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课时作业10 鸦片战争 岳麓版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卷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山东日照模拟)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解析由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分析得知,英国是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反对中国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由材料“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分析得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全失去关税自主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有关司法主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缺乏当时中英贸易情况的数据对比,不能断定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6·江西八校联考)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开放五口通商 B.割香港岛给英国C.赔款2 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关税解析开放通商口岸打破了中国传统“闭关锁国”政策,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A 项正确;此时大部分中国人主权意识并未觉醒,故B项错误;赔款主要增强人们的经济负担,而非精神负担,故C项错误;此时大部分中国人未认识到关税自主权的重要性,故D 项错误。
答案 A3.(2016·山西运城模拟)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清代野记》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科会试,各省士子到京者,不及往年之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冲击B.清朝政治信誉扫地C.内忧外患政局动荡D.科举制失去吸引力C[解答本题关键是时间信息“咸丰十年(1860年)”,这个时期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外有列强侵略,政局动荡,所以前往京城应试人数少,故选C项。
A项不能解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排除;清朝政治信誉扫地要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排除B 项;当时科举制还是有吸引力的,排除D项。
]2.“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B[《天朝田亩制度》不具有革命性,它是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产物,有落后性,排除A项;C项说法正确,但是并未付诸实践;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但并未促进中国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并未为近代化减少阻力,排除D项。
]3.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 )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D.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C[根据材料“对于……洪仁玕……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可见题干材料中的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关注并不是从军事领域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的角度,故A项错误;洪仁玕利用西方学说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而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B 项错误;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题干材料“对于……洪仁玕……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相符,故C项正确;《资政新篇》并未付诸实践,最早进行“器物”实践的是洋务派,而最早进行政治改革实践的是康梁维新派,故D项错误。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三)第三单元(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江西模拟)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免滋讼端。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藉此条款内容,英国获得了下列哪项特权( )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永久居住权【解析】选B。
材料未涉及协定关税,故A错误;据材料“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可知为领事裁判权,故B正确。
2.(2017·湖北重点高中模拟)“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解析】选C。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故C正确。
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
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
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
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
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B.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C.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解析】选D。
材料描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涉外部门地理位置的变化,管辖范围逐渐扩大;涉外部门的规格不断提高,这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故选D。
4.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A.国际地位的变化B.社会的变迁C.战败的结局D.经济的落后B[从“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可以看出该观点并不是强调中国国际地位变化和战败的结局,故A、C两项错误;从“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中国社会的变迁,从传统的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故B项正确;材料中重在强调中国社会的转变,与中国的经济落后与否无关,故D项错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
这表明( )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可知,中国重视自身利益,故C 项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错误。
]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D[A项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排除;B项只能表明“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排除;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14 五四爱国运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3页]一、选择题1.(2017·兰州高三统测)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
这突出表明(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答案:A2.(2017·大连调研)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解析: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由材料关键信息“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等,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要理性爱国,要在法治框架下爱国,D项表述准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
B、C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3.“……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
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
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解析:戊戌变法没有工人参与,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农民,故B 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与列强争抗”,故C项错误;“学子激扬焚佞府”指学生烧毁了曹汝霖的宅子,“群团奋起激街巷”指群众的游行,“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是指上海工人罢工,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10 鸦片战争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5页]
一、选择题
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解析:依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与医治官场腐败无关,故A项错误;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制止白银外流,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禁烟运动需要整顿海防,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禁烟运动与增加政府外贸收入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7·威海高三统测)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
……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瓦解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客观上使中国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
D.没有西方打开中国古老帝国的大门就不会有中国的近代化
解析:本题材料“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
……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反映了该西方学者片面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客观积极作用。
因此D没有西方打开中国古老帝国的大门就不会有中国的近代化,是不正确的,应选D。
答案:D
3.(2017·长沙高三统测)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中的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的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信息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据材料“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可知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当时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材料不能说明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予西方国家某些特权,并非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故B 项错误。
答案:D
4.(2017·济南高三模拟)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对外界的世界不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其他地区皆是“蛮夷之地”。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清朝统治者的传统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不得不改变对西方国家的看法和称谓。
答案:B
5.(2017·嘉兴月考)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
该条款涉及( )
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
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
解析:“诉讼推给外人处置”说明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故A项错误;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巡查贸易权使中国丧失了对自己领海的控制权,故C项错误;关税协商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7·黄山模拟)
右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
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
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TREATY)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
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D.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解析:从漫画的时间和事件,可知体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外国签订《天津条约》的史实,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项错误;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故C项正确;D项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故D 项错误。
答案:C
7.(2017·邯郸模拟)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
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解析:“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故A项正确;“清政府派出……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可知,具备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而当时是“1877年”,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8.(2017·宝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回顾历史,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
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
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
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确实,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与中国人对商业的鄙视态度是无法共存的。
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与通过变化获得的进步思想,推动了西方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
不幸的是,清朝宫廷与中国的士大夫对这些事实一无所知,因此,中国与西方碰撞时便显得极其痛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刘卫川《鸦片战争前后差异》
材料三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双方冲突表现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三,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可从国家观念、国际体系、经济观念等角度分析。
第(2)问从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回答即可。
答案:(1)国际体系上:中国朝贡体系,讲究尊卑有序原则。
英国外交往来体系讲究平等原则。
国家类型上: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英国民主政治确立。
治理模式上:中国人治,英国法治。
经济模式上: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下手工劳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下机器生产。
经济观念上:中国重农抑商,英国自由贸易思想。
思想观念上:中国思想专制,英国思想解放。
外交体制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海外扩张。
(任答三点即可)
(2)政治转型: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转型:自然经济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化起步。
思想转型:盲目自大到向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