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禅让制,知道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起源在于夏朝;识记夏商的王位世袭制、夏商早期国家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重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产生的原因及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其对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方法,通过史料及历史图片进行史料结合,引导学生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产生自己的思考,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本课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都到分封制、宗法制是我国古代人民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伟大创举,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并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的理解,以此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2、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四、课时课型课型:讲授新课课时:一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高中的学习课堂。
高中和初中是有很多不同的,首先我知道大家在初中时期,历史学科只是语数英外的副科,而且你们的中招考试历史也是开卷的。
但我希望从本节课起,大家可以在内心重视起这门课来,首先说的功利一些,历史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抛开功利心不谈,著名的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他的《中国历史精神》中就认为在自然科学方面基础学科是几何,而在我们社会科学的学科中,钱穆先生就认为基础学科应属历史。
历史具有很高的文化涵养,至于钱穆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就让我们在今后三年的学习中慢慢领悟。
好,在我们高中阶段呢,我们需要学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三本必修分别是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那么我们本学期所要共同学习的就是必修一政治史。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即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夏朝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在国家最高权力方面,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各种官职,地方封侯、伯。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本课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
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鉴于夏、商、周三代历史久远,在初中又没有系统学习过的情况下,学生学起来难免枯燥、吃力。
如何在开学的第一课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教师可利用传说故事、历史史料、情景设置、成语等,从与身边相关事件切入。
突出早期政治制度的主题,抓住“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三项制度,重点讲述三个问题:源于夏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这三个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这就需要把每一个概念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层层推进,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注意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通过教师的“导”来推动学生的“学”,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勤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历史剧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
(2)了解奴隶社会的分期,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3)理解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主动学习教科书及上网搜集资料,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能提出新的问题,再进一步解决。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大纲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王位世袭制、等级威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封制是西周增强对领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
它利用血缘关系推行分封,起到了稳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盘据。
(3)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确实立(1) 确定:约公元前 2070 年,禹成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辈。
王位世袭制指“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影响:政治权益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场面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朝占卜表现出王权与神权相联合。
2.初步成立行政管理制度(1) 神化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拥有了神奇色彩。
(2)中央:相、卿士等的建立。
(3)地方:侯、伯等的建立,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按期向商王进贡,并受命讨伐。
[ 学思之窗 ]( 赐教材 P5) 从这段记录,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提示:从资料能够看出,商朝的相,权益很大。
相在中央的行政官员中,权益最高。
他不单辅助商王,还要对其教育、劝说,甚至能放逐商王。
商朝也存在分封,但这些封国大多数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王室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盛时,听从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败时,就会与中央抗衡甚至反叛,与中央的关系特别不稳固。
知识点二等级威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
2.内容(1)对象: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辈。
(2)义务:听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跟从作战、缴进贡赋和朝觐述职。
(3)权益: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医生推行再分封;可设置官员、成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作用(1)西周经过分封制,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阶段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线索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线索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权分三司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线索3: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教学过程:导入: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处在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也随之形成。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复习:【知识梳理】一、商朝的政治制度(一)王权承袭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二)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三)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高一历史LS-13-01-0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编写人:朱小敏审核人:高一历史组时间:2013-8-25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说出夏商周时期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各自作用、影响。
2.能理解王位世袭等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
3.会运用历史方法客观和公正评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1.西周的政治制度。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境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始创“家天下”即王位世袭等制度。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
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
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自己也成了夏朝国王。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的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3.阅读第5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从这段记载,你能可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知识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分封制中,诸侯享有什么权利与义务?分封制有什么特点?2.看教材第5页两幅图,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什么特点?分封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知识点三血缘关系维系维系的宗法制1.宗法制的目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分别是什么?2.宗法制与分封制存在什么关系?3.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礼”即为周礼。
礼乐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请回答:(1)两段材料描述了何种社会现象?(2)从何朝起出现了材料的不同情况?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一定的专制。
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札记·王制篇》材料二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盂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有纳入宗法体系。
……“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有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思考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 )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A.宗法制度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4.《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5.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礼制6.以周封伯禽于鲁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两者并无关系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
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学习反思】1、基础知识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习方法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情感认识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参考答案知识点一1.方式: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特点:神化王权。
2.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的形态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3.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知识点二1.A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现代贵族。
B 诸侯应尽的义务:政治:听命,朝觐述职;经济:纳贡;军事:守土,随征。
C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特点:①周天子是国家的最高元首;②分封对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③“土地和人民”“义务”是联系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④分级立宗,层层分封。
2.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国;古代帝王的后代也是分封的对象。
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1)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2)稳定东方。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影响:(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3)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知识点三1.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特点: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2.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层层的分封。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3.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防止有僭越的现象。
探究一(1)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2)夏朝建立前后。
实质:世袭制确立,奴隶制形成。
(3)观点: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探究二(1)分封制。
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2)臣属关系。
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
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
探究三(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⑵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当堂检测1.A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的奴隶制;再结合“大道既隐”判断,“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会的制度。
2.C解析:“齐鲁之邦”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齐鲁之邦”。
3.B解析:材料说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这一时期著名的姬姓封国有晋、卫、鲁等,也说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
4.B解析:读材料:秦统一全国后,鉴于周实行分封制的教训,不再分封,而是实行郡县制,以求长治久安。
所以“周制”指的是分封制。
5.C解析:从材料可知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内容。
6.C解析:宗法制下的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7.D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由天命来决定自己的身份,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