来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例很多,很多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淡漠、法律知识的缺乏又制约着劳动者依法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能力,而广大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个人乃至家庭的切身利益。
所以,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从劳动合同本身来看,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就业时的一个重要步骤,能否成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不仅表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正式确立了劳动关系,而且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固定和明确下来,从而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保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纠纷。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等现实问题。
从学生自身实际来看,大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切身体会,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规范性、有效性等均缺乏必要的认识。
所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3.结构线索本学时的主题是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逻辑结构是:怎样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这是成为劳动者、确定劳资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成为劳动者后作为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和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劳动者享有权利,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理解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与途径,知道劳动者维权的法律依据,熟悉解决劳动争议的形式等。
第十二课第一框《保护劳动权益》案例剖析一、劳动法的基本源则(一)劳动法的拟订我国宪法例定劳动既是公民的权益又是公民的义务。
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经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开始实行。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亲近相联的其余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这里所说的劳动关系,就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与劳动关系亲近相关的社会关系,主要包含劳动管理关系、劳动保险关系、劳动争议关系、劳动督查关系等。
【剖析意义】劳动法的宣布与实行关系到亿万劳动者的亲自利益,因此是我国法制建设上的一件大事,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动法是一部全面系统调整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律。
它的合用范围很广,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集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合用。
它的内容全面系统,包含了劳动关系和劳动工作的各个方面。
【谈论】劳动法是一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的法律。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劳动关系日趋走上市场化的道路,要求劳动制度要与之相适应,劳动关系日趋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劳动法的宣布适应了这一历史要求,表现了这一主旨,确定了好多新的劳动制度,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劳动法以基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式劳动关系。
包含劳动就业、职工薪资、社会保险、职工培训等。
此中劳动合同制最具代表性。
劳动合同制是按着国际模范,要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用劳动合同确定的制度。
它改变了过去计划用人的模式,把人力资源即劳动力推向市场,恩赐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实行双向选择,赞成劳动力合理流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踊跃要素。
(二)劳动法的基本源则我国劳动法的基本源则有:第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经过各种法律手段和措施有效地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第十二课第一框维护劳动权益教学设计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许本洲吴万永教学内容第十二课第一框维护劳动权益课时 1教学目标认知了解实现就业的途径;懂得正确签订劳动合同;知道劳动合同中常见的侵权行为;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懂得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权益。
情感态度观念增强正确维护劳动权益的意识,在求职、劳动的过程中,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运用能识破求职过程中的陷阱,识别不规范的劳动合同,选择最经济、最有利的方式解决可能出现的劳动争议,避免自身劳动权益受侵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劳动合同的签订。
教学难点:识别和防范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各种侵权行为。
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和材料;事先布置学生做职校生就业方式的调查;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印发职校生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复印件。
学生:预习课文;调查职校生的就业方式;收集与就业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活动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作者简介:许本洲,男,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处主任,德育学科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职业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南京市职业教育德育中心组兼职教研员,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参与过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参编了国规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及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先后主编、参编《就业与创业指导》、《职场导航》等教材、专著10多本,有10多篇论文先后获奖或发表。
教学设计使用说明:“教学过程”中各部分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同步进行。
可参见本课表格式教学设计(点击下载)。
本课教学课件下载:维护劳动权益课件。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二课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学设计方案江门市新会机电中专学校吴慧嫦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2、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够坚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劳动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和方式,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大多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知识缺乏,应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所以,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是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合同劳动者权利的维护途径从学生自身实际来看,大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切身体会,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规范性、有效性等均缺乏必要的认识。
所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教学难点。
(三)关键点:组织学生分析劳动者履行义务对单位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劳动者享有权利,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履行义务有利于单位的发展,最终对劳动者个人有益,进一步强调在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三、学情分析学习作为劳动者最基本、最需要的法律知识,为中职学生今后顺利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但学生情况如下: 1、中职学生没有直接相关的生活经历,例如没有劳动经历、未签订过劳动合同等; 2、学生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合同意识、维权意识不够烈; 3、对于自己作为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知道的比较少。
将一节课分为多个片段,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小手段,比如观看视频,观看图片,角色游戏等,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让学生学好学会。
四、教学方法(一)案例探究法:播放短期合同案例视频(二)自学阅读法:播放霸王合同图片(三)分析归纳法:角色游戏归纳维权途径五、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一)《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二)网上资源——有关《劳动合同短期化让人忧》的视频资料;——有关劳动合同中霸道条款的图片和解说;(三)专门针对此课的PPT演示文稿。
中职职业道德说课稿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中职职业道德说课稿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高一年级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这一课的内容与中职生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
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中职生有必要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要懂得如何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维护合法权益,对中职生将来的职业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内在结构本学时的主题是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围绕这一主题分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分析了怎样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这是成为劳动者、确定劳资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其次介绍了作为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和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劳动者享有权利,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最后阐述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与途径。
(三)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2)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够坚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运用懂得劳动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和方式,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从教学大纲看,依法维护权益属于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从教学内容来看,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本身是签订劳动合同和增强劳动者权利、义务意识的目的所在及教学的落脚点。
从现实来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例很多,很多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淡漠、法律知识的缺乏又制约着劳动者依法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能力,而广大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个人乃至家庭的切身利益。
第十二课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教学目标: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懂得劳动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和方式。
了解设立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树立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以及注重质量和信誉的意识,认识依法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质量为本注重信誉教学难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公平竞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事例对比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导入】首先,提出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张、小刘、小王是某中职学校的同学,毕业后在不同单位工作,但都遇到了一些与劳动合同有关的问题。
这一天,他们三个人聚集在一起谈起这些问题。
小张说:“单位与我订了一年的试用期。
”,小刘说:“我才干了2个月,不知什么原因就被解雇了。
”,小王说:“我才不想签什么劳动合同,签订合同会束缚自己的自由,影响自己将来跳槽。
”探究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利大还是弊大?签订劳动合同有何作用,应遵循什么原则?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内容。
【教学过程】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含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签订劳动合同的作用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志。
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使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都能依法得到切实保障。
3、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的原则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阅读教材P145~146的正文和“链接”的内容,思考: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一,了解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一式两份。
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招收录用阶段:公布招聘简章、自愿报名、全面考核、择优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