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钝挫伤致近视的改变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眼损伤法医鉴定案例案例某男,38岁,个体。
1998年8月31日因与顾客发生纠纷,被拳击左眼,经治疗后自诉左眼视力下降。
经过二次鉴定,一次为轻伤,一次为重伤。
病历摘要:9月1日验伤:左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上下眼睑皮下瘀血,结膜充血,KP(+),前房混,晶体混,玻璃体积血。
B超提示左眼底鼻侧网膜脱离。
9月30日出院检查:左眼视力0.03,角膜明,前房清,瞳孔椭圆,晶体左移,玻璃体积血吸收,眼底网膜平伏,呈高度近视改变。
11月3日病历记载:左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球稍萎缩,左角膜明,前房深,瞳孔欠圆,大约5mm,对光反应欠佳,左晶体后移,左玻璃体浑浊,左网膜平伏,呈高度近视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右眼(-)。
B超:左侧玻璃体后界膜前点状、条状混浊,后运动度大,未见网膜脱离。
伤后11个月法医鉴定时检查:视力:左眼眼前指数/一尺,右眼0.8。
双眼球活动良好,左角膜透明,瞳孔4mm大小,不圆,对光反应迟钝,晶体透明,眼底清晰可见,黄斑部中心反光未见,眼底视乳头呈近视改变,网膜未见脱离,眼球无萎缩。
眼压:指压正常,测定:17.30。
B超:左玻璃体内中量点状混浊,完全后脱离,网膜未见脱离。
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P-VEP):双眼波峰值及波幅差值无明显差异参照《轻微伤》标准3.7之规定—“眼部挫伤”如球结膜下出血(确证系外伤以后出现)、角膜挫伤、虹膜睫状体挫伤(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外伤性瞳孔散大、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等)、前房积血、房角后退等均系“微标”所指的“眼部挫伤”,可以评定为轻微伤。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外伤性瞳孔散大”系指外伤后,伤侧瞳孔虽有轻度散大,但其直径未达健侧两倍以上,且没有主诉眼部有任何不适症状的。
另外,这里所指的“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系指外伤后患眼虽有虹膜根部离断,但其范围未达1/4象限,且未有眼部不适主诉的。
若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宜援引“轻标”第九条第(四)项之规定—“眼球部分结构损损伤,影响面容或功能的”。
眼挫伤与近视张卫霞;曾照年;陶晨雯;孙宏霞【摘要】目的观察眼球挫伤后近视性屈光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病率。
方法对362例眼挫伤患者进行观察,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和验光检查。
结果 362例眼挫伤后均有不同程度近视度数增加(-0。
5D ~ -5。
00D)。
原有近视眼组30。
60%发生眼内并发症;而原来正常眼组仅15。
64%出现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
05)。
正常眼组伤后平均恢复时间为28。
0 d,近视眼组为66。
0 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
05)。
结论眼球挫伤后均有暂时性近视现象发生。
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近视眼组明显高于正常眼组。
近视眼组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
【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3)005【总页数】2页(P515-516)【关键词】眼外伤;近视;屈光变化【作者】张卫霞;曾照年;陶晨雯;孙宏霞【作者单位】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郑州450052;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郑州450052;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郑州450052;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1眼球是直接暴露于体表的器官,组织结构精细而娇嫩,易受外伤[1]。
眼球挫伤导致视力下降,临床颇为常见。
但临床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挫伤后眼部组织结构的损害,忽略了受伤后的屈光改变。
