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 格式:pdf
- 大小:90.18 KB
- 文档页数:35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9号)《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已于2016年3月24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28日起施行。
部长杨传堂2016年3月28日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保障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高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以及与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有关的活动。
本规则是组织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依据。
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以及其他与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
第四条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配置和管理相应的人员及设施设备,为民用航空活动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五条组织与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保障可靠、服务优质的方针,遵循科学配置、协调运行、集中统一、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民航局鼓励和支持通信导航监视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水平。
对通信导航监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规则所用术语的含义在本规则附件一《定义》中规定。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一节机构第八条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由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提供。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九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二)具有满足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需要的,持有有效执照的民用航空电信人员;(三)具有开展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及必备的仪器仪表、备件、器材和工具;(四)具有必备的有关通信导航监视资料。
导航规范标准一、单选题1.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设备开放、运行管理规则开始施行的日期是A.二〇〇三年五月一日B.二〇〇六年五月一日C.二〇〇七年五月一日D.二〇〇七年九月一日答案:C2.《中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中规定导航设备的运行正常率必须达到()。
A.99.97%B.99.98%C.99.99%D.100%答案:B3.设备运行不正常的原因分为:人为原因、技术原因和()A.设备原因B.自然原因C.故障原因D.设计原因答案:B4.《中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中规定无线通信设备的完好率必须达到()A.95%B.92%C.90%D.85%答案:C5.值班记录簿必须保管()年,其他记录按设备使用年限保存。
A.4年B.3年C.2年D.1年答案:C6.非设备、场地原因造成的设备停用不超过90天重新投入使用的情况应该执行()A.定期校验B.特殊校验C.投产校验D.监视校验答案:D7.()负责飞行校验的统一管理。
A.民航总局B.民航总局空管局C.民航地区空管局D.飞行校验机构答案:D二、多选题1.由于人为原因,造成以下情况属于事故的是A.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不当,造成人员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的B.操作不当或其它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无法修复,其本身价值或修复费用在50000 元以上的C.遗漏或丢失各种原始记录,直接影响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调查的D.操作不当,致使人员受伤需休息一至七天的答案:A,B2.由于人为原因,造成以下情况属于严重差错的是A.由于开错设备或设备运行中断超过规定时限,造成飞行延误、取消或复飞的B.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不当,致使人员受伤,需休息一周以上的C.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不当,造成设备局部损坏,修理费用在5000 元到50000 元的D.由于人为原因造成设备运行中断,或调错频率,用错遥控线,调谐不当等影响正常工作的答案:A,B,C3.设备投入运行时必须做到:A.工程(包括隐蔽工程)项目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B.设备工作状态和系统运行情况符合技术规范C.配套器件、备件、工具和仪表按设计要求备齐D.有关技术设计说明及图纸、施工竣工图、设备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试运转数据等资料齐备答案:A,B,C,D4.当航路或干线机场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短时间难以排除时,采取措施得当的是:A.设备仍能单机或使用备用机提供保障的,应于当日将设备故障时间、现象、原因、检修措施、判断结果及处理意见书面形式逐级上报至地区空管局,抄报总局空管局B.查明故障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C.维修前,应切断设备的电源,并在配电板相应开关上悬挂”正在维修,切勿通电”的警告牌。
民航电信人员执照考试民航电信人员(监视)执照考试题库二试卷(练习题库)1、雷达天线有天线罩时,应在天线罩内中只包含点迹信息,不包含航迹信息。
24、过渡高度层(TransitionLevel):是在过渡高度之上的最低可用飞行高度层。
过渡高度层低于25、应急自动化空管系统的离线数据管理在对运行数据和系统参数配置数据进行和表笔相连的是二极管的正极,另29、三极管的负载电流须流经PN结,有两种极性的载流子参与导电过程,所以三极管也称为双极型晶体管。
30、对于信号线路雷电电涌的保护原则之一是应尽可能使用光纤代替金属导线,带有金属芯或金属外层的光缆应在入31、莱斯自动化系统中,系统输出的综合雷达数据和单雷达数据都通过雷达前置数据处理机和数据分配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一定都大于Io35、1090ES的信息数据块编码调制方式为脉冲位置调制(PPM)编码36、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自动去相关的功能,已经自动去相关的飞行计划不应再于其它航迹自动相关。
37、对于每个TCP/IP实现来说,FTP服务器的TCP端口号都是21,每个Telnet 服务器的TCP端38、某一时刻电容电路中的电流与此时刻电容电压的数值无关,与电容电压变化率有关。
