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绞痛药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26 KB
- 文档页数:6
抗心绞痛药教学提纲
一、引言
1.1介绍心绞痛的定义和疾病背景
1.2引入抗心绞痛药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心绞痛药物分类
2.1有机硝酸酯类药物
2.1.1作用机制和原理
2.1.2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2.1.3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2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2.2.1作用机制和原理
2.2.2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2.2.3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3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
2.3.1作用机制和原理
2.3.2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2.3.3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4阿司匹林类药物
2.4.1作用机制和原理
2.4.2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2.4.3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抗心绞痛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1有机硝酸酯类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2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3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4阿司匹林类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四、医患沟通和用药指导
4.1向患者解释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和效果
4.2强调正确用药的重要性
4.3解答常见问题和患者疑虑
五、结论
5.1简要总结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5.2强调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5.3展望抗心绞痛药物发展方向。
教师授课方案一、心绞痛概述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其发作典型的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紧缩或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方,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
互动: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对心绞痛的分型和归类尚无一致的看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的意见,可归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二、抗心绞痛药作用环节1、舒张冠脉,解除冠脉痉挛或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2、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或舒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心后负荷,以降低心射血阻抗,降低心室壁肌张力;或减慢心率;或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作功氧耗量。
3、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加速血流速度。
三、常见的抗心绞痛药(一)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代表药: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硝酸甘油用作抗心绞痛药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由于起效快、经济和方便,至今仍是防治心绞痛最常用的药。
硝酸甘油的基本作用是松弛平滑肌,尤其是松弛血管平滑肌,这是防治心绞痛发作的药理基础。
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甘油舒张全身动脉和静脉,特别是舒张毛细血管后静脉(容量血管)作用较强,而舒张小动脉(阻力血管)的作用较弱,血液贮存于静脉贮血池,同时血量减少,心容积缩小,左室舒张末压力下降,心肌壁张力降低,对小动脉舒张作用可使外周阻力降低,心脏作功和心室射血时间均减少,由于上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减少心肌耗氧量。
2. 改变心肌血液重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灌注硝酸甘油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使左室舒张末的压力、左室内压和肌壁张力降低,从而使心内膜血管阻力下降,有利于血液从外膜流向心内膜缺血区。
硝酸甘油选择性舒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和侧枝血管,对小阻力血管舒张作用弱。
另外心肌缺血区阻力血管因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而处于高度舒张状态;而较大的输送血管不受影响,硝酸甘油降低大血管阻力,有利于流向缺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