本文总结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近几年收治的眼球挫伤病例,观察伤后屈光改变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接诊的资料完整的眼球挫伤患者362例,男238例,女124例。
根据原先有无近视分为近视眼组和正常眼组。
近视眼组183例,男112例,女71例;正常眼组179例,男126例,女53例。
患者年龄:最小 7岁,最大62岁,平均36岁。
年龄组分布,0~14岁儿童67例;15~45岁青年185例;45岁以上中老年人110例。
伤后就诊时间为5 min-72 h,平均21.5 h。
34史圄塞屈医王!!垫!Q生i旦星21鲞筮!Q扭Q些!墼地坠望咧堕堕堕型丝型查!!纽:垫!Q:!尘:!!,盟!:!Q近年来,疼痛治疗领域提出了“超前镇痛”这一概念,即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前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外周和中枢敏感化,减轻术后疼痛H1。
非甾体类抗炎药(N SA I D s)可抑制环氧化酶(C O X),降低外周和中枢前列腺素的产生,减弱有害刺激引起的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使有害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归1。
帕瑞昔布钠为注射形式的选择性C O X一2抑制剂,可抑制外周C O X一2的表达,减少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镇痛抗炎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抑制中枢C O X一2的表达,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疼痛超敏,发挥双重镇痛作用。
其较传统N SA ID s的胃肠道安全性高,对血小板影响轻微,不影响出血时间伸1。
本研究结果提示,帕瑞昔布钠能减轻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术后V A S评分小于对照组,说明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
且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没有过度镇静、嗜睡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帕瑞昔布钠可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种很好的药物选择。
眼挫伤性近视临床分析沙正印李秋明参考文献[1]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5156.[2]D ahl J B,M i ni ehe S.P r e—em pt i ve anal ges ia[J].B r M ed B ul l,2004,7l(1):13-27.【3]刘庆仁,陆咏梅.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在开胸手术的I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7):767.(4]愈卫锋.麻醉与复苏新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71.[5]K el l y D J,A h m ad M,B r ull SJ.Preem pt i re a n a lge si a I:physi ol ogi calpat h w ays and phar m aco l ogi cal m odal i t l es[J].C an j A naes t h,2001,48(10):1000—1010.[6]吴新民,岳云,张利萍,等.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对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1):7一l O.(收稿日期:2009一12—15)(本文编辑:崔长征)【摘要】目的观察眼挫伤性近视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概述晶状体混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力者称为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低于0.5者有临床意义。
白内障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年龄因素、遗传、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
其基本病理改变均为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
发病机制为:①晶状体氧化损伤及生化改变包括自由基产生和氧化损伤;②晶状体蛋白变化;③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白内障核硬度分级常用Emery标准。
