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有效课堂之我见曾几何时,我们的数学开始提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过分的生活化,甚至是伪生活化,却使我们的数学迷失了自己,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应以其高度的精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切实处理好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正是为学生将来有较强的应用数学意识打下基础,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行为中以可靠的理论为引领,大胆进行实践:挑战课堂教学;挑战学习方式。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开放的课堂,如何促使教与学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动感交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精心构思,设计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案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质量的优劣。
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知识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估计课堂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定教学的形式和具体的处理方法,变静态教学内容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比如在一次参加教学比赛时讲的“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不规则图形等引出四边形,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来进一步了解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知道了四边形的特性后再回到美丽的校园进一步去认识四边形。
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数学应用的空间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老师也从目标的制定者及仅仅为了解题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们的“学习伙伴”,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汲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迁移本领,使之具有可持续创造发展的动力与能力。
教学中要创设多种类型的问题情境,课堂训练要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使学生有创造的学习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在认识平方厘米后,要求学生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度量课桌的面积,学生在亲身的度量活动中体会到此时用1平方厘米作为单位度量太小、太麻烦,教师趁机提出:“你能设计出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帮你度量?”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就应势而生。
语文课堂有效性之我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
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对这个永恒的话题谈几点看法:一、创建和谐,尊重每个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呢?如在教学《小柳树与小枣树》中,指导学习“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这句话时,我脸带微笑对学生说:你能正确地读读这句话吗?请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读。
(着重指导:细细的绿绿的)接着走下讲台,亲切地寻问:“愿意读给你的同桌听吗?”同桌互读。
我摸着一个学生的头,和蔼地问道:告诉大家,你的同桌读得怎么样?生1:我的同桌读得挺好的,就是声音太轻了点。
(让这位学生的同桌站起来读。
)我说:老师觉得他的声音变得响亮了,你们觉得呢?生2:我的同桌读得非常好,我要向她学习。
(也请这位学生的同桌站起来读。
)我说: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能把这个句子读得这么美吗?学生说感受。
我说:我们要谢谢你,你的朗读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也要谢谢你的同桌,是他发现了你,推荐了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也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我们一贯提倡的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一节数学课下来,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这节课学生究竟有没有得到进步和发展。
是否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兴趣,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是否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呈现实效?以上种种问题引人深思,那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关注三个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目标定位)2、怎样到哪里去(过程与方法)3、我们有没有到哪里(反馈评价)。
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布鲁姆说:“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体现教材特点,力求恰当、全面、明确,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目标定位要适度,要符合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要宁少勿多,宁低勿高,要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要防止教学目标设置过高,而在课堂上却得不到落实。
还要防止教学目标中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性东西被忽视掉的做法。
二、恰当的内容选择和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但数学学科的教材完全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所以,要求教师必须钻研、理解教材,要“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
当我们选择一个内容来教学的时候,要想一想,就这个教学内容来说,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是什么,需要提升的是什么?我们应当选择最具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说,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另外,使用教材时要关注知识与技能,对小学生来说,学数学一是要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二是要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有效课堂”之我见当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怎样有效地教授学生进行文章精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因为无论是在各种各样的考试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文章精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教学实践为依托,在新课程新思想的背景下对所上的一节英语精读课教案进行了分析反思。
通过分析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了今后教学应努力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
“有效课堂”精读教案教学设计最近一段时期,学校里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各学科“有效课堂”的展示。
随着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定位于从教师讲解的精彩与否转变到学生参与的程度高低这一衡量标准。
现就笔者自己的一堂英语精读课谈谈对于“有效课堂”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以下为该课时教案)。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活页备课纸(首页)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活页备课纸教学过程period 3reading (ⅰ)ⅰpre-readingstep 1 lead-in1.greet ss merry christmas.2.ask ss to talk about christmas and share information witheach other.3.ask s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ristmas and spring festival.schart 1 (cultural) differences------unit 3reading-cultural differencesⅱ while-readingstep 2 warming-up1.ask ss to read the reading strategy on page 35 and find the functions of using examples.⑴ explain concepts and ideas⑵ support arguments and as interesting storiesstep 3 skimming & scanning2. ask ss to scan the text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s quickly as possible.q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chat room dialogue?a:three.q2: who are they? and where are they from?a: ma li-china; waled-brunei; peter-uk.3.ask ss to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partners.q1: how many examples are in the conversation to show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q2: what are they? (find key words or phrases)a: ⑴thanksgiving;⑵present;⑶wedding;⑷point with finger;⑸yellow;⑹take off shoes.step 4 careful reading1.ask ss to discuss the examples in detail and provide ss with more information.