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防斜打直
- 格式:ppt
- 大小:13.54 MB
- 文档页数:45
论井斜控制与钻速提高【摘要】井斜是影响井身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在现有的钻井技术基础上,为了保证井身质量,不得不减小钻压以控制井斜,钻速也大大降低,所以防斜打直与提高钻速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井斜?钟摆力?造斜力?提速?钻具组合1 井斜产生的原因1.1 地层因素主要包括地层的倾角、几何产状、各向异性、可钻性、软硬交错及断层等。
地层特性是井斜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可人为改变的客观因素。
1.2 钻具受压弯曲对井斜的影响钻进中在只考虑钻柱自转的情况下,当钻压较小时下部钻具保持直线稳定状态;当钻压增至某一临界值时下部钻具丧失稳定而发生弯曲,钻头及其相邻连接部分钻具的中心线偏离井眼轴线,使钻头与原井眼轴线产生一个钻头倾角,从而引起井斜(图1)。
1.3 钻头的影响在旋转钻井中,井眼的形成是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钻头除具有轴向钻进能力外,还具有侧切能力,也是井斜产生的原因之一。
1.4 钻具组合的影响在一定地层造斜力作用下,不同的钻具组合会钻出不同的井眼轨迹。
1.5 已钻成井眼几何的影响已钻成的井眼几何会对待钻井眼的井斜产生一定的影响。
1.6 钻井参数的影响同一地层特性、相同的钻头类型及钻具组合,不同的钻井参数会产生不同的井斜,钻出不同的井眼轨迹。
2 防斜打直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1 影响井斜的几个力学概念地层造斜力。
由地层特性引起井斜的力,取决于地层倾角、软硬交错和各向异性等因素,用Ff表示(图2)。
钟摆力。
在已形成井斜的井眼中,钻铤在一定钻压作用下弯曲与井壁接触,钻头至第一切点间钻铤的重量存在一个使井斜减小的力,称为钟摆力,用Fd表示,3 提高钻速的方法与途径3.1 影响钻井速度的因素(1)岩石可钻性。
岩石的可钻难易程度是影响钻井速度的主要因素。
(2)压差。
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差使岩石抗破碎强度增大,并导致压持效应,产生重复切削,使钻井速度减慢。
压差越大,钻速越慢。
(3)钻头的切削方式。
直井防斜技术一、直井防斜的意义优质、快速、低成本是对钻井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所谓优质是指井身质量、取心质量和固井质量而言,衡量井身质量的最主要标准就是井斜问题。
除了定向井、水平井之外,只要是直井,就希望把井打得笔直,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影响井斜的因素很多,且十分复杂,目前虽有解决的办法,但成本相当昂贵,难以推广应用。
开发一个油田,要制定开发方案,在地面上按一定的规则布置井位,希望地面与井下能符合一致,但如井身质量不能控制,其结果将超乎人们的预想,达不到合理开发的目的。
如图 1-1 所示。
在小而复杂的断块油田,井斜与方位的偏差,可能导致钻探的完全失败。
所以地质家往往对钻井提出一些近乎苛刻的要求,三、四千米的井,井底位移不准超过 20m 或 30m,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但现在要求你必须做到,否则你在市场上就站不住脚。
井钻斜了,给钻井工作本身也增加不少困难,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在斜井内,钻柱易靠井壁,产生磨阻;在弯曲井段,钻柱易产生弯曲,发生疲劳折断;在井斜突变处,易产生键槽,发生卡钻;井斜大了,下套管困难,且不能居中,固井质量,不能保证;更有甚者,井斜超过合同要求,达不到钻井目的,被迫填井重钻,既报废了部分井眼,又拖延了施工时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
斜井也会给以后的采油作业带来麻烦,如井口偏磨,起下封隔器困难等。
因此,井斜问题就成为目前需要研究并予以解决的热点问题。
图1-1 井斜对开发方案的影响二、产生井斜的原因一.地质因素:1.地层倾角的影响:石油钻井多在沉积岩中进行,沉积岩呈层状结构,开始沉积时是水平状态,以后经过地壳运动,发生了倾斜,最大的倾斜角可能达70~80°。
又由于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不同,物料来源不同,压实程度不同,充填性质不同,油气水的饱和度和压力系数不同,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层特性,有的地层硬,有的地层软,这就为钻直井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
