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制取氧气及解题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2.78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化学制取氧气答题技巧中考化学制取氧气答题技巧【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没有加入催化剂,并不意味着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例题1】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如下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1)假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A.不变B.变大C.变小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2)假设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能产生氧气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没有氯化钾生成【解析】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的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二氧化锰可以改变氯酸钾分解速率,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氯酸钾分解很慢;对于某一反应来说,有时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的催化剂。
【答案】(1)A(2)B【二】实验室制取氧气1.三种制取方法的比较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试剂状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高锰酸钾固体反应条件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本卷须知步骤本卷须知(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根据气体热胀冷缩操作: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把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堵塞导管(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受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4)点:先预热,后对药品加热先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5)收:收集氧气等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收集满的集气瓶瓶口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6)撤: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7)熄:熄灭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撤离水槽,最后熄灭酒精灯a.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b.氯化铵固体和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专题探究氧气的制取例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室制氧气必须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B. 工业上采用分解液态空气法制氧气C. 当加热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会加快D. 利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产生氧气,如果不加二氧化锰,会使生成氧气的质量明显减少解析:A.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用催化剂,故A错误;B.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而不是分解,故B错误;C. 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可起到催化作用,故C正确;D. 催化剂只会使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变快,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D错误。
答案:C例题2经一段时间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应将该装置的端与发生装置连接。
解析:(1)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2)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将氧气从a 端通入,空气由b端排出。
所以应将该装置的a端与发生装置连接。
答案:(1)B;过氧化氢水+氧气(2)a【易错警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理解:“一变两不变”注意:(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
(2)催化剂不能增多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3)一般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也能进行,只不过反应速率较小或较大。
(4)同一反应催化剂可能不同,不同反应催化剂可能相同。
(答题时间:30分钟)1. 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装入试管中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试管中的固体共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2. 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3.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 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 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4.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改变C.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改变5.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6. 如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据图回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文字表达式。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过氧化氢分解法制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实验探究]操作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去。
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前,木条没有明显变化.加入二氧化锰后,放出大量的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1)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
(2)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加快。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要点提示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要明确以下四点:①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
“一变”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改变”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加快”,因为有的催化剂在反应中能减慢反应速率,只有对某一具体的反应,催化剂才能说“加快”或者“减慢”其化学反应速率。
“两不变”是指物质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不变”是指“变化前后”,不能理解为“变化过程中”,大多数人认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了反应,只不过反应后,又回到原来的物质。
“化学性质” 不能简单理解为“性质”,因为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②催化剂不是只专用于催化作用。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时作催化剂但不能说二氧化锰就是催化剂,在其他反应中也可能作反应物,也可能作生成物。
③同一反应,可用不同的催化剂,如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也有催化作用。
④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在反应物质量一定时,加不加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量。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也可以制得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实验探究]实验原理: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所用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集气瓶、导管。
中考化学知识要点总结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生成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 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惹缶痊鸣气)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很可可以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可以会发生爆炸!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加热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Cu2(OH)2CO3(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的制法: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MnO2+O2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 2KCl +3O2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重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实验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清单必备一、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 【反应原理】2KMnO4K2MnO 4+MnO 2+O 2↑【反应装置】反应物状态为 固体 ,反应条件为 加热 ,选择固体加热制气装置。
注意:a.装置中的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不可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b.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造成试管炸裂。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 不易 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可用排水法。
为了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应将集气瓶装满水,不能留有气泡氧气密度比空气 大 ,不与空气反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导管需伸入集气瓶底部使用多功能瓶收集时,气体应从 a 口进 b 口出【操作步骤】针对反应装置与排水法组合:按下图连接仪器→查→装→定→点→收→移→熄。
1.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 出口没入水中 ,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装:装入药品,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 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
3.定:重新固定装置。
4.点: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要进行预热)。
5.收:收集气体。
应当等到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6.移:将导管移出水面。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 水槽内的水回流造成试管炸裂 。
7.熄:熄灭酒精灯。
【检验与验满】1.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复燃 ,则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2.验满:排水集气法的验满:如果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说明气体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的验满:用 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集气瓶口, 若木条复燃 ,则说明气体已集满。
【气体干燥和净化】如图,所制取的氧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去除。
【气体体积测量】将气体从a 端通入如图所示装置,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生成的氧气体积,其中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氧气溶于水,减少测量误差。
而植物油上方原有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本讲主要内容】氧气的制取【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2.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 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图所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沿导管放出。
(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方法:用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均匀铺平在试管的中下部。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原因:放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原因: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4)向集气瓶中装水排空气:方法:将集气瓶盛满水,中间不能有气泡,从瓶口旁边将玻璃片推盖好将它们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原因: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5)给试管加热:方法:点燃酒精灯,先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着药品的部位加热。
原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6)收集气体:方法: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
原因: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不能收集。
(7)停止加热:方法: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化学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氧气的制法对于学习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常用的氧气制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氯酸钾分解制氧法氯酸钾分解制氧法是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制氧实验之一。
氯酸钾经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KClO3 → 2KCl + 3O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或烧杯中。
2. 加热试管或烧杯,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均可。
3. 观察试管或烧杯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通常带有少量的氯气,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二、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
过氧化钠经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a2O2 → 2Na2O + O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放入试管中。
2. 加热试管,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均可。
3. 观察试管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相对于氯酸钾分解法制得的氧气更为纯净,在一些实验和应用中要求氧气纯度较高时常会选择这种方法。
三、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制氧法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制氧剂组合,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反应制取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OH + H2O2 → Na2O2 + 2H2O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放入试管中。
2. 充分搅拌混合试管内的溶液。
3. 观察试管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使用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制氧法制得的氧气纯度较高,适用于某些特定实验和应用中。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制氧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环境要良好通风,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2. 操作时需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防止溅溶液或碎片对身体造成伤害。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氧气的制取问题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的十点问题:
一、为什么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
答:因为导管伸入太长,试管内气体不易导出。
二、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答:因为药品中所含的水分在加热时会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成水滴,试管口向下倾斜可以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三、为什么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一定要在试管口塞团棉花?