Ⅰ度:透明、无核、软性;Ⅱ度:核黄白、黄色、软核;Ⅲ度:核深黄色中等硬度核;Ⅳ度:核棕色、琥珀色、核硬;Ⅴ度:核棕褐色、黑色极硬核。
临床表现有:①视力下降;②对比敏感度下降;③屈光改变,近视和散光;④单眼复视、多视;⑤眩光、畏光;⑥色觉敏感度下降;⑦不同程度视野缺损。
体征为裂隙灯检查时晶状体混浊,严重时肉眼可见。
临床上白内障常按病因分类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先天性、代谢性、外伤性、并发性、药物及中毒性、辐射性、后发性白内障等类型。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亦称老年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分为三种类型。
1.皮质型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混浊自周边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扩展,占据大部分皮质区。
根据其临床发展过程及表现形式,皮质型白内障可分为四期:(1)初发期(inCipient stage):最早期的改变是在靠周边部前后囊膜下,出现辐轮状排列的透明水隙或水泡。
水隙或水泡主要是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泵转运系统失常导致液体在晶状体内积聚所致。
液体积聚可使晶状体纤维呈放射状或板层分离。
液体可沿晶状体纤维方向扩展,形成典型的楔状混浊,尖端指向瞳孔区中央。
散瞳检查呈典型的辐轮状外观。
后向深部扩展。
初发期混浊进展缓慢,有时可经数年而无变化。
只要晶状体中心区未受累及,一般不会影响中心视力。
(2)膨胀期(intumesCent stage):又称作未熟期(immature stage)。
眼钝挫伤致近视的改变眼球钝挫伤在眼外伤中最为常见,可引起一系列眼球的变化。
其中挫伤性近视既指眼球遭受挫伤之后,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近视[1],国内学者均有报道[1-3]。
眼球挫伤后,人们往往只注重挫伤造成的眼部其它损害而忽略了合并屈光状态的变化,实际上眼球挫伤后发生的近视并非少见,我院自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了挫伤性近视25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5例均为单眼,男21例,女4例,年龄6-49岁,无眼病史或原有近视,但矫正视力良好(1.0)。
1.2致伤原因:塑料子弹击伤1例,拳头击伤13例,树枝或木棒击伤3例,足球碰伤2例,车祸撞击伤2例,砖块击伤1例,鞭炮炸伤2例。
1.3眼部改变:外伤后远视力(包括矫正视力)下降,几乎都有程度不等的眼睑淤血、肿胀,球结膜下出血20眼,眼睑皮肤裂伤8眼,前房积血5眼,虹膜睫状体炎6眼,视网膜震荡伤4眼,其中伤眼远视力0.04-0.1者3眼,0.1-0.3者10眼,0.4-0.6者12眼。
1.4诊断方法;患者均行远视力、近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小瞳孔电脑验光、睫状肌麻痹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后检影验光并插片矫正,若有前房积血者,待前房积血吸收后,做上述检查。
若出现矫正视力与临床检查结果不符行电生理检查。
1.5治疗方法:针对钝伤造成的病情给予处理。
早期冷敷,减轻淤血水肿,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
全身给予止血、活血化淤,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对视网膜水肿者,眼明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地塞米松5mg静脉点滴,以减轻炎症性水肿,促进组织的修复。
对前房积血者,加用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多数效果良好。
眼部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及双氯芳酸钠滴眼液,根据眼前段反应轻重用0.5%托品酰胺或者1%阿托品眼液散瞳。
2结果25眼进行小瞳孔电脑验光,屈光状态有不同程度异常。
其中-0.5D ——-1.25D者10眼,-1.5D——-3.00D者13眼,-3.25D——-4.00D 者2眼。
