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典籍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4
《文献通考》者,博考经史,广搜群籍,旁及百家,综括宇宙,上自羲农,下逮近世,凡一代之制度,一代之文章,一代之事迹,一代之风俗,莫不备载。
盖欲观一代之盛衰,必考一代之文献;欲知一代之得失,必察一代之风俗。
是以《通考》之作,实为治史之要务。
序曰:天地设位,日月运行,万物咸生,文治武功,继轨相承。
自羲农以来,历数千载,史册繁芜,文献充栋。
学者欲求其源流,究其得失,非通考不可。
然文献之富,非一人所能尽览,故有志之士,莫不欲穷搜极讨,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予尝观史,见历代帝王,莫不崇儒重道,修文德以化民。
故史册所载,皆圣贤之言行,经世之治术,足以为后世法。
然古之史家,或详于一代之政,或略于一代之文;或重于一代之文,而轻于一代之政;或详于一代之风俗,而略于一代之制度。
是以后世学者,每苦于史籍之繁杂,难以综览。
予尝病夫,学者欲求一代之文献,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予于是有志于编撰《文献通考》,以综括一代之文献,使学者得以窥一代之全貌。
于是,予搜罗典籍,披阅群书,辨析源流,考订得失,欲使《通考》之作,成为一代之史鉴。
夫史者,所以明道也。
道不明,则政不明;政不明,则民不安。
故史之作,所以载道也。
今《通考》之作,非徒载一代之文献而已,亦欲载一代之道。
故予于《通考》之中,凡一代之制度、风俗、文章、事迹,莫不考究详明,以俾学者得以窥一代之道。
夫《通考》之作,非易事也。
文献浩如烟海,源流纷纭,欲求其全,非得博学之士不可。
予虽才疏学浅,然志在广博,欲竭尽所能,以成一代之《通考》。
庶几后之学者,得此以为阶梯,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今《文献通考》成,凡若干卷,自羲农至于近世,一代之文献,一一代之道,无不备载。
愿学者览之,得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有所启发,有所裨益。
以下为《文献通考总序》的文言文翻译:《文献通考》一书,广泛地考察了经史典籍,广泛搜集各类书籍,旁及诸子百家,综合涵盖了宇宙间的各种知识。
上自羲农时代,下至近世,每一朝代的制度、文章、事迹、风俗,无不详尽记载。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这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更多杂文阅读请关注。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棣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俱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
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注释]①《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
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译文]《论语》这部书共分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原文]孟子者,七篇止①。
讲道德,说仁义②。
[注释]①孟子:孟轲。
作《孟子》七篇。
②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译文]《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等优良品行的言论。
女娲补天Nuwa Mends the Sky[汉]刘安By Liu An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栽。
火煙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禝老弱。
In ancient times, the four comers of the sky collapsed and the world with its nine regions split open.The sky could not cover all the things under it, nor could the earth carry all ihe things on it. A great fire raged and would not die out; a lierce flood raced about and could not be checked.Savage beasts devoured innocent people; vicious birds preyed on the weak and old.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Then Nuwa melied rocks of five coiours and used them to mend ihe cracks in the sky,She supported the four comers of the sky with the legs she had cut off from a giant turtle.She killed the black dragon to save the people of Jizhou, and blocked the flood with the ashes of reeds.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溷,冀州平;校虫死,韌民生,背方州,抱阖天。
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蛰毒,无有攫噬之心。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语录体类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原文:逍遥游,逍遥游,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且而与其誉尧而非桀也,若与嗔蚋者同风。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译文:逍遥游,逍遥游,在这件事上认为是非,在那件事上也是认为是非。
而且,与其赞美尧而批评桀,不如和那些嗔怪蚊子的人一样。
大自然用我的形体承载着我,用生活劳苦我,用衰老使我安逸,用死亡使我休息。
所以,善于珍惜生命的人,其实也就是善于面对死亡的人。
原文: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彼其于致福也,未数数然也;此其于道也,亦未数数然也。
虽然,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列子能够乘风而行,轻盈自如,十五天后才返回。
他对追求幸福的事,并没有过分地追求。
他对幸福的事,并没有过分地追求;至于对道的追求,也没有过分地追求。
尽管如此,水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的能力也就有限。
在堂上凹陷的地方倒上一杯水,芥草就能当作船;如果放一个杯子,水就会溢出来,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太大的原因。
原文: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也;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也;而彼且奚适也?”译文:风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的能力也就有限。
所以,九万里的高空风就聚集在下面了,然后才能飞向南方。
蝉和蜩鸟嘲笑它说:“我们一跃而起就能飞,碰上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向南去呢?”庄子回答说:“它们要去哪里呢?我跳跃着向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翔,这也是飞;它们要去哪里呢?我跳跃着向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翔,这也是飞;那么它们要去哪里呢?”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讳辩》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讳辩》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议论文。
当时的著名诗人李贺因避父亲的名讳而不能参加进士科考,像其他读书人那样取得功名,以致前途受到影响。
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论述此事,表达他反对将“避讳”搞得太泛滥的主张。
作品原文:讳辩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1。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2:“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3。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4。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5。
”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6。
”律曰:“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邱’与‘’之类是也7。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8?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9?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10?周公作诗不讳11,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12。
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13。
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14。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15,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16?汉讳武帝名“彻”为“通”17,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18,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19。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20,以为触犯。
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21?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22?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23。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24。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25。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26。
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词句注释:1.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河南昌谷人。
《宋史·刘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刘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刘综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
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
