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11.61 KB
- 文档页数:4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兽药残留是指在动物体内残留的兽药及其代谢物,在养殖过程中,兽药的合理使用和残留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
建立健全的兽药残留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原因1.非法使用兽药:一些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非法使用兽药,或者不按照规定使用兽药,导致兽药残留。
2.兽药使用过量:有些农民在使用兽药时,过量使用,或者频繁使用,导致动物体内的兽药残留过高。
3.兽药残留时间过长:一些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时间过长,如果不加以排除,就会导致兽药残留。
二、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兽药残留会通过食品链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甚至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兽药残留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3.对动物健康的危害:兽药残留会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畜禽死亡。
三、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防控措施1.科学合理使用兽药:在养殖过程中,兽药的使用应该科学合理,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频率,不得使用过期或者过量的兽药。
2.使用正规兽药:在购买兽药时,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购买无生产许可证或者过期的兽药。
3.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说明使用:在使用兽药时,应该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4.合理的排药期:在使用兽药时,应该留意兽药的排药期,确保在排药期内不进行屠宰或者采集动物产品。
5.定期检测兽药残留: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检测,确保动物体内的兽药残留在合理范围内。
6.加强兽药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兽药的管理,做好兽药购进、存储和使用记录,确保兽药使用的规范和合法。
四、结语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兽药残留的防控,这不仅关系到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也关系到环境和动物的健康。
只有建立健全的兽药残留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兽药残留的问题。
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兽药的使用无疑会导致动物体内的滞留或蓄积,并以残留的方式进入人体及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民众越来越关注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动物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所谓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用药后蓄积或贮存在细胞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有多种:如致癌、发育毒性、体内蓄积、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等。
其作用是慢性的、长期的和累积性的,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
一、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一)兽药使用不当1、用药不当用药的品种、剂型、剂量、部位或是超大剂量用药。
2、标签外用药或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
3、屠宰前用药物来改善症状、逃避屠宰前检查。
4、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休药期指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屠宰或其产品上市的间隔时间,可以理解为从停止给药到保证所有食用组织中总残留浓度至安全浓度以下所需的时间。
影响休药期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1)剂型与给药途径不正确剂型和给药途径能影响生物利用度、分布或代谢程度,最终使药物从体内消除时间发生变化。
如长效制剂的使用,使药物从动物体内排泄时间延长,注射部位的组织中常滞留大量的药物,消除缓慢。
如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30天内,有半数动物在注射局部组织中仍可检出药物。
超剂量用药增大用药剂量可使兽药排泄延长。
(2)日粮的影响胃肠道充盈程度和日粮成分影响药物的吸收。
如油脂能促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钙、镁等二价离子能与一些药物形成螯合物使吸收降低,如四环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会影响代谢酶的活性。
(3)年龄、性别、种属、个体的影响通常是综合性的,如肝的代谢功能、肾和胆管的排泄功能、药物分布容积和蛋白质结合率。
食品科技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的危害与控制措施探讨周丽娜(唐山市食品药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牛羊肉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养殖户为了提高牛羊肉养殖产量,存在过度使用兽药的问题,导致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过量,不仅会危害生态环境安全,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基于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对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的危害性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控制效果,提升牛羊肉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们能够吃上放心牛羊肉产品。
关键词: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危害性;控制措施Discussion on the Harm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ZHOU Lina(Tangshan Food and Drug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owev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beef and mutton breeding, excessive use of veterinary drugs, resulting in excessive 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s in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which will not only harm the safe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cause great harm to human health.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reduce the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of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protect people’s health,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harmfuln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aim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ensure food safety, and ensure that people can eat safe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Keywords: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harm; control measures在牛羊养殖过程中,为了抑制牛羊疫病,需要使用大量的兽药。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现代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各类辅助兽药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在养殖过程中,以保证畜禽动物的健康快速生长。
