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心室壁瘤切除缝合术
- 格式:ppt
- 大小:271.00 KB
- 文档页数:71
室壁瘤切除术1. 适应症适应症室壁瘤出现症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无症状的室壁瘤不需要手术。
外科手术的指征是:1、心绞痛:是切除室壁瘤一个最常见指征。
室壁瘤切除后,心腔容积缩小,因而室壁张力和氧需下降,进而使心绞痛得到解除。
2、充血性心力衰竭:切除无收缩和出现反常搏动的室壁瘤可降低心腔容积和舒张终末压,提高剩余心肌的收缩效应,从而改善心脏做功。
3、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对这类病例手术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特别是电生理标测技术临床应用后,手术治疗病例正在增加。
4、体循环栓塞:虽50%的室壁瘤病例有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率发生不高,但仍是手术治疗的指征,假如附壁血栓发生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对手术移去这类败血症的感染源,更应抱积极态度。
5、假性室壁瘤,破裂机会大,必须考虑尽早手术切除。
室壁瘤手术最好在心肌梗死3个月后进行,因为3个月内手术病死率较高。
此外,在等待过程中可允许缺血的室壁心肌功能改善和梗死心肌瘢痕形成。
瘢痕可帮助确定室壁瘤境界和提供更好的修复缝合条件,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室壁瘤的手术常被迫在心肌梗死后3个月内进行,病死率也是可以接受的。
大约1/4的病例可以做单纯室壁瘤切除,剩余3/4的病例往往需要同时进行心肌再血管化。
心尖部室壁瘤,冠状动脉造影时往往见前降支变直,管腔窄小,分支很少,特别当这类血管有间隔支发出,在这个区域同时做旁路移植手术是有价值的,可以保证室间隔的血运和改善其功能。
2. 禁忌症手术病例的选择不仅应根据病人的症状,还必须依靠心血管造影的发现和心功能状态来判定,有以下情况者,不宜进行手术:1、室壁瘤占据左室游离壁50%以上,切除后剩下有收缩力的心肌太少。
2、慢性室壁瘤伴有广泛心肌病变,心脏明显呈球形扩大者。
3、功能性室壁瘤,无论是功能障碍性室壁瘤(dyskinetic aneurysm)或失功能性室壁瘤(akinetic aneurysm)一般均不宜手术切除。
仅从左室造影对这类功能性室壁瘤或室壁运动障碍有时不易确定。
室壁瘤⼀直有个念想说说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今天有空,就来聊聊吧。
室壁瘤是⼼脏病发作的并发症之⼀,通常发⽣在⼼室壁薄弱的部位。
⼼梗透壁坏死是常见LVA 的病因,并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早期扩张和随后的重塑。
早期扩张发⽣在缺⾎区域,⽽重塑阶段则影响肌纤维细胞,导致纤维化和⼼室腔的⼏何形态改变,这些改变引起了进⾏性的⼼室扩张,壁张⼒增加和不可逆的收缩功能障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脏磁共振CMR的⾼空间分辨率可帮助判断是否为室壁瘤,或是其他憩室(当然多种影像学⽅法都可帮助判断~)。
图1 左⼼室室壁异常的常见种类及区分(室壁瘤通常伴有收缩期运动障碍,这⾥的假性动脉瘤指的是由于⼼肌缺⾎,壁破裂,⾎液进⼊⼼包内所致)(左室室壁瘤也可能是先天性的,但95%以上都是⼼梗后引起的;⼆维超声⼼动图对于LVA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发现射⾎分数的降低,以及左室壁的明显运动障碍区域,⼀般是舒张期功能异常和收缩期⽭盾运动)此处,还是先整体回顾⼀下左⼼室的解剖,请观看下⽅讲解视频:以下视频均有声⾳,点开需谨慎》》》视频1 左⼼室解剖(视频来源:University of Sydney的Sean Lal教授)视频2 左室⼼尖部室壁瘤的诊断(视频来源:Echo step by step)LVA的直径常见1-8cm,⼼包通常粘附在瘤壁上。
真性的室壁瘤是⼼肌梗塞的⼀种慢性并发症,通常累及⼼尖部或前外侧壁(85%),常见于前降⽀LAD区域;其包含有⼼内膜、⼼外膜和稀薄的纤维性疤痕组织(即累及整个⼼室壁)。
假性动脉瘤则意味着室壁破裂,⾎液进⼊⼼包,通常发⽣在回旋⽀闭塞后,累及左⼼室下/后壁,以破裂⼝为瘤颈部。
(假性动脉瘤虽然少见,且多数⽆症状,但需尽早⼿术⼲预,因此区分还是⽐较重要的~)图2 外科视野下左室后壁的假性室壁瘤图3 同⼀室壁瘤的切开(箭头所指为开⼝)图4 采⽤补⽚修复(P,Patch)⾄于治疗,很好理解,如上系列图仍是外科修复为主,且需要全⿇+体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