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脱离的司法鉴定刘瑞珏;夏文涛;范利华【摘要】目的分析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脱离在法医临床学眼损伤及伤残鉴定中的致伤原因及因果关系.方法研究112例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脱离案例,对其中视网膜裂孔类型、外伤至视网膜脱离时间、合并其他损伤或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案例锯齿缘离断4.28%,黄斑裂孔12.50%,其他部位的裂孔(<90°)56.25%,巨大裂孔(>90°)5.00%,未发现裂孔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性视网膜脱离11.6%,其中45眼有不同程度的PVR.外伤至视网膜脱离的时间以1周~2个月为常见(61.60%).合并中高度近视者83.93%,合并玻璃体混浊者52.68%.外伤与视网膜脱离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者41.07%,存在间接因果关系者52.68%,外伤与视网膜脱离难以联系者6.25%.结论视网膜脱离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外伤与视网膜脱离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是法医学眼损伤及伤残鉴定的重要内容.【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023)004【总页数】5页(P261-264,268)【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眼部钝挫伤;因果关系【作者】刘瑞珏;夏文涛;范利华【作者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视网膜脱离在法医临床学眼损伤及伤残鉴定中很常见,由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在鉴定中很容易引起争议。
为了准确地进行损伤程度及伤残程度评定,在鉴定实践中常常需进行致伤原因及因果关系分析。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研究本中心2001—2007年间受理的眼损伤及伤残鉴定中涉及视网膜脱离的案件,从临床医学角度分析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原因,从法医学角度讨论外力与视网膜脱离的因果关系,旨在探讨此类情况损伤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生圜塞旦医型!Q!Q堡i旦筮21鲞箜!Q翅g堑望堕!』!坠!坠垒!堕旦型堡!幽堕墼丛!!:垫!Q:!尘:!!,盟!:!Q易被漏诊或误诊。
本组患者无近视眼病史,且多为正视眼,既往视力良好,伤后突然出现远视力下降,眼科常规检查发现外伤眼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合或检查结果无法解释视力下降的原因,应考虑是否有挫伤性近视。
小瞳枪影验光可发现外伤眼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发现患者屈光度不同程度降低,经合适的凹透镜矫正后,多数外伤眼视力均叮达1.0,治疗后外伤眼可恢复至受伤前视力,这表明外伤性一过性近视的预后是良好的。
眼挫伤性近视中,多为轻、中度近视,其损害程度与致伤力大小密切相关,致伤越大,近视程度愈重门o。
本报告中有3眼视力不能达到1.0,是因为合并有后极部视网膜出血及瞳孔散大等原因所致。
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挫伤性近视的诊断:①具有明确的眼外伤史;②外伤后视力突然下降;③小瞳孔检影时存在近视性屈光改变,散瞳后检影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或消失;④配戴一定度数的凹透镜后视力可达1.0。
在临床实践中,小瞳检影验光有近视、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近视减轻,合适的凹透镜可矫正,是鉴别黄斑水肿、视神经挫伤和单纯屈光不正等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必要时行视觉电生理检杳,以排除视网膜、视神经挫伤。
目前,对于挫伤性近视的发生机制存在以下学说:①眼钝挫伤引起睫状体水肿、睫状肌痉挛,使晶状体悬韧带松驰导致晶状体厚度增加,屈光力增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后屈光度均不同程度减轻,表明外伤眼存在调节痉挛。
赵霞等【4o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挫伤性近视检测证实了伤后早期晶体厚度变厚,前房变浅TC PD缩短等。
A br aham等¨。
和l keda等一1对外伤性一过性近视患者的U B M检查也证实了外伤眼存在睫状体水肿和晶状体厚度增加。
②外伤致眼内血管反应改变了房水理化特性,晶状体受挫伤后上皮细胞和晶状体纤维损伤,导致晶状体代谢和渗透性异常,使其吸水肿35胀,屈光力增加。
眼睛失明轻伤二级眼睛失明是指眼睛无法感知光线或无法清晰看见事物的情况。
根据程度的不同,眼睛失明可以分为轻伤二级。
轻伤二级的眼睛失明在视力上有一定的损害,但仍与正常人的视力差异不是很大。
下面将为您介绍与轻伤二级眼睛失明相关的内容。
一、轻伤二级眼睛失明的症状与表现1.视力模糊:轻伤二级的眼睛失明会导致视力模糊,无法看清细节。
