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竞赛辅导-光学部分备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7.28 MB
- 文档页数:57
几何光学2-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1凸透镜的特殊光路和成像规律共轭成像的条件及其本质2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和成像规律3虚物成像的问题巩固1位于凸透镜主轴上的的光源S,试讨论S在什么范围内存在能同时看到物点和像点的区域2光源S到屏M的距离为L,焦距为f的凸透镜位于S和M之间,其主轴过S且垂直于M,若 ,则透镜距S多远时,可使M上的光斑最小3设有两凸透镜L1和L2,它们的焦距各为20cm和30cm,两者相距lOcm,在L1前100cm处放一长4.5cm的物体,求最后所成像的位置、大小和性质,并作图.4如图所示,凸透镜和球面反射镜的中心与光源S在同一条直线上。
凸透镜焦距为f,球面反射镜半径为R,置于凸透镜右侧l 处。
设光源与凸透镜的距离为d,若要使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反射镜反射—凸透镜后,仍能成实像于S点,,求d 的可能值。
5取圆面直径为2cm,焦距为4cm的凸透镜P,直立于光具座上,与它平行地放置一块光屏M,两者相距L=20cm,如图所示,现将一个点光源S安置于透镜主光轴上且离透镜10cm,当室内光线很弱时在屏M上看到了一个暗的圆环(1)作出形成暗环的光路示意图,并在图上标出暗区位置;(2)求出暗环的面积.6两个薄透镜L1和L2共轴放置,如图所示.已知L1的焦距f1=f , L2的焦距f2=—f,两透镜间距离也是f.小物体位于物面P上,物距u1=3f.(1)小物体经这两个透镜所成的像在L2的__________边,到L2的距离为_________,是__________像(虚或实)、____________像(正或倒),放大率为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把两透镜位置调换,若还要给定的原物体在原像处成像,两透镜作为整体应沿光轴向____________边移动距离_______________.这个新的像是____________像(虚或实)、______________像(正或倒)放大率为________________。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辅导光的初步知识知识要点分析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不同介质中,或者者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那么不一定沿直线传播。
比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要发生折射现象。
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的缘故。
光线是由一小光束抽象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最大,速度为C=3.0×108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通常也可以近似认为是3.0×108米/秒。
光速C是速度的上限,任何物体的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C。
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电灯等。
光是有能量的,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假设知道一个发光体S射出的两条光线,只要把这两条光线向相反方向延长到它们的交点,就能确定发光体的位置。
如图5—l所示。
人的眼睛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根据两只眼睛对物体的视线间的夹角可以判断物体的位置,也是这个道理。
2.影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外表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前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
如图5—2所示,可以看出影是发自光源并与投影物体的外表相切的光线围成的。
假设用一个发光面比较大的光源来代替点光源,影的情形就会不同。
发光面上的每个发光点都可以看做一个点光源,它们都在物体的背后造成影区,这些影一一共有的范围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射,叫做本影。
本影的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照射的区域,叫半影。
如图5—3所示。
光源的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
二、光的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仍返回原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其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物理竞赛辅导——光学一、干涉 ◆杨氏双缝1、P858-11如图的洛埃镜镜长cm .B 005=,幕与镜的右端相距m .C 005=,点光源高出镜面距离为mm .d 5000=,与镜左端的水平距离cm .A 002=,光波波长nm 600=λ.(1)试求幕上干涉条纹的间距,(2)试问幕上总共能出现多少条干涉条纹。
(3)λ∆有何要求?(1)条纹间距m dCB A x 31004.32-⨯=++=∆λ (2)干涉条纹数()()294.29XH H N m 1093.8BA dC A d C B tg C tg C B H H 1221212≈=∆-=⨯=+⋅-+θ⋅-θ+=-- (3)忽略半波损失,在叠加区最大光程差:2m 1055.2Ad 2A d d 2CB H A d ,tg d 222m ⨯==⋅=+=θ⋅=∆看清全部条纹的条件是:nm 1044.1)(L 822C m -⨯=∆λ≤λ∆∴λ∆λ=≤∆m相干长度2、P859-12间距为d 的双孔1S 和2S 后放置一会聚透镜,透镜后焦平面上放一屏幕。
上述干涉装置正对遥远的双星S 和S ',在幕上观察双星产生的干涉条纹。
当d 从小连续变大时,干涉条纹的反衬度将作周期性变化。
(1)试解释此现象;(2)若星光的平均波长为nm 550,当d 变到mm .02时,条纹第一次变模糊,试求双星的角间距。