39、中小型自动化系统监视数据处理服务器主备切换时间不应低于15S o40、CRC是指循环冗余校验码,其中HDLC协议传输雷达信号使用的CRC是CRC-CCITTo41、根据《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规定:飞行校验不合格的交织的能力44、系统监视和控制计算机用于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视和关键参数的配置。
45、当电源电压和电路参数不变时,静态工作点偏移的主要原因是周围环境温度变化。
46、为满足发射功率的要求,二次雷达发射机一般采用速调管作为功放器件。
47、TOC.AOC是国际民航组织AIDC标注协议中用于移交管制权的报文。
48、操作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与硬件相关的。
49、通常情况下,ADS-B地面站获取的目标高度信息来源于卫星定位高度,以便用于自动化系统显示50、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一般输出到空管自动化系统进行使用95、在数据链路控制中通常由接收方控制发送方的数据流96、ADS-B可以比A/C模式雷达多输出24位地址码97、多点定位属于非协作式监视系统98、将计算机的输出通过同轴电缆、光纤等介质基础上的数字信道传送的,称为数字通信。
民航电信人员执照考试通信导航理论题-2013导航题库基础1、单选:(85)1.具有储存磁场能量这种电磁特性的元件为()。
A.电阻B.电容C.电感D.包括BC两项答案:C2.电流参考方向是人为设定的电流运动的正方向。
若电流的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则电流为()。
A.负值B.正值C.虚值D.可正可负答案:A3.如图当电两端电压U等于3V时,电储集了1.510C电量,则该电的电容为()6A.210FB.2FC.5F5510pFD.6答案:D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值同时减小时,则()。
A.I1和I2不变B.I1增大,I2变小C.I1增大,I2不变D.I1减小,I2增大答案:A5.如图是含有节点A的部分电路,电流表正负接线端“+”、“-”号标出。
今电流表指针正向偏转,示数10A。
有关电流、电压正方向也表示在图中,则有()。
-AAI16ΩU3Ω20VA.I1=+10A,U= -6VB.I1= -10A,U=+6VC.I1=+10A,U=+12VD.I1= -10A,U=-12V答案:C6.一段导线的电阻与其两端所加的电压之间()。
A.一定有关B.肯定无关C.可能有关D.无法判断答案:B7.在三相电路中,三相对称负载为星形毗连,三相电流均为4A,则中线的电流为()。
A.4AB.12AC.8AD.0A答案:D8.半导体资料是指( )等物资。
A.硼B.磷C.硅D.二氧化硅答案:C9.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 )A.单向导电B.电流放大C.电压放大D.阻抗变换答案:A10.在二极管伏安特性中,没有( )特性。
A.正向导通B.正向截止24V10ΩC.反向击穿D.反向停止答案:B11.某三极管各电极电位为VE=0V、VB=4V、VC=12V,由此可判断该三极管( )。
A.处于放大区域B.处于饱和区域C.处于截止区域D.已损坏答案:D12.在某放大电路中,测得三极管静态电位VBE =0.2V、VCE = 4V,则这只三极管为( )。
《中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附件目录(附件另见附件单行本或光盘)1000. 通信设备1100. 程控交换机1101. HICOM-392型程控交换机1102. HICOM-353型程控交换机1103. HICOM-370型程控交换机1104. BH 03型程控电子交换机1105. DEFINITY G3V4型程控交换机1106. EAST 800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1107. HAX-100系列程控交换机1108. HDJ-48型程控交换机1109. JMQ294灵通256型程控电话交换机。
1110. MD-110型程控交换机1111. MD-150型程控交换机1112. MSL-IXT型程控交换机1113. OPT-81型程控交换机1114. OTP-61型程控交换机1115. S-124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1116. SOPHO-S1000型程控用户交换机1117. SOPHO S250型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
1118. SSU-12型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
1119. ISDX型数字程控交换机1120. EWSD型程控数字交换机1121. SOPHO IS3090型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1122. H20-20型程控数字交换机1123. NEAX2400-SDS型用户程控交换机1124. DEFINITY GR3型程控交换机1125. SL-1-XT型程控交换机1126. C&C08型数字程控交换机1127. STAREX IMS型程控交换机1200. 分组交换、帧中继及转报交换机1201. TP-4944/1340A型分组交换设备1202. TP8020型分组交换设备(2份)1203. TP4956型分组交换设备1204. FRS 800型帧中继设备设备1205. MV9800型自动转报机1206. LK-1000型转报机1207. MV3600型转报机1208. ZB-32C型转报机1209. ZB-16/64D型自动转报机1210. NETRIX 2210型复用器1211. CA2008型转报机1300. 单边带收发信机1301. RACAL 10KW单边带发信机1302. FDH3-76型1600W单边带发信机1303. TS-440S型单边带收发信机1304. IC-M700TY型单边带收发信机1305. JSB 176型单边带收发信机1306. MT1501A/C和MT501A/C型单边带全固态发射机1307. MSR8000型单边带收发信机1308. IC-751A型单边带收发信机1309. TW100型单边带收发信机1310. RX1001型单边带接收机1311. RX1002型单边带接收机1312. SEA-222X型单边带收发信机1400. 甚高频收发信机1401. AIR-960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02. 167A型多通道甚高频收发信机1403. GK 320型便携式甚高频收发信机1404. GTR-100C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05. D-HX-50 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06. IC-228A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07. JOTRON 甚高频收发信机1408. TGR142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09. KY-97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10. PAE5000M系列甚高频收发信机1411. R/S 200型甚高频共用系统1412. R/S 400型甚高频共用系统1413. T-373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14. TM-231A 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15. 甚高频收发信机遥控系统1416. GK 415和GK320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417. 