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密度计算公式(权威)

空气密度计算公式(权威)

空气密度计算公式(权威)

密度计算公式

一、密度计算公式 1. ρ表示_________,m表示________,V表示____________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 3. 1g/cm3=________kg/m3 7.9×103kg/m3=_______g/cm3 4. 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积单位换算 1cm3=_________mL=_________m3 1dm3=__________L=__________m3=______cm3 例一.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宇宙中的中子星密度可达1×1014 t/m3,一个体积为33.5cm3的中子星的质量大 例2、一块冰的体积为30L,如果全部熔化成水,则体积是多少?(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约是多少kg?

二、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 G表示_________,m表示________,g表示____________ 2.g=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重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其重力约为_________ 某同学的体重为588N,则其质量为_________ 三、压强计算公式 1. p表示_________,F表示________,S表示____________ 2.压强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 3.1Pa=________N/m2 4. 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位换算 1cm2=________m2 例1、质量为7.9Kg的正方体铁块,放在1m2的水平桌子中央,铁的密度是7.9×103Kg/m3,(g取10N/Kg)。 求:(1)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2)加上10N水平向右的拉力后,使铜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铜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大气压力与海拔的关系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

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这就不详细再说了,太复杂了,你应该也不需要用到这么复杂的公式吧! 呵呵,我没看清楚你的真正题意,给你一个相关的链接,可能比较准确。

密度公式的应用

密度公式的应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密度公式的应用: (1)利用m=ρV求质量;利用V=m/ρ求体积 (2)对于密度公式,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①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其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②具有同种物质的物体,在同一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③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④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 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密度公式的应用: 1.有关密度的图像问题 此问题一般是给出质量一体积图像,判断或比较物质密度。解答时可在横坐标(或纵坐标)任选一数值,然后在纵坐标(或横坐标)上找到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 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一V图像,由图像可知(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甲、乙密度的大小 解析:要从图像直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目前还做不到,我们要先借助图像,根据公式ρ =总结规律后方可。 如图所示,在横轴上任取一点V0,由V0作横轴的垂线V0B,分别交甲、乙两图线于A、B两点,再分别从A、B两点作纵轴垂线,分别交纵轴于m甲、m乙两点。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乙=,因为m甲

真密度计算公式

真密度计算公式 根据测试原理,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所述: 仪器气路结构图示 关键词: P1:未进气前基准腔和测试腔联通后的压力 P2:测位阀关闭,给基准腔进气达到的压力 P3:基准腔进气后,打开测位阀,基准腔和测试腔联通后的压力 V基:基准腔体积 V样品管:样品管的空管体积 V接:接头体积 V样品:样品骨架体积 V测:测试腔体积 基准腔:指进氮阀、测位阀、排空阀、扩展腔阀和压力传感器之间的腔体。 扩展腔:指扩展腔阀后面的腔体。 测试腔:指侧位阀下面的腔体(样品管体积和接头体积,不包括样品管中样品体积)。外观体积:指用尺子等工具,测量出规则样品的相关尺寸,经过计算得出的体积。 骨架体积:指仪器测试出来的待测样品体积。

开孔体积:指样品开孔的体积。 开孔率:指样品开孔体积占样品外观体积的百分比。 闭孔率:指样品闭孔体积占样品外观体积的百分比。 8分法:指把一个规则的长方体材料,切割3次,8等分。如下图所示 打开测位阀,使测试腔和样品池联通,等压力稳定后,记录此时压力值P1。然后关闭测位阀,打开进气阀,给基准腔充气,充到指定压力后,关闭进气阀,等压力稳定后,记录此时压力P2。 此时系统内(指基准腔和测试腔)气体的摩尔量为: n1RT=P1*V测+P2*V基(1)再打开测位阀,让基准腔和样品池,等压力稳定后,记录此时压力P3。 此时系统内气体摩尔量为: n2RT=P3*(V测+V基) (2)由于在此打开测位阀前后,系统内气体总的摩尔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 n1RT= n2RT (3) 由公式(3)可得出公式(4): P1*V测+P2*V基= P3*(V测+V基) (4)公式(4)进过变化,可等处公式(5): V测=(P2-P3)*V基/(P3-P1) (5) 而V测=V样品管+V接-V样品(公式6),因此,公式(5)可变成如下公式(7):V样品= V样品管+V接-(P2-P3)*V基/(P3-P1)(7)因此,该样品的相关测试结果如下: 真密度=样品质量/样品的骨架体积=****g/ml 一般孔隙率指的是开孔率。 开孔率=开孔体积/外观体积*100% 开孔体积=外观体积-骨架体积

