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和灭菌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和灭菌试题一、选择题1.在化学消毒剂中,通过凝固蛋白作用杀菌的是( )A 新洁尔灭B 乙醇C 甲醛D 拮抗2.化学消毒剂( )是能损伤细菌外膜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 福尔马林B 结晶紫C 漂白粉D 新洁而灭3.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 )A 利福霉素B 四环素C 两性霉素D 青霉素4.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 135℃—140℃,5—15秒B 72℃、15秒C 121℃,30分钟D 100℃,5小时5.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 )A 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B 排尽锅内有害气体C 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D 排尽锅内冷空气6.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
A 除去病原微生物B 降低微生物的数量C 消灭所有的生物D 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7.高压灭菌器杀死微生物需要下列所有条件,除了( )之外。
A 蒸汽温度121℃B 15分钟C 每平方英寸15磅压力D 10个大气压的体积8.消毒剂与防腐剂的差别是( )。
A 消毒剂仅用于非生物的物体,而防腐剂用在皮肤表面B 消毒剂杀死细菌的芽孢,而防腐剂不能C 消毒剂不能灭菌,防腐剂可以D 消毒剂是化学物质,而防腐剂不是化学物质9.干热法常用于( )灭菌。
A 盐溶液B 细菌培养基C 油料物质D 医院的毛毯10.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
A 糖类B 酶类C 核酸D 细胞壁11.环氧乙烯广泛用于( )。
A 灭菌塑料制品B 消毒台面C 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D 灭菌化学溶液12.为使醇类制菌效果显著,所用化学试剂必须( )。
A 用10%溶液B 放溶液中5分钟C 用丁醇D 完全浸没在溶液中13.所有下列情况均是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的方法,除了( )之外。
A 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B 抗生素干扰细胞膜功能C 抗生素阻止能量从ATP释放D 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14.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
染菌的具体影响与危害:二、染菌的检查与判断从三方面进行:1)无菌试验2)显微镜检查3)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染菌?在哪里?每个工序经一定时间都应进行取样检查。
季节染菌率:统计不同季节的染菌率,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服染菌。
环境中的杂菌数量因季节而有很大差别。
如上海第四制药厂在卡那霉素生产中,于炎热的夏季将连续灭菌预热至80℃的培养基采 样培养,可发现无法计数的大量的芽孢杆菌;而 在冬季取样的培养中,则仅发现2~3个芽孢杆 菌。
故染菌率因季节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
第八章 工业发酵的染菌与防治 31二、染菌原因的分析方法•避免在发酵生产中污染杂菌应以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事前防止胜于事后挽救。
如果一旦发生染菌现象 就要尽快找出原因及时纠正、堵塞漏洞才能减少损失, 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有类似情况发生,保持 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八章 工业发酵的染菌与防治321、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的分析(日本工业技术学院的统计数据)染菌原因种子带菌 接种时罐压跌零 培养基灭菌不透 空气系统带菌 搅拌轴密封泄漏 泡沫冒顶 夹套穿孔百分率/%9.64染菌原因蛇管穿孔 接种管穿孔 阀门泄漏 罐盖漏 其他设备漏 操作问题 原因不明百分率/%5.89 0.39 1.45 1.54 10.13 10.15 24.91 330.190.7919.962.090.4812.36第八章 工业发酵的染菌与防治2、国内一制药厂发酵染菌原因的分析染菌原因 外界带入杂菌(取样、补料带入) 设备穿孔 空气系统带菌 停电罐压跌零 接种 蒸汽压力不够或蒸汽量不足 管理问题 操作违反规程 种子带菌 原因不明第八章 工业发酵的染菌与防治百分率/% 8.20 7.60 26.00 1.60 11.00 0.60 7.09 1.60 0.60 35.0034管理不善而染菌的原因:项 目 进罐前未做设备严密度检查 接种违反操作规程 检修质量缺乏验收制度 操作不熟练 配料违反工艺规程 调度不当 百分率% 25.8 25.8 19.35 19.35 6.45 3.25第八章 工业发酵的染菌与防治353、从染菌的规模来分析染菌原因大批发酵罐染菌 :空气等公用系统。
发酵染菌: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1、青霉素发酵过程:由于许多杂菌都能产生青霉素酶,因此不管染菌是发生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都会使青霉素迅速分解破坏,使目的产物得率降低,危害十分严重。
2、核苷或核苷酸发酵过程:由于所用的生产菌种是多种营养缺陷型微生物,其生长能力差,所需的培养基营养丰富,因此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且染菌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了生产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
3、柠檬酸等有机酸发酵过程:一般在产酸后发酵液的pH值比较低,杂菌生长十分困难,在发酵中、后期不太会发生染菌,主要是要预防发酵前期染菌。
4、谷氨酸发酵:周期短,生产菌繁殖快,培养基不太丰富,一般较少污染杂菌,但噬菌体污染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较大。
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1、种子培养期染菌种子培养主要是使微生物细胞生长与繁殖,此时,微生物菌体浓度低,培养基地营养十分丰富,比较容易染菌。
若将污染的种子带入发酵罐,则危害极大,因此应严格控制种子染菌的发生。
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应经灭菌后弃去,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2、发酵前期染菌在发酵前期,微生物菌体主要是处于生长、繁殖阶段,此时期代谢的产物很少,相对而言这个时期也容易染菌。
染菌后的杂菌将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严重干扰生产菌的正常生长、繁殖及产物的生成。
3、发酵中期染菌发酵中期染菌将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并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有的染菌后杂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使pH值下降,糖、氮等的消耗加速;菌体自溶,致使发酵液发粘,产生大量的泡沫,代谢产物的积累减少或停止;有的染菌后会使已生成的产物被利用或破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危害性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第四篇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和灭菌