(1) 设双星角距离为θ入射光S 在P 点光程差为:P S P S NS 122-+=∆ 入射光S '在P 点光程差为:P S S N P S 112-'-=∆'d 2d2NS 2S N NS 212θ=θ≈='+=∆'-∆∴两套条纹级次差为λθ=λ∆'-∆=∆∴dk 当...3,2,1k =∆∴两套条纹的极大值重合,条纹最清晰 当 (2)5,23,21k =∆∴两套条纹的极大与极小重合,条纹最模糊 当d 从零开始增大时,使21k =∆∴时,条纹第一次出现模糊, 此时θλ=∴2d (2)双星角间距rad 104.10.22105.5d 244--⨯=⨯⨯=λ=θ 3、竞1届:波长为λ的两相干的单色平行光束1、2,分别以入射角ϕθ,入射在屏幕面MN 上,求屏幕上干涉条纹的间距。
光学部分基本要求:一、光的干涉1、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分析与计算;2、理解相干光的相干条件;3、掌握光程的概念会计算光程差;4、掌握薄膜干涉-----等厚干涉的相关计算(劈尖及牛顿环);5、理解等倾干涉的光程差公式,理解增透膜的概念;6、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
二、光的衍射1、了解光的衍射现象;2、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3、掌握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衍射的明暗纹条件,中央明纹、一级明纹的宽度计算;4、了解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5、掌握光栅衍射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光栅方程、衍射特点,缺级等等);6、了解X 射线衍射。
三、光的偏振1、掌握自然光、部分偏振光及线偏振光的特点及区分方法;2、理解获得线偏光的方法;3、掌握马吕斯定律及布儒斯特定律的应用。
相关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1S 、2S 是两个相干光源,他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1r 和2r .路径P S 1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1t 、折射率为1n 的一种介质;路径P S 2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2t 、折射率为2n 的另一介质;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光路的光程差等于[](A))()(111222t n r t n r +-+(B)])1([])1([121222t n r t n r -+--+(C))()(111222t n r t n r ---(D)1122t n t n -t1t 1n 2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和在玻璃中[](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3.两束平面平行相干光,每一束都以强度I 照射某一表面,彼此同相地并合在一起,则合光照在该表面的强度为[](A)I (B)2I(C)4I(D)24.相干光是指[](A)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B)振动方向相互垂直、频率相同、相位差不变的两束光(C)同一发光体上不同部份发出的光(D)两个一般的独立光源发出的光5.两个独立的白炽光源发出的两条光线,各以强度I 照射某一表面.如果这两条光线同时照射此表面,则合光照在该表面的强度为[](A)I(B)2I(C)4I(D)8I6.相干光波的条件是振动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以及[](A)传播方向相同(B)振幅相同(C)振动方向相同(D)位置相同7.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白光作光源,干涉条纹的情况为[](A)中央明纹是白色的(B)红光条纹较密(C)紫光条纹间距较大(D)干涉条纹为白色8.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2S 盖住,并在21S S 连线的垂直平面出放一反射镜M ,则此时[](A)P 点处仍为明条纹(B)P 点处为暗条纹(C)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D)无干涉条纹9.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A)ndDλ(B)d D n λ(C)nDd λ(D)ndD 2λ10.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一片能透光的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盖住,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A)条纹间距增大(B)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上移动(C)条纹间距减小(D)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下移动11.在保持入射光波长和缝屏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将杨氏双缝的缝距减小,则[](A)干涉条纹宽度将变大(B)干涉条纹宽度将变小E(C)干涉条纹宽度将保持不变(D)给定区域内干涉条纹数目将增加12.用波长可以连续改变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劈形膜,如果波长逐渐变小,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为[](A)明纹间距逐渐减小,并背离劈棱移动(B)明纹间距逐渐变小,并向劈棱移动(C)明纹间距逐渐变大,并向劈棱移动(D)明纹间距逐渐变大,并背向劈棱移动13.两块平玻璃板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A)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C)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14.