在诸多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层倾角。
探讨油田钻井防斜打直技术特点及应用发展[摘要]钻井过程中影响井斜的因素很多,且井斜给钻井、完井等作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并造成巨大损失。
防斜打直技术是石油钻井一项关键技术。
针对钻井中多次出现井斜问题,国内使用较多的除钟摆钻具和满眼钻具防斜技术外,发展了偏轴钻具防斜技术、螺杆钻具配合pdc钻头防斜技术等,近年来又扩大了vds、sdd、vertitrak、powerv等具有主动防斜能力的自动化井斜闭环控制系统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高陡构造、断层等情况下钻进时的井眼质量问题。
[关键词]油田;钻井;井眼;防斜打直;钻具组合中图分类号:tu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180-01前言胜利油田地处渤海湾,石油资源丰富,油藏类型复杂多样,如何实现高效勘探开发,一直是石油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其中:石油钻井施工中的防斜打直问题一直是困扰钻井施工的难题之一,如果井斜控制不当,不断达不到预期的开发目的,而且容易造成重大井下事故。
地质因素(地层倾角、层状结构、断层、软硬交错等)和工程技术因素(钻具结构、钻进参数等)均会导致井斜,严重井斜是制约钻井速度的关键。
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和试验,已经初步掌握了一整套传统的防斜打直理论和技术,根据井斜控制原理及控制能力的不同,防斜打直技术分为被动防斜技术及主动防斜技术。
国内以钟摆防斜降斜技术和偏轴防斜技术为主,国外出现了如vds系统等新型主动性防斜打直技术。
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防斜打直技术现状和技术特点,探讨了发展趋势。
1 被动防斜打直技术包括钟摆钻具、刚性满眼钻具、偏重(心)钻具等组合。
特点是利用钻具组合(bha)自身的受力和变形特性,不借助其它外部因素(如井下测量和控制系统等)防斜,因而也称为bha防斜打直技术。
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这种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
(1)钟摆钻具组合。
包括塔式钻具、普通钟摆钻具、柔性钟摆钻具等。
在众多防斜、纠斜打直技术中,它可以适合各种地层倾角的地层。
常用防斜技术钟摆钻具防斜钟摆钻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降斜工具,可分为带稳定器(单稳定器和双稳定器)的钟摆钻具、光钻铤钻具、塔式钻具和偏重钻铤等。
可成功地用于不易发生井斜的地区,能够有效地纠斜。
为了充分发挥钟摆钻具的作用,应尽可能采用大尺寸钻铤加稳定器,在具体操作中应严格控制钻压。
由于钟摆钻具的降斜机理是“钟摆效应”,所以它在大井斜下使用比在小井斜下使用效果要好。
钟摆钻具的缺点是:工作钻压范围很小,只能轻压吊打。
若增大钻压,钟摆钻具的降斜力会减小甚至变成造斜力,同时大钻压又引发地层造斜力。
另外,高陡构造条件下很大的地层造斜力也足以抵消其降斜力而保持增斜。
在玉门青西地区,主要采用不同扶正器结构的钟摆钻具或塔式钻具,适时测斜,及时调整钻井参数来防斜。
从应用效果来看,第四系、第三系井身质量能够保证,所采取的井斜控制措施是合理的,但部分井在中、下沟组采用常规防斜钻具达不到预期目的。
满眼钻具控制井斜满眼钻具组合是当前常规防斜技术的典型组合,一般由几个外径与钻头直径相近的稳定器及一些外径较大的钻铤构成。
由于具有刚度大和填满井眼的特点,在直井中,当地层横向力不大时,能保持直眼钻进;在钻遇增斜或减斜地层时,也能有力地控制井斜变化率,使井斜不致过快地增大或减小,不会在钻机狗腿、键槽等处出现影响井身质量的隐患。
在现场使用时应注意:①一定保证按“满眼”设计稳定器外径;稳定器一旦磨损,应及时更换;②在易斜地区应用时,满眼组合设计应考虑地层力效应而设计成微降斜组合。
由于满眼使用大的近钻头稳定器,使扭矩阻力增大,发生压差卡钻和钻具失效(扭断)的风险增加。
PDC钻头配合螺杆钻具防斜根据PDC 钻头适合于低钻压和高转速条件下能快速钻进的特点,在易斜区将PDC 钻头与螺杆钻具配合使用,既提高了钻井速度,又保障了井身质量偏轴钻具组合防斜打快技术偏轴钻具防斜属于动力学防斜,利用偏轴接头使钻具在钻压作用下作稳定的弓形回旋运动,使钻头均匀切削井壁四周,并使钻柱与井壁的切点上移,从而产生较强的纠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