175-25型甚高频收发信机1500. 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系统1501. TES卫星网络远端站1502. PES 8000型卫星网络远端站1503. SMARTNETII+型800MHz集群通信系统2000. 导航设备2100. 仪表着陆系统2101. MARKⅡ型仪表着陆系统 (航向信标)2102. MARKⅡ型仪表着陆系统 (下滑信标)2103. MARK10型仪表着陆系统 (航向信标)2104. MARK10型仪表着陆系统 (下滑信标)2105.NM-3500型仪表着陆系统 (航向信标)2106. NM-3500型仪表着陆系统 (下滑信标)2107. NM-7000型仪表着陆系统 (航向信标)2108. NM-7000型仪表着陆系统 (下滑信标)2109. S-4000型仪表着陆系统 (航向信标)2110. S-4000型仪表着陆系统 (下滑信标)2111。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年限及更新计划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室外单元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应在投入使用第13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第六条涉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备(如自动化系统、自动转报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网和卫星网网控系统等),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根据业务和功能需要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年限及更新计划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室外单元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应在投入使用第13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第六条涉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备(如自动化系统、自动转报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网和卫星网网控系统等),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根据业务和功能需要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五十二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的系统配置、参数设置和运行,应该遵照国家和民用航空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五十三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应当使用协调世界时,并使用统一的授时系统;独立设置的通信导航监视设施中的设备可以使用独立的授时系统,并定期校准。
第五十四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确保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持续提供。
因故无法提供服务时,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及时通知相关运行单位,并按照航空情报服务相关规定,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发布航行通告。
在指定时段内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设施设备,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发布服务时间,需要变更服务时间的,应在变更前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发布航行通告。
第五十五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因维护、维修、检测、调试、飞行校验需要暂时停止提供相应服务的,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一)提前协调相关单位,确定暂停服务的时间周期;(二)涉及空中交通服务运行模式和飞行方式调整的,事先通知有关单位;(三)按照规定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发布航行通告;(四)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五)暂停服务时间周期发生变更的,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发布航行通告。
第五十六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的正常率和完好率应当符合民航局有关规定。
第五十七条未经授权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进行本地或者远程操作。
第五十八条通信导航监视服务应当使用规定的缩略语和代码。
在服务中提供的含有非标准缩略语和代码的,应当对其所使用的缩略语和代码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解码。
第二节通信第五十九条通信的任务是利用通信网络或者通信终端传输、交换和处理民用航空生产信息,为民用航空活动提供语音或者数据通信,使其能够安全、高效运行。
第六十条通信包括地空通信和地地通信。
第六十一条地空通信主要包括空中交通服务通信、航务管理通信、站坪管理通信和对空气象广播等。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通信、导航、监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寿命及更新计划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 VHF通信设备、HF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向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15年后。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寿命不低于15年,室外机设备使用寿命不低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 VHF通信设备、HF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向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开关、记录仪投入使用后第13年开始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第六条涉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备(如自动化系统、自动传输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网络、卫星网络控制系统等),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前,应根据业务和功能需要及时升级软件。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维护的管理,保障飞行安全,根据《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三条、第五条的规定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民用航空地面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和设备(以下简称设备)运行管理的组织与实施,全体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第三条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一)组织与实施设备的运行,使设备按规定的技术指标正常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导航监视保障。