⑴ thanksgiving① ask ss to read line 11-18 and try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about thanksgiving between in the uk and the usa.② ask ss to compare thanksgiving in the usa and mid-autumn day in china.chart 2⑵ present① ask ss to read line 23-29 and try to find how will westerners do when they receive presents.② ask ss whether they know something about choosing and presenting the gift.a) number; color b) taboos (e.g. clock, umbrella in china)⑶ wedding① ask ss to read line 30-44 and find the differences related to wedd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chart 4② supplement som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western weddings.*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a) something old: a bride may wear or carry something old to represent her continued ties to her family and her old life.(a piece of family jewelry or the wedding dress worn by their mother of grandmother)b) something new: wearing something new is supposed to represent success and hope in the bride’s new life and in her marriage.c) something borrowed: the borrowed item should be something borrowed from a friend that is happilymarried.(clothing, a piece of jewelry, a handkerchief or a beaded purse)d) something blue: wearing something blue dates back to biblical times when a blue wedding dress was worn to represent purity, fidelity and love.⑷ point with finger/ yellow/ take off your shoesask ss to read the rest part from line 49 to 59 and explain the last three examples in detail.ⅲ post-readingstep 5 practice1. ask ss to read the text aloud and put up hands if they have any questions to ask.2. ask ss to do some t/f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⑴ thanksgiving is in celebration of the first harvest after the settlers from europe went to live in the usa. (t)⑵ in the west, it is impolite to open a present as soon as one was given it. (f)⑶ guests can expect a present at a wedding in italy. (t)⑷ people can be served food, soft drinks, tea, coffee but no alcohol at a wedding in brunei. (t)⑸ you should point with your index finger instead of doing that with you first finger in brunei. (f)⑹ not everyone can wear yellow in brunei. (t)⑺ chinese cities and the uk have the customs in common of taking off shoes before going inside someone’s house. (f)⑻learning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a good way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each other. (t) step 6 discussion1.ask ss to form different groups and discuss any othe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aily life.2.ask several ss in each group to present their opinions to the class.step 7 homework3.ask ss to complete part c1, c2 on page 36.4.ask ss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本篇课文(牛津模块六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other-rea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是一篇对话类的文章:3名学生在网上聊天过程中交流了大量的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
如何开展有效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创设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起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来勾起学生的生活记忆,调动学生的感情、点燃学习的激情。
同时,它又为想像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知识,这种情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想法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的兴趣。
怎样创设情境才更具有实效性呢?首先,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情境的创设都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事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出发,只要学生有关的表象浮现,其相应的情绪、情感就会出现,非自觉性、无意识性的积累、记忆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增强。
其次,情境的创设要有趣味性。
趣味即生动活泼,要让学生在他们的年龄阶段能有情绪情感体会,趣味才能名副其实,从而获得探究的乐趣、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在教学《观潮》时,我首先播放一段海潮拍打礁石的录音,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此时学生纷纷猜测,有些准确地说出是海浪声。
接着我投影一张广州市沿江路大钟楼附近大人小孩趁珠江涨潮漫过河堤时嬉水的照片,然后问学生说说照片的内容。
学生马上来劲,有的还说自己也去过照片中的地方。
我看时机成熟了,马上问:“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海潮什么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就说开了。
我进一步问:“你们见过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的浪潮吗?”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我国的钱塘江大潮。
”情境创设水到渠成,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时,学生被宏伟壮观的浪潮深深地吸引住了,最后我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学生马上翻开书去寻找答案,课文的学习也就在情境的创设中自然而然地开始。
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得以实施的主要阵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
如何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前提首先,应把握备课环节:每节授课之前,教师都要充分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资源的整合;其次要精细备课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如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方便掌握。
我认为应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方法设计,内容翔实,格式规范;再次要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考和再学习的过程,应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弥补不足之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捕捉瞬间灵感,珍视学生见解,为后续的教学获取最直接、最可贵的信息。
二、有效上课——有效课堂教学的试金石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每一节课教师都应准确把握当节的重点和难点。
在破解重点和难点上要有应对方案和措施,将教学目标问题化,搭建前后知识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要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立足于“低起点,重方法,实反馈”的课堂教学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收获。