2.眼前阴影:受损的眼睛可能出现遮挡部分视野的阴影,使得视野局限。
3.光敏感:轻伤二级眼睛失明的患者通常对光线非常敏感,甚至可能引发眼部疼痛。
4.色彩感知异常:受损眼睛的患者可能出现色彩感知异常,例如难以分辨某些颜色。
5.夜间视力下降:轻伤二级的眼睛失明可能导致夜间视力下降,使得在暗处看清事物变得更加困难。
二、造成轻伤二级眼睛失明的常见原因1.眼外伤:外伤是眼睛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眼球受到物体的撞击、刺伤等。
2.眼疾病导致:一些眼疾病也可能导致轻伤二级的眼睛失明,如青光眼、白内障等。
3.眼部感染:严重的眼部感染也可能对眼睛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视力下降。
4.遗传因素:个体可能携带导致眼睛失明的基因缺陷,从而影响视力。
三、轻伤二级眼睛失明的治疗与康复1.治疗:根据造成眼睛失明的原因不同,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眼外伤引起的失明,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修复受损的眼球。
对于一些眼疾病导致的失明,例如白内障,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移除受影响的晶状体。
2.康复:对于轻伤二级眼睛失明的康复,一般需要采取综合的康复措施。
这包括视觉训练、眼保健、佩戴适当的视力矫正器具等。
视觉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视觉功能,改善眼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眼保健和佩戴合适的视力矫正器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4.心理支持:失明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恐惧和沮丧。
因此,在康复过程中,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非常重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失明,重塑自信。
以上是与轻伤二级眼睛失明相关的内容。
挫伤性近视19例临床分析挫伤性近视是挫伤性屈光不正的一种,眼部钝挫伤后患眼视力下降是常见的症状。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挫伤造成的眼部的其他损害而忽视并发的屈光状态的变化。
事实上眼钝挫伤后发生的近视并不少见,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现将我院2005~2007年1月收治的挫伤性近视19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9例(19眼)患者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6~50岁,平均30.8岁。
其中拳击伤112例,砖石崩伤5例,木块击伤2例。
19例患者均无屈光不正病史。
临床表现:19例(19眼)患者均表现为眼睑肿痛,其中伴有眼睑皮肤裂伤6例,球结膜下出血5例,前房出血1例,外伤性扩瞳4例,视网膜震荡2例。
受伤后裸眼视力0.2~0.8,平均0.5;小瞳孔验光,屈光度-0.75DS~-2.75DS,平均-1.65DS;戴镜矫正后视力提高1行,5眼;提高2行,4眼;提高3行,5眼;提高4行,3眼;提高6行,2眼。
治疗方法:对外伤后的挫伤性近视随访观察,不作处理;对眼部其他创伤均对症处理。
结果受伤后随访观察时间3~16周,平均9.08周。
裸眼视力1.012例,1.23例,1.52例,小瞳孔验光为平光;0.91例,小瞳孔化险光-0.75DS=1.20.81例,小瞳孔验光-0.5?DS=1.0。
典型病例:患者,男,35岁。
右眼石头崩伤视力下降4天,于2006年10月12日就诊。
既往无屈光不正病史。
体验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0.3,左眼1.5,右眼睑肿胀,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前房正常,瞳孔轻度散大,直接及间接光反应减弱,后极部视网膜轻度水肿。
验光右-2.75DS=0.8。
托品酰胺散瞳20min 后,右眼裸眼视力0.8。
诊断:挫伤性近视,外伤性扩瞳,视网膜震荡。
治疗:给予ATP,VB1,VB12,肌苷等药物辅助治疗。
随访观察4周后,右眼裸眼视力1.5,视力恢复正常,后极部视网膜水肿消失。
讨论挫伤性近视的致伤原因最多见于拳击伤,其次为砖石伤,木棒伤和其他伤害。
眼球钝挫伤是钝力作用于眼球,引起眼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紊乱的病变,往往发生在拳头、工具、石块等钝性物体的打击后。
