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题建高塔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1.42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6、建高塔]教科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五十六第1题【单选题】选择题。
为了让物体的稳定性更好,我们会将物体制作成( )的。
A、上大下小、上重下轻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C、上小下大、上重下轻在科学课上,同学们以下面三种方式放置塑料瓶,其中稳定性最好的是( )。
A、瓶口向上的塑料瓶B、瓶口向下的塑料瓶C、装有一些沙子且瓶口向上的塑料瓶在讨论怎样使物体不容易倒时,同学们提出了下面几种想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一定不容易倒B、将物体的下面做重些,物体不容易倒C、将物体的上面做大些,物体不容易倒下图是我们上体育课打篮球时常见的篮球架,它虽然很高,但是却不容易倒。
这主要是因为( )。
A、篮球架采用了框架结构B、篮球架采用了上大下小的结构C、篮球架采用了上轻下重的结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底部( )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B、越大越重C、越小越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是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高度为800多米,共162层。
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我们做过的“用塑料瓶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哈利法塔的结构特点是( )。
A、上大下小、上轻下重B、上小下大、上重下轻C、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哈利法塔是实心的B、哈利法塔的抗风能力很弱C、哈利法塔的结构特点可以提高其稳定性下列做法中,( )不能增加我们建造的高塔的稳定性。
A、在高塔上使用三角形框架结构B、增加高塔上部的体积C、给高塔搭建一个大一些的底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
A、上小下大B、上重下轻C、上轻下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 )的物体放得最稳。
A、上小下大B、上下一样C、上轻下重且上小下大【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一个物体只要上小下大就不容易倒。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6《建高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教材以实际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重心的概念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力学和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探究,理解并掌握相关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掌握重心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和重心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三角形的结构更稳定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高塔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高塔能够站立得这么稳定吗?”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究,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积木、纸张、绳子等,学生通过搭建高塔,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3.讨论与交流:学生将各自的探究结果进行分享,讨论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稳定性、重心的概念等方面进行解释。
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科版(含答案)一、填空1、钢索桥是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
可以分为悬索桥和斜拉桥两种形式。
2、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沿着曲线和向两端传递承受的压力。
三角形和方形框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3、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4、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两端的推力。
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5、跨越长江的吉利大桥,跨度达1385米,是大跨度的钢索桥。
6、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7、横梁的抗弯曲的能力与它的长度和截面积有关系,增加截面积比增加长度更有效。
改变截面形状也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8、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纸板。
9、球形在各个方向都可以看成圆形,所以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0、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拱的下沿,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11、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头骨、胸骨等部位有拱形的保护。
12、从桥的结构来看,除了拱桥外,还有悬索桥、斜拉桥等。
13、球形在各个方向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4、一张纸,通过折叠、叠加等方法都可以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15、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两端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各个部分收到压力时会产生挤压力,如果能抵住拱形的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二、判断题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乒乓球不具有拱形的特点。
×3、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5、桥的结构变化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建高塔》•课程介绍与目标•基础知识:形状与稳定性•实践操作:搭建高塔•原理分析:为什么能建高塔目•拓展延伸:其他类似结构探讨•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形状与结构课程概述0102通过建高塔活动,学生将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出稳定的高塔,并了解高塔在建筑、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建高塔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建高塔活动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形状与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建高塔活动目标与意义所需材料和工具准备材料工具02基础知识:形状与稳定性三角形稳定性原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建筑桥梁或高塔时,工程师经常使用三角形结构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四边形及多边形稳定性分析四边形的稳定性多边形的稳定性不同形状结构在生活中应用圆形结构圆形结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圆形的餐桌、圆形的井盖等。
圆形结构具有受力均匀、节省材料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方形结构方形结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形状之一,如房屋、门窗等。
方形结构具有空间利用率高、便于加工和制造等优点。
拱形结构拱形结构在建筑中常用于桥梁、隧道等场合。
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将压力分散到两侧的支撑点上,从而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03实践操作:搭建高塔设计思路及创意展示设计思路创意展示材料选择搭建技巧团队协作030201搭建过程中注意事项完成作品欣赏与点评作品展示点评标准反思与改进04原理分析:为什么能建高塔重心位置对稳定性影响重心低,稳定性好当重心位于支撑面中心时,物体最稳定。
因此,建高塔时应尽量降低重心,使塔身更加稳定。
重心高,稳定性差如果重心过高,塔身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倾斜或倒塌。
因此,在设计高塔时,应避免过高的重心。
支撑面大小对稳定性影响支撑面大,稳定性好支撑面小,稳定性差结构优化提高稳定性策略加强连接部位采用框架结构连接部位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容易受到破坏。
建高塔一、使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
二、实验器材创新材料:长短不一的竹签,五颜六色的彩泥,硬纸板。