常用气体密度的计算

常用气体密度的计算 常用气体密度的计算 1.干空气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质量, 国际单位为千克/米3(kg/m3),一般用符号ρ表示。其定义式为:ρ = M/V (1--1) 式中 M——空气的质量,kg; V——空气的体积,m3。 空气密度随空气压力、温度及湿度而变化。上式只是定义式,通风工程中通常由气态方程求得干、湿空气密度的计算式。由气态方程有: ρ=ρ0*T0*P/P0*T (1--2) 式中:ρ——其它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kg/m3; ρ0——标准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kg/m3; P、P0——分别为其它状态及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压力,千帕(kpa); T、T0——分别为其它状态及标准状态下空气的热力学温度,K。 标准状态下,T0=273K,P0=101.3kPa时,组成成分正常的干空气的密度ρ0=1.293kg/m3。将这些数值代入式(1-2),即可得干空气密度计算式为: ρ = 3.48*P/T (1--3) 使用上式计算干空气密度时,要注意压力、温度的取值。式中P为空气的绝对压力,单位为kPa;T为空气的热力学温度(K),T=273+t, t为空气的摄氏温度(℃)。 2.湿空气密度 对于湿空气,相当于压力为P的干空气被一部分压力为Ps的水蒸汽所占据,被占据后的湿空气就由压力为Pd的干空气和压力为Ps的水蒸汽组成。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湿空气压力等于干空气分压Pd与水蒸汽分压Ps之和,即:P=Pd+Ps。 根据相对湿度计算式,水蒸汽分压Ps=ψPb,根据气态方程及道尔顿的分压定律,即可推导出湿空气密度计算式为:

ρw=3.48*P(1-0.378*ψ*Pb/P)/T (2--1)式中ρw ——湿空气密度,kg/m3; ψ——空气相对湿度,%; Pb——饱和水蒸汽压力,kPa(由表2-1-1确定)。 其它符号意义同上。 表2-1-1 不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压力 3、湿燃气密度

钢的密度及钢管的计算公式

钢的密度为:cm3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计算公式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盘条(kg/m) W= ×d×d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1002= 螺纹钢(kg/m) W= ×d×d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12 2= 方钢(kg/m) W= ×a ×a a= 边宽mm 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202= 扁钢 (kg/m) W= ×b ×d b= 边宽mm d= 厚mm 边宽40 mm ,厚5mm 的扁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40 ×5= 六角钢(kg/m) W= ×s×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50 mm 的六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502=17kg 八角钢 (kg/m) W= ×s ×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80 mm 的八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802= 等边角钢 (kg/m) = ×[d (2b – d )+ (R2 – 2r 2 )] b= 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0 mm ×4mm 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 ×20 mm 等边角钢的R 为,r 为,则每m 重