(二)组织与实施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实行以预防为主,定期维护和计划检修并重的原则,确保设备的性能指标、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三)组织与实施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的保管及零备件和器材的保障工作。
第四条各级通信导航监视主管部门,必须负责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监督检查。
建立岗位责任制或承包责任制,征集使用部门的意见,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第五条各类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有关规章制度和所管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操作程序和维修方法,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考核,取得相关执照,才能参加值班或维修设备。
凡未经考核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能独立工作。
第六条已经投入使用而需要停工维护和修理的设备,必须报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经过修理,但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得投入工作。
第七条全体通信导航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定期检查安全和防护用品,密切注视设备的危险征侯,认真查找原因,迅速排除,确保人身、设备、工具和仪表的安全。
第八条本规程的附件是实施设备运行维护的细则,本规程的附件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本规程附件尚未包含的设备,另作补充规定。
第二章设备的运行第一节设备运行的组织第九条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属于系统运行。
设备运行不能低于最低运行标准。
第十条台站是组织和实施通信导航设备运行的基层单位。
各台站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制订岗位责任制和值班制度; 按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统计设备运行质量指标; 分析可能引起设备运行不正常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按规定安全运行。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规程实施时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规程实施时间的主要内容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我们可以这样来编写这一部分的内容:概述: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规程是为了确保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实施时间是指规程开始生效的具体时间点,它对于规程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规程实施时间的必要性、考虑因素和建议。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监视的概念和重要性,明确它们在民用航空运输中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我们将重点讨论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规程实施时间的必要性,即为何需要确定具体的实施时间,以及这对于规程的有效实施和运行保障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探讨影响实施时间的考虑因素,例如规程制定的复杂性、技术条件的满足程度、相关设备和人员准备等。
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以指导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规程实施时间的确定,包括时间节点的选择、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和实施后的监测与调整等。
通过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规程实施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为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从而确保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展开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监视的介绍与分析。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本文的主题及目的,概述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规程实施时间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
2. 正文:2.1 民用航空通信:详细讨论民用航空通信的相关内容,包括通信设备、通信频率、通信协议等。
2.2 导航:探讨航空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导航设备以及导航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保障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高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下面是规则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收藏。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保障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高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以及与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有关的活动。
本规则是组织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依据。
