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果蔬的原料及其加工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49
第一章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加工特性
第一节果蔬原料的种类
果蔬是食物中所需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主要来源。
主要分类:
一、水果类
1、落叶果树水果:
(1)仁果类苹果、梨、山楂等。
(2)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等。
(3)浆果类葡萄、草莓、猕猴桃、桑椹、木瓜等。
(4)坚果类核桃、板栗等。
(5)杂果类柿、枣等。
2、常绿果树类水果:
(1)柑桔类柑桔、柚、柠檬等。
(2)其他类枇杷、杨梅、荔枝、龙眼、橄榄、芒果等。
多年生草本类水果:香蕉、菠萝等。
二、蔬菜类(按食用部分的不同分类)
(1)根菜类萝卜、胡萝卜、大头菜、甜菜等。
(2)茎菜类竹笋、芦笋、莴笋(莴苣)、葱头、蒜头、姜、芋、马铃薯等。
(3)叶菜类大白菜、卷心菜(甘蓝)、雪黑红、菠菜、芹菜、大葱等。
(4)花菜类花菜、紫菜苔、金针菜等。
(5)果菜类青豌豆、刀豆(四季豆)、蚕豆、毛豆、甜玉米、番茄、西瓜、冬瓜、黄瓜、南瓜等。
(6)食用菌类蘑菇、草菇、香菇、金针菇、平菇、木耳等。
第一章 果蔬原料的基本特性与加工贮藏主要内容:1)生物学特性:呼吸作用2)多样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和化学成分的多样性3)易腐性:微生物引发和化学作用果蔬原料有三方面的特性,即多样性、生物性和易腐性。
第一节 果蔬的生物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果蔬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中很重要的一类物质是酶。
正是由于酶,采后的果蔬生命活动依然存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养分,于是采后的果蔬如果不仅系适当的控制,很快就会变得不新鲜了。
当然,目前,人们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延缓其生命或者干脆使酶钝化,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采后果蔬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经过许多中间反应所进行的一个缓慢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经过这一过程,细胞组织中复杂的有机物逐步成为简单物质,最后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对不同果蔬的呼吸作用要区别对待。
这些内容在果蔬贮藏中会详细讲到,至于果蔬加工中的处理,我们会在原辅料预处理中详细讲。
第二节果蔬的多样性无论是水果还是蔬菜都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讲,果蔬原料的多样性在加工过程的体现主要是两方面:组织特性的多样性和化学成分的多样性。
一、组织结构的多样性果蔬组织是有不同的细胞组成,细胞的形状、大小随果蔬种类和组织结构而不同,一般细胞的直径约在10~100微米,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液泡及内部的原生质体组成,他们的性质与结构与果蔬的加工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果蔬所具有的组织结构特性有很大的差别。
以水果为例:核果类果实如桃、油桃、李、杏等的果实由果皮、薄壁的果肉组织及木质化的核组成,其中可食的果肉部分由大型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多汁。
李、桃等含有壁较薄的细胞组成的厚壁组织,而杏则有由厚壁细胞组成的厚壁组织和纤维,故两者质地稍有不同。
核果类果实纤维的含量的多少与粗细是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食用性和加工品质量。
核果类的果皮基本上由几层厚壁细胞组成,与果肉之间有薄壁细胞组织,除李子外,较少含有蜡粉,易采用碱液去皮。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果蔬加工保藏原理及预处理1、简述糖、果胶、有机酸、维生素、含氮物质、色素、单宁、芳香物质等果蔬主要化学成分的加工特性。
1. 单糖、双糖、多糖的某些加工特性a糖是果蔬体内贮存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影响果蔬制品风味和品质的重要因素;b 糖是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结合果蔬含水量高的特点,加工中应注意糖的变化及卫生条件,c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d糖在高温下自共存时,是发生美拉德非酶褐变的重要反应底物,影响制品色泽;身的焦化反应,影响制品色泽。
e淀粉与加工相关的特性:①淀粉不溶于冷水,当加温至55-60度时,即产生糊化,变成带黏性的半透明凝胶或胶体溶液,这是含淀粉多的果蔬罐头汤汁混浊的主要原因。
②淀粉在与稀酸共热或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5.含氮物质与加工的关系色素:果蔬产品及原料的色泽对人们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常的鲜艳的色泽对人们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色泽作为判定成熟度的一个指标,同时,果蔬的色泽同其风味、组织结构、营养价值和总体评价也有一定的关系。
2.果胶的加工特性:①利用原果胶可在酸、碱、酶的作用下水解和果胶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等性质,可以从富含果胶的果实中提取果胶。