一、选择题
1.在化学消毒剂中,通过凝固蛋白作用杀菌的是()
A 新洁尔灭
B 乙醇
C 甲醛
D 拮抗
2.化学消毒剂()是能损伤细菌外膜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A 福尔马林
B 结晶紫
C 漂白粉
D 新洁而灭
3.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
A 利福霉素
B 四环素
C 两性霉素
D 青霉素
4.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 135℃—140℃,5—15秒
B 72℃、15秒
C 121℃,30分钟
D 100℃,5小时
5.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
A 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
B 排尽锅内有害气体
C 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
D 排尽锅内冷空气
6.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
A 除去病原微生物
B 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C 消灭所有的生物
D 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7.高压灭菌器杀死微生物需要下列所有条件,除了( )之外。
A 蒸汽温度121℃
B 15分钟
C 每平方英寸15磅压力
D 10个大气压的体积
8.消毒剂与防腐剂的差别是( )。
A 消毒剂仅用于非生物的物体,而防腐剂用在皮肤表面
B 消毒剂杀死细菌的芽孢,而防腐剂不能
C 消毒剂不能灭菌,防腐剂可以
D 消毒剂是化学物质,而防腐剂不是化学物质
9.干热法常用于( )灭菌。
A 盐溶液
B 细菌培养基
C 油料物质
D 医院的毛毯
10.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
A 糖类
B 酶类
C 核酸
D 细胞壁
11.环氧乙烯广泛用于( )。
A 灭菌塑料制品
B 消毒台面
C 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
D 灭菌化学溶液
12.为使醇类制菌效果显著,所用化学试剂必须( )。
A 用10%溶液
B 放溶液中5分钟
C 用丁醇
D 完全浸没在溶液中
13.所有下列情况均是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的方法,除了( )之外。
A 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
B 抗生素干扰细胞膜功能
C 抗生素阻止能量从ATP释放
D 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14.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
A 病毒
B 真菌
C 革兰氏阴性菌
D 革兰氏阳性菌
15.利用冷藏进行保存的一个缺点是( )。
A 冷藏不能杀死微生物
B 冷藏不能降低微生物的代谢
C 冷藏能杀死可能存在的芽孢
D 冷藏降低微生物酶的活性
16.以下化合物都被批准用于食物的防腐,除了( )之外。
A 二氧化硫
B 山梨酸
C 硝酸
D 苯甲酸
17.对食品样品进行常规平板计数需要以下各项,除了( )之外。
A 细菌生长培养基
B 一些平皿
C 测量lml稀释过的食品取样的仪器
D 光学显微镜。
二、是非题
1.通常一种化合物在某一浓度下是杀菌剂,而在更低的浓度下是抑菌剂。
()
2.消毒剂指的是消除所有生物包括微生物的孢子。
()
3.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4.放在煮沸的水中灭菌需要30分钟。
()
5.干热较湿热灭菌效果好,因为干热适用于灭菌的物质如粉料物质、玻璃制品、设备和油料物质。
()
6.干热杀死微生物是由于它们从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回复成二维空间结构时分解为不溶性物质。
()
7.巴斯德消毒法是一种防腐的方法,如牛奶、啤酒和果汁,但没有灭菌效果。
()
8.微波对微生物有很严重的副作用,因它们与生物的核酸反应,改变它们的结构。
()
9.醇类作为消毒剂作用最小,因为它干得非常快。
()
10.酸类中用于食品防腐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是乙酸、丙酸和苯甲酸。
()
11.氯是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反应的氧化剂,改变蛋白质的性质,所以可杀死微生物。
()
12.当过氧化氢用于伤口时,淀粉酶分解过氧化氢成水和游离氧。
()
13.抗生素的抗性菌在微生物的群体中并不存在,直到群体接触抗生素时,抗性菌才形成。
()
14.巴斯德消毒法能杀死牛奶或奶制品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
()
15.将食品在沸水中浸30~60分钟,芽孢通常被破坏。
()
16.热致死点是在给定温度下破坏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
17.作为许多软饮料中的防腐剂的化学物质是山梨酸。
()
18.为了评价牛奶和奶制品的巴斯德消毒效率,微生物学家检测是否存在葡糖苷酸酶。
()
三、填空题
1.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 _和_ _;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 _ _灭菌,其温度为__1 _,时间为__ _。
2.进行湿热灭菌的方法有__ __、__ __、_ __、_ ___和__ ___。
3.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__ __、_ __、_ __、__ __、_ 和___ __等。
4.现代实验室中研究厌氧菌最有效的三大技术是__ ___、__ __和__ ___。
5.试列出几种常用的消毒剂如 __ __、_ __、__ __和__ __等。
6.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有__ __、_ __、__ __和__ __。
7.使用化学药剂之前,必须除去_____,消毒和灭菌才有效。
8.杀死病原微生物,且只能降低微生物数量至安全水平的一种消毒剂称为_____。
9.在寻常的烤箱中,在160℃达到灭菌效果所需的时间大约是_____。
10.煮沸法是一种抑制微生物的方法,但细菌的_____能在煮沸的水中存活2小时以上。
12.用于杀死广泛范围微生物的抗生素称为_____。
13.在100℃煮沸30—60分钟能破坏细菌的________细胞,但对芽孢没有影响。
14.影响介质过滤效率的因素有、、。
15.空气介质过滤除菌的作用机制包括、、、、。
四、名词解释
1.灭菌
2.消毒
3.巴氏消毒法
4.防腐(Antisepsis)
五、问答题
1.简述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
2.简述不同染菌时间和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3.简述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4.怎样判断发酵罐是否染菌?
5.简述发酵染菌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6.简述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7.常用灭菌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8.常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有哪些?它们在使用时有何要求?
9.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因素有哪些?
10.空气除菌的主要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