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整理(生理学思考题)生科

  • 格式:docx
  • 大小:126.47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明:此非全部重点,仅供参考

一、绪论

1.何为负反馈、正反馈? 各有何生理意义?

(1)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节控制部分的功能,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

的方向改变。

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保证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

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向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意义:能使一些生理活动过程快速完成。

2.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调节方式:①神经调节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局限而短暂。

②体液调节特点:反应相对迟缓,作用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

③神经-体液调节:同体液调节

④自身调节特点:调节的幅度、范围都比较小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也较低。

二、细胞

1.何谓载体?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何特点?

载体:介导多种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转运的一类膜蛋白,此类蛋白贯穿脂质双层,具有一至数个与某种被转运物质相结合的位点,在被转运物质浓度高的一侧结合,随后载体发生构象改变,搬运被结合的物质至膜浓度低的一侧并解离。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1)竞争性抑制;(2)饱和现象;(3)结构特异性。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1.简述门控离子通道的类型。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门控离子通道分为3类:(1)电压门控通道:膜去极化一定电位时开放(2)化学门控通道:受膜环境某些化学物质影响而开放(3)机械门控通道:膜的局部受牵拉变形时被激活。

1.简述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A.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

B.维持细胞正常渗透压和容积;

C.建立Na+的跨膜势能储备,为Na+和K+顺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D.由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E.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4. 简述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过程。

均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两者都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

•其中上皮细胞基底膜上钠泵活动,排出3个Na+,摄入2个K+,造成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肠腔液或肾小管液中的钠离子浓度;

•肠腔液或小管液中的Na+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顺浓度差进入细胞内,葡萄糖则在钠离子进入细胞的同时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逆浓度梯度被带入胞内。

•进入细胞的钠离子通过钠钾泵排出细胞,而葡萄糖由管周膜的载体介导扩散到组织液中。•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在小肠黏膜是以2个Na+和1个葡萄糖联合转运的,在肾小管则是1个Na+和1个葡萄糖联合转运的。

5.跨膜信号转导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6.举例说明离子通道受体及其作用。

离子通道介导的受体称为:促离子型受体。

例子:

神经肌肉接头的N2型胆碱能受体。作用:受体由四种亚单位构成的五聚体,每个亚单位都由若干的跨膜区组成,共同围成一个离子通道,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位于α亚单位的细胞膜外侧。接头前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传导至轴突末梢,引起接头前膜去极化→去极化使前膜结构中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接触,融合→小泡内乙酰胆碱以出胞方式释放入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终板膜上N2-胆碱能受体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电紧张的形式将信号传给周围肌膜→引发肌膜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

7.增加细胞外液K+浓度,对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影响?试说明其原因。

(1)轻度增高细胞外液K+浓度:

轻度增加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造成静息电位负值降低。静息电位是由细胞内钾离子外流达到平衡所形成的钾平衡电位。轻度增高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细胞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外流钾离子量减少,静息电位负值降低。静息电位下降,与阈电位差距减少,细胞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肌肉颤动和肌痛。

(2)明显增高细胞外液K+浓度:

动作电位幅度减少,传导减慢,兴奋性反而下降;动作电位幅度降低,Ca2+向细胞内转移减少,肌肉收缩无力,甚至瘫痪。过高的细胞外液K+,甚至使静息电位明显减少,过低的静息电位直接抑制钠通道的开放。

无法形成动作电位。

8.动作电位是如何在细胞膜上进行传导的?

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时,兴奋处细胞膜内为正膜外负,而相邻未兴奋区细胞膜内为负膜外呈为正。因此在膜的兴奋区与邻近的未兴奋区之间存在电位差,使膜外的正电荷由未兴奋区向兴奋区移动,而膜内的正电荷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移动,从而在相邻的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形成局部电流。由于局部电流的作用,未兴奋区膜去极化,膜电位减小,达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成为兴奋区。因此,动作电位从兴奋区传导到未兴奋区。

9.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①全或无定律:刺激强度到达阈值才有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大小和形状不随刺激强度改变而改变。

②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的加大而减小。

10.简述局部电位的特点。

①不呈现全或无定律,其电位幅度随刺激增强而增大。

②电紧张性扩布:只能向邻近细胞膜做短距离的扩布,因距离增加而衰减,消失,不能远距离传播。

③没有不应期,可产生时间总和、空间总和。局部反应能使膜电位更接近阈电位,局部反应提高细胞的兴奋性。

11.简述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形成机制:K+外流形成的平衡电位接近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12.简述前负荷和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1)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肌肉初长增加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增加。但初长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但不增加,反而逐渐下降。所以存在最适前负荷。