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护理常规2015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针灸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协助摆放正确体卧床休息,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通知医生接诊处置。
2、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制度,签订有关告知书。
3、基础护理落实到位,保持病区舒适、整洁、安静、空气流通。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体温39℃以上者,每4h日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一次。
每日询问记录24h二便一次。
准确记录各项生命体征。
特殊监测遵医嘱认真执行。
5、每周测量体重及血压一次并记录。
6、24h内完成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48h内完成全护理病历。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7、按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动态调整并实施相应护理计划及措施,宣教相关疾病养生保健知识。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做好记做好记录。
9、做好各项治疗前的解释告知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10、针刺护理:(1)针刺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代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做好保暖。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效果和反应。
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疾病护理常规中风病1、疾病名称:中风病由于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大脑,导致脉痹阻溢于脑,发为中风病。
其病本虚标实,急症期以内风、痰浊、邪热、瘀血等表实症状突出。
2、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临床根据症候特点分为以下各型:(1)中经络: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为中经络。
腰痛护理常规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腰痛护理常规【定义、病因】腰痛又称“脊柱痛”,是指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发生多由于外邪侵袭,体虚年衰,跌仆闪挫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常见辨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或阴雨天加重。
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以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重浊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以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3.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利,重者不能转侧。
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肾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
(1)肾阴虚:伴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以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2)肾阳虚:伴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晄白,肢冷畏寒。
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以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病情观察要点】1.腰痛观察腰痛的性质、发作特点、持续时间。
(1)湿证:多表现腰酸胀重痛,卧时不能转身,行时重痛无力。
(2)寒证:多表现腰冷痛,得热则舒,四肢畏寒逆冷,洒浙拘急。
(3)湿热证;多表现腰部热痛,身热汗出,关节肿痛,小便热涩。
(4)风湿证:多表现腰部酸痛游走,引及肩背、腿膝,伴发热恶风。
(5)瘀血证:多表现腰部刺痛,难以转侧,动则痛剧,日轻夜重。
2.腰痛与气候变化的规律,是否与冷、热、阴、晴等气候因素相关。
3.患者腰痛加剧,不能转动,甚至身体痿软无力,或强直痉挛,兼见汗出,面色苍白,二便失禁等,及时通知医生。
【症状护理要点】1.寒湿腰痛注意保暖,防潮防湿;温差变化大时要适当增减衣被,活动后如果出汗较多及时更换湿冷衣服;热敷腰部,推揉要背部,按摩腰骶部,点揉肾俞、腰阳关穴。
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常规一、概述(一)概念及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原因之一。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L~s、Ls~S₁突出占90%以上,好发于青壮年,男女比例约为(4~6):1。
随着年龄的增长,L₂~3、Ls~发生突出的危险性增加。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由于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在此基础上,腰部急性扭伤、受凉、妊娠、肥胖可成为诱发因素。
其发病还与遗传、吸烟、工作生活中不良的姿势有关。
(二)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病理变化为基础,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以下四型:1.膨隆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
临床上此种类型也称腰椎间盘膨出,是椎间盘突出的早期改变。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
此型临床上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
3.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
此型不但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易压迫马尾神经,此型临床上称为腰椎间盘脱出,该型保守治疗不佳,故临床上多选用手术治疗。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前者是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发育性或后天性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
这两型临床上仅出现腰痛,而无神经根症状,无须手术治疗。
(三)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
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痛(约97%的患者有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症状,腰部活动受限,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见腰椎侧弯、椎体偏歪、旋转、小关节对合不良,椎间隙左右不等宽。
腰腿痛以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参照本病护理。
1、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整洁、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做好一切生活护理。