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
”上嘉之,改太子中允。
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
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
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
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
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
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
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
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
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
上乃命综置盐事。
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
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
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
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
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
”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
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
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
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
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
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
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
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
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
”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
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
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
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
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新课标1译文: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新课标11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答案: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②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答案: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分析:题中,第⑴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第⑵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安徽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关键词:“誓"发誓,“以”,因为)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译文: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关键词是:“诸子”,各位先生.“蜂”,象蜜蜂一样。
“负气”,凭恃义气)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史记》者,汉司马迁之所著也。
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世称太史公。
此书乃我国古代史学之巨著,亦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文笔优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计一百三十篇。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之事,表则按年月排列,简述大事;书则记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之典章制度;世家则记载诸侯王、世家大族之事;列传则记载各种人物之事迹。
今将《史记》中一段文言文翻译如下:【原文】太史公曰:“昔者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皆神明之君也。
居上以治,居下以安。
是以天下咸服,诸侯归心。
其道存,则天下一;其道亡,则天下分。
故圣王之兴,必以其道,不以武力。
”【译文】太史公说:“从前,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都是具有神圣智慧的君主。
他们居上位治理国家,居下位安抚百姓。
因此,天下的人都服从他们,诸侯国都归心。
他们的道德存在,天下就会统一;他们的道德消失,天下就会分裂。
所以,圣明的帝王兴起,必须依靠他们的道德,而不是依靠武力。
”《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以下为其中一段:【原文】孔子,鲁人也。
生而圣,幼而敏,长而智。
学无常师,教无常法。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鲁国人。
生来就具有圣明的品质,幼年时聪明敏捷,长大后智慧过人。
他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
三十岁时立下志向,四十岁时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听从自己的耳朵,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但不会越过规矩。
《史记》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史记》,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还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魏略》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魏略》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魏略》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文言文翻译试卷(含答案解析)文言文翻译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翻译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班级撷英组翻阅典籍,搜集了以下语句,请你一起给加点字注释。
(1)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 (3)具答之( )(2)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 (4)诣太守( )3.将下列课内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 )(2)见渔人,乃大惊(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尝贻余核舟一( )(6)其两膝相比者(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便扶向路②罔不因势象形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小张想考考同学们对课文注释的掌握,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绝类弥勒( )(2)曾不盈寸(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以其境过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 (2)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 (3)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_ (4)咸来问讯______ (5)尝贻余核舟一______ (6)曾不盈寸______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乃不知有汉(2)处处志之(3)渔人甚异之(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余人各自复延至其家(6)以其境过清(7)潭中鱼可百许头(8)为宫室、器皿(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0)佛印绝类弥勒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甲兵武备,诚不可缺。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所志,汤若已。
齐谐者,志怪者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翻译:北海里有一条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它变化成了一只鸟,名叫鹏。
鹏的背部也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它愤怒地飞翔时,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水运动,它就会迁徙到南海。
南海,是天空的湖泊。
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之事的书籍。
齐谐所记载的怪异之事,汤若已经知道了。
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之事的书籍。
鹏鸟迁徙到南海时,水击起三千里的波涛,它振动翅膀向上飞九万里,离开南方的时间是在六月。
野马和尘埃,都是由生物的呼吸相互吹拂而成的。
天空湛蓝,那是它的真实颜色吗?它遥远而无法到达的尽头在哪里呢?它从高处俯瞰,也像这样。
而且,水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就没有承载大船的力量。
在堂上倒一杯水,芥草就能成为一艘船。
如果放一个杯子,水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风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就没有承载大翼的力量。
所以,鹏鸟飞行九万里,风就在它的下方,然后它才开始向南飞行。
蝉和学鸠嘲笑它,说:“我用力起飞,掠过榆树和檀树,有时飞不到目的地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方去呢?”《逍遥游》通过对鲲鹏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超越世俗束缚的哲学思想。
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读者在领略庄子深邃思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书翻译成记叙的文言文例句书(拼音:shū),本义作动词,是书写、记述的意思;后引申为名词,指简册、典籍、文书、信函等。