量= ×[4 ×(2 ×20 – 4 )+ ×(– 2 × 2 )]= 不等边角钢 (kg/m) W= ×[d (B+b – d )+ (R2 – 2 r 2 )] B= 长边宽 b= 短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30 mm ×20mm ×4mm 不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30 ×20 ×4 不等边角钢的R 为,r 为,则每m 重量= ×[4 ×(30+20 – 4 )+ ×(– 2 × 2 )]= 槽钢 (kg/m) W= ×[hd+2t (b – d )+ (R2 – r 2 )] h= 高 b= 腿长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80 mm ×43mm ×5mm 的槽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该槽钢t 为8 ,R 为8 ,r 为4 ,则每m 重量= ×[80 ×5+2 ×8 ×(43 – 5 )+ ×(82–4 2 )]= 工字钢(kg/m) W= ×[hd+2t (b – d )+ (R2 – r 2 )] h= 高 b= 腿长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50 mm ×118mm ×10mm 的工字钢每m 重量。从金属材料手册中查出该工字钢t 为13 ,R 为10 ,r 为5 ,则每m 重量= ×[250 ×10+2 ×13 ×(118 –10 )+ ×(102 –5 2 )]= 钢板(kg/m2) W= ×d d= 厚 厚度4mm 的钢板,求每m2 重量。每m2 重量= ×4= 钢管(包括无 缝钢管及焊接 钢管(kg/m) W= ×S (D – S ) D= 外径S= 壁厚外径为60 mm 壁厚4mm 的无缝钢管,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4 ×(60 –4 )

关于密度的计算题

关于密度得计算题 知识梳理 1.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与 2.三体积关系:物体得体积等于物质体积与空心部分体积之与 类型分析 题型1 求密度,已知质量m、体积V,利用求密度;可鉴别物质 某同学在野外游玩时,捡到一块银白色金属块,她很想知道该金属块就就是何种金属,请您帮忙为其想出办法如何鉴别? 按照您得设想,她测出该金属块得质量就就是27g,体积为10,请您计算出该金属块得密度,并查出该金属块就就是何种金属? 题型2求质量,已知密度与物体得体积V,利用求质量 市面上售卖得纯牛奶得体积一般就就是250ml,密度就就是,则牛奶得质量就就是多少?喝掉一半后,牛奶得密度就就是多少? 题型3求体积,已知质量与密度,利用公式可求出体积 小明家里存放着一捆粗细均匀得铜线,其质量为8、9kg,铜线得横截面积为25,求这捆铜线得长度?通过课本常见物质密度表可查出铜得密度 思路:1、思考铜线得形状——知道如何计算体积 2.根据密度知识计算铜线得体积 3.结合1与2计算铜线长度 解:根据密度公式可得铜线得体积 === 根据体积公式可得铜线得长度 = = = 题型4 利用密度相等解题 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得体积20,现从巨石上取下一样品,将样品放入装有20ml水得量筒后,液面上升至40ml刻度线处,用天平测得样品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得质量就就是多少? 思路分析:巨石与样品得密度相等;要计算巨石得质量得知道与;

其中并未直接给出,需要利用样品得有关数据计算,通过题目得文字说明发现知道样品得质量、也可计算出样品得体积,进而可计算出样品得密度 解:样品得体积= == 根据公式可求得该样品得, 再利用密度公式得变形式可求得巨石得质量 M== =kg 题型5利用体积V相等解题 1、一个质量为0、25Kg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就就是1、5kg,若盛满某种液体时称得质量就就是1、75kg 那么这种液体得密度就就是多少? 2、将一个质量就就是11、3g得铅球,投入到盛满水得烧杯中,(烧杯足够深),则从烧杯中溢出得水得质量就就是多少? 题型6利用质量相等解题 一块30L得冰,如果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变为多少?与冰得体积相比,体积变化了多少? 质量为450g得水凝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多少? 题型7空心、实心问题 物体体积等于物质所占体积与空心体积得与即: 一个体积为30,质量为89g得空心铜球,若将空心部分充满铅,则该球得总质量就就是多大?(,) 思路分析:要计算总质量需知道充入铅得质量,铅密度已知,铅得体积等于空心部分体积,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空心铜球得体积减去铜得体积,铜得体积可利用密度变形式计算获得 解:空心铜球中铜得体积 = 空心部分体积 == 充入铅得体积等于空心部分得体积