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发生危险。
四、为什么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答: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五、为什么加热试管时,首先要对试管进行预热?
答:是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六、为什么用氯酸钾制氧气时,一般要加二氧化锰?
答:因为氯酸钾加热时分解速度很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度加快,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七、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答:因为刚开始冒出的气泡主要是试管里的空气,此事不宜立即收集,等气泡均匀冒出后方可收集。
八、为什么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又不跟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又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为了使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通常用排水法收集而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九、为什么收集完氧气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答: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槽内的水会倒流到试管里引起试管炸裂。
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判断集气瓶已满?
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立即复燃则证明已满。
课题3制取氧气课时1工业制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二、学习重难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和基本操作。
三、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三态变化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能支持燃烧;(2)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①与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硫和氧气生成的产物__________是_____颜色、_____气味的_____体,_____溶于水,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可造成_____。
②与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碳和氧气生成的产物__________是_____颜色、_____气味的_____体,可使澄清水_____,空气中含量过高会造成__________。
③与铁反应的物质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铁和氧气生成的产物_______________是_____色_____体。
【答案】1.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三态变化无色无味气态 1.429g/L不易溶于水2.(2)①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没有、没有、气、易、酸雨;②碳+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没有、没有、气、变浑浊、温室效应;③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黑、固。
【课前预习】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制造氧气知识点氧气在化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许多化学反应以及生物过程的必需物质。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制造氧气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制造氧气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学原理。
一、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造氧气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氢氧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2。
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这种方法制备氧气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过氧化氢注入反应瓶中,加入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锰),就能观察到氧气的产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在使用时要小心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二、通过电解水制造氧气电解水是另一种制造氧气的方法,它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H2O → 2H2 + O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电解槽,将带有电解质(如盐或硫酸)的水注入至槽中,然后用电极通电。
正极(即阳极)会产生氧气,负极(即阴极)会产生氢气。
通过将导管引导到不同容器中,就可以分别收集到氧气和氢气。
三、通过过氧化钾和重铁盐制造氧气过氧化钾和重铁盐反应也可以制备氧气。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KClO3 + 2FeCl2 → 2KCl + 2FeCl3 + 3O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先将过氧化钾和重铁盐混合,然后加热。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氧气气体,可以用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
四、通过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制造氧气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气体。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HgO → 2Hg + O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汞)加热,并烧结成固体,然后通过加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
利用这种方法制造氧气时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接触高温器具以及对有毒物质的处理。
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在自然界中,氧气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制取氧气(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注意事项。
2.认识分解反应,能区别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B或C所示)过氧化氢水+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D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
2.收集方法:(1)排水集气法:如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图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验满方法:(1)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记。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塞好带导管的橡皮塞。
(3)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预热后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导管口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
(6)离:实验结束,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7)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要点诠释】1.实验室(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注意的事项(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2)铁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3)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4)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中考化学制取氧气及解题方法一、根本考点(1)反响原理:(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响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选择。
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响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那么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那么选择图2-7-1B装置。
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
提供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响的气体。
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响的气体。
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响的气体。
如图2-7-1E。
③验满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 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考前须知:a.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 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g. 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3 化合反响及分解反响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在化学反响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响,叫做分解反响。
化合反响、分解反响是化学反响的两大根本类型。
通过比拟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加深对反响类型的认识一种变多种的反响分解反响的特点是“一变多”,可用通式“A→B+C”表示;化合反响的特点是“多变一”,可用通式“A+B→C”表示。
中考化学复习-氧气的制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原理制取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检验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注意事项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2. 若用排水法收集,反应停止时,应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3.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平均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4. 假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该把导管伸到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5.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例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室制氧气必须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B. 工业上采纳分解液态空气法制氧气C. 当加热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会加快D. 利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产生氧气,假如不加二氧化锰,会使生成氧气的质量明显减少解析:A.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用催化剂,故A错误;B. 工业上采纳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而不是分解,故B错误;C. 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可起到催化作用,故C正确;D. 催化剂只会使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变快,可不能阻碍生成氧气的质量,因此D错误。
答案:C例题2 经一段时刻的学习,你差不多把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依照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应将该装置的端与发生装置连接。
解析:(1)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2)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将氧气从a端通入,空气由b端排出。
因此应将该装置的a端与发生装置连接。
中考化学氧气的制取考点解题方法技巧氧气的制取是学校化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我们不仅要学好氧气制取的学问,而且要触类旁通,逐步把握试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化学氧气的制取考点解题方法技巧,盼望大家喜爱!一、药品选用例1: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试验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
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试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化学试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试验工作。
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试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试验的绿色化追求。
解析:在试验室里,常采纳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由于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是氧气和水,对环境无污染,加之过氧化氢本身无毒、无害,故相比之下,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更符合化学试验的绿色化要求。
点拨: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退污染。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给信息,理解化学试验绿色化的含义。
二、试验装置例2:请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试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假如在试验室中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选用装置是_______。
(4)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你觉得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制取氧气及解题方法
中考化学制取氧气及解题方法
一、基本考点
考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
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①发生装
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
如果
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
加热型的装置,则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则选择图2-7-1B装置。
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
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
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
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
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
应的气体。
如图2-7-1E。
③验满方法: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用排水
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药品装入试管
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将
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点燃
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g.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类型。
通过比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加深对反应类型的认识
一种变多种的反应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可用通式“A→B+C”表示;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可用通式“A+B→C”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