根据第k 级牛顿环的半径r k 、第k 级牛顿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d k 和凸透镜之凸面半径R的关系式Rr d k k 22=可知,离开环心越远的条纹[](A)对应的光程差越大,故环越密(B)对应的光程差越小,故环越密(C)对应的光程差增加越快,故环越密(D)对应的光程差增加越慢,故环越密15.如图8所示,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介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e n n 12π2⋅λ(B)ππ421+⋅e n n λ(C)ππ412+⋅e n n λ(D)en n 12π4⋅λ16.如图9所示,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e =350nm 的薄膜,若膜的折射率n 2=1.4,薄膜上面的介质折射率为n 1,薄膜下面的介质折射率为n 3,且n 1<n 2<n 3.则反射光中可看到的加强光的波长为[](A)450nm (B)490nm (C)690nm(D)553.3nm17.如图10所示,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n 、劈角为α的透明劈尖b 插入光线2中,则当劈尖b 缓慢向上移动时(只遮住S 2),屏C 上的干涉条纹[](A)间隔变大,向下移动(B)间隔变小,向上移动(C)间隔不变,向下移动(D)间隔不变,向上移动18.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取决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A)振动振幅之和(B)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C)光强之和(D)振动的相干叠加19.光波的衍射现象没有声波显著,这是由于[](A)光波是电磁波,声波是机械波(B)光波传播速度比声波大图8图9Sλ图10图11λfaEL(C)光是有颜色的(D)光的波长比声波小得多20.如图11所示,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为a 的单缝上,缝后紧靠着焦距为f 的薄凸透镜,屏置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若整个实验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 的液体中,则在屏上出现的中央明纹宽度为[](A)naf λ(B)naf λ(C)naf λ2(D)anf λ221.在单缝衍射中,若屏上的P 点满足25sin =ϕa 则该点为[](A)第二级暗纹(B)第五级暗纹(C)第二级明纹(D)第五级明纹22.在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对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各衍射条纹[](A)对应的衍射角变小(B)对应的衍射角变大(C)对应的衍射角不变(D)光强也不变2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它条件不变,则中央明纹[](A)宽度变小(B)宽度变大(C)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24.一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L 为透镜,E 为屏幕;当把单缝向右稍微移动一点时,衍射图样将[](A)向上平移(B)向下平移(C)不动(D)消失25.在图13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K 沿垂直光的入射光(x 轴)方向稍微平移,则[](A)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不变(B)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变动(C)衍射条纹中心不动,条纹变宽(D)衍射条纹不动,条纹宽度不变26.一衍射光栅由宽300nm 、中心间距为900nm 的缝构成,当波长为600nm 的光垂直照射时,屏幕上最多能观察到的亮条纹数为[](A)2条(B)3条(C)4条(D)5条27.白光垂直照射到每厘米有5000条刻痕的光栅上,若在衍射角ϕ=30°处能看到某一波长的光谱线,则该光谱线所属的级次为[](A)1(B)2(C)3(D)428.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为d 、缝宽a 、总缝数为N 的光栅上.取0=k ,1±,2±,…,则决定出现主级大的衍射角θ的公式可写成[](A)λθk Na =sin (B)λθk a =sin (C)λθk Nd =sin (D)λθk d =sin 图12aλLEfKS 1L 2L xaEf图1312图1529.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A)紫光(B)绿光(C)黄光(D)红光30.在光栅光谱中,假设所有的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每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出现暗纹.那么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 的关系[](A)a =b(B)a =2b(C)a =3b(D)b =2a31.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在一衍射光栅上,当光栅常数)(b a +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为每条缝的宽度,b 为不透光部分宽度),k =3,6,9,…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A)a b a 2=+(B)a b a 3=+(C)ab a 4=+(D)ab a 6=+32.如图14所示,一束光垂直入射到一偏振片上,当偏振片以入射光方向为轴转动时,发现透射光的光强有变化,但无全暗情形,由此可知,其入射光是[](A)自然光(B)部分偏振光(C)全偏振光(D)不能确定其偏振状态的光33.把两块偏振片紧叠在一起放置在一盏灯前,并使其出射光强变为零.当把其中一块偏振片旋转180°时,出射光强的变化情况是[](A)光强由零逐渐变为最大(B)光强始终为零(C)光强由零逐渐增为最大,然后由最大逐渐变为零(D)光强始终为最大值34.