大气压和海拔的换算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怎么转换 标准大气压强Po= Pa= cmHg= mmHg Po=1.01325×10^5 Pa=76cmHg=760mmHg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 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大气密度与海拔高度和温度间的换算 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密度、湿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海拔高度(m)0 1 000 2 000 2 500 3 000 4 000 5 000相对大气压力10.8810.7740.7240.6770.5910.514相对空气密度10.9030.8130.7700.7300.6530.583

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变化

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变化 现有关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的模型主要由以下三种: 1、玻尔兹曼公式(BF ): 00 11()()exp[()]GMm n r n r kT r r =- 其中0r 为地球半径,0r r h =+。0()n r 为地表处大气密度, 在0℃(273K )、101Kpa 下,地表大气密度为31.29/kg m 。()n r 为所要求的高度0h r r =-处的大气密度。G 为 万有引力常量,11226.67210/G Nm kg -=?;k 为玻尔兹曼常数,2311.38110k JK --=?;m 为气体分子质量,271.66110m kg -=??分子量。M 为地球质量,245.97710M kg =?。T 为大气的热力学温度。 根据玻尔兹曼公式,计算得到的大气密度在无穷远处具有不等于零的有限值: 00 1()exp()GMm n n kT r ∞=-? 但是,有限数量的大气不可能以到处都不等于零的密度分布在无限大的宇宙空间,这也说明了玻尔兹曼公式不能再全空间范围适用。 2、Jeans 理论 0000011()()exp[ ()],()0,eff eff GMm n r n r r r r H kT r r n r r r H ≈-≤≤+=>+ 其中0,/eff H H r H kT mg ≤≤=。对地球来说,若T=300K ,则H 为380km 。可见 Jeans 理论是对玻尔兹曼公式的一种硬截断,所以称之为玻尔兹曼公式的硬截断理论(HCBF )。 3、修正的玻尔兹曼公式(RBF ) 4000 11()()()exp[()]r GMm n r n r r kT r r =- 修正后的玻尔兹曼公式主要是在BF 的基础上添加了归一化因子40(/)r r 。加 入修正因子后,RBF 可满足()0n ∞=,因此可以在全空间适用。

关于密度公式

1.3水的密度 1、关于密度公式v m = 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 、 当体积不变当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 物质的密度等于它质量与体积之比; D 、 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和乙的体积以及相应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以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率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 。 (2)分析上班中的实验 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3、 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出密度是0.8克/厘米3 的酒精100克, 则应选择( ) A 、量程50毫升,分度值5毫升 B 、量程100毫升,分度值2毫升 C 、量程250毫升,分度值5毫升 D 、量程400毫升,分度值10毫升 4、某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液 3 5、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再将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被封闭在气筒内空气的质量、体积、密度3个量中,不变的量是 ,变小的量是 ,变大的量是 。 6、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的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如白矮星、中子 星或黑洞。据推测,1厘米3中子星物质的质量是1.5×109 吨,则中子星的密度约( ) A. 1.5×1012千克/米3 B. 1.5×1015千克/米3 C. 1.5×1018千克/米3 D. 1.5×1021千克/米3 7、某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8千克/米3 ,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4,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8千克/米3 B. 6千克/米3 C. 4千克/米3 D. 2千克/米3 8、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千克/米 3 ρ铜=8.9×103千克/米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资料2008-09-10 22:14:50 阅读47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 m,气压平均降低12.7 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这就不详细再说了,太复杂了,你应该也不需要用到这么复杂的公式吧!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式计算的:P=760(e^-(a/7924))。 其中假定海平面的大气压是760mmHg,会受天气影响略微变动。P(单位mmHg)是海拔a米处的大气压;e是自然对数的底。 当然,结果的不确定度比较大!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密度的有关计算

密度的有关计算 1.基本公式计算:V m = ρ ? V m ρ=; ρm V = 2.质量相等问题: 例1:一块体积为100厘米 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90cm 3) 例2:甲乙两矿石质量相等,甲体积是乙体积的2倍,则ρ 甲= ρ乙。 3.体积相等问题: 例1: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0.8kg) 例2: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0.75g/cm 3) 4.密度相等问题: 例: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 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 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 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2.46×104kg) 5.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 例: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ρ 铝=2.7×103千克/米3)(提示:此题有三种方法解,但用比较体积的方 法方便些)

