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税现状、问题及改革内容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8
浅谈资源税的改革和完善背景资源税是对自然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征税的一种税种。
在资源型国家中,它是非常重要的税种,不仅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还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国已经建立了资源税制度多年,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问题税率不合理现行的资源税税率较低,与当前国内外市场价格脱节。
以煤炭资源为例,目前煤炭资源税率为3%~10%,实际上在市场价值上,这个税率并不高。
由于税率过低,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征收难度大由于资源税的征收方式复杂,导致了征收难度大。
一些企业通过虚报数据、合理避税等方式,从而逃避资源税的征收和缴纳。
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利益。
分配机制不合理目前的资源税分配机制并不合理。
资源税的大部分收入都归属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能获得很少的收入。
由于地方政府并未从资源的开发中获得足够收益,因此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了一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改革和完善调整税率应当提高资源税税率,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力开采的资源,如煤炭、沙石等,应当逐步提高其资源税税率,以引导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税率的调整应当以市场价格为标准,以实现税收与资源价值的匹配。
改善征收方式在征收资源税时,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建立完善的征收机制,确保资源税能够得到有效的征收和缴纳。
对于违反税收制度、拒不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应当采取强制措施。
完善分配机制应当修改现行的资源税分配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同时,应当加强地方政府的环保工作,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论资源税的改革和完善是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改善环境,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当前,我国正处于资源优势型国家转向资源转型型国家的重要阶段,加强资源税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资源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本文对我国当前资源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不广;资源税所占总税收的比例不高,没有很高的资源税单位税额;没有合理的计税依据;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收入分配与支出使用的管理应规范、转变资源税分配方式、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四项建议,旨在为提高我国资源税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资源税改革建议自然税的征收不仅可以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利于企业公平市场竞争,而且通过税收可以提高国家对资源的管理,约束企业合理开发。
我国当前的资源税是建立在1994年税改的基础上的,实施资源税的初衷是为了有偿使用我国的国有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源税来调节资源因为地域而导致的级差收入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是这种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加,资源税不足问题日趋明显,需要对资源税制进行改革。
一、资源税介绍资源税是为调节国家资源级差收入和对国有资源补偿的一种征收课税。
目前,我国所征收的资源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对在我国境内开展矿产开展和生产盐的企业和个人所征收的课税。
现在我国所依据的资源税规定征收范围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非金属矿、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盐,七种资源税。
并且仅是以原矿、原油开采为征收对象,例如:石油仅局限于天然原油,不包括油母炼制的石油;煤炭只征收原煤,不包括洗煤、选煤等产品。
目前我国现行的资源税税目细目主要依据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进行设置。
原油、天然气税按开采企业设置细目;煤炭税目分为统配矿和非统配矿细目或子目;其他矿产品按品种划分子目;盐的税按盐的形态及产区划分子目。
就目前我国资源税的税目细目来讲,制定的细目较为粗犷,诸多细则问题定义模糊,税收征收过程中人为操作性强,不利于规范、科学、公平的进行征税。
我国资源税现状及改革思路引言资源税作为一种特殊的税收形式,是国家对资源利用进行管理和监管的手段之一。
在我国,资源税的征收和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资源税的现状及改革思路,旨在完善我国资源税制度,提高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我国资源税的现状1. 税种范围我国现行资源税的税种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其课征资源税,可以有效控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2. 征收方式目前,我国资源税的征收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计算公式法”。
即根据资源的产量和价格,计算出应缴纳的资源税额。
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也存在着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
3. 税率水平我国资源税的税率水平相对较低。
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税率较低,而对煤炭等资源的税率相对较高。
这种差异税率的设置,旨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4. 征收管理当前我国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征收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存在偷漏税的行为;另一方面,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资源税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无法实时进行。
二、资源税改革思路1. 完善税种范围当前我国资源税的税种范围相对狭窄,应进一步完善。
可以考虑将一些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也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以更加全面地管理资源利用。