2)急性期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恢复期可戴腰围下床活动,注意起床姿势。
3)掌握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注意保护腰部。
2、病情观察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因,行动困难程度,有无全身症状。
2)手术者观察局部及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二便情况。
3、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用药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饮食护理1)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
2)气滞血瘀者,宜食黑木耳、桃仁等。
3)寒湿痹阻者,宜食羊肉等,忌生冷寒凉食物。
4)湿热痹阻者,宜食丝瓜、冬瓜等,忌辛辣燥热之品。
5)肝肾亏虚者,宜食枸杞、黑豆等。
5、情志护理多与患者交流,解除思想顾虑,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6、临证(症)护理1)腰腿疼痛者,予拔火罐或耳穴埋豆(取穴:交感、神门、皮质下)。
2)肢体麻木者,予艾灸或中药熏洗,按摩拍打麻木肢体。
3)下肢活动受限者,予中频脉冲治疗或中药熏洗。
7、并发症护理1)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在位通畅。
2)腰椎不稳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8、健康教育1)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刺激而诱发,睡硬板床。
2)调畅情志,避免七情内伤。
3)坚持腰背肌及腿部肌肉的锻炼,合理使用腰围,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4)恢复期禁止举重和弯腰,指导患者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
膝痹以关节周围压痛、肿胀,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1、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整洁、安全,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2)卧床休息,宜抬高患肢,保护患病关节。
2、病情观察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因,行动困难程度,有无全身症状。
2)观察运动、劳累、天气变化对其的影响。
3、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中药熏洗时先熏后洗,勿烫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常规腰痛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产生的腰腿部疼痛。
腰痛病的好发部位为14、15、S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发病史、诱因、各项检查结果。
(2)评估患者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情况。
(3)评估患者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及二便情况。
(4)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血瘀证。
证候:腰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
轻症俯仰不利,重症痛剧不能转侧,或有外伤、用力史。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②寒湿证。
证候:腰部冷痛重着,得热则减,转侧不利。
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Q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或沉紧。
③湿热证Q证候:腰部弛痛,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疼痛加重。
小便短赤,甚或大便结。
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④肝肾亏虚证。
证候:腰部酸软或绵绵作痛,喜揉按,遇劳则甚,卧则痛减。
腰膝软弱无力,或少腹拘急,手足不温,或五心烦热,失眠少寐,口燥咽干。
舌苔少,脉虚细弱。
偏阳虚者舌淡,脉沉弱;偏阴虚者舌红,脉弦细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急性发作期患者,观察其疼痛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②患者疼痛剧烈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③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疼痛剧烈者可使用蠲痹方行穴位贴敷,慎用止痛剂。
(4)患者卧硬板软垫床,离床时用腰围保护,以巩固疗效。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姿势,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利于减轻腰痛,避免弯腰,养成屈膝蹲下的习惯Q(5)患者每次按摩、推拿前后,应卧床休息。
(6)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用药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
(7)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多食动物内脏和温肾补气之药膳,忌生冷、辛辣、滋腻之品Ο(8)情志护理:①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杰,解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乐观积极地应对疾病。
腰部疼痛的护理记录怎么写(入院):患者步入(轮椅、平车)病房。
刻下:腰腿疼痛,痛处固定拒按,疼痛评分,舌质暗紫,苔薄白,脉弦,证属气滞血瘀,Barthel指数评分,入院后予平卧硬板床休息,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负重,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之品,比如金针菇,黑木耳,桃仁等。
(住院期间):急性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
下床活动时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不宜久坐。
(疼痛缓解):患者腰痛较前好转,疼痛评分为2分,与患者交谈,指导其直腿抬高运动,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患者己掌握方法。
患者腰痛较前好转,疼痛评分1分,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三点式、五点式,每天3-4组,每组10个,以不感疲劳为主。
患者腰痛不显,能每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中医操作):遵医嘱予拔罐治疗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取穴大肠俞,肾俞,委中,阿是穴,每日一次。
指导患者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紫红色瘀斑,为正常现象,数日方可消除,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
(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穴位贴敷:指导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服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立即告知值班人员。
耳穴贴压:取穴腰椎、皮质下、交感、肝,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籽脱落后立即通知护士。
