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t危险预知活动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8
KYT危险预知训练进班组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提高班组成员的危险预知能力,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2.培养班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3.加强班组成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他们在危险突发事件中的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1.场地准备:选择一个开放的室外空地作为活动场地,确保场地平整且无障碍物。
2.设备准备:为每个参与者准备安全帽、安全绳、手套等必要的保护装备。
3.材料准备:准备危险预知训练的相关知识资料,以便参与者了解和学习。
三、活动流程:1.基础知识讲解(30分钟):在活动开始前,组织一次关于危险预知的讲解,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等内容。
通过讲解,使参与者对危险预知有基础的了解,并提高他们对危险工作环境的敏感性。
2.团队建设活动(30分钟):采用团队建设活动的方式,增进班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可以选择一些小组活动,如拓展训练、团队解谜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作。
3.模拟危险预知训练(1小时):将参与者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
每个小组根据预先给定的场景,进行危险预知训练。
训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危险源识别:要求小组成员对场地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进行记录;-风险评估:要求小组成员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控制措施规划:要求小组成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预案制定:要求小组成员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并安全撤离。
4.模拟演练(1小时):根据各小组训练完成的结果,进行模拟演练。
将参与者放入真实的场景中,要求他们根据预案进行应对,并安全撤离。
5.体验分享(30分钟):结束演练后,组织参与者进行体验分享。
鼓励他们分享在演练中的感受、收获和教训,以便大家相互借鉴和学习。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一次总结与反思。
可以邀请参与者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KYT危险预知训练班组活动方案一、活动意义现场五要素“人、机、料、法、环”中“人”排在首位,人是企业里最重要的财富,人的生命过程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认得生命安全最重要。
在现场管理中,要确保没有安全事故发生,也没有安全事故隐患,实现“零事故”。
安全重在预防,就是通过安全预防实现零事故。
为了落实安全预防、实现终极目标的零事故,要通过现场安全检查发现、掌握现场所有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通过班组安全活动分析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次安全班组活动学习推广的KYT危险预知训练就是讨论分析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找到对策的措施。
二、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活动建设内容(一)KYT危险预知训练:危险分析的班组活动KYT危险预知训练的含义是:K—危险(kiken),Y—预知(yochi),T —训练(training)。
KYT危险预知训练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训练方式,而是一种以讨论分析形式为主的现场班组安全活动。
讨论分析的内容是针对岗位和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所能引起的各种不安全的现象,并讨论出对策和措施。
KYT危险预知训练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形式,二是内容。
1.从形式角度,KYT不是一种培训,而是一种小组讨论。
2.从内容角度,小组讨论的内容是以人的危险性作业为主,而不是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
企业生产当中有不少是危险性作业,比如:两人抬重物、一人举重物、在湿滑的路上班运东西或行走、在梯子上修灯泡、在空中修吊车等。
KYT分析就是通过小组讨论,确认每个作业过程中虽有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制定具体对策,设定小组作业行动目标,避免事故发生。
KYT危险预知训练是通过提前预测、发现并预防一些有潜在危险的作业,实现减少实际危险的发生。
(二)KYT课题来源:(1)百错图学习通过百错图的学习让员工学会常见的危险源识别,从而查找或预测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现象。
要充分发动广大员工查找危险现象,挖掘作业过程中危险性作业和危险源。
KYT相关安全知识(说明)KYT释义——危险预知活动,是针对生产特点和作业全过程,以危险因素为对象,以作业班组为团队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它是一种群众性的“自主管理”活动,目的是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预测和预防可能出现的事故。
K---危险(Kiken)不安全的状态Y---预知(Yochi)预先掌握T---训练(Training)训练有素KYT活动目的——提高员工对危险的感受性、对作业的注意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KYT活动对象——潜在的危险行为或危险因素KYT活动单元——班组或作业小组KYT活动原则----1、预防:将预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将技术措施置于预防的优先。
2、先行:发现问题、隐患立即解决,并建立持续改善的机制。
3、参与——发动员工积极参与现场安全改善,增强自觉意识和能力。
KYT活动要点——围绕主题,通过小集团活动,解决问题的四步循环:安全巡视目的:事先指出班组内全员的动作上、作业方法上、物品放置方法上、设备开动状况上的不安全要因,进行对策,改善,以此确保安全安全巡视的内容:1、劳保用具穿戴状况2、安全装置的管理状况3、点检记录的填写状况4、“吓一跳,冒冷汗”记录里多次提到的部位5、类似灾害作业的对策状况6、标示的设置,挂牌状况7、通道・地面8、危险物等手指口述目的——当作业开始的时候,不是马上开始而是用手指出并说出那个关键部位进行确认,以防止判断,操作上的失误。
往往有时心里面很清楚,但做起来往往就会漏掉一些内容,因此用手指口述确认,不仅可以防止遗漏还可以告诉周围作业者,以这种形式确保安全。
实施方法:——班组长/负责人率先垂范做——利用晨会,傍晚会进行训练——确认实施状况,进行指导“吓一跳,冒冷汗”事件:虚惊事件的挖掘此活动是指不仅记录体验过的,还要记录认为是危险的内容,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此来提高作业者危险预知能力。
类型:体验(感)型、预测型等级:“A”级为需在全工厂内展开;“B”级为需在全车间内展开;“C”级需在本班组内展开。
KYT活动应该是KYT,即危险预知训练活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减少人为事故的训练方法.危险预知训练的内容1.训练内容是针对岗位和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引起的各种不安全的现象而采取的对策、措施;2.使用岗位和作业状况的工作图表;3.以现场实物为操作对象;4.在班组内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和理解;5.对危险和重点实施项目进行互保确认;6.KYT卡的内容要全面、实用有效;7.在事故发生之前排除危险因素。
实施危险预知训练的步骤实施KYT活动的总体步骤可以分为:培训→编写→实施→总结→再实施五个环节,可以由各车间确定一名领导专门负责。
培训1.举办厂、车间(工段)级领导参加的KYT活动管理培训班和班组长(作业小组长)、组员参加的KYT活动编写、实施培训班。
2.培训进行到第5个周期时,将岗位KYT卡纳入日常安全知识学习考试内容加以巩固深化,这是KYT活动培训的一项重要手段。
3.举办KYT工作交流会。
根据KYT工作开展情况,选择KYT工作搞得好、有代表性的个人、班组、车间在会上进行交流并表彰,不断推进该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编写编写的方式有:生产作业线,设备检修线和事故案例(针对具体问题)三种。
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将“事故案例”中“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作为生产(检修)线中KYT卡的重要条款被列入。
1.细分作业内容:根据生产(检修)线上的作业内容进行细分。
先由班组长、安全生产骨干写出初稿,再由工艺、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审查,确定编制KYT卡的各个结点。
按照作业频率将其内容划分为经常性的(临时性的)和突发性的。
经常性的和临时性的作业内容纳入编写范围。
突发性的(事故)抢修作业程序按预案与响应方案实施。
2.每位组员根据各自的作业项目(任务),查找作业现场(对象)及其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并填写包含这些内容的危险预知训练(KYT)卡。
3.班组长召集班组成员对每张KYT卡进行交流、讨论,修改。
4.车间领导召集班组长和安全生产骨干对各班组上交的KYT卡进行集体“会诊”,集思广益,查缺补漏,进一步细化、完善KYT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