活用教学方法,使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思维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努力实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其次,重视提问讨论,提问和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紧扣当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难易结合,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都有成就感。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再次,要强化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
练习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教师要随堂对练习答案作出评析。
三、有效作业和有效检测——有效课堂教学的继续和信息反馈有效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应严格落实“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作业制度。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之我见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本学期举办了活动课观摩展示,打乱年级,采用抽课的形式,全员参与。
在整个做课的过程中,各位老师都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的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为我们奉献了很多好课。
本人也在上课和听课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
课堂只有40分钟,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因此,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一、少闲聊,多预设面对不熟悉的学生,许多教师开始上课前,都要与学生接触,通过与学生闲聊、做游戏、猜谜语,讲笑话等形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诚然,真心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拉近师生之间关系的方式,但很多教师的谈话就是没话找话,目的是烘托现场气氛,如知道我的业余爱好是什么吗?想对我说些什么呀?师生彼此不熟悉,学生也不可能完全揣测出教师的心意。
说得好,听课者一笑或报以热烈的掌声;说得不好,反而加重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这实际上是一种“做秀”,实际价值不大。
从心理学与生理学角度来讲,课前5分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机。
如果教师在5分钟之内还不能将学生的研究引入正题,那么下面的环节必然受到课堂时间和学生心理两方面的影响。
由此看来,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对课堂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
二、给学生留足思考、表达的时间开门见山的预设之后,进入知识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当一个需要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但在大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按照课前预设的教学计划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总是喜欢牵着学生走,努力将学生拉进挖好的“坑”里,把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很少给学生自己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时间。
常此以往,学生就丧失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是认知结果的生成,而不是认知过程的演绎。
其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更是学生发展自我的操练台。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传统的物理课往往是教师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我会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我还会使用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如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者图像、视频等方式感知物理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
我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物理现象。
在学习光学原理时,我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光线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光线策反、折射等现象,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如校内的物理实验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和实证研究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会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学习力学时,我会设计一些力的平衡问题,让学生通过平衡条件的分析推导出未知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还会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未知世界的学科,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积极质疑。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希望学生能够对物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在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告诉学生“实验是对理论的检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不断进行实践和验证。
我还会让学生了解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追求,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战场。
有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根本追求,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课前准备的有效课前准备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
备课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课前准备注意以下两点:1、深入钻研教材。
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熟悉教材内容,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
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最后还要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
2、了解分析学生。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重点关注下才能达到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二、课堂实施的有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活跃的学习气氛。
可以采用有趣的游戏,生动好奇的故事或奇特的活动,把学生的无形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设民主公平安全合作的教学环境。
保障课堂交流的有效进行,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公平、安全、合作的教学气氛,让师生、学生真诚沟通。
所谓“民主”,是指允许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不压制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
所谓“公平”,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坚持平等,教师不轻视任何一个孩子。
打造有效课堂之我见摘要:在新课改下,要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尤其重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30-001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其教学活动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是否得到知识,是否学习到一种能力,是否培养出一种思维。
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性,它是衡量教学活动成败的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新课程背景下,要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小学阶段的学习较轻松,而初中阶段的学习从知识的量和深度来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应耐心、真诚地指引学生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那些性格内向,对学习经常处于“恐惧”的状态,认为自己不行或永远不会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褒扬,要让学生享受到被尊重的欢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给学生一些鼓励,如果课堂上某位同学回答问题很出色或做作业达到“优”,全班同学都要给他们掌声鼓励。
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二、教师应该提升个人的素质,展示个人的魅力教师要教育、影响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做给学生看。
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以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其实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老师才喜欢该老师上的课,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减少紧张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之我见兴国安邦,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树人为本。