眼球钝挫伤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导致视力障碍在法医活体检验工作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本文对我市2002年至2005年间23例眼球钝挫伤致视力障碍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本市2002年至2005年因眼球钝挫伤致视力障碍有23例,单眼21例(其中左眼11例,右眼10例),双眼2例。
其中男性18例,占总数的78.3%,女性5例,占总数的21.7%。
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35.3岁。
1.2致伤工具23例均能明确致伤工具。
拳击伤14例,占总人数的60.9%,其余为凳子、酒瓶、棍等物体击伤,共占总人数的39.1%。
1.3损伤部位23例损伤中,单纯角膜擦伤影响视力1例,占总人数的4.3%。
累及虹膜睫状体的有9例,其中虹膜和瞳孔异常的有4例,出现前房积血的有5例;累及晶状体的有6例,其中晶状体位置改变有4例,晶状体浑浊(挫伤性白内障)有2例;累及玻璃体(玻璃体积血或疝出)的有7例;除单纯角膜擦伤1例眼底未见明显改变外,几乎所有的眼球钝挫伤眼底均见视网膜水肿改变,其中单纯视网膜水肿影响视力2例,占总人数的8.7%,视网膜黄斑裂孔例,视网膜脱离3例;累积视神经的有例,占总人数的53%,其中伴有眶骨骨折的有4例;眼球破裂有3例,其中角膜全层裂伤1例,巩膜全层裂伤1例,角巩膜全层裂伤1例。
1.4鉴定时间23例伤者中伤后3个月鉴定9例,占总数39.1%;4个月7例,占总数30.4%;5个月2例,占总数8.7%;6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的3例,占总数13.1%;12个月以上2例,占总数8.7%。
2、结果23例眼球钝挫伤中,累及角膜损伤3例,1例单纯性角膜擦伤,经治疗3个月后复查,角膜透明,未留伤痕,视力轻度下降;3例眼球破裂,2例累及角膜,其中1例角巩膜全层裂伤,角膜白斑形成,虹膜前粘连,瞳孔散大不圆,晶状体浑浊,视网膜浅脱离,经摘除晶体,纠正视力恢复至0.3—0.4;1例角膜全层裂伤,角膜白斑形成,虹膜后粘连,瞳孔缩小不圆,晶状体浑浊,视网膜脱离,伤眼萎缩凹陷,无光感,达盲目5级。
眼钝挫伤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眼钝挫伤最常见的原因是:A. 眼部直接受到钝性物体撞击B. 眼部受到锐器切割C. 眼部受到化学物品腐蚀D. 眼部受到高温灼伤答案:A2. 眼钝挫伤后,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A. 眼睑肿胀B. 眼结膜充血C. 视力下降D. 眼压升高答案:D3. 对于眼钝挫伤,以下哪项检查不是必要的?A. 视力检查B. 眼压测量C. 眼底检查D. 心电图检查答案:D4. 眼钝挫伤后,以下哪项处理是不正确的?A. 立即冰敷B. 立即使用抗生素眼药水C. 避免揉眼D. 尽快就医答案:B5. 眼钝挫伤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不包括:A. 视网膜脱落B. 眼内出血C. 眼压升高D. 近视加深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眼钝挫伤可能伴随的眼部损伤包括:A. 角膜擦伤B. 虹膜撕裂C. 视网膜脱落D. 晶状体脱位答案:A, B, C, D2. 眼钝挫伤后,以下哪些检查是必要的?A. 视力检查B. 眼压测量C. 眼底检查D. 心电图检查答案:A, B, C3. 眼钝挫伤后,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立即冰敷B. 立即使用抗生素眼药水C. 避免揉眼D. 尽快就医答案:A, C, D4. 眼钝挫伤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包括:A. 视网膜脱落B. 眼内出血C. 眼压升高D. 近视加深答案:A, B, C5. 眼钝挫伤后,以下哪些情况需要紧急就医?A. 视力急剧下降B. 眼压持续升高C. 眼痛剧烈D. 眼内出血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眼钝挫伤后应立即热敷。
()答案:错误2. 眼钝挫伤后,患者应避免揉眼。
()答案:正确3. 眼钝挫伤后,立即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是必要的。
()答案:错误4. 眼钝挫伤后,患者应立即就医。
()答案:正确5. 眼钝挫伤后,眼压升高是正常现象。
()答案:错误6. 眼钝挫伤后,患者可以自行使用止痛药。
()答案:错误7. 眼钝挫伤后,患者应避免强光刺激。
眼钝挫伤致近视的改变
眼球钝挫伤在眼外伤中最为常见,可引起一系列眼球的变化。
其中挫伤性近视既指眼球遭受挫伤之后,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近视[1],国内学者均有报道[1-3]。
眼球挫伤后,人们往往只注重挫伤造成的眼部其它损害而忽略了合并屈光状态的变化,实际上眼球挫伤后发生的近视并非少见,我院自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了挫伤性近视25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25例均为单眼,男21例,女4例,年龄6-49岁,无眼病史或原有近视,但矫正视力良好(1.0)。