6.求长度 例:有铜线890千克,铜线横截面积是25毫米2,铜密度是8.9×103千克/米3,求捆铜线的长度。(4000m) 7.用比例解题 例:甲、乙两物体,质量比为3:2,体积比为4:5,求它们的密度比。 8.混合密度问题 例:232g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求合金球的密度。 《质量和密度》计算题精选 1.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2.体积是50cm3的铝球,它的质量是54g,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ρ铝=2.7×103kg/m3) 3.郑小胖家的一只瓶子,买0.5kg酒刚好装满。小胖用这只瓶子去买0.5kg酱油,结果没有装满,小胖以为营业员弄错了。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弄错了? (通过计算说明) (已知:ρ酒=0.8×103 kg/m3,ρ酱油=1.13×103 kg/m3)

风能计算公式

面这个公式就是著名的“风能公式”: E=1/2(ρtsυ3) 式中:ρ!———空气密度(千克/米2); υ———风速(米/ 秒); t———时间(秒); S———截面面积(米2)。 它是风能利用中常常要用的公式。由风能公式可以看出,风能主要与风速、风所流经的面积、空气密度三个因素有关,其关系如下: (1)风能(E)的大小与风速的立方(υ3)成正比。也就是说,影响风能的最大因素是 风速。 (2)风能(E)的大小与风所流经的面积(s)成正比。对于风力发电机来说,就是风能与风力发电机的风轮旋转时的扫掠面积成正比。由于通常用风轮直径作为风力发电机的主要参数,所以风能大小与风轮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2)风能(E)的大小与空气密度(ρ)成正比。空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m3)所容纳空气的质量(千克)。因此,计算风能时,必须要知道空气密度ρ值。空气密度ρ值与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海拔高度有关,可以从相关的资料中查到。 风能密度公式 空气的流动称为风,它是能量的一种(动能),俗称“风能”。20世纪以来靠风力发电的事业受到了重视,并且正在迅速扩展。

风里究竟有多少能量,如何计算风的能量?这就不能不谈风能密度公式。 风所具有的能量应当与风的速度v有关,还应当与当地的空气的密度ρ有关。 质量为m的空气如果速度为v,根据物理学的动能公式,它具有的动能就是质量乘速度的平方的二分之一,即动能=(1/2)mv2。单位体积内的空气质量就是空气的密度,所以单位体积的空气具有的能量是(1/2)ρv2。 我们要分析的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横截面给我们带来了多少能量,所以仅知道单位体积的空气具有的风能是不够的。由于空气的流动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横截面给我们带来的能量还应当与单位时间空气的流动速度成(也就是风速)正比例。所以空气的流动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横截面给带来的能量W应当是(1/2)ρv2与风速v的乘积,即有 W=(1/2)ρv3 以上就是著名的风能密度公式。 以上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在密度为ρ空气中,每单位横截面在单位时间所送来的风能就是W。它是各地计算风能的基本公式。 例如某地空气密度是1公斤/立方米,风速是2米/秒,那么W=0.5×1×2×2×2焦耳/秒.平方米=4焦耳/秒.平方米(J/sec.m2)。如果风速是10米/秒,风能就是500焦耳/秒.平方米即500瓦/平方米。这两个例子的对比也说明风速的三次方对风能的影响很突出。 如果横截面不是1平方米,而是N平方米,那么该截面单位时间获得的风能就是NW。如果经过进一步调查分析,知道该风速(风力等级)在该地每年可以出现T秒钟,那么单位横截面每年该风力等级提供的风能就是TW。 我们在各地设计的风力发电机的装机数量时并不是把大气里所有的风能全部去走,而仅是利用它的很小的一部分。这些工程上的考虑与计算还有很多后续分析与计算工作。