虽然畜禽肉产品在进入市场流通前会进行相关的宰前检疫工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检疫流程不规范、检测技术落后、逃检漏检等问题导致不合格肉产品进入市场,影响行业发展,危害人类健康。
其中以兽药残留问题较为典型,因此,要做好兽药残留的监管工作,提高监控力度,规范检疫过程,提升检测技术,保障畜禽肉制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防范措施引言畜禽肉类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对家畜及家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大的负面影响。
食品相关监管单位和我国畜禽养殖户应在肉类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对兽药进行合理的监管和使用,减少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含量,最大限度地将残留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1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1.1饲料中非法添加药物由于兽药具有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的作用,有的兽药还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为此个别饲料生产厂家,投机取巧,他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宁愿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在动物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添加兽药和过期失效药品,甚至非法添加违禁药品等,如在饲料中添加己烯雌酚、喹乙醇等禁用兽药,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并将添加了违禁药品的饲料向畜禽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或散养户出售;另外一些畜禽养殖场或适度规模户为了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少动物发病和死亡,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用于动物疫病预防和保健,如在饲料中添加阿莫林西、土霉素、青霉素等药物。
1.2监管工作不到位从违禁兽药的使用监管、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检测到问题肉制品的市场流通,每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的动物源食品流向最终消费者。
目前我国的兽药残留监管体系存在一些监管漏洞,如应检不检、漏检等问题,在农村地区经营兽药以及饲料和添加剂的商店分布较散,且有隐瞒销售、违规销售等情况存在,难以进行统一监管,难以使食品安全得到完全保障。
兽药残留的危害与其控制随着我国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包括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消毒药和各种生长促进剂、微量元素(如砷、硒等)等在的兽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保障养殖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动物在生长、生产过程中至少长期使用l~2种兽药或药物添加剂。
然而兽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等方面原因,在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造成了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一方面,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可导致人类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诸多方面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兽药无论是用于饲料添加还是直接用于治疗,最终都会以原形或代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
当动物体排出的这些化学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兽药残留问题不仅涉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与到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此试就兽药残留危害、残留原因、兽药残留控制等问题做一简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什么是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是指对动物用药后,动物产品(肉、奶、蛋)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或通过动物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中的兽药原形或/和其他代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兽药残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动物性食品一般指的是肉、蛋、奶与其产品。
动物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后,药物的原形或其代产物可能蓄积、贮存在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一般说的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
另外一种兽药残留的方式是动物在使用药物以后,药物将以原形或代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或直接进入环境(如水产用药和外用药物),造成环境土壤、表层水体、植物和动物等的兽药蓄积或残留,即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
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摘要] 造成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滥用抗菌药物和药物添加剂,超量用药,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另外原因有环境污染导致药物残留,法律滞后,监管不力等。
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可能会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各种慢性中毒、蓄积毒性,如过敏反应、三致作用、免疫毒性、发育毒性以及激素样作用;细菌耐药性增加;给环境造成影响等。
[关键词] 兽药残留、原因及危害。
引言一、兽药残留的原因二、兽药残留的危害结束语参考文献引言兽药残留又称药物残留,是指给畜禽等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
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关注兽药残留问题。
大多数国家在评价和使用添加剂时均以JECFA(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作为指导原则。
JECFA是一个毒理学的国际专家小组,此小组在1987年第32次会议报告了有关兽药残留的毒性评价,并把目前的兽药残留分为7类: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镇静剂类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消费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无公害的安全食品,已成为21世纪我国食物消费的最基本要求,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营养和健康。
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一、兽药残留的原因(一)、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造成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滥用抗菌药物和药物添加剂,超量用药,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1、非法使用违禁药物虽然1989年农业部就颁布了《批准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1994年又发布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2001年农业部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可用于制成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相应的休药期。