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以及其他与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
第四条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配置和管理相应的人员及设施设备,为民用航空活动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五条组织与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保障可靠、服务优质的方针,遵循科学配置、协调运行、集中统一、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民航局鼓励和支持通信导航监视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水平。
对通信导航监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规则所用术语的含义在本规则附件《定义》中规定。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一节机构第八条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由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提供。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九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二)具有满足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需要的,持有有效执照的民用航空电信人员;(三)具有开展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及必备的仪器仪表、备件、器材和工具;(四)具有必备的有关通信导航监视资料。
《民⽤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作规则》《民⽤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作规则》 第⼀百⼀⼗条 通信导航监视运⾏保障单位应当具备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监控⼿段,对设备运⾏进⾏实时有效的监控。
第⼀百⼀⼗⼀条 通信导航监视运⾏保障单位应当建⽴设备运⾏监控制度。
设备运⾏监控制度应当⾄少包括: (⼀)运⾏监控岗位⼯作职责; (⼆)运⾏监控内容和⼯作程序; (三)运⾏监控记录管理规定; (四)应急处置和⼯作程序; (五)安全和运⾏信息报告制度。
第⼀百⼀⼗⼆条 实⾏本地集中监控和异地设备运⾏监控的,应当建⽴可靠的通信联络,保障监控数据的安全可靠传输。
第五节 信息引接管理 第⼀百⼀⼗三条 通信导航监视信息引接管理主要是针对民⽤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信息的提供和使⽤进⾏的管理。
本规则所称通信导航监视信息是指由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产⽣、处理、传输和集成的信息。
第⼀百⼀⼗四条 通信导航监视运⾏保障单位应当建⽴通信导航监视信息引接管理制度。
第⼀百⼀⼗五条 通信导航监视运⾏保障单位应当满⾜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民⽤航空企业、机场等民航安全⽣产运⾏单位对必要的通信导航监视信息引接使⽤的要求,并根据需要签订信息引接使⽤协议,明确信息引接内容、使⽤期限以及双⽅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百⼀⼗六条 通信导航监视信息需要引接⾄社会公共机构、服务机构、研究机构使⽤的,不得影响通信导航监视保障的安全正常,并按照有关规定签订信息引接使⽤协议,明确信息内容、使⽤期限以及双⽅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百⼀⼗七条 通信导航监视运⾏保障单位应当⾤取措施保证通信导航监视信息引接的安全使⽤。
第⼀百⼀⼗⼋条 对外提供涉及保密要求的通信导航监视信息应当按照国家和民⽤航空的有关规定执⾏。
第六节 应急管理 第⼀百⼀⼗九条 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发⽣重⼤故障时,通信导航监视运⾏保障单位应当⾤取有⼒措施避免或减少对飞⾏安全的影响。
第⼀百⼆⼗条 通信导航监视运⾏保障单位应当建⽴设备重⼤故障应急管理机制,明确应急处置⼯作程序。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年限及更新计划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室外单元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应在投入使用第13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第六条涉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备(如自动化系统、自动转报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网和卫星网网控系统等),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根据业务和功能需要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基础:1、n单选:(85)1.具有储存磁场能量这种电磁特性的元件为()。
A.电阻B.电容C.电感D.包括BC两项答案:C2.电流参考方向是人为设定的电流运动的正方向。
若电流的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则电流为()。
A.负值B.正值C.虚值D.可正可负答案:A3.如图当电容器两端电压U等于3V时,电容器储集了1.5⨯10-6C电量,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A.2⨯106FB.2μFC.5μFD.5⨯105p F答案:D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值同时减小时,则()。
A.I1和I2不变B.I1增大,I2变小C.I1增大,I2不变D.I1减小,I2增大答案:A5.如图是含有节点A的部分电路,电流表正负接线端“+”、“-”号标出。
今电流表指针正向偏转,示数10A。
有关电流、电压正方向也表示在图中,则有()。
A I16Ω-AU3Ω20V24V10ΩA.I1=+10A,U=-6VB.I1=-10A,U=+6VC.I1=+10A,U=+12VD.I1=-10A,U=-12V答案:C6.一段导线的电阻与其两端所加的电压之间()。
A.一定有关B.一定无关C.可能有关D.无法判断答案:B7.在三相电路中,三相对称负载为星形连接,三相电流均为4A,则中线的电流为()。
A.4AB.12AC.8AD.0A答案:D8.半导体材料是指()等物质。
A.硼B.磷C.硅D.二氧化硅答案:C9.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A.单向导电B.电流放大C.电压放大D.阻抗变换答案:A10.在二极管伏安特性中,没有()特性。
A.正向导通B.正向截止C.反向击穿D.反向截止11.某三极管各电极电位为VE=0V、VB=4V、VC=12V,由此可判断该三极管()。
A.处于放大区域B.处于饱和区域C.处于截止区域D.已损坏答案:D12.在某放大电路中,测得三极管静态电位VBE=0.2V、VCE=4V,则这只三极管为()。
A.NPN硅管B.NPN锗管C.PNP硅管D.PNP锗管答案:B13.所谓放大器工作在闭环状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