值此,实施《教育发展纲要》,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的今天,本人历经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体验甚多,受益匪浅。
一、讲究实效,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犹如耕耘,春播秋收,讲求实效。
教师施教,体现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遵循实践性、探究性、渗透性、延伸性、开发性五大原则,让学生当摸大象的盲人,教师引领学生去摸到大象的局部,迸发闪光的火花,进而在闪光中感知大象的整体。
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让学生看有所思、听有所感、练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播种尊重,收获尊严教师只有给孩子以尊重,才能还教师以尊严。
没有微笑的老师,学生心中就没有太阳。
教师的天职是树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理解、善待、尊重并激励他们,教师要以爱育爱,实施融错教育,包容并融解学生的错误,使他们养成知错改错的个性,把差生当作教育的资源,人皆可以成尧舜。
教师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爱迪生,训斥中有牛顿,一句肯定,一丝微笑,打开了孩子探索上进的心扉,让他们沐浴阳光走向成功。
三、探究论理,感情悟道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探究掌握数理、数论,更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寻求事物的规律,任何熔岩终将凝固,而任何思辨过程都蕴含着哲理。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孩子亲身实践,感悟真知、发展能力、真切体验,收获快乐。
由数学学科的特点,感悟大千世界,变化莫测,漫漫人生的做人之道。
四、勇于创新,大胆超越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勤,失败乃成功之母,超越乃创新之父。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最难的是超越自己,难以进入创新、探究的境界。
师生互动,要敢于挑战专家,挑战教材,挑战自我。
教学是门艺术,教师应熬自己有特色的狗皮膏药,揣着明白,装着糊涂,把学生扔到云雾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太阳,学生的智慧在指尖,让他们在实践探究中,不但知道狗头朝东,狗尾朝西,更要发现狗头朝北,狗尾朝南的特定环境。
教师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他们像呼吸一样自由地去领略。
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之我见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懈的追求。
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创设情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怎样去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呢?一、教师渊博的知识是有效课堂的根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本身就应该有广博的知识。
孟子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教师教学工作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
数学教师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育心理学有关实验的结果证明:视听结合、图文声情并茂,可使学生接受、理解、储存的信息大于单纯听觉的4.3倍以上。
多媒体教学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和全面影响的功能,以直观、生动、色彩鲜明的图像或图示等,取代单纯的概念、理论描述,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感知,能引起学生的长久注意和思考,能帮助学生把难点知识“简化”“易化”,能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索情趣,使学生乐学其中,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二、深研教材、明确目标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
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梳理清楚教科书所涵盖的内容,既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在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从教材和学生能力等因素考虑目标的定位,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与技能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之我见
要打造课堂的民主性和实效性,使课堂有效至高效,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个环节、四个原则、五项评价”。
一个中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这一中心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
两个方向是发挥师生双向作用。
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先学探究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三个环节是指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
(10分钟左右)
本环节要展示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围绕学
习目标
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上课后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问题情景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中的问题。
学习方式:快速阅读、读出问题、标划记录、强化记忆、查找疑难。
要求学生:(1)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2)先看书后做题。
(3)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
(4)注重纠错反思。
第二个环节:交流展示。
(15分钟左右)
本环节首先要求教师给出自主学习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能力达标的问题,可适当给学生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探究氛围。
其次,要各小组交流展示预设问题中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可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学生主要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形式不拘,服从教学实际需要)。
教师主要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或习作)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
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
再次,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
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或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
补充。
第三环节:应用提升。
(15分钟左右)
本环节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首先要完成预设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
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独立性和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其次是总结提升,即一堂课结束前,老师指导学生盘点课堂,对本节课或本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性的反思,落实学习目标情况,归纳主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让学生学会及时回顾反思,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四个原则是指课堂教学所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是主体性原则(自学):民主课堂是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将过去的教师单向灌疏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
“带着学生发现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转变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作业,在实践与探索中自主建构起合理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是学法指导原则(导学):首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方向、有目标,并有温馨提示等;其次是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思维方法,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是合作性原则(互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师生、生生活动过程。
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是发展性原则(拓学):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只有学以致用,才会获得能力。
五项评价是指教学效果的五项评价标准。
一是看学习目标设置是否具体、恰当、可测。
二是看学生学习是否主动,学习气氛是否浓厚。
三是看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充足,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
四是看学生的达标率是否高。
五是看课堂是否朴实、真实、愉悦。
最理想的效果是“学生兴奋,教师激动”。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