2. 创新征收方式目前的计算公式法征收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考虑引入市场化机制,如拍卖、竞价等方式,来确定资源税的征收额度。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税的实际征收水平,减少企业可能存在的偷漏税行为。
3. 优化税率水平税率水平的合理设置,对于资源税的征收效果至关重要。
应通过综合考虑资源的稀缺程度、社会和环境成本等因素,来调整税率水平。
此外,可以对资源税进行差异化税率的设置,以更好地引导资源的利用。
4. 加强征收管理提高征收管理的效能是资源税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
可以通过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
同时,加大对资源税征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征收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推动资源税改革与创新资源税作为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现行资源税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税率设置不合理、征收方式滞后等,亟待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推动资源税改革与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资源税改革应注重优化税率设置。
目前我国资源税税率结构相对复杂、税率较低,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当对资源税税率进行优化,根据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影响程度来制定不同的税率。
例如,对于稀缺资源和高污染行业,可以适当提高税率,以鼓励其减少开采量和环境污染。
对于绿色、低耗、高效的资源开发项目,可以降低税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其次,资源税征收方式应与时俱进。
当前的资源税征收多以明确的物理量作为依据,这种征收方式在资源消耗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已经显得滞后。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尝试引入价值链和创新链征税的方式。
即按照资源的加工价值和创造价值来确定资源税的征收标准。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降低资源消耗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推动资源税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加强税收监管和执法力度。
目前,资源税征收中存在征收主体不规范、执法力度不强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频发、税收逃漏现象普遍。
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资源税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征管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资源税收的有效征收率和实施效果。
此外,要推动资源税改革与创新,还需要注重与其他税种的协调配合。
资源税作为特殊的税种,往往与其他税种交叉影响,因此需要与其他税种进行协调配合,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过重。
例如,可以与环境税、碳排放税等相结合,形成统一的绿色税收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实现。
最后,推动资源税改革与创新还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资源税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面临着各方面的考虑和利益冲突。
浅谈资源税的改革和完善资源税是国家对资源开采和利用行为征收的一种税费形式,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调节资源供求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税的改革和完善是当前我国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之一。
1. 资源税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资源税改革的背景在于我国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以及资源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我国资源消耗过快,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当前资源税制度存在征收标准不合理、税率过低、税基偏窄、税收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
资源税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实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具体而言,资源税改革能够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引导企业合理使用资源,促进节约型、环保型经济的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资源税改革还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用于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2. 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税制的调整和税费体系的建立。
税制的调整主要涉及资源税的税率、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税费体系的建立包括建立资源税与其他税费的衔接机制,建立资源税调节基金和资源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
具体而言,资源税改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资源税税率。
当前我国资源税税率偏低,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适当提高资源税税率,能够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
•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当前资源税征收范围窄,只针对少数几种资源。
应该扩大征收范围,覆盖更多的资源品种,确保资源开采和利用行为都能够纳入税制。
•建立资源税调节基金。
资源税调节基金可以用于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建立有效的使用和监管机制,确保资源税调节基金的使用效益和合理性。
•建立资源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新经济时代中国资源税改革的探讨摘要:我国资源税经历了多次改革,但与新经济时代特征要求相差较大,对当前世界环境经济、相应环境壁垒以及资源税可转嫁性带来的物价推动,资源税改革还需加大力度。