书翻译成记叙的文言文例句 11、[动词] 书:写。
《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动词] 书:记录。
《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3、[名词] 书:文字。
《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4、[名词] 书:书法。
《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5、[名词] 书:信。
《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名词] 书:文书;公文。
《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7、[名词] 书:书籍。
《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8、[名词] 书:指《尚书》。
9、[名词] 书:曲艺的一类。
《柳敬亭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书翻译成记叙的文言文例句 2•1、写字;记录;书写:~法。
大~特~。
振笔直~。
•2、字体:楷~。
隶~。
•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一部~。
一套~。
丛~。
新~。
古~。
~店。
•4、书信:家~。
~札。
•5、文件:证~。
保证~。
说明~。
挑战~。
白皮~。
•6、姓。
以上“书的一词多义文言文例句”内容由文言文整理,供大家参考。
典籍翻译一.典籍名称1. The Book of Poetry 《诗经》2. The Confucian Analects 《论语》3. Strategi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战国策》4. The Works of Mencius 《孟子》5. Historical Records 《史记》6. Peace-Blossom Source 《桃花源记》7.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三国志》Three Kingdoms 《三国演义》8. The Song of Eternal Sorrow 白居易:《长恨歌》9.The Four Books 《四书》10.The Five Classics 《五经》11.The Verse/Elegies of Chu 《楚辞》12.Zuo’s Commentary 《左传》13.Strategies/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Anecdot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战国策》14.The Great Learning 《大学》15.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中庸》16.The Book of History/Documents, or The Classic of History 《书经》或《尚书》17.The Book /Record of Rites or The of Rites 《礼记》,18.The Book of Change (s) 《易经》19.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春秋》20. Chuang Tzu 《庄子》21. Lao Tzu; Laotse 《老子》22. The Wisdom of Laotse 老子《道德经》23.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红楼梦》24. Journey to the West 《西游记》25. Outlaws of the Marsh/ The Water Margin/ Heroes of the Marshes/ All Men Are Brothers 《水浒传》26. History as a Mirror 司马光《资治通鉴》27.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汉书》28. Discourse Weighed in the Balance 王充《论衡》二.句子、段落1.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红楼梦:楔子》In this bust dusty world, having accomplished nothing, I suddenly recalled the girls I had known, considering each in turn, and it dawned on me that all of them surpassed me in behavior and understanding.2.It is therefore a mark of the limitless goodness of god that he permits evils to exist, and draws from them good.因此,上帝允许恶的存在,并使善从其中产生,这正是他无限善的标志。
4.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I a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bid you farewell! At this moment, I am still with breath in this world. When you read it, I will already become the member of the nether world.5.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Upon this, I feel so sad that tears are running along my cheeks, down to the napkin together with the ink, that I could hardly continue with the words.6.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for several times, I want to quit this letter but in that case you will never be able to know my ambition, and you may hold that I am willing to part with you, that I am too cruel to know you need me alive, thus this letter finally comes out sending my heart with unbearable sorrow.7.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 It is all my love for you that make me not fear for death./I love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What makes me brave enough to diea martyr’s d eath is the faith that I love you.8.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Since we get to know each other, I always wish that Jack shall have Jill and all shall be well. However, we are confronted with a blood-soaked world full of turmoil, which make it almost impossible.9.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Since Bai Juyi, wet his clothes with tears out of sympathy for a girl who played the lute, how could I behave like a Saint and forget all my love for you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Glancing back and smiling,She revealed a hundred charms.All the powdered ladies of the six palacesAt once seemed dull and colourless.1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Hence pupils are not necessarily inferior to teachers, and teachers need not always be superior to pupils.1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I like fish and I also like bear’s paws. If I cannot have the two together, I will let the fish go, and take the bear’s paws.1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It is such a delight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1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Just as there is a paradise in Heaven, 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on earth.1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ny mountain can be famous with the presence of an immortal, and any river can be holy with the presence of a dragon.1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At first, when we started on our track,The willows green were growing.And now, when we think of the journey back,It is raining fast and snowing.1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I daily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whether, in transacting business for others, I may have been not faithful;-whether,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 mayhave been not sincere;-whether I may have not mastered and practiced the instructions of my teacher.18.吾今与汝无言矣。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In the days to come, I will never be able to speak to you. But while living in the nether world, my wail will echo with yours19.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I didn’t believe that there might be immortals on the earth but now I do hope so !I also heard that there is a way for spiritual link and I do hope it truly works! In that case, in spite of my death, my soul could still be with you to ease your pain.20.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