对地球大气密度随高度分布规律的讨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地球大气密度随高度分布规律的讨论 以NASA 大气模式MS 1、由玻耳兹受能分布律导出的大气密度随高度分布1687 年牛顿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1859 年麦克斯韦导出了平衡态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定律,尔后,玻耳兹曼发展了麦克斯韦的分子运动学说,证明了在有势的力场中处于热平衡态的分子速度分布定律,即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律。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律是对相互作用可忽略的大量同类气体分子的集合,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导出的川。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律的表达式为: 2、由大气模式得到的大气密度随高度分布2.1、大气层的温度分布大气 层可以被粗略地表征为环绕地球从海平面到大约1000Km 高度的区域,其间电中性气体可以被检测。50Km 以下该大气可以被假定为均匀混合的而且可以被当做一种理想气体。80Km 以上该流体静力学平衡因扩散而逐渐崩溃且垂直输运变得重要。在上层大气中主要的气体种类是N2,O,O2,H,He。按温度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从海平面直到大约10Km,其间温度逐渐降低,同温层,从10Km 直到大约45Km,其间温度逐渐上升,中间层,从45Km 直到大约95Km,其间温度再次逐渐降低,热层,从95Km 直到大约400Km,其间温度再次逐渐上升;而外逸层,大约在400Km 以上,其间温度是常数。 限于篇幅,文章第二章节的部分内容省略,详细文章请到论坛下载:对 地球大气密度随高度分布规律的讨论。 5、结论(1)MS (2)关心大气成分的数密度时,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律仅适用于几公里至几十公里高度以内的分子态气体包括无所谓原子态还是分子态的惰性气体,但不包括

密度的有关计算

密度的有关计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密度的有关计算 1.基本公式计算:V m =ρ ? V m ρ=; ρm V = 2.质量相等问题: 例1: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90c m 3) 例2:甲乙两矿石质量相等,甲体积是乙体积的2倍,则ρ甲= ρ乙。 3.体积相等问题: 例1: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 (0.8k g ) 例2: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0.75g /c m 3) 4.密度相等问题: 例: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 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2.46×104k g ) 5.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 例: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 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ρ铝=2.7×103千克/米3)(提示:此题有三 种方法解,但用比较体积的方法方便些) 6.求长度 例:有铜线890千克,铜线横截面积是25毫米2,铜密度是8.9×103千克/米3,求捆铜线的长度。(4000m ) 7.用比例解题 例:甲、乙两物体,质量比为3:2,体积比为4:5,求它们的密度比。 8.混合密度问题 例:232g 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 ,求合金球的密度。 《质量和密度》计算题精选 1.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2.体积是50c m 3的铝球,它的质量是54g ,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 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ρ铝=2.7×103k g /m 3)

关于密度的计算题

关于密度的计算题 知识梳理 1. 密度公式:= m及其变形式m = V和V = m V 2. 三体积关系:物体的体积等于物质体积与空心部分体积之和V物=V质+V空 类型分析 题型 1 求密度,已知质量m、体积V,利用求密度;可鉴别物质 某同学在野外游玩时,捡到一块银白色金属块,他很想知道该金属块是何种金属,请你帮忙为其想出办法如何鉴别? 按照您的设想,他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27g,体积为10cm3,请您计算出该金属块的密度,并查出该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题型 2 求质量,已知密度和物体的体积V,利用求质量 市面上售卖的纯牛奶的体积一般是250ml,密度是1.2103kg/ m3,则牛奶的质量是多少?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是多少? 题型 3 求体积,已知质量和密度,利用公式可求出体积小明家里存放着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质量为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为25mm2,求这捆铜线的长度?通过课本常见物质密度表可查出铜的密度思路:1.思考铜线的形状——知道如何计算体积 2.根据密度知识计算铜线的体积 3. 结合1 和2 计算铜线长度解:根据密度公式可得铜线的体积 V = = = 根据体积公式可得铜线的长度 L = = = 题型 4 利用密度相等解题 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20 m3,现从巨石上取下一样品,将样品放入装有20ml 水的量筒后,液面上升至40ml 刻度线处,用天平测得样品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是多少?