本文针对新经济时代和国内外资源开采使用与环境问题,提出资源税改革的新要求,并给出相应改革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资源税改革;建议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一、新经济时代下我国资源税改革发展状况1.新经济时代对资源税改革的特征要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中国经济加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同时也进入到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时代特征要求经济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而我国经济资源分布、使用、价值链等严重不平衡,与资源全球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环境保护问题尽管得到普遍认同,但执行力度和实际成效还不够,与新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如何真正使中国整体经济步入新经济时代,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宏观政策多方入手,资源税便是改善资源管理,促使资源全球化配置的一个有效手段。
因而加大我国资源税改革,是世界新经济时代发展的特征要求。
2.中国资源税改革的自我完善过程我国于1984年起开征第一代资源税,课税对象仅石油、天然气、煤炭3种自然资源,后来1986年开始扩大到对铁矿石征收资源税,1987年4月开征耕地占用税,1988年11月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1994年1月1日开始征收第二代资源税,对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种自然资源依据从量计征资源税。
2011年11月1日起执行新修订的资源税条例。
新的资源税改革在税率和计税依据方面都有了新变化,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二、新经济时代下中国资源税改革的新要求1.国内外环境压力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无序利用导致国际环境恶化严重,全球矿物燃料大量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产生大量的硫、氮带来的酸雨,严重影响着森林、土壤、水体、农业和建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结构等。
资源税报告分析资源税作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资源税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资源税的定义与作用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资源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征收的一种税。
其主要作用包括:1、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对资源开采和使用征税,提高资源开发成本,促使企业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2、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不同地区、不同品质的资源在开发成本和收益上存在差异。
资源税可以根据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差别征税,平衡资源开发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3、增加财政收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资金来源,用于支持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4、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目前,我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和盐等五大类。
具体的应税资源品种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税率方面,资源税采用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方式。
对于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采用从价计征,税率根据资源的不同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对于其他一些资源,如非金属矿中的砂石、粘土等,采用从量计征。
三、资源税的现状分析1、税收收入规模不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资源需求的增加,资源税的税收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2、改革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对资源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扩大征收范围、调整税率结构、实施水资源税试点等,使资源税制度更加完善和合理。
3、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资源税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对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利用,推动了企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
四、资源税存在的问题1、征收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扩大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尚未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我国资源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韩婷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6期粗放式的经济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为特征的经济的增长方式,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面对当前严重的资源消耗情况,该文以当前资源税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研究了目前我国资源税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资源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适当的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转变资源税的计征方式、调整资源税课税依据五方面的资源税改革措施。
1、现行资源税的经济效应分析资源税总量较低。
资源税的开征对资源的消耗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
从而发挥资源税诱导纳税人节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引导经济社会可持持续发展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资源税的总量一直偏低,导致我国资源税的经济效应影响甚微。
从取自于国家统计年鉴1998年到2011年数据,由分析可以看出,资源税占总税收的比例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下,虽然2004年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总体维持较低水平,平均比重水平仅为0.534%,资源税占GDP的比重平均为0.082%。
这种过低的资源税额,会导致生产经营者只顾自身利益,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大弃小、乱采滥挖等破坏和浪费国家资源的现象。
资源税与资源开采量。
资源税与资源开采量有直接的联系,为了研究现有的资源税对资源开采量的的调节作用,将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资源税和资源开采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用能源生产量作为替代变量。