刮痧:指导患者刮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艾灸:指导患者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出院):医嘱予今日出院,予出院指导及相关健康宣教。
(手术):患者定于今日(在局麻下)行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己完善术前准备,入手术室。
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吸术,己返回病房,刻下:腰部疼痛不显,双下肢麻木较前好转,术处敷料外观干燥,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指导其腰围应用及轴线翻身的方法,患者表示理解。
《腰痛的护理措施》一、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可能经历过。
腰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有责任为腰痛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缓解疼痛,恢复健康。
二、腰痛的原因1. 机械性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时,会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 腰肌劳损: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容易导致腰部肌肉疲劳、损伤,引起腰痛。
- 腰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骨质会发生增生,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引起腰痛。
- 腰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会导致神经受压,引起腰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2. 非机械性因素- 感染:如腰椎结核、肾盂肾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腰痛。
- 肿瘤:腰椎肿瘤可压迫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引起腰痛。
-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引起腰痛。
-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腰痛。
三、腰痛的临床表现1. 疼痛性质- 钝痛:多为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疼痛程度较轻,呈持续性。
- 刺痛:多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压迫神经引起的疼痛,疼痛程度较重,呈阵发性。
- 放射痛:疼痛可沿坐骨神经或股神经等向下肢放射,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2. 疼痛部位- 腰部正中:多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
- 腰部两侧:多为腰肌劳损、肾脏疾病等引起的疼痛。
- 臀部及下肢: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压迫神经引起的疼痛。
3. 伴随症状- 下肢麻木、无力: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压迫神经引起的症状。
- 大小便功能障碍: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严重压迫神经引起的症状。
- 发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腰痛。
四、腰痛的评估1.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腰痛发生时间、疼痛性质、疼痛部位、伴随症状等。
- 询问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以了解腰痛的可能原因。
腰痛病护理常规(2015)
腰痛病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
2.腰部运动障碍
3.主观麻木感觉
4.患肢温度下降
5.肌肉萎缩
【临证施护】
1.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2.行大、中牵引术的患者,按大、中牵引复位术的护理做好术前解释工作,避免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嘱术前一餐少吃或不吃。
嘱术前要排空大小便。
术前要准备皮腰围一个。
教会患者呼吸的方法,配合医生完成踩跷治疗。
术后以皮腰围护腰,平卧硬板床休息。
大牵引:8小时按摩双下肢及相关穴位后屈腿,12小时翻身并按摩肩背部及骶尾部穴位。
中牵引6小时按摩双下肢及相关穴位后屈腿,10小时翻身并按摩肩背部及腰骶部穴位。
牵引术后卧床24小时,72小时尽量卧床,尽量不下床活动。
观察疼痛及病情变化。
协助生活护理,注意保暖。
3.遵医嘱做好连续硬膜外镇痛泵患者的护理,床头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医嘱配制药液,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衔接各管道,避免管道扭曲,保持镇痛泵畅通。
观察病情变化。
翻身时注意管道,防止压迫及牵拉管道脱落。
下床行走时注意动作缓慢。
协助生活护理,注意保暖。
4.病人行神灯及拔火罐的护理,照射时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根据皮肤温度及色泽,调节神灯高度。
神灯治疗过程中经常巡视,防止烫伤。
拔火罐的患
者根据病情选择拔罐部位,注意保暖;拔罐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防止时间过长引起水泡;拔罐及起罐动作轻柔。
5.遵医嘱做好中药熏蒸患者的护理:中药熏蒸温度为50℃,每次30min,注意观察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烫伤。
熏蒸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及皮肤情况,注意保暖。
熏蒸结束后半小时内不宜外出,防止着凉,并注意患处保暖。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生冷、烟酒等品,应加强营养,以补益气血、滋养筋骨。
2.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肾阴不足者宜多食滋阴益肾之食品。
【用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并发症护理】
出现腰肌劳损、椎管狭窄、腰肌筋膜炎、臀肌筋膜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2.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部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或萎缩。
3.腰部不可以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4.宜睡硬板床,注意控制体重。
5.指导患者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卧床时可采用空中踩自行车、飞燕式、拱桥式等方法。
活动自如的患者可采用倒走、游泳、倒立、单杠引体向上等方法。
【辨证施护】
气滞血瘀
1.主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施护
(1)以休息或制动为主,并配以自我按摩腰部,促进气血运行,通则不痛。
(2)腰部保暖。
(3)遵医嘱为患者做好中药熏蒸。
肝肾亏虚
1.主证
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其,卧测减轻。
偏阳虚者面白光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而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施护
(1)以增强患者的营养为主,可食用一些坚果类,动物内脏等食物
(2)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以增强其体质。
(3)避免过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