1.2致伤原因:塑料子弹击伤1例,拳头击伤13例,树枝或木棒击伤3例,足球碰伤2例,车祸撞击伤2例,砖块击伤1例,鞭炮炸伤2例。
1.3眼部改变:外伤后远视力(包括矫正视力)下降,几乎都有程度不等的眼睑淤血、肿胀,球结膜下出血20眼,眼睑皮肤裂伤8眼,前房积血5眼,虹膜睫状体炎6眼,视网膜震荡伤4眼,其中伤眼远视力0.04-0.1者3眼,0.1-0.3者10眼,0.4-0.6者12眼。
1.4诊断方法;患者均行远视力、近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小瞳孔电脑验光、睫状肌麻痹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后检影验光并插片矫正,若有前房积血者,待前房积血吸收后,做上述检查。
若出现矫正视力与临床检查结果不符行电生理检查。
1.5治疗方法:针对钝伤造成的病情给予处理。
早期冷敷,减轻
淤血水肿,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
全身给予止血、活血化淤,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对视网膜水肿者,眼明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地塞米松5mg静脉点滴,以减轻炎症性水肿,促进组织的修复。
对前房积血者,加用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多数效果良好。
眼部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及双氯芳酸钠滴眼液,根据眼前段反应轻重用0.5%托品酰胺或者1%阿托品眼液散瞳。
2结果
25眼进行小瞳孔电脑验光,屈光状态有不同程度异常。
其中-0.5D ——-1.25D者10眼,-1.5D——-3.00D者13眼,-3.25D——-4.00D 者2眼。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后检影验光,发现大多数伤者屈光度数减轻。
散瞳前后,近视度数减低0.5D4只眼,减低1.00D者7只眼,减低1.5D者8眼,减低2.00D者3眼,减低2.5D者3眼。
戴镜矫正视力均提高达到或者接近1.0D。
25例(25眼)1周时复诊3只眼视力恢复达到1.0(12%),2周时10眼(占40%)视力达到1.0,2周至1个月时8眼(32%)恢复正常,1至3个月时3眼(占12%)恢复正常,另有1例(占4%)半年后仞主诉裸眼视力未达到伤前视力,但矫正度数减轻,仞存有-1.75D的近视。
3讨论
眼挫伤性近视的致病原因最多见于拳击伤,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
伤后均有程度不同的眼睑挫伤,远视力下降,常致暂时性近视,1-2周多可自行恢复[5]。
顿挫伤性近视发生机制:①国内常莉[2]曾对外伤性近视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外伤后早期晶体厚度明显增加、前房变浅。
随着病情缓解、晶体厚度逐渐减少,前房逐
渐加深,证实了挫伤性近视的基本病理改变在晶体厚度的增加。
②眼挫伤的刺激引起睫状体血管扩张充血,渗透性增强引起睫状体水肿、睫状小带松弛,引起晶体厚度和曲率的改变,致屈折力增加而出现视力下降。
另一方面,挫伤可致睫状上皮损伤,分泌房水减少眼压下降、前房变浅、睫状体前移而产生近视。
③外伤引起支配睫状肌的交感神经麻痹,在此基础上前列腺素释放,瞳孔缩小伴以调节痉挛而表现为暂时性的假性近视,滴1%阿托品滴眼液后消失[4]。
这种调节痉挛引起的近视,睫状肌麻痹剂可以缓解。
此外挫伤可造成悬韧带损伤、悬韧带部分断裂,晶体厚度增加、前房变浅,这种近视用睫状肌麻痹剂不能缓解,造成永久性近视。
总之,眼钝挫伤引起晶体厚度增加,睫状体水肿和调节痉挛是导致挫伤性近视的主要原因,近视程度一般为轻、重度的近视,睫状肌麻痹剂能缓解这种近视,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恢复,个别可持续更长时间,预后良好。
这和以往资料记载基本相符[4.5]。
在眼科临床中,对于挫伤性近视容易漏诊,主要原因是对此病认识不足,而忽略了对眼外伤患者进行常规实力矫正和屈光检查,故对眼顿挫伤引起的视力下降者,尽可能对患者进行视力矫正和屈光检查,明确视力下降的真正原因,治疗上有的放矢,以免因视力迟迟未完全恢复而对病人进行过度检查治疗,增加不必要的治疗压力。
参考文献
[1]吴航,眼科主治医师390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25-226.
[2]常莉,任德敏,董玉忠,等.挫伤性屈光不正的眼超声生物学检测[J].眼科研究,1995,13(4):256.
[3]晋秀明.外伤性近视18例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1):77.
[4]张效房,杨进献.眼外伤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89.
[5]丁云鹤.眼外伤[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7: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