文章从建立资源税税额和能源生产量两者之间的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分析现有资源税税额与能源生产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模型为:其中,用代表能源生产总量,代表资源税税额,,为回归系数,μ为系统误差。
模型的有关数据收集说明:能源生产量和资源税额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本文搜集了1998年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然后建立一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统计分析spss16.0来进行计算得到如下结论:Adjusted R.Square=0.962较接近于1,数据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我国资源税现状、问题及改革内容的研究摘要:这段时间,雾霾已经困扰我国大江南北,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环境的治理更是刻不容缓。
资源税作为我国税制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国环境污染、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资源税经过几次改革,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其作用发挥不明显,仍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资源税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资源税的改革的建议。
关键字:资源税;现状;问题;改革一、绪论(一)资源税简介资源税是环境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
从理论上可区分为对绝对矿租课征的一般资源税和对级差矿租课征的级差资源税,体现在税收政策上就叫做“普遍征收,级差调节”,即所有开采者开采的所有应税资源都应缴纳资源税;同时,开采中、优等资源的纳税人还要相应多缴纳一部分资源税。
资源在我国的税收体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在调节资源极差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弥补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负外部性等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为了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资源税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
(二)资源税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我国的资源税实行的是资源无偿开采制度而未开征,到了1984年,我国开始开征资源税。
在1984年的税改中开始施行《资源税条例草案》,对原油、天然气、煤炭和铁矿石进行征税。
此时开征资源税是以实际销售收入为计税依据的,1984年资源税开征的初衷仅是调节级差收益。
在《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就明确表示以实际销售收入为计税依据,按照矿山企业的利润率实行超率累进征收,其宗旨就是调节开发自然资源的单位因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
到了1994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财税体制改革,在资源税方面,对1984年的资源税进行了重大修改。
财政部于1993年12月30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这次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一是恢复和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实际征税范围扩大到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和盐等七个类别,同时取消了盐税;二是拓宽了资源税纳税人的范围,将资源税的纳税人拓展为在中国境内开采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三是改变税额标准的确定办法,在沿用原有从量定额征税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对税额进行了重新核定;四是以应税产品的征税数量(销售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五是规范了纳税地点,明确规定资源税的纳税地点在采掘地。
近几年来,我国在资源税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从2004年起,我国陆续调整了煤炭、原油、天然气,锰矿石等部分品目的资源税税额标准;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取消了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税减征30%的优惠政策,恢复了全额征收;200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3月份上调了焦煤资源税率、调整了盐资源税收政策,又在7月份下发通知,规定自8月1日起对铅、锌矿石、铜矿石以及钨矿石产品资源税率加以提高。
从这些调整上我们可以看出,资源税并没有实现根本上的变革。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1994年税制改革时的已经大不相同,因此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资源税制应当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进行相应的变革。
2010年,资源税改革开始升温。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资源税改革”,发改委《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
2010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
资源税改革率先在新疆进行,标志着我国资源税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资源税是环境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征收资源税,可以将开采、利用资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这些年的改革已经让资源税逐步获得了完善,但是还远远不够。
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遭遇资源瓶颈制约,资源税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现改革。
(三)关于资源税的国内研究综述国内研究资源税的专家学者很多,他们大多是从理论上分析我国现行煤炭资源税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改革建议,以对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研究为主。
下面三种观点囊括了国内大部分学者对资源税的研究意见。
1、取消资源税鲍荣华等(1998)认为矿产资源税的实际征收违背了其开征的初衷,起不到调节矿山级差收益的目的;我国矿产资源税与其他矿业税收发生重复,建议取消征收资源税或者仍保留此税种,而采取零税率征收。
张举钢等(2007)认为我国的矿产资源税并没有实现其征收目的,也未体现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理论基础。
建议逐步废除资源税,采用靠市场机制和明晰产权的方法完善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实现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