思路分析:巨石与样品的密度相等;要计算巨石的质量得知道和;其中并未直接给出,需要利用样品的有关数据计算,通过题目的文字说明发现知道样品的质量、也可计算出样品的体积,进而可计算出样品的密度 解:样品的体积V = = = cm3 根据公式可求得该样品的, 再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式可求得巨石的质量 M= = = kg 题型5 利用体积V 相等解题1.一个质量为0.25Kg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种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 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将一个质量是11.3g 的铅球,投入到盛满水的烧杯中,(烧杯足够深),则从烧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题型 6 利用质量相等解题 一块30L 的冰,如果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变为多少?与冰的体积相比,体积变化了多少? 质量为450g 的水凝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多少?题型7 空心、实心问题 物体体积等于物质所占体积与空心体积的和即:V物=V质+V空 一个体积为30cm3,质量为89g的空心铜球,若将空心部分充满铅,则该球的总质量是多 大?( =8.9103Kg/m3, =11.3103Kg/m3) 思路分析:要计算总质量需知道充入铅的质量,铅密度已知,铅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体积,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空心铜球的体积减去铜的体积,铜的体积可利用密度变形式计算获得解:空心铜球中铜的体积 V铜=m铜= = 铜 空心部分体积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孙德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数量统计中最常用的指标是种群密度。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其在自然栖息地个体数目的计数难度有关。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不同。 一、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采用样方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为了保证取样调查的科学性,必须进行随机取样。 例1(2004天津理综,30)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略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则将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解析](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如实验中的“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 ②选取样方,应在B草原中随机抽取5个样方,样方为长和宽各为1m的正方形;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参考答案](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二、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对于不断移动的动物,直接计数往往比较困难,其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以称捉放法)。在调查样地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调查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即:N:M=n:m,N=M×n/m(式中:M,标记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样中标记个体数;N,样地中个体的总数)。 例2(2001上海,3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头。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4)(5)略 [解析](1)根据计算公式:N=M×n/m,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头。(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及没有较多的个

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符号ρ。单位为千克/米^3。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 2、密度的物理意义。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3千克/米^3。 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 常见的非金属固体、金属、液体、气体的密度(略)。 3. 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4.在印刷术语中,反射密度指一种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种过滤器的遮光能力。 5.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经曝光显影后,影像深浅的程度。如胶片,画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密度的应用】 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可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 2.可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 3.可计算某些很难称量的物体的质量。 4.可计算形状比较复杂的物体的体积。 5.可判定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6.可计算液体内部压强以及浮力等。 综上所述,可见密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鉴别未知物质,密度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氩”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经多次实验后又经光谱分析,确认空气中含有一种以前不知道的新气体,把它命名为氩。在农业上可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质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为2.3×103千克/米3。根据密度即可判断土壤的肥力。在选种时可根据种子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进行选种:饱满健壮的种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瘪壳和其他杂草种子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在工业生产上如淀粉的生产以土豆为原料,一般来说含淀粉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故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可估计淀粉的产量。又如,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之前,需估计熔化多少金属,可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属量。

密度公式应用专题

密度公式应用专题 题型一:密度公式及其变形求体积、质量、密度。 “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买了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人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一只容积为500ml某品牌矿泉水空瓶,如图所示,将其装满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税全部凝固时,发现矿泉水瓶胀得鼓鼓得,变粗了,请完成下列问题: (1)500ml水的质量是多少? (2)500ml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ρ冰=0.9×103kg/m3) (3)分析矿泉水瓶变粗的原因. 3.2013年2月,我国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全碳气凝胶”.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体积为2m3的这种气凝胶的质量是0.32kg 求:(1)“全碳气凝胶”的密度是多少?如果用掉一半后密度变为多少? (2)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需耗钢16m3;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体积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是多少? 题型二: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桶的容积一定即装满不同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等于桶的容积 1.我们平时喝的瓶装矿泉水空瓶50g,装水后总重550g,则: (1)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g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