②果胶在人体内不能分解利用,但有帮助消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属膳食纤维范畴,是健康食品原料。
③果胶作为增稠剂且具很好的胶凝能力,广泛用于果酱、果冻、糖果及混浊果汁中。
④果胶酸不溶于水,能与Ca2+.Mg2+生成不溶性盐类,常作为果汁、果酒的澄清剂。
3果蔬中有机酸对加工的影响a对风味的影响果蔬及其加工品的风味决定于糖和酸的种类、含量和比例b. 对杀菌条件的影响酸或碱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热变性,微生物细胞所处环境的PH值,直接影响微生物的耐热性,一般说来细菌在PH6-8时,耐热性最强。
c. 对容器、设备的腐蚀作用由于有机酸能与铁、铜、锡等金属反应,促使容器、设备的腐蚀,影响制品的色泽和风味,因此加工中凡与果蔬原料接触的容器、设备部位,均要求用不锈钢制作。
第一章果蔬加工保藏原理第一节果蔬加工保藏原理新鲜果蔬不耐贮运的原因:生命活动;微生物侵染。
果蔬加工保藏原理:通过对新鲜果蔬原料进行一定的工艺处理,使其酶完全失活或基本失活,生命活动完全停止,同时配合必要的杀菌、防腐处理及完善的包装,使果蔬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能在较长时间内得以保存,或赋予果蔬食品新的品质或风味。
为了使果蔬加工品有较长的保存时间,加工时必须做到:(保藏需要)①充分杀酶,使其酶完全(或基本)失活,生命活动完全停止;②充分杀菌;③防止微生物再污染及空气中氧的影响。
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着重应关注的问题: 褐变问题;品质保持问题果蔬加工品种类及其主要特点(按加工方法及制成品特点分类)①. 果蔬干制品依赖低水分含量,制品含水量控制在15~20%②. 果蔬腌制品利用一定的醋酸、食盐、酒精等多种成分共同作用③. 果蔬糖制品依赖足够高的糖含量,制品含糖量要求在60%以上④. 果蔬罐藏品依赖密闭包装⑤. 果蔬汁制品依赖密闭包装⑥. 速冻蔬糖制品依赖超低温保藏,要求保藏温度为-20~-18 C⑦. 果蔬发酵制品包括果酒、果醋等产品。
依赖一定浓度的酒精或醋酸果蔬加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①. 确定合适的原料及其成熟度,或依果蔬的加工特性确定合适的加工产品② .进厂的原料应及时妥善处理③. 选择正确的加工工艺条件④. 及时进行杀菌处理或创造不利于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⑤.设备及包装材料性质稳定,不与原料及辅料发生不良反应⑥.制成品包装完善,尽可能避免微生物的再污染及氧、光、水等的不良影响⑦. 制成品应尽可能保存于清洁、干爽、避光及适宜的低温环境⑧. 注意工厂环境卫生⑨. 注意食品的食用安全问题⑩. 注意环保问题。
第二节果蔬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加工特性、糖及淀粉水果中糖含量多数在10~20%,蔬菜多数在1~5%。
果蔬中普遍存在及加工中常用的糖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
糖的溶解度:果糖〉蔗糖〉葡萄糖10 C时蔗糖饱和溶液的浓度:%出现糖结晶、返砂现象糖的吸湿性:果糖>>葡萄糖〉蔗糖出现回潮、流糖现象糖液甜度总的说:果糖〉蔗糖〉葡萄糖蔗糖的甜度是最稳定的影响糖液甜度的主要因素:(1)糖的种类、结构、食用时温度;(2)不同糖混合;(3)共存物:①酸一—明显降低糖的甜度;②食盐一一改变风味(清甜):③增稠剂一一改变风味(浓厚)。
果蔬的化学成分及加工特性一、果蔬的化学成分及与加工的关系果蔬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按在水中的溶解性质可分为两大类:(1)水溶性成分:糖类、果胶、有机酸、单宁物质、水溶性维生素、酶、部分含氮物质、部分矿物质等。
(2)非水溶性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淀粉、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部分含氮物质、部分矿物质和有机酸盐等。
(一)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 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
1、糖类主要是蔗糖、葡萄糖、果糖。
仁果和浆果类中还原糖较多,核果类中蔗糖含量较高,坚果类中糖含量较少,蔬菜中(除甜菜之外)糖的含量较少。
在较高的pH或较高的温度下,蔗糖会生成羟甲基糠醛、焦糖等,还原糖易与氨基酸和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黑色素,使果蔬制品发生褐变,影响产品质量。
2、淀粉蔬菜中薯类的淀粉含量最高(20%),水果基本不含(除了香蕉)。
淀粉糊化,影响淀粉含量高的原料加工成清汁类罐头或果蔬汁(引起沉淀,甚至汁液变成糊状)。
糊化的淀粉会进一步老化(凝沉),可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
3、果胶物质果胶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影响果实质地的重要因素。
果实的软硬程度和脆度与原料中果胶的含量及存在形式密切相关。
果胶溶液粘度较高原果胶原果胶酶或酸果胶果胶酶或酸、碱果胶酸果实:脆硬松软软烂(1)果胶含量高的原料生产果汁时,取汁困难,措施:水解果胶,提高出汁率。
(2)对于浑浊型果汁具稳定作用,对果酱具增稠作用4、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对果蔬的形态起支持作用。
不能被人体消化,但能促进肠的蠕动。
在加工中影响产品的口感,使饮料和清汁类产品产生浑浊。
(二)有机酸果蔬中主要的有机酸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通称为果酸。
果蔬原料及果蔬加工中主要使用有机酸,其中酒石酸酸性最强。
酸感的产生与酸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还与体系的温度、缓冲效应和其他物质的含量有关。
体系缓冲效应增大,可增大酸的柔和性(加工过程中同时使用有机酸及其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