李显冬(2006)也明确提出取消资源税,完善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改革矿山企业增值税,降低矿产企业所得税基数等政策措施和建议。
袁怀雨等(2000)认为资源税“名不正”,矿产资源补偿费“实不符”。
因此,应取消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开征权利金,由国家矿管部门征收。
关凤峻(2001)从土地的剩余征税出发,明确指出资源税没有立税的理论依据,补偿费理论解释存在错误,也建议取消资源税和现在的补偿费,设立权利金制度。
最初殷燚(2003)也认为,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实际上是权利金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前者属于从价征收的权利金,后者属于从量征收的权利金,我国实际上在重复征收权利金,建议取消“税”“费”,重新建立“权利金”制度。
而后来殷燚等(2006)认为,对采矿权持有者征收绝对地租性质的资源税可实现矿产资源的有偿开采;对资源条件优越者征收超额利润税(即矿产资源补偿费)可使采矿者平等竞争,二者分开征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2、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合并王广成(2002)认为,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后的部分超额收益的征收,资源税是对矿产资源级差收益的征收,二者都是矿产资源价值的实现形式,所以,应将二者合一,以资源税或资源租金的形式从量计征。
龚辉文等(2002)提出完全相同的观点。
而肖兴志等(2006)认为应当采取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城市水资源费并入资源税,完善资源税收体系,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计税依据,提高资源税税负水平。
侯晓靖(2007)也认为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没有达到最初制定资源税的目标,资源税的计税依据、计征方法不合理,税率过低等问题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建议合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并采用从价征收的方法。
3、维持税费分征格局,对资源税进行改革程素萍等(2000)认为,资源税征收额度应充分考虑矿石资源条件的差异及开采条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实现矿山与其他行业以及同行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冯菱君等(2003)也认为现行资源税不利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和有效配置,也不利于矿山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矿山企业税费体系。
相反,张晓东等(2004)认为,在煤炭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资源税负过低导致煤炭行业进入门槛过低,现行资源税不能将资源级差收入及时足额转化为国家税收,而是转化为企业和个人的暴利,这是出现矿难频发和收入畸富畸贫的一个重要体制性因素。
郑爱华等(2000)认为,我国征收资源税的理论依据不充分,与矿产资源价格内涵相冲突,也没有考虑资源差异,所以,我国矿产资源税费改革势在必行。
刘权衡等(2006)认为,把资源税制度列入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内,就是对国民生产这一税本征税,而通常认为税源应来自于国民收入而不应来自于税本,因而认为征收“特别收益金”即“暴利税”才是资源税制度改革方向。
段治平等(2005)认为矿产资源税应该以利润为基础,按照矿产资源条件和开采回收率,核定资源税率。
张媛(2005)认为我国资源税税收范围过窄,计税依据不合理,这都会引起资源的严重浪费。
建议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并且建议按储量计税。
侯清侠(2007)认为煤炭资源税应该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挂钩的浮动费率制度,并且根据不同采区回采率实行不同的累进费率。
而孙钢(2007)提出税、费性质不同,作用领域与发挥功能都不同,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一味追求税费合一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他主张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税费并存应是我国资源税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各自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但是资源税应实行“从量定额”与“从价定率”并存的征收方式。
李新心(2008)则建议提高资源税税负,并且采用从价征收的方式。
商艺(2008)也认为,我国资源税应该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并适当的提高资源税税率,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既有助于通过税收调节资源利用,也有助于政府税收的增加。
任佳宝(2009)也建议,将资源税计征方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且根据资源的实际情况实行浮动税率。
二、我国资源税现状介绍(一)现行资源税概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来源,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但是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当资源高效、永续利用时,国民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众多的人口以及相对稀缺的资源使得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率不高,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
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而来的能耗和环境压力等问题都在不断的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轨,而资源类产品带来的赢利需要对环境破坏和国富流失作出补偿,而原有的资源税制已经不能适应国内经济变化的需要。
我国资源税开征的初衷是为了调节贫富矿的级差收入。
最初这个目标得到了实现,但是近年来石油等资源价格的暴涨,出现了资源价高税低、税收极少的局面。
其他应税资源品的价格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幅度较小的资源税税额调整,根本无法达到调节级差收入的目的。
过低的资源税意味着资源的开采利用没有得到足额的补偿,必然导致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
(二)现行资源税主要特点资源税总体的征收原则可概括为“普遍征收,级差调节”,即所有开采者开采的所有应税资源产品都应缴纳资源税;同时,开采中、优等资源的纳税人还要相应多缴纳一部分资源税。
与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等税类相比,现行资源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特定的征收范围。
从广义上讲,人力、物力、财力都是资源,但在理论上作为资源税的征税对象限于具有商品属性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水源、森林、山岭、草原、滩涂等。
中国现行资源税只对完全商品化的矿产品和盐征税。
而矿产品和盐又限于这些产品开采阶段的自然产品,对其深加工产品不征收资源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