但是,有的饲料生产企业和一些养殖户受经济利益驱动,人为向饲料中添加畜禽违禁药物,如向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喹乙醇等。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应对措施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兽药及兽药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在畜禽疾病预防、治疗,保护畜禽健康,促进畜禽生长,减少畜禽发病和死亡,提高畜禽养殖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兽药及兽药添加剂使用知识的缺乏和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个别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厂家,养殖户、兽药、饲料经营者,铤而走险、违背国家兽药、饲料生产、使用规定,不择手段,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添加违禁、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等药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治疗畜禽疾病过程中存在用药大剂量,重复用药,滥用药等现象,从而造成畜禽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超标,使动物产品品质下降,不仅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影响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直接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结合长期从事兽医一线工作的实际,对兽药残留的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 兽药残留的危害因为兽药残留不能用肉眼发现,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检测才能确认,所以兽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严重后果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当人们长期食用含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后,药物不断在人体内慢慢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1.1 引起食用者急、慢性中毒兽药残留被称为人体的“隐形杀手”,可引起人的急、慢性中毒。
一次性食用了含有大量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导致人发生急性中毒反应,出现头疼、心慌、烦躁、血压下降,等不良现象,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如果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慢慢蓄积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食用者慢性中毒。
如氯霉素残留在人体内超量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磺胺二甲基嘧啶残留能引起人的甲状腺癌;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残留,能引起人听力障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能够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出现四环素牙;硝基咪唑及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作用;激素类的己烯雌酚残留可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能引起女性早熟及子宫癌和男性雌性化,造成儿童发育异常、性早熟和肥胖等现象;红霉素、泰乐菌素残留容易造成人的肝损害和听觉障碍;食用了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超标的动物内脏,会出现肌肉震颤,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致人死亡。
兽药残留(animal drug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
广义上的药物残留除了由于防制疾病的药物外,也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动物接触或食入环境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霉菌毒素等),一般以μg/ml或μ/g计量。
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由需求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评价有关兽药残留的毒性,为人们认识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本文针对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1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1.1 非法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我国农业部在2003年(265)号公告中明文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规定的兽药产品,不得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所列21类药物及未经农业部批准的兽药,不得使用进口国明令禁用的兽药,畜禽产品中不得检出禁用药物。
但事实上,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将禁用药物当作添加剂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1.2 不遵守休药期规定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而且与动物种类,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
国家对有些兽药特别是药物饲料添加剂都规定了休药期,但是部分养殖户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施行休药期。
1.3 滥用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存在长期和随意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现象。
此外,还大量存在不符合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种类等用药规定以及重复使用几种商品名不同但成分相同药物的现象。
这些都能造成药物在体内过量积累,导致兽药残留。
1.4 违背有关标签的规定《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标签必须写明兽药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等。
可是有些兽药企业为了逃避报批,在产品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但不在标签中说明,从而造成用户盲目用药。
兽药残留总结兽药残留问题是当前农产品安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兽药残留不仅会影响动物本身的健康,还会对食品环节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关于兽药残留的总结。
一、兽药残留的来源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合理使用兽药:合理使用兽药可以提高病兽存活率、减少经济损失。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兽药残留过高。
2.劣质兽药:一些劣质的兽药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使用这些兽药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还会对动物体内器官造成伤害,导致兽药残留过高。
3.非法使用兽药:一些兽药虽然被禁止使用在食品动物上,但是仍有人为了治疗疾病或者提高养殖效益而非法使用兽药,这样就会导致兽药残留过高。
4.环境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会进入动物体内,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这些污染物质包括农药、有害金属等。
二、兽药残留的危害兽药残留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动物有害:兽药残留过高会对动物体内器官造成伤害,导致乳腺炎、肝脏病、肺炎等疾病,影响肉类和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2.对人体健康有害:食用含有兽药残留的肉类和乳制品,会导致人体体内兽药元素超标,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不孕不育、过敏等。
3.对环境有害:使用兽药过多或者不当,会导致兽药残留产生环境污染,如排放渣土、兽粪等,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三、兽药残留的预防控制目前,解决兽药残留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源头控制兽药残留,以下是预防控制兽药残留的几个方面:1.管理好养殖场:要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建立健全养殖记录,实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疫病防控措施,减少使用兽药数量和频率。