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不知其折射率的某一透明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则[](A)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30(B)折射光为部分线偏振光,折射角为30(C)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D)折射光为部分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35.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则反射光是[](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的完全偏振光(D)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36.如图15所示,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射向一块玻璃,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0i ,则界面2的反射光是[](A)自然光(B)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C)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D)部分偏振光37.如图16所示,强度为I 0的自然光经两个平行放置的偏振片后,透射光的强度变为40I,由此可知,这两块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夹角是[](A)30°(B)45°(C)60°(D)90°图14图1638.如图18所示,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块偏振片P 1、P 2、P 3后,其出射光的强度为8I I =.已知P 1和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P 2,问至少要转过多少角度才能出射光的光强度为零?[](A)30°(B)45°(C)60°(D)90°二、填空题1.真空中波长λ=400nm 的紫光在折射率为n =1.5的介质中从A 点传到B 点时,光振动的相位改变了5π,该光从A 到B 所走的光程为.2.两条狭缝相距2mm,离屏300cm,用600nm 的光照射时,干涉条纹的相邻明纹间距为___________mm.3.将一块很薄的云母片(n =1.58)覆盖在杨氏双缝实验中的一条缝上,这时屏幕上的中央明纹中心被原来的第7级明纹中心占据.如果入射光的波长λ=550nm,则该云母片的厚度为___________.4.如图4所示,在玻璃(折射率n 3=1.60)表面镀一层MgF 2(折射n 2=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长为500nm 的光从空气(折射率n 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减少反射,MgF 2膜的最小厚度应是.5.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劈尖薄膜上,劈尖角为θ,劈尖薄膜的折射率为n ,第k 级明条纹与第k +7级明条纹的间距是.6.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ϕ的方位上,所用的单色光波长为nm 500=λ,则单缝宽度为.7.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宽度为1.0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mm 的汇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中央明纹的宽度为 2.0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8.用半波带法讨论单缝衍射暗条纹中心的条件时,与中央明条纹旁第三个暗条纹中心相对应的半波带的数目是__________.9.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P 点处为第三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___________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P 点处将是_________级________纹.10.当自然光以58︒角从空气射入到玻璃板表面上时,若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则透射光的折射角为_________.I图181P 3P 2P11.一束自然光入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当入射角为60︒时反射光为完全偏振光,则此玻璃的折射率为_________.12.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若不考虑偏振片的反射和吸收,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_________.13.一束由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组成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7倍;那么入射光束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光强比为_____________.14.一束自然光通过一偏振片后,射到一折射率为3的玻璃片上,若转动玻璃片在某个位置时反射光消失,这时入射角i 等于_____________.15.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强度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不考虑偏振片的吸收和反射,若通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8I ,则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是.三、计算题1.薄钢片上有两条紧靠的平行细缝,用波长为nm 1.546=λ的平面光波正入射到钢片上,屏幕距双缝的距离为D =2.00m .现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第五级明条纹间的距离为mm 0.12=∆x ,求两缝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