图1 创新材料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一)教材原实验介绍及不足教材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1)“用空塑料瓶和一些沙子,研究三个问题: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怎样放不容易倒?怎样做最不容易倒?”(2)用饮料瓶、沙、纸板、塑料管、胶带做一个“高塔”,比一比哪组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把“塔”放在纸板上,慢慢倾斜纸板,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
这两个活动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没有思维深度,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不高。
同时塑料瓶口小,要将散沙装入瓶中,容易弄得满教室是沙;瓶子与瓶子之间也较难粘合,能建起来的“高塔”虽然具有一定的高度,但仅有两到三层,且形状和色彩都较单一。
(二)改进实验内容与方法围绕教材活动内容,让学生用长短不一的竹签、五颜六色的彩泥和硬纸板让学生建“高塔”,这些材料容易准备,可以搭建各种各样的“高塔”,搭起来的塔不仅塔的外部形状可以呈现多种形式,还能呈现出各种框架结构,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将知识性、活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
五颜六色的彩泥不仅带来美的享受,而且由于它的特性,还利于随时调整塔各层的轻重,又因它的粘性,便于竹签的穿插,大大降低操作难度,更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改进的材料虽然简单,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材料的易取易得,还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试、改进,既落实2021科学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基本理念,又能促进学生匠心精神的养成。
四、实验设计思路2021年科学新课标新增加“技术与工程领域”,这项领域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原理、规律等,结合数学、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了解材料性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设计、测试而制作模型,体会“制作”的乐趣,养成通过“操作实践”来解决问题的科学习惯,并关注身边技术水平的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 建高塔《搭建吸管塔》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搭建吸管塔》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搭建吸管塔的活动,让学生探索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吸管对塔的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搭建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各种形状的建筑物,对塔的形象不陌生。
但学生对物体稳定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活动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吸管塔的基本结构,知道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吸管对塔的稳定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搭建吸管塔,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吸管塔的搭建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稳定性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塔,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吸管塔的稳定性与吸管形状、大小的关系。
3.实践活动:学生动手搭建吸管塔,观察和记录吸管形状、大小对塔稳定性的影响。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搭建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吸管塔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直观的原则,突出吸管塔稳定性与吸管形状、大小的关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吸管塔稳定性实验2.吸管形状、大小对稳定性的影响3.实践操作步骤4.注意事项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章节测试题1.【答题】建高塔一般选择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高塔的结构。
具有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是最不容易倾倒的结构。
【解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更加稳定。
故此题是正确的。
2.【答题】下列都是杠杆的一组是()。
A. 跷跷板、擀面杖、订书机B. 剪刀、钳子、老虎钳C. 羊角锤、螺丝刀、园林剪D. 水龙头、钳子、核桃夹【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杠杆。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指的是可以围绕一个点进行转动的杆。
【解答】A选项中,擀面杖不是杠杆,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剪刀、钳子和老虎钳都是杠杆,符合题意;C选项中,螺丝刀不是杠杆,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水龙头不是杠杆,不符合题意。
选B。
3.【答题】如图A和B的重量相等,当放开手后出现的现象是()。
A. A向上B向下B. A向下B向上C. A和B都不动D. 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滑轮组的应用。
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而成的一种简单机械,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解答】根据滑轮组的原理,可知在放开手后A会向上,B向下。
选A。
4.【答题】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费力的工具,下列关于费力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们尽量少用这些B. 虽然费力,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C. 这是为了锻炼身体而设计的D. 这些工具最终会被淘汰【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工具的使用。
许多工具虽然费力,但是我们却经常使用,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使生活更便利。
【解答】虽然生活中很多工具是费力的,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选B。
5.【答题】修铁路是,设计师一般会选择“工”字形钢轨,关于“工”字形钢轨说法错误的是()。
A. 节约材料B. 增加钢轨的抗弯曲能力C. 为了施工方便D. 增加钢轨的厚度【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其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大其宽度和厚度都可增大其抗弯曲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题
《建高塔》习题
建高塔习题
选择:
1底部()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小越轻
C、越大越重
2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A、上重下轻
B、上轻下重
C、上小下大
3()的物体最容易倒。
A、上小下大
B、上大下小
C、上下一样重
4()的物体放的稳。
A、上小下大
B、上重下轻
C、上下一样重
5()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轻,下大重
B、上大、轻,下小重
C、上大、轻,下小重
答案:
1.C
2.A
3.B
4.A
5.A
建高塔习题
选择:
1底部()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小越轻
C、越大越重
2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A、上重下轻
B、上轻下重
C、上小下大
3()的物体最容易倒。
A、上小下大
B、上大下小
C、上下一样重4()的物体放的稳。
A、上小下大
B、上重下轻
C、上下一样重5()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轻,下大重
B、上大、轻,下小重
C、上大、轻,下小重
答案:
1.C
2.A
3.B
4.A
5.A
建高塔习题
选择:
1底部()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小越轻
C、越大越重
2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A、上重下轻
B、上轻下重
C、上小下大
3()的物体最容易倒。
A、上小下大
B、上大下小
C、上下一样重4()的物体放的稳。
A、上小下大
B、上重下轻
C、上下一样重5()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轻,下大重
B、上大、轻,下小重
C、上大、轻,下小重
答案:
1.C
2.A
3.B
4.A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