2.使用合法饲料:应使用合法的饲料,对饲料中含有的兽药残留进行检测,保障饲料安全。
3.强化行业规范:建立健全动物药品管理制度和兽药残留检测体系,制定行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规范操作流程,避免违法使用兽药。
4.科学用药:根据动物生长情况、疾病类型和疾病程度,科学合理使用兽药,减少用药量和频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随着畜牧业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的发展,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动物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因素。
然而,作为兽药抗生素喂食动物(或饮用水中添加)的违规行为,经动物代谢后大部分以原药物或代谢物的形式经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对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影响环境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其后果不容忽视。
1 兽药残留的危害1.1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1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多数兽药不能被动物体充分吸收利用,而是随着排泄物进入污水或者直接排入环境,并且现有的水处理技术对污水中含有的大部分抗生素类药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导致水环境中药物残留量超标。
抗生素污染排放过程所引起的对环境微生物耐药性。
而环境中的微生物耐药性,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人类本身。
1.1.2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随着兽药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环境中的兽药对土壤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绝大多数兽药以原药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动物的粪尿排除,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农田,使作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的影响。
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土壤表层检测到了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残留,其最大浓度达32.2mg/kg 和26.4mg/kg。
1.2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兽药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对食用者可产生以下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人和养殖动物大量服用的抗生素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进入水环境中,再通过水产等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增加人体耐药性并影响健康。
1.2.1变态反应有些药物可引起一些个体出现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或过敏反应。
常见有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例如,青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均具有致敏作用,食用这些药物残留量高的动物性食品,可引起某些个体出现变态反应。
兽药残留总结
兽药残留是指农畜产品中残留的兽药及其代谢产物。
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
境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对于畜产品的兽药残留监测与控制至关重要。
兽药残留的来源
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畜禽的使用和饲料中添加的兽药。
畜禽生长过程中常常需
要使用兽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超量使用,就会导致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长期摄入含有兽药残留的畜产品可能导致慢性
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2.环境污染:兽药残留还可能通过畜禽粪便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
对环境造成污染。
兽药残留监测与控制
1.定期监测: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定期对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监测,
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
2.加强管理:加强对畜禽饲养管理的监督,规范兽药的使用和饲料添
加,防止兽药残留。
3.加强宣传教育:向养殖户和消费者普及兽药残留知识,引导他们正
确使用畜产品,提高健康意识。
成果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对兽药残留监测工作加大了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仍然面
临一些挑战,如监测手段和技术需要不断改进,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兽药残留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保障畜产品安全,确保人民健康。
以上是对兽药残留的总结,希望能引起社会对畜产品安全的关注,保障人类健
康和环境安全。
第58卷 第4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4 2024年4月GUANGDONG CANYE Apr . 2024·35·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4.12浅谈兽药使用与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对策吴梓豪(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23)摘 要 兽药在防治动物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兽药残留情况时常出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文章以常用兽药为切入点,阐述了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残留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机制,分析了用药管理不规范、养殖从业人员环保意识淡薄等引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兽药;畜牧动物;环境污染;药物残留;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4-35-03兽药在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畜牧业中大量使用的抗生素等药物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药物残留会破坏生态平衡,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
为此,有必要探讨兽药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用药导致污染的机制,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以推动畜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合理的用药机制与环保对策,有助于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1 常用兽药种类及其作用机理1.1 抗生素抗生素是当前畜牧业中使用数量和品种最为广泛的一类兽用药物。
四环素、大观霉素和硫酸链霉素是畜牧业常用的三大抗生素。
四环素通过抑制细菌内含子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其杀菌和抑菌的作用;大观霉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的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硫酸链霉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步骤。
这些抗生素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的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伤口感染等多种常见病症,能够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扩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